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1200字

   来源:文萃都    阅读: 6.0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故乡1200字1

我老家在湖南,是个山环水绕的村子。地方不大,偏僻。只有百来户人家,几十片农田和几个点缀在农田周围的小湖。若是谁家想盖房子,大可在山上的竹林开出片地来,向乡亲们说下便是了。

故乡1200字

湖南人喜吃辣,无辣不欢,连常坐在门槛上吃饭的小孩,饭上也放着几片辣椒。

鱼肉与辣椒是极配的。湖南水寒,生在其中的鱼,或多或少都会带上些许其中的凉气,可以消消辣椒的火气。洁白的鱼肉在火红的辣椒汤中浮沉,散发出的火热让空气洋溢着绯红。鱼肉入口极冰,而后泛起一阵触电似的波澜。一档、二档、三档,火气渐渐增大,辣味如溅射的熔浆般洒在口腔的角落里,自上而下在身体中掀起热浪。热汗渐渐流出来了,又被风慢慢吹干,让人越吃越精神,越吃越有劲儿。

吃完鱼,就随舅舅去钓鱼,给晚上加餐。其实村里的人少有喜欢钓鱼的——想吃鱼在市场买条就行了,何必在那苦坐?可这样却吃不上野生、鲜美的鱼。

舅舅是钓鱼的好手。在农闲时,常常找个野塘,一坐便是一整天。即使这样,钓鱼仍不是件容易事。鱼是水中的精灵,很是机警,不像虾这样的呆子见钩就咬。所以须在钩子上缠满厚厚的饵料,紧实,不易散,待鱼舔完外层的饵料,放心大口吃吋,才会咬着里面的钩子。每个钓鱼人都有自己的秘方,舅舅会往配好的料子(大概是些猪肉和杂粮),淋上些湖水,再在岸边捞上些许水草,参杂其中。鱼吃到熟悉的食物,会放下戒心。

微风吹拂,等待的时间是极漫长的,三四小时是常事,一向健谈的舅舅这时却不说话。钓鱼是耐心活儿——不能说话,会惊走鱼;不能分心,不然会错过漂沉下去那会儿。钓鱼人为保持专注,常常带着些槟榔,无聊时便嚼一嚼。

我也随舅舅那般拿着根鱼竿坐着,望着水上的漂。初时周遭很寂静,只听到舅舅嚼东西的声音。慢慢地,我听见了从来没有听过的声音——蟋蟀的叫声,碎石在草间的滚动声,风划过水面的哗哗声……鼻尖还嗅到些辣椒田的辛辣味。

十分钟,半小时,一小时,感觉似乎与这片土地相约在宁静中,身体在懒散的空气中自由地飘浮。忽然,鱼漂猛地沉了一下,寂静的状态被打破了。我想提鱼竿,手却被舅舅按住了。他轻声叮嘱我:这是鱼的试探,它们会轻咬下饵再松开,若是提竿便会使它们惊觉。果不其然,漂又浮起来了,十多秒后又沉下去,三四秒后仍未浮起。舅舅笑了笑,轻声说:“看,咬死了!”我拽了拽竿子,沉沉的,隐约可见有条大鱼咬着钩在游。

钓大鱼是极讲究的,不小心便会让它扯断鱼线,溜走了。舅舅揺动把柄,将线放长,顺着力让它游动。若是鱼疲了,线有些松弛,便要收线,把鱼拉过来些许,让鱼受刺激。若又到处游动,再放线顺着它便是了。这一来二去鱼便游不动了。说着容易,舅舅为顺着这条鱼,在滩上来回跑动,生怕它走脱了。等鱼最猛的第一股劲儿过去了,便把竿交给我试试。接过竿,我感觉整个人似乎要被竿拽到水里,连忙摇动把柄,将线放长顺着它游了。等它疲了,我连忙收线,把它拉到岸边,舅舅眼急手快,拿着网把这条鱼抄了起来。

