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体裁作文 > 读后感 > 读《爱心树》有感(通用36篇)

读《爱心树》有感(通用36篇)

   来源:文萃都    阅读: 2.4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爱心树》有感(通用3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爱心树》有感(通用36篇)

读《爱心树》有感 篇1

爱心树是一个感动的绘本,我看了以后眼睛里湿漉漉的爱心树是一棵不求回报的树,爱心树把他的一且都奉献给了那个孩子,它却没有得到一丝回报,后来他什么也没有了,他还想着还能给孩子什么呢?

而孩子是个贪婪的人,什么都向大树要,可最后他把大树东西都拿走了,我就想起了一个童话故事叫:看不见的龙,它把他身上的所有器官都给了别人,可自己却没有的得到一丝回报。

爱心树就像妈妈一样,他无私奉献,也代表着妈妈对孩子爱。他也和其他的树不一样,他还会说话。当孩子把他的树干看下来做成船使走了的时候,大树很快乐,可心坎里却有失望,因为孩子离开了着个地方就等于离开了他。我觉得爱心树是真心爱小男孩的,就是这样,他才能把他的一切给小男孩,而且不求一丝回报。

爱心树就想一个母亲,一个儿子,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而孩子对母亲的爱是不能计算的。如果我是爱心树,孩子第一次想我有东西的时候,我就要给他讲道理,让他明白,东西是有自己用劳动来获取的。

来吧!让我们拉起手,心连心,用劳动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一切吧!

读《爱心树》有感 篇2

今天我和老师、同学们一起看了一本名字叫《爱心树》的绘本。读过它我终于知道它为什么那么受人们的喜爱,因为他告诉了我什么是母爱。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颗大树她爱上了一个小男孩,每天那个男孩有他的树叶做王冠,扮起森林国王来。男孩经常爬上树干,抓着树枝荡秋千,吃苹果……过了好久,男孩长大了,他不再和树完了,他为了自己,他向树要玩具,房子,船。树失去了苹果,树枝,树干。树很快乐……

听完了,我心里装有的不再是好奇,而是凄凉中带有十分强烈的愤怒感!我好想哭,好想对那棵冲满爱心的树哭,也好想对她施上我的一一点点爱心。我好想找那个男孩子说理,让他去回报那棵爱心树,因为他太自私了,爱心树付出了那么多,他却一点也没有回报最好老了也不放过那棵爱心树,还坐在她的身上。可我又很悲伤,因为我知道我对妈妈也做过这种事。每当我突然生病的时候,妈妈总会陪着我去医院,当我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妈妈总在我的身边。我睡觉的时候,她也许会趴在我的身边休息,可我还是将睡着的妈妈叫醒,让她帮我倒杯水。虽然我知道妈妈很累了,可我还是让妈妈去了。当妈妈生病的时候。我呢?一直在和我的朋友在玩耍。妈妈要帮助的时候,都是有爸爸来做的就算我在那,也不会自己去帮忙。爸爸让我去帮忙的时候,我很不自在,我不想去做,我想玩。妈妈明白了我的心思,就不让我去。可爸爸还让我去,我低着头,叹着气走过去帮忙。因为这一次,妈妈和爸爸吵了一架。而我却很开心,因为妈妈保护了我。现在回想起来,真感觉自己很像那个男孩,妈妈却是那棵爱心树,保护着我,满足着我,让我快乐!我却很自私.

《爱心树》一本普普通通的绘本,可它却让千千万万的人明白了母爱的伟大,让千千万万的人知道该怎么对母亲。它难道还仅仅是一本绘本吗?

读《爱心树》有感 篇3

亲情范畴内,总是离不开父母和子女。人们常说:“等你当了父母,才知父母的不易和辛酸。”对于这样的感觉,我总是好奇并期待,仿佛是为了验证人们的话,也好像是旁眼看待这种复杂的情感。

人一旦成为父母,幸福感伴随着牺牲精神充斥着生活。父母往往不顾一切地养育这个鲜活的生命,唯恐照顾不周,怠慢了孩子;总怕因为自己的失误,而伤害了孩子。所以,父母倾其所有,恨不能代替孩子吃苦受罪。这样的情景,《爱心树》中刻画地淋漓尽致。这棵温柔细腻的大树,想尽办法将自己能给的,不能给的,都送给了他眼中的“boy”,尽管最后这位“boy”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大树却依然如初。他在一次又一次给的过程中,好像从未索取,每每看到自己眼中的“boy”伤心失望时,他更难受,他已经忘了自己刚开始又多么孤单,他也忘了刚开始自己也需要陪伴。他以为,自己用这种能称得上奉献的方式,就能有“boy”的关心,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问候,可直到自己只剩下树桩,他也没得到一丝温暖。

我想,这样的亲情是个“恶性循环”。

子女有需求,父母就必应,看似表面平淡,实则内藏波澜。日子久了,当父母需要子女有所回应时,只有希望落空,因为从一开始,子女就不知道什么叫付出。太多的父母都是那棵大树,太多的子女就像“boy”,也许这就是一个“和谐”的搭配,一方只知付出,一方只知索取,毫无理智可言。

读《爱心树》有感 篇4

《爱心树》是一本只有26页的漫画书,我只用了3分钟就看完了,但我却被这本简短的漫画书中的大树深深地感动了。

故事就是讲一棵大树和一个小男孩。大树很爱小男孩,小男孩天天跑到大树底下玩,玩得很开心,大树也很快乐。可时光流逝,转眼间小男孩长大了,好久都没有去看大树,大树很寂寞,终于有一天,男孩回来了,大树想和他玩,可男孩没玩的心情,他想要钱,于是大树让他把自己身上的苹果都摘下来,拿到城里去换钱,男孩很高兴,大树很快乐;他想要房子,大树让男孩把自己身上的枝干拿去盖房,男孩很高兴,大树很快乐;他想要船,大树又让他把自己的树干拿去做船,最后,大树只剩下一个老树墩了,男孩也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想休息,大树还尽量把身子挺高,让男孩坐下。

看到这儿,我的眼眶不禁被泪水模糊了,这是多么伟大的一棵树呀!它用自己的身体给男孩带来了快乐和幸福,而是自己最后却变成了一个老树墩,这是多么感人啊!而男孩却只索取大树给自己的一切,却没给大树任何回报;这让我想到了爸爸妈妈,他们总是把好吃的留给我,他们总是帮我洗衣服、洗裤子……他们总是在我考试考砸时鼓励我……他们总是像大树一样默默地为我付出,我就像那个小男孩,只知道接收爸爸妈妈的爱,却从来都没想过回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在接受父母的爱的同时,我们也要懂得、学会报答父母对我们的爱。

读《爱心树》有感 篇5

在这短暂的寒假当中,我读许多书,有:《爱心树》、《青铜葵花》和《秘密花园》这三本书。这几本书都让我受益匪浅。但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书那当然就是《爱心树》啦!这本《爱心树》虽然能说是小婴儿看的低幼儿的书,可是我想:张老师让我们看肯定有些什么“意图”的呀。于是,我就认认真真得看了一遍,果真的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爱心树》主要讲得是一个小男孩和一棵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小时候男孩和大树一起玩耍、嬉戏,可是小男孩长大了之后,却一直再向大树索取东西,而大树却一直满足了他的心愿,从不说一句怨言,还不求回报,到最后竟然使用自己唯一的身躯去完成男孩的心愿——坐一会儿。可见大树是多么的爱那个男孩,多么的无私呀!

读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生活中,我也常常帮助别人,哪怕只是帮了一点忙,自己心中也会感到快乐的。这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含义了,又让我想起了高尔基说的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还让我知道了,人类和其他植物、动物是一样的,出生到老都是一样的过程。

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例如:爸爸妈妈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帮助我们,却一直不求回报,而且还默默无闻,这种“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贵呀!

