首页 > 作文 > 体裁作文 > 读后感 > 《细雪》读后感

《细雪》读后感

   来源:文萃都    阅读: 2.3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细雪》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细雪》读后感

《细雪》读后感1

《细雪》是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的长篇小说。以雪子的相亲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家族四位女人的故事

善良柔和得有些懦弱的雪子,积极主动、一反传统的妙子,在书中成为两个对比鲜明的角色。雪子总是让大家操心着,她年龄33岁却还待嫁闺中,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一件有些羞耻的事情,她的家人对于婚事过于拘泥门第,她本人又过于自矜,不敢明白说出自己的感情。妙子却是大胆追求着自己的爱,可是她热恋的板仓却死于急病。

从语言表达和情节上,《细雪》的故事都是那么冗长和拖沓。像一条长长的没有经过人工整饰的河流,起起伏伏,没有高潮迭起,只是在平静的水流中间点缀着一闪而过的浪花。有人说,作者之所以这样事无巨细地描写,是因为他想用一本不合时宜的书,反抗战争对美好平静日常生活的残酷践踏与野蛮倾轧。1941年,日本在战场上尚未受到重创,右翼分子声嘶力竭地为战争鼓与呼,而他只是想写出最平凡的日常,以此和那些战争的硝烟隔绝。

据说萨特曾赞誉此书是日本文学史上难得一见的杰作。萨特在存在主义上的造诣不容置疑,但他对这本书的评价,我却觉得是过誉了。

《细雪》读后感2

记得第一次读谷崎应该是《春琴抄》,后来又借了朋友的《痴人之爱》,所以对作家的印象就是“官能男”,不过这次逛书店偶然收的.这本《细雪》倒是让我又重新的认识了一下谷崎润一郎。还要说这个版本的译者真的非常棒,许多细节处的翻译用中文真的表达得非常到位,读她的时候真的能感受到仿若置身在旧时关西那种传统的日式美学。

也许因为也是因为年纪到了吧,这几年断断续续有过好几次的相亲经历,虽然没相成功但我却觉得相亲是件蛮好玩的事情,尤其是有个堂而皇之的名目去大吃一顿。情节暂且不谈,书中大量穿插着对昭和前期关西传统衣食住行的描述,简直大爱到不行,很中二的想穿越过去吃鱼赏花啊!对这种日式美学的赞赏也许是源自于汉家文化的遗风,只可惜如今无论中日已经不多见了。

作家通过洪水台风和许多琐碎细节的描述,娓娓道来莳冈四姐妹在那个被繁华掩盖下的动荡年代所经历人生百态。四姐妹中,大姐是我最没有好感的一位,被生活鞭挞得自私又短视的一个人物。也许大姐鹤子在少女时代也是像雪子或者妙子那样的人物,可现实迫使她成了如今的模样,这也是我们所见大多数女人经历几十年人生的一种常态吧。二姐幸子站在作家视角一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也是大多数女人羡慕的对象吧,乐观开朗的幸子有爱她的丈夫可爱的女儿,还有生活中那些不疼不痒的琐碎值得她去操持。

这也许是对于绝大多数女人而言,生活最好的一种状态。如果说雪子得到的是作家的偏爱,那么以作家夫人为原型的幸子才真的是作家寄往执手白头的那一个女性。三女是主人翁雪子,她得到作家的太多偏爱,也是书中作家笔下最具有古典美学趣味的一位女性。她善良可亲对身边的人似乎都抱有一种牺牲精神,全书也以她数次相亲的经历作为主线,也使雪子这个人物成为一个符号似的象征。小女妙子是让我有点为她打抱不平的一个女子。书中几位女性里,妙子是更符合我们这一代人所接受的价值观的。对现实的坦荡,对感情的追求,还有对磨难的挣扎,这些都是我们这一代绝大多数人能感同身受到的。比起莳冈家的其他三位女性,在我看来妙子的人格灵魂都是最饱满的一位。

空洞的雪子是符号似的存在,她不仅代表着那个旧时代的美,还有旧时代的没落。大家族的女子出嫁对门第对才情的挑剔让她迟迟未能出阁,相亲的对象也越来越差,这不正是旧时代的一个缩影吗?不过作家通过文笔细细滋润出这一朵错过时光而盛开晚樱,读来时也是温情脉脉大于感怀时事的沧海桑田。

读《细雪》,时时刻刻看到通过雪子和妙子投射到自己身上的影子。虽然最喜欢妙子,可也不能否认自己身上越来越多像雪子的地方。年少读书的时候是个假小子,有过诸多叛逆行径,亲戚邻居眼里小太妹一样的人物。也许是年岁渐长,便越知道社会的凶险,便越知道自己站在这架巨型机器面前什么都不算,便越知道鞭子抽在身上有多痛。于是学会的隐藏,学会了沉默,然后从“妙子”转换成了一个“雪子”。我想很多人都与我一样有类似的经历。一路向前狂奔,却又在回首时羡慕身后的那个影子。

日志
周记
读后感
心得体会
续写作文
读书笔记
扩写作文
改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