终是捉住了,拿在手上沉甸甸的,舅舅把它带回了家,做辣椒鱼。味道是极好的。

后来,我有幸吃了些名鱼——麦溪鲩、文庆鲤……,却总比不上家乡野塘的鱼那样鲜美。我想,这些名鱼缺的,应该是家乡的味道吧。

故乡1200字2

家乡在我记忆中若隐若现,还记得家乡有枸杞树,它拴系着我小时候天真无邪的快乐。今年我要回老家,在踏入浠水境内时,这里已是大雪纷飞,雪像鹅毛一样飞舞着,树仿佛换上了新装。在这如诗歌如画卷如幻境般的景色中,我不禁流连忘返,真是叹为观止。在广东境内,这种景色真是凤毛麟角。我慢慢向前走去,还陶醉在那天壤之别的景色中。我放慢了脚步,抬头看着白茫茫一片的天空,不禁觉得天地一线。

每家每户门前都张灯结彩,红红火火。家乡变了,以前的羊肠小道已变成了柏油路,平房都变得那么簇新,都盖起了高房与别墅,唯有我家还是多年前的红砖瓦房。为了迎接我们,爷爷奶奶提前几天就从仙桃市回老家打理去了。来到家门口,我十分兴奋,心脏像榔头一样敲击着胸部,推开房门,爷爷、奶奶、婶婶和表哥都来迎接我了,一进入阴暗低陋的房间里,表哥就礼貌地向我们问好,不禁让我觉得表哥真是麟凤龟龙。奶奶突然转过身,我看见了白发苍苍的奶奶,我弯腰驼背的奶奶,我满脸皱纹的奶奶,在她岁月谱写的皱纹的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我家说大也并不大,说小也并不小,因为长时间无人居住,家里家私已经破败不堪了。门前面是一块田地,因无人管理只好交给村民了。我跑到奶奶面前,只见奶奶双手一张一合,有规律地摆动着,很熟练的包着饺子,弹指一挥间,盘中已多了好几个饺子。突然我的目光被吸引到了一只乌龟形的饺子上,那只乌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引人入目,正当我猜测是谁包的时候,另一只乌龟形的饺子又诞生了,我抬起头,真相被揭开了——我的婶婶。我看着奶奶、婶婶忙的不可开交,我不禁想上去相助。我试图包了一个饺子,可饺子千疮百孔,总是露出馅来使我有了几分羞色,真是如古人所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时我更觉得奶奶、婶婶真是心灵手巧,也让我懂得做任何事要多次尝试才能成功,正所谓“熟能生巧”。爷爷正在厨房剁肉。正所谓“欲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爷爷用锋利的器具剁肉,剁在肉上立竿见影、削肉如泥。

中午吃饺子时,表哥两眼金光四射,犹如读书之人遇见名人的情形,我看着眼前袅袅上腾的热气与色香味俱全的饺子,不禁味蕾全开。我又将目光投向表哥,只见他端碗、拿勺、张嘴,勺子一进一出,眨眼间饺子早已荡然全无,我下巴差点触到脚,眼睛被吓到月球。

下午,我主动提出体验乡村生活去砍柴。“磨刀不误砍柴功。”我拿着一把锋利的斧头左右挥舞、耀武扬威。我使劲劈向一块木头,犹如碰见仇人一般。木头遇见我的斧头犹如鸡蛋碰上石头——自不量力。时间过的飞快,流逝犹如沙漏一般。傍晚已至,我气喘吁吁像斗败了的公鸡。奶奶把桌子搬到院子里吃饭,雪已止,天也放晴了,夕阳西落,我们天高地阔的吃着晚饭形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天与地也形成一个画框来衬托着这和谐的画卷。

三天后,我们要回仙桃了。天边飞过几只鸟好像正为我们送行,奶奶依依不舍地锁上老家大门,我满含泪水,在这几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也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故乡在我记忆中也变的清晰起来。