读《爱心树》有感 篇6

第一次听说《爱心树》这本书,是“毛虫与蝴蝶”组成员到我们学校来作报告。真正的接触这个故事,是在上学期,吴校长拷给我们一些童书的PPT,其中就有《爱心树》这本书。

《爱心树》讲述的是一棵大树与一个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很简单,几乎称得上是“轻描淡写”,其中蕴意却耐人寻味,读后让我久久无法平静,感动、惋惜,甚至是一种凄凉之情油然于心中??

看似简单的线条,简短的话语,却描写出感人至深、令人自醒的故事。爱与被爱、付出与索取??大树的那一颗博大、无私的爱心让我震撼,而男孩的无知、贪婪让我失望,甚至感到几分悲凉。大树将自己的树叶、果实、树枝、躯干,乃至生命的全部都奉献出来,无私地给予了男孩,为的是给男孩带来快乐和幸福。而男孩却没有读懂大树的一片赤诚爱心,遇到困难时他一次次来到大树身边,所做的事情只是“心安理得”的“接收”。他从未想过要为大树做点什么,也从未考虑过大树的心情和感受!大树却没有一丝抱怨,每次见到男孩,总把自己的拥有奉献给男孩,这就是它最大的快乐和安慰!哪怕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

大树、男孩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我们的父母不就是那棵高大、无私、充满爱心的大树吗?!以前的我还无法体会,总觉得父母的每一次叮咛、每一次嘱托、每一次唠叨,都让我感到很烦。所以变得不爱同父母讲话,每次回家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直到自己有了孩子,才深深体会到了父母的心情。是他们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是他们抚养我们长大成人,是他们帮我们建立起了一个家,又是他们在帮助我们带大孩子!想起以前的所作所为,内心羞愧无比。现在想来,父母的叮咛、嘱托、唠叨无不包含着深深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父母一生辛劳勤俭,唯一的期望就是希望子女儿孙能够平安、幸福??想到此,我已泪流满面。

经历了很多事,已经很少有一本书可以如此打动我。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带着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品读了这本书。孩子们说:“爸爸妈妈就像那棵大树一样,对孩子总是尽全力地帮忙。”“爸爸妈妈不能什么都答应孩子,孩子也不能什么都向爸爸妈妈要,应该自己想办法啊!”“大树就像一个母亲无私的爱着自己的孩子,愿意为他付出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是多么值得赞颂啊!”“书里的孩子很不懂事,只知一味索取。” 也有孩子不理解大树为什么对男孩这么好?男孩为什么老是不高兴?不理解大树什么都不需要,大树自己什么都没有了,连最后剩下的树墩也会挺直身子让男孩坐下来休息??

优秀的作品就是这样,让你阅读时很快,思索时却很长。我突然明白了,这正是天才的谢尔大叔的高明之处!阅读的理解需要人生体验来支持。我自己就是因为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才更加理解父母对自己的那份爱心,才更加理解“给予”二字的崇高含义。

我要在下次孩子生日的时候,郑重地送给她一本,让她用成长的经历,用“心”来读懂这本书;我还要在下次回家的时候,给自己的父母献上这么一本,我要告诉二老,自己早就读懂了这份爱心,只是从来也没有用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我更要在下次家长会上,和家长朋友们一起分享这个故事,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

对于父母我们该如何去做呢?该如何去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又该如何去安慰那颗博大、无私的拳拳爱心?

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为孩子搭建一座爱的桥梁,希望他们能树立一颗善良之心,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

读《爱心树》有感 篇7

这本书很薄,故事很简单图但图文并茂,含义深刻,令我受益匪浅。这本让我回味无穷的书就是——《爱心树》。

绘本中的小男孩每天都去找大树玩耍,做皇冠,荡秋千,吃苹果,捉迷藏......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悠闲。渐渐地,小男孩长大了,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就少了,大树感到很孤寂。小男孩第一次向大树要钱,大树把苹果全给了他,第二次向大树要一座房子,大树就献出了自己的树枝,第三次小男孩想造一艘船,他就把树干砍断,只剩下一个树墩。每一次大树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都把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献给了小男孩,即使最后只剩下一个残缺的自己。过了许多年,当年小男孩回来时,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当他想要一个歇息的地方,大树依然献出自己最后的力气让他坐......

读了这本书,我想到了妈妈,妈妈就是大树的化身,我就是小男孩。大树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无数次地打动了我。因此我更爱妈妈了,生活中我每次跟妈妈要东西,妈妈就会很慷慨地给我。我没去体会过妈妈的感受,我们只顾及自己的要求和欲望。读了这本书,我暗暗告诫自己,做任何事都要先考虑别人感受,不能一味地去索取。

我要向大树学习,做一棵小小的爱心树,用自己的爱回报妈妈,回报爱我们的人。

读《爱心树》有感 篇8

阅读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名字叫《爱心树》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棵树,他非常疼爱一个小男孩。

男孩每天收集她的叶子,把叶子编成皇冠,扮演森林里的国王。男孩会爬上树干,抓着树枝荡秋千。他们会一起捉迷藏,玩累了,男孩就睡在树荫下。

他们都很快乐!

小男孩儿长大了,有一天小男孩来到树下,他对大树说:“我想要钱。你可以给我一些钱吗?”

“真抱歉”,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树果。你把我的果子拿到城里去卖,你就会有钱了,你也会很快乐!”

于是,男孩爬到树上,摘下他的果实,把他们通通带走了。

大树很快乐。

后来,小男孩儿又向大树说自己需要一所房子,大树让它把自己的树枝砍下来去盖房子。帮助了小男孩儿,大树依然很快乐!

接下来,小男孩儿又说:“想要一条船,可以带我离开这里。你可以给我一艘船吗?”

“砍下我的树杆去造船吧!这样你就可以远航,你就会快乐。”树说

于是男孩砍下她的树干,造了一条船,坐船走了。

树依然很快乐。

过了好久好久,男孩又回来了。

“我很抱歉,孩子”,树说,“我已经没有东西可以给你了,我真希望我能给你些什么,可是我什么也没了,我只剩下一根老树桩。我很抱歉。”

“我现在要的不多,”男孩说,“只要一个安静的可以休息的地方,我很累很累。”

“好啊!”树一边说,一边努力挺直身子,“正好啊,老树桩是最适合坐下来休息的。来啊,孩子,坐下来,坐下来休息呀。”

男孩坐了下来。大树非常快乐,真的非常快乐……

听完老师《爱心树》这个故事,我心里很难受,我想问大树:“你疼吗?小男孩把你的树枝和树干都砍走了,你伤心吗?你真的像妈妈和老师一样,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却从来没有要求回报!”

我感到小男孩很自私,一直向大树要东西,大树把他所有的东西都给了小男孩,最后只剩下一个树桩,却让小男孩坐下休息。大树依然很快乐!

我想对小男孩说:“你应该知道报恩,爱心树对你这么好,你应该报答爱心树。不应该一直向他要东西。”

爱心树就像妈妈一样,当我生病的时候,妈妈日夜陪伴着我;当我走累的时候,妈妈吃力的背着我,却从来不说累;妈妈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妈妈,我想对您说:“我爱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用好的成绩来报答爱我的人!”

我还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经常帮助别人!

读《爱心树》有感 篇9

《爱心树》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男孩和一棵大树的故事。大树和男孩很友好,大树给了他生活所需的东西,男孩非常快乐。文章写对的生动有趣,是沿着时间线来写的。

在《爱心树》里,大树非常关心男孩,男孩也喜欢大树。书中的男孩从小就和大树是伙伴,他们每天一起玩游戏,荡秋千,捉迷藏.......都很开心,很快乐。渐渐地,男孩长大了,他向大树提出了种种问题,大树也尽力地帮他解决困难,大树多么关心男孩啊!大树奉献出了无私伟大的爱。文章结尾,“大树挺直了身体”,体现了大树一心想着男孩,舍己救人,值得我们学习。生活中,爸爸妈妈也是无私奉献出的爱,比如在我们睡着时踢了背着,深夜,爸爸妈妈会轻轻地帮我们盖被子,这好比书中的大树一样。爸爸妈妈这么关心我们,我们难道不认真学习回报吗?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完全相信这句话,我应该用全部的精力努力学习,多读书,读好书!