故乡1200字3

干涸了一冬,雪终于赶上了20xx的末班车,飘临在了古都扬州,伴着霓虹中的灯火,似五彩的纱裙,尽情飞舞,我依窗凝望着雪中的远方,故乡,那遥远的影子一步步清晰到了我的眼前。

我的家乡在美甲天下的桂林,有着仙一样的山,梦一样的水,无论寒来暑往,那里的山水一样风姿卓越,韵味无穷。春是那么烂漫,夏是那么火热,秋是那么丰盈,即使是万物萧条的冬,我的家乡一样充满着梦幻般的生机。

说起故乡的冬天,那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就像奔腾的骏马嘚嘚嘚跑进了记忆的长河,七十年代的桂北比现在冷得多,每年的冬天都有那么三五个瑞雪飘零的日子,那时的社会真好呀,虽然平穷,可大家几乎平等,也异常热闹,家家户户都有那么三五个孩子,个个穿的披罗打挂的,小脸个个面黄肌瘦的,但孩子们是自由的,轻松的,更是快乐的,不像如今的孩子,早就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作业里奴隶,我们那一代的童年虽然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家家一贫如洗,人人食不果腹,但孩子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无忧无虑的,特别是下雪的冬日,孩子们更是进入了白雪公主的开心乐园。

下雪了,一大早推开茅屋的柴门,小狗狗早就踩着那梅花般的脚印,在雪地撒欢,大人拿着大铁铲各自铲着自家门前的白雪,左右邻居你一句我一句盼望着瑞雪召来的丰收年,那个热情的劲哟,这雪似乎就是一堆堆白米饭,大馒头,孩子们可不管有吃没吃,丰不丰年,我们只知道下雪了,就可以打雪仗,堆雪人,恶作剧了,说到雪地里的恶作剧,记忆最深的就是滚雪球了。

记得有一年冬天,桂林雪下得好大好大,一夜之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满山的针叶松早就失去了往日的威武,只有淡淡的几缕绿色,伸出梨花丛中,探望着这银装素裹的世界,小路边,晒场上那厚厚的白雪鞋踩下去就看不到鞋带子了,孩子们那个高兴呀,有的拎着火盆(破了的洗脸盆掉两根铁丝,中间放点木炭。)在雪地里飞舞,有的在门前的田地里堆着超级的大雪人,找个破葫芦,做个西瓜帽,找个红萝卜,搞个大鼻子,那份开心,那份纯真,现在的孩子再也找不到了,我哥哥比我大好多岁,那个时候,他们早就成了大男孩,他们那般大男孩们也不忘了趁雪大玩一把,哥哥们找来大石头,做个芯,就在雪地里滚呀滚呀,一个孩子推不动了就两个,三个,四个。。。。。。最后滚成一个一人多高的大雪球,这些淘气的大男孩,就把这些雪球推到村子前面的公路上(我家门口就是一条桂林通广东的公路),齐刷刷一大排,把个公路堵得严严实实的,两头的车子都过不去了,这边停好几辆,那边也停好几辆,几个大男人在那推雪球,累得噗嗤噗嗤的,热得满头大汗的,那群淘气包子一个个站在路边的高台上哈哈大笑,我们这些小屁孩更是带劲,哈哈笑着,给推雪球的叔叔们喊着号子——一二三,一二三,加油,加油。。。。。。叔叔们看着这些开心的孩子,无奈的笑了!

儿时快乐的时光凝结在了梦里的故乡,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年近五十的我早已淹没在了流浪的大军里,时代变了,人变了,天也变了,桂林不怎么下雪了,就是这江北的扬州也很难看到一场大雪了,是什么泯灭了人的纯真?是什么改变了天的纯净?是什么夺去了快乐的芳芬?。。。。。。

梦里的故乡呀,你还是那么素影清心,淡妆雅韵吗?多想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邂逅你的蕴情——踏雪寻梅磬韵斜,禅心素影卸铅华,灞桥飞絮情堪在?雪舞阑珊梦老家!

故乡1200字4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我冒了严寒,回到久别的故乡。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冷风吹进车窗里,呜呼地响。从车窗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一条河,河中央还歪斜着一座孤零零的断桥。一条蜿蜒曲折的打着补丁的公路静静的躺在河堤上,如同一条遍体鳞伤的长蛇在苟延残喘着。

看着这萧条的情景,我的心不禁悲凉了起来。紧闭双眼,将那几滴痛彻心扉的泪水逼了回去。这物是人非的情形,早已使我欲语泪先流了。我的心开始急剧降温,仿佛充满了那“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气氛。这就是我的故乡吗?

突然,车子如羚羊般猛地一蹿,伴随着“咣当”的一声巨响,熄火了。

我惊恐地睁开了双眼,询问司机,才知道车子陷在了低洼的坑里。

迅速地打开了车子,协同着司机,使劲推车。然而,车子却纹丝不动仿佛定在了那里。

我们失望了,这怎么算是公路,都成陷阱了。然而,这又是谁造成的呢?打消了推车前进的念头,我们开始寻思着向过往的车辆求援。

伸长双臂,不住地向过往的车辆摇晃着。然而,竟没有一辆车停下,毫不留情地将我们甩在那条满目疮痍的公路上,只留下一串“嗖嗖”的呼啸声。

我们绝望了,难道人们就因为善小而不为吗?

司机无奈地摇了摇头,缓缓地向河滩走去,我也跟了过去。

刚进入滩地,我就呆住了。只见那一堆堆的沙丘上,夹杂着许许多多的垃圾,并且还散发着一股股刺鼻的味道。这大大小小的沙丘,仿佛是那群居的蒙古包。又像是一大片的蘑菇,零星地垃圾点缀在上面,仿佛像葱油饼上的青葱,竟也成了一道风景线。

看着这情景,我无语了,因为喉咙里仿佛有一种东西哽咽着,使我的脸涨红了起来,眼眶也随之湿润。忽然记起儿时在河中嬉游的情形了。

七八个小伙伴在河堤旁的柳树上搭拉着腿坐着,下面正好是河水,坐在那柳树下,钓着鱼儿,时而把脚丫子在水中点几下。尽管六月的天是那么地炎热,可那毒辣的太阳也晒不到我们。

可,现在却沦为这般光景了。

抬头看看天空,灰蒙蒙的,仿佛我那灰蒙蒙、阴沉沉的心情一般闷热。我艰于呼吸,心里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压制着一般。

走到河边,却早已不是昔日那“清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情景了。浑浊的河水在河中翻腾着,河面上还有不少的漂浮物,像十字街上的面包车一般,缓缓地向前流动。在那些地势低洼的水坑中,漂浮着大量的翻着白肚皮的死鱼,并且还散发着一股股的腥臭味。而更让我心痛的是:河水早已浑浊不清,而那些永不满足的采砂船却在永无止境地吞噬着大量的河沙,有一种想把河床翻个底朝天的感觉。

我黯然了,为什么,人要这么地脆弱堕落?为什么,这么难以满足?为什么要将美丽的家园摧毁,去获得眼前一时的微薄的利益?

也许只是断自己的后路罢了,也许只是败先人的遗产,抢子孙的饭碗罢了。

看着那歪斜在水中的断桥,我疑惑了,难道是人们恶意摧毁它们的吗?