读《爱心树》有感 篇10

近日,和孩子们一起读了《爱心树》,感慨良多,它虽然是本儿童读物,只有简洁的黑白画面和寥寥数语构成,却透露着点点滴滴的道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爱心树》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小时候经常跑去和一棵大树玩耍,采集树叶,藏猫猫,荡秋千??只要小男孩快乐,大树就会感到幸福!男孩渐渐长大了,他要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不和大树做伴了,大树感到孤寂。有一天男孩来了,他向大树要钱,大树无怨无悔给小男孩自己的果实,让男孩卖掉换钱生活;很多天过去了,小男孩因为结婚,又来要房子,这棵大树让小男孩砍走树枝造房子,小男孩满足了,大树很快乐!后来,小男孩又想去远游,大树又让小男孩砍掉树干做船。船驶走了,大树很快乐,但是心里有些??(我想大树可能更多的是对孩子的眷恋)。过了好久,这个身心疲惫的男孩又回来了,大树说:“我什么都不能给你了,我只有老树墩”。看着孩子坐在自己的树墩上休息,大树很快乐??

文中的大树奉献了自己的果实、树枝、树干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它无怨无悔,不求回报的付出,为的却只是能让小男孩快乐,希望小男孩能获得他所想要的幸福。这样的爱多么伟大,多么无私,多么令人感动。想想在我们的身边不也存在着许许多多这般伟大、无私的爱嘛。可曾想,我们的父母就是这样一棵“爱心树”。 可曾想,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的“爱心树”,为了能让孩子们健康茁壮地成长。老师们把毕生的精力毫无保留地给了学生,不求半点儿回报。还有警察、医生??很多很多的人,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样无私、伟大的爱。付出了,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回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我们的生活变得五彩斑斓;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我们是如此的幸福与快乐!

但在感动的同时,我对文中的小男孩不管不顾一味索取,不懂关心,不懂感恩的行为有着一种心痛的感觉。怎样爱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要让孩子获得真正幸福,就必须让孩子们真正懂得做人的道理。我们在付出爱心的同时,也要教孩子学会知足,学会感恩,学会做人的道理,教他们以同样的方式去爱社会,爱自然,爱身边的一切,这才是真正的爱!伟大的爱!在得到爱的同时,也要学会传递爱。

读《爱心树》有感 篇11

上周在一堂读书课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爱心树》这本书,据说看了这本书能让我们懂得感恩。老师还说,只要你一翻开这本书,你就会被它深深的吸引。我在想,这本书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一放学,我便催促妈妈带着我去了博文书店,迫不及待的买走了这本书,生怕被别人给抢走了。

一翻开书本,看到的是并不逼真的图画和了了无几的几个字,我心想,这也算是书?可是,当我认真翻开书,仔细看时,我却惊奇的发现这本书中简单的话语和很少的几个字,却在诉说着一种爱,无私的爱……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棵大树和一个孩子的故事,故事里的孩子在向大树的不断索取中长大,男孩离开大树后也一直没有来看望大树。在这中间,大树从没有想过要男孩回报给自己什么,相反,大树还觉得很开心。

文中“大树都很快乐”这句话出现了N多次,我反复了看了几遍,终于我读懂了,我懂得这句话的含义了。我懂得了大树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她会尽自己所能满足我们,她很快乐;我懂得了这种不求回报又无私奉献的高尚只有妈妈才会有;我懂得了我们的妈妈就像这棵爱心树一样,心里结满了爱心果。妈妈把所有的爱都给予了我们,而我们却只顾着不断的向妈妈要这要那,哪里想到要关心一下辛劳了一天的父母,我们真是不应该啊!

当我轻轻的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总觉的除了这些,作者一定还要说明点什么。书中的小孩在向大树索取的过程中,从没有给过大树什么,哪怕是一口水。在得到许多东西后,他似乎也不快乐。想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我们在索取的时候也要懂得回报。懂得去帮助别人,才会感到快乐,难道不是吗?

不觉我抬头看一眼陪我一起读书的妈妈,我轻轻的站起来,在妈妈的额头上送上一个甜甜的吻。妈妈,请您不要疑惑,这是儿子发自内心的。因为我想到了在寒风中您抱着我的温暖怀抱;我想到了在我生病时您对我的悉心呵护;我想到了……我分明看到了,您一定是感动了,眼睛里含满了泪花,妈妈一定知道儿子读懂了这本书。

妈妈,儿子长大了,在这个感恩的岁月里,儿子会用我的爱来回报您,请您相信我!

读《爱心树》有感 篇12

《爱心树》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小时候经常跑去和一棵大树玩耍,采集树叶,藏猫猫,荡秋千??只要小男孩快乐,大树就会感到幸福!男孩渐渐长大了,他要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不和大树做伴了,大树感到孤寂。有一天男孩来了,他向大树要钱,大树无怨无悔给小男孩自己的果实,让男孩卖掉换钱生活;很多天过去了,小男孩因为结婚,又来要房子,这棵大树让小男孩砍走树枝造房子,小男满足了,大树很快乐!后来,小男孩又想去远游,大树又让小男孩砍掉树干做船。船驶走了,大树很快乐,但是心里有些??(我想大树可能更多的是对孩子的眷恋)。过了好久,这个身心疲惫的男孩又回来了,大树说:“我什么都不能给你了,我只有老树墩”。看着孩子坐在自己的树墩上休息,大树很快乐。

文中的大树奉献了自己的果实、树枝、树干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它无怨无悔,不求回报的付出,为的却只是能让小男孩快乐,希望小男孩能获得他所想要的幸福。这样的爱多么伟大,多么无私,多么令人感动。想想在我们的身边不也存在着许许多多这般伟大、无私的爱嘛。可曾感受,我们的父母就是这样一棵“爱心树”。或许在孩子们看来,父母的爱早已成为习惯,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但是站在这一刻,当自己面向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时,要自己真正地踏上新的旅途时,回过头看看过去的点点滴滴,虽然有些往事已渐渐变得模糊,但父母对我的那份爱,那种感觉,就如记忆的鹅卵石,无论时间的溪流怎么冲刷,永远都不会淡忘,那是种心灵的触动。可曾感受,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的“爱心树”,为了能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为了能让孩子们在欢乐地天空中翱翔,为了能让孩子们健康茁壮地成长。老师们把毕生的精力毫无保留地给了学生,就像一只蚌,用爱的汁液一点一滴地孕育沙砾,直到把它孕育成一颗珍珠,不求半点儿回报。还有警察、医生??很多很多的人,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样无私、伟大的爱。付出了,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回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我们的生活变得五彩斑斓;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我们是如此的幸福与快乐!

但在感动的同时,我对文中的小男孩不管不顾一味索取,不懂关心,不懂感恩的行为有着一种心痛的感觉。怎样爱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要让孩子获得真正幸福,就必须让孩子们真正懂得做人的道理。为了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成为有用之材,就不该只是盲目爱的付出,要适时适机地引导教育。孟母三迁、五子登科、断机教子、岳母刺字等,这都是教育孩子很好的例子,爱需要理智,爱是无私的却是有度的,我们在付出爱心的同时,也要教孩子学会知足,学会感恩,学会做人的道理,教他们以同样的方式去爱社会,爱自然,爱身边的一切,这才是真正的爱!伟大的爱!在得到爱的同时,也要学会传递爱。

读《爱心树》有感 篇13

有一本书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嘻嘻哈哈,很开心。重复看的时候,开心的感觉越来越少,迷茫的时间却越来越多。而今天当我第6次看完时,有一股酸酸涩涩的感觉从心底深处弥漫开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叫《爱心树》。

《爱心树》讲的是一个男孩和一棵大树之间的故事。男孩小时候天天陪大树玩,在树下采集掉落的树叶,开心的时候爬上树枝荡秋千,饿了吃树上的苹果,和大树玩捉迷藏,玩累了就在树荫里睡觉,大树非常快乐。但是小男孩一天天地长大,却不停的向大树索取。需要钱了,摘光了树上的苹果;需要造房子,砍光了大树的树枝;需要造船出游,砍掉了树杆;最后年纪大了什么也不需要,只想找个地方坐下来,大树还是快乐的挺直它的树墩,让男孩坐下了。

大树为了男孩,把自己拥有的全部都奉献给了他,却从没有向男孩要过回报。我幡然醒悟,我不就像这个小男孩吗,妈妈不就是那棵大树吗!妈妈平时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而我一直接受得理所当然,却从来没有想过要为妈妈做些什么。妈妈知道我最喜欢吃牛肉,每次饭桌上都会变着花样做着青椒牛柳、黑椒牛排、五香牛肉。而令我羞愧的是,我绞尽脑汁的回想着脑子里那点可怜的信息,却怎么也记不清妈妈最喜欢吃什么。每年我的生日,妈妈总是第一个送给我祝福的人,而我却至今也不记得妈妈的生日究竟是在哪天。记得前年我被开水烫伤,疼得整夜都在哭闹,是妈妈彻夜未眠,衣不解带的照顾我。我的手愈合了,妈妈却累病了。

“叮铃铃”门铃响了,是妈妈回来了。看到妈妈手上提的牛肉,只觉得鼻子一阵酸楚,眼眶湿润了,我一头扎进妈妈的怀抱,暗下决心,我绝不能像书中的小男孩这么自私,从现在开始,我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听妈妈的话,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读《爱心树》有感 篇14

今天,我读了《爱心树》这篇文章后,深有感触。那种感受一言难尽,就让我来用笔告诉你们吧。

《爱心树》是美国当代作家谢尔希尔沸斯坦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讲述了在男孩小的时候,他与大树相亲相爱。长大后,树依然想念小男孩,可小男孩却只是在需要她的时候来到树下。

在《爱心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使我记忆深刻。大树说:“我没有苹果了。”小男孩说:‘‘我的牙齿咬不动苹果了。大树曾经在多少年以前慷慨地给小男孩提供他想要的东西,大树把所有可以用的东西都给了男孩,现在只剩下树墩了。但是男孩想坐树墩,大树也只能依靠自己最后的那一点儿身体,撑起男孩的身体。大树就像一位仁慈、友善的母亲,而小男孩则是不孝的儿子。这样比起来,小男孩真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这不仅使我想起了孟郊的诗句:“随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自古以来,都是母亲为了孩子操心,晚回来了担心,种种的意外让母亲感到心疼。孝顺母爱不能只是在表面做做,如果是小孩,应该不气母亲,考好成绩;如果是大人则应该是每周看望母亲一次,陪伴一下母亲,让母亲不感到寂寞孤独。

在现实生活中,有过这么一则感人的报道:一对父母带着儿子到山谷里玩,由于缆车质量不合格,铁索断了,眼看缆车一头朝深渊栽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在那生死离别的瞬间,那对父母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托举起来。在那次事故中,二十多名游客遇难了,唯一幸存的却是那个被父母用双手托举起来的小孩。在生死关头,父母将孩子推向生,自己却走向死,这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母亲是无私的,她给予子女的爱是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人一生都偿还不了的。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珍惜这份爱,将来努力回报这份爱。

读《爱心树》有感 篇15

《爱心树》相信大家都看过,也知道里面的内容——可就是那简简单单的内容也曾轰动了全世界,震憾了多少人的内心……

书中以小男孩的不断成长和要求的不断变化为主线,歌颂了大树的无私奉献并让我们窥见了人一性一的一陰一影面:贪婪、自私,不为他人着想……

其实,这棵树就代表我们的家长,面小男孩就是我们,我们总是向家长索要东西,而且永不知足,要求越来越过分,但我们可曾想过,——当我们向父母索要莱西时,我们需要付出什么,父母又需要付出什么?……

我们应该感谢家长,是他们在社会横流中守住了家业,尽自己所能为我们付出——但我们呢?我们嫌他们给的太少,唠叨太多,但我们何曾想过他们向我们要了多少,我们抱怨了他们多少?这说明了什么?这不可笑吗?这……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人生的悲剧,“久病一一床一一前无孝子”这是对生命的大不敬,“乌鸦反哺羊跪一乳一”,动物都懂得回报父母,而自称“万物之灵”的人类又能有什么理由不向父母敬孝呢……

一只大洋彼岸的鸿雁,一个近在咫尺的口信;一桌山珍海味,一朵小花,一个野果;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一个作业本上的“A+”;一处富丽堂皇的豪宅,一片破旧的砖瓦;一满箱的金银,一枚带着体一温一的硬币,但只要出慈一爱一或孝心,它们全都等值,全都无价……

人知道拿,也要知道还 ,更何况那人是自己的家长?慈一爱一无价,孝心无价,“放债图利”那献一爱一又图什么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应该向为自己奉献过无数的父母敬孝,趁父母仍旧健在……

读《爱心树》有感 篇16

这个周末,我读了一本书。这是一本儿童读物,叫《爱心树》。说不定你们小时候都读过这本书,但一定没读懂这本书的最终意义。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谢尔希尔弗斯坦,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天才,集诗人、插画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于一身。这本书虽是绘本,却有一个大道理。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儿。男孩儿每天会跑到大树下和它一起玩耍。但在孩子长大后,他不但不回报大树,反而一次次像大树索取,最后大树被折腾得只剩下一个老树墩。它最后却把仅剩的那个老树墩让给了那个孩子,让他坐在那儿休息。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想对大树说:“大树啊大树,你怎么就那么傻啊!小男孩一次次向你索取,你也可以拒绝呀!”

我还想对文中的小男孩说:“小男孩儿,大树已经向你付出了那么多,你不但不回报他,反而得寸进尺,你难道不害臊?”

其实,这个故事还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这棵大树比喻的就是那一位位慈爱的父母啊,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放下一切,不断的付出,他们是多么的伟大啊!

这时,我突然联想到,小时候我有一次发高烧了,在睡梦中叫了起来,说着胡话,睡在身旁的爸爸从睡梦中惊醒,摸了摸我的额头,烫的吓人,立马跑到隔壁房间,叫醒了正在睡觉的妈妈。爸爸连忙背起我,在妈妈的护送下把我送进了医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说没啥大碍,这时爸妈才松了口气。爸爸把我抱在怀里还时不时的问我,哪里不舒服,哪里难过之类的。这时我发现爸爸已满头大汗,为了我他们操碎了心,连觉都没睡。谢谢你们,爸爸妈妈。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份爱,失去了永远就不会再回来了。

正如唐朝诗人孟郊所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爱心树》有感 篇17

周六的作文课上,我们看了一本十分感人的绘本,叫《爱心树》。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棵极为普通的大树默默地陪小男孩成长,默默地为小男孩奉献出自己所有的故事。当小男孩还是孩童时,他可以爬上树干玩耍,可以和大树捉迷藏,可以拉着枝条荡秋千,热了他可以在树下乘凉,饿了可以吃树上的果实,累了可以在树下靠着树干睡觉。当男孩长大需要金钱时,大树给了他果实;男孩需要房子,大树给了他树枝;男孩要远行,需要船,大树给了他树干。最后当年老的男孩回到大树身边时,大树已经一无所有,不过他还可以让男孩坐在仅存的树墩上休息。虽然这棵大树为男孩付出了全部,但它很快乐!很快乐!年老的男孩颤抖着双手,回忆着和大树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我被这棵大树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也被这伟大的爱所震撼!一棵极为平凡的树,却又是一棵不平凡的树,它为自己深爱的小男孩付出了许多许多。虽然它为小男孩付出的——也许在常人的眼中看来只是微不足道的东西,可就是那些微不足道的东西蕴含了它对小男孩深深的爱!虽然现在它已经一无所有,但它对小男孩深深的爱却依然存在。无论小男孩在天涯海角,它的爱都会跟随着小男孩,伴随着小男孩,永远不会分离!也许它会先死去,但它的爱却永远不会消失,依然会跟随着小男孩一起走。如果小男孩先死去,它无法为小男孩举行葬礼,不过它的爱会来到小男孩身边和他一起被埋葬进土地,一起升上天堂,永远永远在一起,永远永远不分离,用深深的爱永远陪伴着小男孩!