司机对我说:“这桥和这条路,以及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万恶不赦的采砂船所造成的。满满的运砂车,将路面压得嘎吱嘎吱地响。因为这桥是唯一的通道,所以时间一久,便被这些超载的运砂车所压垮了。还有,河岸的两边,本是肥沃的水田,年年丰收。然而,这河床的下沉,也就导致了干旱,昔日的水田也就成了这干涸的旱地了······”

故乡1200字5

我的家乡南阳有一条美丽的河,叫白河,白河是南阳的“掌上明珠”,也是南阳人的亲密朋友。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白河南岸。白河一年四季之景,尽收眼底。春天一来,白河岸边花红柳绿,“暖风吹得游人醉”;成群成群的人来到“淘气猫”,舒活筋骨;夏天,明亮的阳光下面,站在高楼上看白河,啊,白河像一条蓝色的绸带,河上,七座大桥横跨白河飞架南北,桥上车辆穿梭,景色真是壮观!

秋天,早晨,又大又美的白鹭从卧龙大桥上飞过,路人争着仰头看;傍晚,槐香湾的芦苇在秋风里一片枯黄,我们就背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句子应景,那长着“蒹葭”的那片白河,水里堆着一窝一窝的鹅卵石,好像白河产下的一窝蛋,我喜欢在上面走,有惊无险;冬天,白河的水冷冷的,岸上的晨练的人却跑的热气腾腾的,还有的脱得只剩下裤头,就跳到白河里了。你说,南阳人跟白河亲不亲?

我跟白河也可亲了!小时候,每到晴朗的傍晚,我就缠着妈妈带我到白河游泳,为了安全,妈妈用一根长长的绳子,绑着我的腰,另一头绑着妈妈的腰,我们俩像下饺子般的扑哧一下跳进了“锅”里,溅起雪白的水花,我们在“锅”里翻腾着,晒了一天的水软软的、暖暖的,滑滑的,那感觉真爽啊!我们划啊滑啊,不知不觉夕阳遍染红了半边天。

更多的傍晚,我们一家三口去“白河外滩”——这是我取得名字,是淘气猫那里的人造沙滩,那里小孩总是很多,感觉全世界的人都跑来了。我光着着小脚丫在沙滩上踩呀踩,上面的沙子被太阳晒热了,下面的沙子却凉凉的,沙子有一点硌脚,那感觉真是奇妙。有一次,我灵机一动,在靠近河边的沙滩上开凿了一条“大”运河,美其名曰“南水北调工程”,运河的尽头,挖了一个小陷阱,我通过运河把水引进小陷阱里,又在陷阱上支上小木棍儿,小木棍上敷上纸,纸上撒上沙子,我就笑嘻嘻地在一旁等大鱼上钩,没等多久,“噗”一声传来,一回头,一个小孩一脚踩进我们的“大餐”里!我笑得前俯后仰,那小男孩哈哈大笑起来!

晚上,白河两岸,华灯齐放,水面映着灯光,五光十色,熠熠生辉。白河,是个高颜值的伙伴啊!我贪玩,不想回家,爸爸妈妈就带着我,有时候,在白河边的夜市摊儿上,点几个菜吃;有时候,到丹青苑,买点荧光棒,在天上扔着玩;有时候,来到淯阳桥上,各种便宜又好玩的小玩意儿买一通,我到现在还放着我在淯阳桥上买的带有“王”“可”“儿”几个字的手链呢!有时候,沿着白河湿地公园,吃各种小吃儿:鲜榨甘蔗汁、木炭烤面筋、铁板烧鱿鱼、冰镇饮料……淯阳桥,让白河有了人间烟火的味道。

仿佛倾刻间,我长大了,我们家搬到了白河的北边。好在,我们家始终离白河不远。清晨,教练带着我们跆拳道班的同学到白河湿地晨跑,春天的早晨还有些寒意,寒风里,教练那“一二一一二一”的口令,划破了天际,叫醒了太阳,我们抬起整齐划一的步伐,沿着白河跑了一大圈。不大一会儿,金色的晨曦便洒满了白河,半江瑟瑟半江红,白河呀,你是那样美丽!白河岸边的花花草草格外的娇嫩艳丽!

我跟白河的故事太多了,太多了,说不完!白河见证了我的成长,我爱白河!