爱心树的爱,永远存在!

读《爱心树》有感 篇18

这个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爱心树》,它的英文原名叫TheGivingTree,意思就是:一棵不断给予的树。这是一本绘本,图与文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所以自然地保持了绘本浑然一体的艺术感觉。简简单单的文字和画面,没有任何修饰与色彩,却讲述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寓言,温馨中略带着哀伤。它使我们重新思考自己与父母、与孩子、与朋友、与世界……的关系。故事内容是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一个小男孩,小男孩每天跑到树旁玩,荡秋千、捉迷藏。饿了吃苹果,累了在树阴下休息。有一天孩子长大了,孩子需要一些钱,大树给了孩子一些苹果到城里卖。过了一些时间,大树把树枝给了孩子造房子,又过了一些时间,大树又把树干给了孩子造船,大树变成了老树墩,大树有些伤心,孩子变老了,只能坐在树墩上休息。

我觉得这个故事中大树就像那个男孩子的妈妈,小男孩只知道索取,而父母只知道奉献。但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看的。虽然它的文字非常浅白,但故事中的哲理也许只有饱尝索取与付出的成人才能深深地去思考。我觉得我们是那有求必应的家长,孩子的要求我们想方设法的满足,一旦不能达成所愿孩子就会撒泼打滚,这是我们想要的吗?我觉得我们还是个贪得无厌的家长。我们总是让孩子做这做那,完成我们大人的目标,这难道不是我们在向孩子索取吗?让孩子替我们完成梦想吗?

索取与付出是应该成正比的,我们对孩子的付出,就应该换回孩子对我们真诚的回报,这个回报不是金钱不是成就而是他们的爱。

读《爱心树》有感 篇19

这是一个关于一棵树和一个男孩的故事。从前,有一棵大树,她非常非常喜欢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经常到大树下采集树叶,把树叶做成王冠,想象自己是森林之王,还爬在树上荡秋千、吃苹果……男孩很开心,大树也很开心。可是有一天小男孩没有回来看大树,接连很多天也是这样。大树很孤独。男孩终于回来对大树说希望得到金钱,大树就让他把苹果摘去卖掉换钱;大树很快乐。又过了很久很久,小男孩没来看望大树,大树很难过。有一天男孩来了,大树高兴得摇晃着树干,男孩说需要一栋房子、一个妻子还有好多孩子,大树就让他砍树枝来盖了一栋房子。大树很快乐。又有好长时间男孩没有回来了,大树很孤单。一天小男孩回来了,大树高兴地说不出话来。男孩说要一艘船去远航,大树就把树干给他造船。大树很快乐。孩子又有好长时间没来看望大树了,有一天,变成老人的男孩又来到大树身边,大树说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他,不过它还有个树墩,可以让男孩坐下来休息,男孩坐下来……大树很快乐。

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感人,故事里的男孩只知道不停地索取,而这棵大树都在不停地不计回报的有求必应的付出。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很多像那棵大苹果树的人,也许是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的长辈……他们开始也是茂盛的,后来变成了一个没有树叶、没有树枝的老树桩。而我们总是觉得各种索取是理所当然的,这种爱也是我们应该得到的,也不曾说过一句感恩的话……

这是一本文字很少的绘本,是我的书柜里我读的次数最多的一本书,它的作者是谢尔·希尔弗斯坦。

读《爱心树》有感 篇20

端午假期,我读了绘本——《爱心树》。

这本绘本主要讲了一个小男孩和一棵大树的故事。孩子很喜欢大树,而大树呢,也很喜欢孩子。小男孩几乎每天都会跑到树下收集树叶,做成各种标本,也常常爬上大树,在树上荡秋千,与大树玩捉迷藏。累了、倦了,还会在树荫底下休憩打盹儿。大树和孩子互相陪伴,嬉戏,孩子很开心,大树也很开心。但是,时光流逝,孩子慢慢长大了,不再与大树一起玩耍,大树感到很孤寂。

有一天,孩子回来看大树,大树对他说:“来吧,孩子。再到我的树上荡秋千,或者到树阴底下睡会儿觉。”“我已经长大了,不再玩这些啦,我需要一点儿钱。”大树回答:“我没有钱,我只有一些苹果和树叶,你把苹果摘下来卖了吧!”孩子爬到树上,拿走了大树的苹果,高兴地卖了钱。后来,孩子接二连三地拿走了大树地树枝和树干,去自己享受了。只有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才想到了大树。最后,孩子变老了,走不动了,他又来到大树跟前,而大树呢,只有一个老树墩了。大树看见孩子,就热情地招呼他,“来吧,到我这里来坐一会儿吧!”孩子说:“可以啊!”孩子就坐到了大树墩上,这时的大树是那样的高兴和激动。

读完这本绘本,我觉得文中的那棵大树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文中的那个孩子就像我们。孩子只有碰到困难和坎坷的时候,才会来找大树;而大树,一直都是无私奉献着,尽全力支持孩子。只要孩子提出要求,大树都是尽其所有付出,可大树自己却从未向孩子索求过什么,他只是热切地盼望能见到自己的孩子,见到了,就高兴,心满意足。其实,我们的父母就是那棵爱心树,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懂礼貌,做一个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读《爱心树》有感 篇21

小时候,妈妈总会给我讲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故事,那时在我的眼中,妈妈的脑袋里藏着无数个奇妙的故事;渐渐地,我长大了,妈妈总会陪着我一起读一本本引人入胜的书,那时在我的耳中,妈妈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现在,我上二年级了,认识的字也越来越多了,但我还是喜欢和妈妈一起读同一本书。我们常常在一起交谈自己的感受,一起为书中主人公的快乐而快乐,因他的悲哀遭遇而伤心,也为他们有趣的言行而哈哈大笑。

假日时,和妈妈在书店浏览着各种各样的书籍;晚饭后,和爸爸在书桌前品读精彩纷呈的书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阅读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我们一起读《爱心树》时,当书中讲到“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男孩儿每天会跑到树下,采集树叶,给自己做王冠,想像自己就是森林之王。小男孩爱这棵树……男孩很开心,大树也很开心。

可是……大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他,只是让男孩坐在自己的树墩上,好好休息……”那时候,我总会问妈妈:“妈妈,为什么男孩总是不高兴呢?大树为什么对男孩这么好?……”妈妈没有说什么,只是温柔地看着我,我思考着,说道:“妈妈,您就像大树一样,给了我很多很多快乐,我不要像那个男孩一样,我要永远陪着您……”我看到,妈妈用同样温柔的脸看着我,并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那时我深深地感觉到妈妈的温暖。

好书就像是一位位忠诚的朋友永远陪伴着我,好书指引我认识了人世间的真、善、美;在书的海洋中有爸爸、妈妈的帮助和同行,我快乐着,幸福着。

读《爱心树》有感 篇22

孩子需要金钱,大树没有,却给了他苹果;孩子需要房子,大树没有,却给了他树枝;孩子需要船只,大树没有,却给了他自己的树干,大树很快乐……过了很久,孩子已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又回到了那棵给予他很多很多,但自己却只剩下树墩的大树旁。孩子累了,不像从前一样和大树一起捉迷藏、玩耍。大树吃力地挺直了腰,让孩子坐在自己身上。孩子坐下了,大树很快乐……

这个故事就是《爱心树》。

读到这儿,你是否已经流下了感动的眼泪?这是一棵平凡朴实的树,也是一棵为了自己深爱的孩子而给予了他太多太多的爱的树。

孩子这时可能在沉思:大树给予我的难道只是苹果、树枝与树干吗?这些东西能够用金钱来衡量吗?我留给大树的是什么呢?也许只有那温暖又深远的回忆。孩子用他那双已经浑浊的眼睛注视着四周的这一切,依然是熟悉的地方,可曾经枝繁叶茂的大树已经变成了苍老孤独的树墩。孩子的心里充满着忧伤,泪水模糊了双眼,他哭了:“大树给予了我一切,甚至是生命,而我却只有索取。我后悔啊……”

是啊,大树的无私奉献,大树的博大胸怀,都让我们感动。他为男孩付出了那么多,却一点儿也不求回报。在我的生活中,也有两棵这样的大树在时时庇护着我,为我遮风避雨,他们就是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无论何时何地,他们一直在我身旁,给我世上最深最厚的爱,让我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而我却习以为常地享受着这一切,不以为然。今天《爱心树》让我感到了心灵的触动,我的眼睛也湿润了。爸爸、妈妈对于我只有无私的给予,却从不求回报。正如诗中所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可不能做那故事中的孩子。我也要做一个懂得感恩懂得爱的孩子。

读《爱心树》有感 篇23

今天,我在家里的书柜里拿了一本书来看,书名叫《爱心树》。这本书我已经看过好几遍了,但我还是很喜欢。

这本书主要讲了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了一个小男孩。那个小男孩也每天跑到大树下,采集树叶给自己做王冠。他也常常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还经常吃树上结的果子,还和大树捉迷藏。如果累了的的话,就躺在树荫里睡觉,小男孩也非常爱这棵树。渐渐地,渐渐地,那个男孩长大了。大树常常感到孤寂。有一次,孩子来看大树,大树说;“孩子,爬到我身上来吧!”孩子说:“我已经长大了,不再爬树玩儿了,我想要钱。”大树让男孩把他结的果实拿到城里卖掉,大树很高兴。过了好多天,小男孩再也没有来看大树,大树很难过。有一天,长大的男孩又来到大树前,他对大树说他想要房子。大树让长大的男孩把自己的树枝砍走建造房子,大树很高兴。就这样,大树很高兴地为男孩奉献着自己,他用树干为男孩造船远游,他用自己所剩的仅有的树墩为老年的男孩当凳休息……

看着这本书,就会让我想起我的妈妈。妈妈就像是书中的大树,而我就像书中的小男孩,妈妈不求回报地为我做这做那,我尽情地享受着妈妈的爱。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大树伟大无私的爱,也看到了大树在小男孩离去后的孤寂与失落。我想小男孩要是会常常来看看大树,大树一定会很开心,为什么小男孩长大后却只在自己有需求时才去看大树呢?要是我离开妈妈,妈妈一定也会像大树想念小男孩一样想念我的,我一定不会像小男孩一样,我会永远和妈妈在一起!

读《爱心树》有感 篇24

《爱心树》相信大家都看过,也知道里面的内容——可就是那简简单单的内容也曾轰动了全世界,震憾了多少人的内心……

书中以小男孩的不断成长和要求的不断变化为主线,歌颂了大树的无私奉献并让我们窥见了人性的阴影面:贪婪、自私,不为他人着想……

其实,这棵树就代表我们的家长,面小男孩就是我们,我们总是向家长索要东西,而且永不知足,要求越来越过分,但我们可曾想过,当我们向父母索要莱西时,我们需要付出什么,父母又需要付出什么?……

我们应该感谢家长,是他们在社会横流中守住了家业,尽自己所能为我们付出——但我们呢?我们嫌他们给的太少,唠叨太多,但我们何曾想过他们向我们要了多少,我们抱怨了他们多少?这说明了什么?这不可笑吗?这……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人生的悲剧,“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对生命的大不敬,“乌鸦反哺羊跪乳”,动物都懂得回报父母,而自称“万物之灵”的人类又能有什么理由不向父母敬孝呢……

一只大洋彼岸的鸿雁,一个近在咫尺的口信;一桌山珍海味,一朵小花,一个野果;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一个作业本上的“a+”;一处富丽堂皇的豪宅,一片破旧的砖瓦;一满箱的金银,一枚带着体温的硬币,但只要出慈爱或孝心,它们全都等值,全都无价……

人知道拿,也要知道还,更何况那人是自己的家长?慈爱无价,孝心无价,“放债图利”那献爱又图什么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应该向为自己奉献过无数的父母敬孝,趁父母仍旧健在……

读《爱心树》有感 篇25

今天老师给带着我们一起看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爱心树》。

《爱心树》里有一棵树,它十分喜欢一个小男孩和她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流逝,小男孩渐渐长大,不仅不像小时候一样天天来陪伴树,而且还一再向大树索取,慢慢地把树推上绝路,最后树什么也没有了,小男孩也变成了老男孩,他坐在树桩上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也让我有了很多的思考。

故事虽然很短,但是含有深刻的道理。其实这棵树就是我们的妈妈或爸爸,我们就那个自私自利的小男孩。我们一次一次地向父母索取,父母为了让我们开心,就尽量帮我们实现,但是有些父母的经济情况不好,所以有些要求不能满足孩子。这些孩子有的无理取闹,有的离家出走,还有的甚至长大以后不赡养父母......其实他们的行为都是不对的,父母已经尽力了支撑着这个家,我们也应该为个家尽一份力,这份力不一定要挣钱,你可以帮父母干一点活,努力把自己的学习提高,这都是父母快乐的源头。

爱心树总是在重复一句话——“快乐”,是因为每次她都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的快乐是她最大的快乐。直到最后还是“好快乐,但不是真的”。虽然这句话看起来有些矛盾,但它着深刻的含义。同学们议论一番,明白了树快乐是因为她再一次帮助了男孩,但不是真的是因为男孩又会好久不来看她了,树又会忍受寂寞,还有让她不快乐的是下一次男孩来了,她又能拿什么给他什么呢?

同学们珍惜自己的父母吧,他们每天都在为了我们的快乐而付出他们的生命啊!

读《爱心树》有感 篇26

从前有棵大树,它喜欢上了一个男孩,男孩每天都会跑到树下玩。大树很快乐。

时光流逝,孩子已经是个少年了,他需要一点钱,大树让他把身上的苹果拿去卖。大树很快乐。

很久以后,三十而立的孩子来了,他需要一座房子,大树就让他把树枝砍断盖一座房子。大树很快乐。又过了很久,五十不惑的孩子来了,他需要一条船去远方,大树就让他把树干砍下来做一条船去远方。大树很快乐。

后来,六十而知天命的`孩子又来了,他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一坐,大树让他坐在自己仅有的树墩上。大树很快乐。

这就是《爱心树》的故事。这本书一共只有一千多字,但内容精彩,语言生动,以图文并茂的新颖方式展开描写。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人性,刻画出了一棵伟大、无私的大树,反衬出一个自私自利、贪婪的孩子。作者以树喻人,在大树身上,仿佛看见一个母亲的身影,无私、无怨、无悔、无微不至地关爱那个孩子,孩子需要什么,大树就尽自己最大能力给予,不求回报。

其实,爸爸妈妈都是一棵棵爱心树,给了我们蜜一般的温暖。在我们受到挫折、遇到风浪时,为我们遮风挡雨;在我们受到打击、碰见困难时,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鼓舞;在我们学习不好时和我们一起冲破难关,生病时对我们嘘寒问暖,为我们的成长呕心沥血。在我们之中,有些孩子也像故事中的小男孩一样,身在福中不知福,不论父母怎么关爱他们,他们还是挑三拣四,长大后像寄生虫一样依赖着父母。真希望这样的人也看一看这本书,关心、回报自己的父母。

读《爱心树》有感 篇27

谢尔·希尔弗斯坦用美国乡村布鲁斯音乐的节奏,讲述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大树给予了一个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把无私、博大的爱给予了小男孩,而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这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呀!