故乡1200字6

在这样的黄昏,我总想象着自己走在路上,走在寻梦的路上,想象着清晨第一抹晨晖照着我稚嫩但热忱的脸。

城市的落日渐渐沉入暗淡,这样的时刻我渴望远行。黄昏出发,在一个清晨到达陌生的地带,像鸟儿一样划过黑夜,栖息在树上。这样的黄昏,如此清谧又令人心潮澎湃。那片高地上的油菜花,是否仍在开放?那片广阔的绿地,是否仍绿如油画?那些藏民是否还在膜拜?那位比丘尼是否还行走在路上?

那是青海的一次旅行。天还未亮透,我们便出发了。清晨,宁静的街道显得格外质朴、安详。车忽然停下,我抬头看,车门前站着一个年轻的比丘尼,酱色僧衣外面罩着红色外套,头上没有半点青丝。她那干净的脸庞略显疲惫,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她小声向导游说着,导游点了点头,她便上车坐在了空余的座位上。车继续行驶,只见她不时把头枕在双膝间,有两次还听见她的呕吐声。我不知她去哪,只知道一定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她。那种力量单纯而炽热,以至于她能克服严重的晕车带给她的种种不舒服,甚至痛苦,执著行走在高地上。

车停了,我们走下车,面前是一座寺庙。我才明白她请求搭车与我们一同前行的缘由。我转过头看着她,不知为何,她始终平静却略带困乏的眼神中竟有一丝光亮,嘴角不经意地向上翘——好一个俊俏的比丘尼。

寺庙门口坐着两个藏僧,倚着门说笑着。我小心地踏过门槛,浓烈的檀香味扑鼻而来,一棵茂密的菩提树伫立在寺庙中央,四周是不同的佛像和鲜艳的哈达。时不时传来的诵经声,让寺庙更显神秘。我跟着她走上楼,一刹那我震撼到了极点:一排藏民正在膜拜,他们面前有两个垫子,一个放手,一个放脚。垫子非常破旧,藏民一次又一次不停地膜拜行礼,尽管手已经磨破,每天仍要行礼几百次。霎时,我轻易地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他们心灵深处的渴望,那份对灵魂归宿的渴求。也许他们已把这里当做心灵的归宿,所以不管有多苦多累,都如此虔诚与欣然。

她严肃地站在我的旁边,没有言语,没有动作,没有一丝松懈和困乏。我分明能从她干净的眼中看到点点泪光。我不知道她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更不知道她这一路上只身行走的种种困难。不管心里有多少疑问,我都没有打扰她。我想她也不愿被我这样的俗人打扰。她静静地站立着,直到藏民们开始吃午饭,她才静静地走开,没有不舍,没有留恋,只是从这个地方走向另一个地方。

中午,我们在一个极其简陋的饭馆吃饭。我不停地抱怨饭菜难吃,其他人也不停骂着。我用最快的速度吃完饭,准备回到车上休息,却看见她一个人坐在车旁的一方水泥坎上啃着饼。那饼是她自己带的?她一路上就靠这样的饼充饥?我站在远处看她,她也看我,没有任何言语,只是对望着。

她没有再上车,跟导游道谢后便离开了。我不知道她去了哪个方向,青海也许只是她旅途上的歇脚之地。她悄然远去,没有一丝留恋,只有坚定和渴望。也许她最终会到达梦的故乡,也许永远不会。

在这个忧郁的黄昏,忽然看见一片枫叶在夕阳里飘舞,我禁不住又想起那个行走在高地的比丘尼。

此刻,她是不是依然行走在路上?