我请10岁的女儿一起来读这本不同凡响的书,女儿的直觉反应是这本书有太多太多的内涵,多得有些她都读得不太懂。是什么让她费解呢?女儿说,她不理解大树为什么对男孩这么好?男孩为什么老是不高兴?不理解大树什么都不需要,大树自己什么都没有了,连最后剩下的树墩也会挺直身子让男孩坐下来休息。

我突然明白了,这正是天才的谢尔大叔的高明之处!阅读的理解需要人生体验来支持。我自己就是因为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才更加理解父母对自己的那份爱心,才更加理解“给予”二字的崇高含义。

我要在下次孩子生日的时候,郑重地送给她一本,让她用成长的经历,用“心”来读懂这本书;我还要在下次回家的时候,给自己的父母献上这么一本,我要告诉二老,自己早就读懂了这份爱心,只是从来也没有用合适的方式来表达。

在这篇大作里,天才谢尔大叔用足了美国乡村布鲁斯音乐的表现手法。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是风格纯朴直白,如平常说话的形式,带有叙述性;它的曲调简单重复、多半没有旋律,节奏平稳,有很多低音线条和有力的节奏,而且还略带有几分淡淡的忧郁气息。

天才谢尔大叔的作品虽然简洁,但给人留出广阔的想象空间;虽然平白,但因其颤动的心弦给人以心灵的冲击;虽然忧伤,但却填充了心中那份微微的缺憾。

心有多重,人生就有多重,爱有多深,人生就有多沉。让我们记住这位撼动人们心灵之树的大师——谢尔·希尔弗斯坦。

读《爱心树》有感 篇28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对我们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自幼酷爱读书,最近,一本名叫《爱心树》的书深深感动了我。

这是一本很薄很薄的书,但读过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一棵大树与一个小男孩儿是很好很好的朋友,小男孩经常去和树玩儿,树很快乐,但是,男孩儿渐渐长大了,不再去和树玩儿了,树很孤独。之后,男孩儿向大树要钱,要房子,要船,大树都给了男孩儿,但她很快乐,最后,大树只剩下树根。

啊!这棵大树不正像我们的父母吗?他们含辛茹苦的将我们养大,不求一点回报。我们吃的、穿的、玩的、用的,都是父母给我们买,我们想要什么东西,他们都尽量满足。他们只求我们有出息,长大后不要向他们一样,吃苦受累。

这棵大树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吗?他们将时间和精力花在我们的身上,将汗水挥洒在讲台上。面对我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们毫不吝啬的将知识传授给我们,带我们在“知识海”遨游。他们同样不求回报,只要我们取的好成绩,老师们就非常开心。

这棵大树不正像我们的朋友吗?他们会在你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你最诚挚的帮助;他们会在你不开心时,使出浑身解数,只为博你一笑。他们也不求回报。

在日常生活中,“爱心树”的身影经常出现,我们要感谢他们为我们的付出。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和老师,用诚挚的帮助与笑容,来感恩自己的朋友。

同学们,我们也可以做一颗小小的爱心树,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求回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家行动起来吧!

读《爱心树》有感 篇29

有这样一棵树,他和一个男孩是好朋友。那个男孩每天到他的树荫底下来玩。他们俩都很快乐。但是时光流逝,男孩长大了,很久不来看望大树,大树很寂寞。终于有一天,男孩来了,大树很高兴说:“孩子,爬到我身上玩吧,你会很快乐的。”孩子对大树说:“我想买好玩的,我需要钱。”大树说:“我没有钱,但我有树叶和苹果,你可以拿苹果去卖钱。”于是男孩拿着苹果走了,大树很快乐。

很久很久,男孩没有再来看望大树,大树很伤心。后来,男孩又来了。大树高兴的对男孩说:“孩子,到我的树干上玩一会吧,你会很快活的。”男孩说:“我要娶妻生子,需要一栋房子。”大树说:“我没有房子,但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掉,盖成房子。”于是男孩把树枝砍去了,盖了一栋房子。大树很快乐。

孩子又很久没来看大树了,当他终于来了的时候,大树很高兴。沙哑的说:“来吧,孩子,来和我玩玩吧。”孩子说:“我年龄大了,心情也不好了,不愿意玩了。我需要一条船,驾驶它到远方,离开这里。”大树说:“我没有船,把我的树干砍断用它做条船吧。”男孩带着树干离开了。

又过了好久,男孩又来了。大树说:“很抱歉,我没有什么给你了。只剩一个树墩了。”男孩说:“我很累,只想歇一会儿。”于是他坐在了树墩上休息。大树很快乐。

读后感:这颗大树指的就是父母。他很爱他的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我们应该多体谅父母,关心他们,安慰他们。努力学习,做自己能做的事。

读《爱心树》有感 篇30

小男孩的索取,与大树的给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读完《爱心树》,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每当大树给予小男孩一样东西时,大树为什么总是很快活?我带着这个问题,反复思考了很久,再联想到自己在生活中给予别人时,心头总是愉悦的,这也许就是“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含义吧!想来想去,最后把思想定格在了一句话上:给予是快乐的!

大树给予小男孩是那么慷慨,就像我们的父母对待我们一样!父母为我们操碎了心,有人还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父母凭什么要养育我们,凭什么要对我们百依百顺?他们甚至可以抛弃我们,对我们不理不踩,不管不问!可是他们却并没有这么做,毕竟血浓于水,亲情的力量是巨大的!他们一生一世都在为我们担心,最后头发白了,年龄大了,人也不中用了,他们唯一的依靠就是自己的儿女,如果孩子都不管自己了,那么他们肯定会孤独,肯定会伤心的!我读了这篇文章,就更加坚定了长大后要孝顺父母!我们就好比那个不断索取的小男孩,父母就是那颗不断给予的大树,我们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不做一个不折不扣的“乞讨者“。

人类是索取的小男孩,地球是给予的大树,人类不但索取,甚至还危害地球!如果人类不及时悬崖勒马,那么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将会毁于一旦!地球没有了,那人类又会在哪里呢?

《爱心树》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回报,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感恩,让我受用无穷!

《爱心树》在我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我对它非同一般!因为它里面不但有文字和图片,还有许多做人的道理。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非它莫属!

读《爱心树》有感 篇31

一棵无私奉献的大树,为了一个男孩的快乐,奉献出了他的所有,并尽全力帮助那个男孩,不求任何回报。

男孩幼年时代有时候用落叶做树冠,装成森林之王;有时候爬上树荡秋千或者吃树上的果子;有时候还在树荫下休息。一些年过去了,男孩不来了,大树很孤单。一些年又过去了,男孩来了,要走了果子,卖钱去了。一些年后,男孩又来了,要走了树枝,盖房去了。一些年后,男孩来了,要走了树干,做船去了。一些年后,男孩又来到树下坐到了树墩上。

文中最后几句写的是男孩最后一次回来的时候和一个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他的大树的对话,这几段虽然很简单,但是表达着大树觉得她对男孩的付出还不够多,但依我看,大树的付出,早已够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起了关于我和妈妈的一件事。那是一个很黑,很冷清的夜晚,我生病了,发着高烧,妈妈发现后马上把我背到了医院,一路上,我又是哭又是闹,一点儿也不安静,妈妈累极了,但她一点儿也没有要我下来走的想法,还是一边安慰我一边快步背我往前走,到了医院,妈妈又是拿药,又是照顾我,我看见那豆大的汗珠从头上流下来,我心里竟然没有一丝为妈妈着想的想法,现在想想真不应该,最后得知要住院的我,心里有点不开心了,因为不能回家看电视玩游戏了,心里变烦躁了,在医院的那些时间,我对妈妈一点都不好,天天都埋怨她,有时候还不理她,现在一想,妈妈就像文章中的这棵大树,而我就是那个不断索取的小男孩!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故事,让我明白,做一个不断奉献,看到别人快乐,自己就快乐的人,回报才是真正的快乐,索取永远得不到快乐。

读《爱心树》有感 篇32

读过许许多多的书,但有一本最让我难忘,就是《爱心树》。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小男孩和一棵树的故事。小男孩经常到一棵苹果树下玩,树很喜欢小男孩,每次小男孩来它都很高兴。可是男孩慢慢长大,很久没来大树下玩了,大树很想念男孩。后来小男孩终于来了,但是它不再爬到大树身上玩,他说他需要一些钱,于是大树让男孩摘下它的果子去卖,男孩摘下果子走了。之后很久没来,每当他来时,都会向大树索取一些东西。把大树的枝叶、树干砍了,最后只剩下一个树墩。最后小男孩老了,来到大树下,树抱歉地说什么都不能给他了,自己只剩下树墩了,小男孩说自己什么也不需要了,只想找个地方坐下来,于是树尽量挺直它的树墩,男孩坐下了。

看了这本书,有点伤感,有点感动。伤感的是男孩一味地向大树索取,感动的是大树不计条件的付出。这个故事仿佛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我们就是那小男孩,父母就相当于故事里的大树。小的时候,我们总是一味的向父母索取,长大以后,离开了父母,却只有在遇到麻烦或者有求于父母时才会回家。无论什么时候,父母总是有求必应,没有任何条件的给予我们一切,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开心。虽然有时也会感到孤独,但还是很开心。

我想到了我自己,每天放学后都要买一根烤肠吃,夏天放学就买一根冰棒或雪糕吃。每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来就没想到过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点事,只知道问他们要东西。今后我一定要做个孝顺的孩子,少索取,多奉献,也为父母做点事。

看了这本书,收获很多,希望所有的人都看看《爱心树》,希望天下的孩子都能够对父母多一点爱,少一点索取。

读《爱心树》有感 篇33

很早就读过《爱心树》这本书,当我与它刚刚见面的时候,在我幼稚的心灵里,这不过是一本讲述了大树与男孩故事的故事书。可随着我逐渐长大,我读出了其中隐含的深义。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男孩常常和一棵大树一起玩耍,小男孩爱这棵树,大树也爱小男孩。可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不再来树下玩耍,他来向大树索求他需要的东西。于是大树把枝条、果实、树干都奉献给了孩子。最后,孩子变成了老人,他回到树下,坐在仅剩的老树根上休息,大树很快乐。

这本书是我很快读完的一本书,但至今我仍然会一次次翻开它,去体会那早已熟悉的故事。合上书,已是泪浪满面。我想起了我的妈妈,她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每天重复着,也只道是寻常了。我懂得,深深地懂得我爱我的妈妈,但谁又能预测到未来的我是否也已远走高飞,去追梦。而母亲又是否时常感到孤寂,每一刻地牵挂着身在异地的孩子呢?

是她,给予我们无尽的关怀,教会我们奔跑和跳跃,用那双温暖的手,呵护着我们成长。而我们已长大,她却慢慢衰老,再也没有精力追逐迫不及待要逃离的我们,让我们不要走。

孩子挣脱了母亲的怀抱,却发现这世界并非充满鲜花和掌声。处处是黑暗和寒冷。这时想起了家的温暖,想起了那永远有着一盏点亮的灯,在等待着他。当他累了,倦了,千里迢迢赶回家去敲门的时候,却发现敞开的门内早已空无一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生命就像天空中划过的流星,稍纵即逝。

母爱又何尝不像大树,她为我们无尽的奉献,却从不曾向我们索取。多为母亲做些事情吧,珍惜在一起的日子,别让生命留下遗憾。

读《爱心树》有感 篇34

《爱心树》这本绘本是美国著名的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作品。它讲述了一段耐人寻味的精彩故事: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得不厌的男孩组成的悲伤的动人的故事。

有一棵苹果树,它爱上了一个男孩。男孩几乎每天都跑到树下,收集叶子,扮森林的国王,扒树干,荡秋千,吃苹果。可是,时间过得飞快,男孩渐渐长大,不再与大树玩耍,大树常常感到寂寞。有一天,男孩突然来到大树底下,对大树说:“我长大了,想要一些钱,买东西玩,你能给我一些钱吗?”大树它没有钱,便把果实给了男孩,让它去卖钱。过了好久,男孩老了,他又来找大树,说:“我只想找个地方休息,老树根就是我休息的最好的地方。”男孩有气无力的说。男孩坐在了老树根旁,大树尽量挺直“腰板”,让男孩静静的躺下来休息,大叔很快乐。

爱心树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在男孩需要帮助的时候,大树把自己所有的果实,树干,树枝都给了男孩。通过这个,我想:妈妈就像书中的这棵伟大的树,妈妈对我的关心,照顾是我这辈子都报答不了的。

记得我有一次得了重感冒,妈妈又是给我喂汤药,又是陪我吊点滴,跑上跑下,忙个不停,过了几天,我的病完全好了,妈妈来接我回家,这时,我发现妈妈消瘦了许多。顿时,我的眼泪溢满了眼眶。

父母这棵爱心树是多么伟大呀。他们总是不断的满足我的要求,我会好好孝敬父母。我非常感谢美国的著名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因为他写的爱心树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只要让别人快乐,这时,你自己的心里也同样快乐!

读《爱心树》有感 篇35

《爱心树》,我静静地合上这本书。在文中,树其实是父母,他们老了,也许,小男孩老到快咽气的时候,他的父母还不知道,如果不是他们当初的溺爱,那男孩又怎会变得如此呢?孩子是无知的,他们应该在男孩小的时候就熏陶他,使男孩知道要回来,回来看看自已的父母。男孩一定有过辉煌,但当灿烂的太阳不断烘托着他的时候,他,却再不想回家。没有感恩的心,它只能是一段空白的记忆。

走过这颗树,我回到了家里,不经意却发现妈妈眼圈泛黑,精神不振,连忙问:“你怎么了”“没事,一会儿就好了”。妈妈边说边用手用力搓了几下脸。“去睡会儿吧”“真不用”。但一会儿的功夫,妈妈竟趴在桌上睡着了,却想起昨夜凉风阵阵,身上干爽无比;看到床头那把扇子,一切都明白了,妈妈怕空调凉着我,很早就关了。忽然,一阵“阳阳,阳阳”的轻微喊声传入耳里,回头一看,难怪如此轻的声音,妈妈已熟睡了,嘴里竟还念叨着我的名字。不知道我在妈妈的梦里,是否还在被她照顾着。不禁想起以前妈妈对我的点点滴滴,心里情不自禁的有一股感激之情。记得我小的时候,家还没有拆迁,房子很小,夏天一到,特别热,家里也没有条件买空调,妈妈总是想着法儿帮我解暑,她会用冰块对着电扇扇,那一丝丝凉气便是我那个时候最美好的回忆。看着熟睡的妈妈,我悄悄拿起扇子,我要在妈妈醒来的时候给她一个惊喜……

树老了,男孩也老了,我们不能等到父母也老了,才想起回报,只要能做到的,都要尽力。感恩,为何不能从现在开始?

其实,感恩,也是一种态度。有能力时,应为社会COME ON。

读《爱心树》有感 篇36

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爱心树》,讲的是主人公和一棵大树的故事。

童年时代,一棵苹果树是主人公的天堂。孩子在树上、树下尽情地娱乐。大树,也深深地爱着孩子。

青年时代,大树为了满足主人公的需求,奉献出所有果实,让他换钱,维持生计,并为着他的快乐而快乐。

中年时代,大树奉献出所有树枝,让他盖房,并为他的安居而快乐。

老年时代,大树奉献出整个树干,为了他做一条船,去远航。

大树此时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老树墩,但依旧为了主人公的快乐而快乐。

大树为能够为主人公付出,而一直感到快乐。而主人公的一生,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断向大树伸手。直到有一天,主人公已至垂暮之年,此时已没有其他需求,只想安静地坐在老树墩上,静静地与老树墩相伴,而老树墩,仍以能够为他提供一个休息的地方,能够陪伴他而快乐。

看完了这个故事,我想:其实这个故事讲得就是人的一生,与家庭、父母、亲人的故事。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直到青年、中年、老年,父母都在无微不至、尽心尽力地呵护我们,为了我们的成长、为了我们的生活、为了我们的婚姻家庭……为了我们不断变化的需求而想尽办法去满足,为了我们的点点滴滴而付出,不管自己有多辛苦,也无怨无悔。家,是我们永远的港湾。

我们应该感恩,不能只让父母、亲人们付出爱心,我们也要有爱心:我们应该早一点能够自理,让父母少些操劳;自主完成课业,取得成就,让亲人感到欣慰;早日自立,让亲人少些付出,不再无尽的从亲人身上获取,转而能够做亲人们的依靠和支撑。

因此我决定: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快乐生活,早日成才,早日自立。

日志
周记
读后感
心得体会
续写作文
读书笔记
扩写作文
改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