故乡1200字7

四十年了,沉淀已久的故事,还隐隐地记着——

父亲赶着老黄牛,在那丘大田里,一圈一圈地耙着;母亲在对面的田塝上,握着那把很旧很旧的镰刀,一刀一刀地,割着牛草;我赖着读了几年书,坐在田埂边,望着溪边那疲惫的老水车,吱嘎,吱嘎。夕阳下,我总是陪着父亲,背着一捆草,一脚高一脚低的,走在那条泥水路上;晚饭后,一家人围在点着枞广(从松树上劈下来的有油质的木片)的石墩旁,说这说那。那时候,日子就这样重复着,重复着。

后来,到城里读书,想家了,总是借助八分钱的邮票,带去我的思念和问候。参加工作后,单位在离家一百里以外的地方,每次回老家探望老人,总逃不脱“两头黑”(出发时天不亮,下午天黑了才到家)折磨。不久,家乡终于通了一条简易的公路,于是,花了三个月的工资,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周末,载着妻子,很顺利地回到了家。父母围过来,不停地摸着车子,看那得意的神情,似乎在说:“我们家也有车子了!”

改革开放的春风一个劲地吹呀吹呀,十年后,乡镇间都修通了镶边公路,老家的公路也得到进一步的修缮。在妻子和女儿的鼓励下,买了一辆“新大洲”本田摩托车。还记得,那是一个端午节,一家人骑着新本田,兜着风,两个小时后,开到了家门口。那时,老家的李子和杨梅正熟,一簇簇努力地红着,沉甸甸的挂满枝头;田里的稻花鱼,大大小小的,在水中绕着弯子窜。父母亲又围过来,还来不及抱抱孙女,只是围着车子,转了一圈又一圈,乐得双眼眯成一条缝,两个嘴角只往上扬,连连说着:“日子越来越好了,越好了!”

日子过得飞快,家乡的变化更快!似乎在尽力展示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成果——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哦!机场还建在了家门口,高铁也开过了寨边。

十多年又过去了,老家也变了另一番景象。一到傍晚,上灯了,全是太阳能的。这边拐角一盏,那头巷尾一个,缀成一道道金黄的花绸,远望去,才知道,几十户的小村庄,在山腰上静卧着,那么静谧、祥和!

当前,“扶贫攻坚”正在紧锣密鼓,看着眼前情景,心里一次又一次激起了冲动!

如今,儿女皆已长大成人,有了自已的工作,也有了自已的家室。今年中秋,全家人回老家探亲,我和女儿开着各自的轿车,小儿不肯示弱,从省城一路驱车,一家人,三辆车,齐聚在老家门口。

正在收拾中秋礼物,调皮小儿正在车里高歌《走在回家的路上》:

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在春天的故乡。融融春风吹亮新天新地,绵绵春雨飘送如意吉祥。

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在梦幻的故乡。袅袅炊烟绘出山水图画,朵朵彩云编织田园风光。

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在心灵的故乡。声声牧歌轻唱快乐生活,张张笑脸洒满幸福阳光。

走在回家的路上,享受生命的快乐;走在回家的路上,聆听自然的歌唱。

伴着优美的歌声,不知不觉间,心里又荡起一阵涟漪,眼眶里,几颗泪珠子直打转转。我知道,这是幸福,是欣慰,是感激,我想,我应该感谢改革,感谢开放,感谢这四十年来的变迁。

一个朋友问母亲:“伯妈,这么多人来看您来了,幸福吗?”

朋友又问:“这糖果甜吗?”

我接过话题:“这才叫小康呀!”

老母亲很高兴:“对,小糠,老糠!”

老父亲瞪大眼睛:“什么小糠老糠,这叫新时代的小康生活!”

母亲捂住嘴:“哦,小康,小康,小康生活!”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于是,整个屋子充满了笑声,而且,长久地,那笑声还在山间回荡……

故乡1200字8

漂泊在外,与家乡隔着千重云,万座山,每每回眸时,那山坡上一树一树的桐子花,朵朵都是心中盛开着的乡愁。

桐子花,家乡土话唤着桐油花。多久没见到家乡的桐油花开了?二十年,三十年?或者更久。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里艰难活着,浑身沾满异地的尘土,那么长得时间里,我竟无缘与家乡的桐油花再度谋面。可它那白里透红,秀丽端庄的雅容,一直在我意念里游离,在我孤寂的目光里远望成温暖,花白如雪于我心清晰,花香如故土于我心芬芳。

家乡呵!离得很远,在千里之外的湘西凤凰。未离家时,孩童的生活,多半交付于那些低矮的黄土山坡。放猪,放牛,拾野菌,翻风藤子,折栗子,找茶泡……举不清玩耍的例子,实在多姿多彩。那时候的山坡随处可见野生的桐油树。那桐油花儿,每到春夏交季之时,独在百花即将凋谢的缝间,不知何时爬上枝头,一夜之后悄然绽放。朵朵,簇簇,开得那样激情澎湃,开得那样自在奔放,那样不管不顾。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桐油花重重叠叠依偎着的姿态。放眼望去,桐花成海,那是一幅儿时见过的最美风景,不需雕琢的原始,不需涂鸦的纯粹。

遥想那时,大人们在山下的农田劳作,我们小孩子就在山上爬桐树玩耍,或踩在树干上摇啊摇,或折几朵桐油花放于鼻前闻一闻,或将桐叶串成帽子头上戴戴,嬉笑着,打闹着,那快乐天真的笑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大人们劳作累了喜欢在桐油树下歇息,喝口水,抽支烟,唠唠家常,望着那一片片绿油油地庄稼,眼里有一种欣喜还有希望。犹记得小时候随娘去摘桐叶包耙,犹记得随爹去打桐果,犹记得在那桐树下看金庸的天龙八部,犹记得那些美好的憧憬,寄予满树桐花朵朵绽放。

小时候只觉得桐油树花开好看,从未去思考过它的生命为什么如此顽强。无需去培育,无需去打理,杂草中独自生长,开花结果,在风雨中笑傲山间。即便是一边开着,一边谢着,那也是在生之中灿烂芬芳,谢之中美丽归隐。没有人关注它生命的形成经历过多少磨难,可它凋谢之后也将尘土铺成花毯。或经一阵寒风,或遭一场冷雨,桐油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从容地落于田间地头,山道涧溪。静静地躺着,淡然地接受日晒雨淋,脚步从它身上践踏而过,于无声处中等待生命的再度轮回。

家乡的桐油树,不只是花开给人美丽的视觉享受,它甚至把整个身体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人类。据说它的用途多达千多种,家乡人喜欢用桐叶来包粑,叫做“桐油粑粑”,口感细嫩油滑清香;树果可榨油,榨成的油做药能消肿,防止破伤风;桐油还能点灯,想必那个年代的很多人都在桐油灯下度过无数漫漫长夜;还因其性防湿防腐防锈,耐碱有光泽,所以是化工,机械等工业及木制家具油漆方面必不可少的用品。

久违了,家乡的桐油花!其实你一直随着我漂泊的脚步在颠沛流离中开放,慰藉我远离故土的孤寂,守护着我心灵的一抹温暖。在这世上,没有哪一个游子是不想念家乡的。离家太久了,桐油花年年依旧,爹娘却已老去,家乡的一切变得那么陌生却又那么多情。那些模糊又清晰的新旧面孔,那些听了顿感亲切的乡音,那些散落天涯的儿时玩伴,那些再也不能相见的故人,像朵朵桐油花在心灵深处开着,凋谢着。每一朵都是曾经的故事,每一朵都是深情地眷恋,每一朵都是抹不去的思念挥不去的乡愁。

今夜,桐油花又开满了我的梦境,像一群穿着浅白衣裙的天使在我面前翩翩起舞,那飘逸灵动的舞姿眩惑着漂泊的魂魄,和着清风曼妙的旋律,轻吟着一句:桐花开处是故乡!

故乡1200字9

快要到海滨城市——青岛的时候,旅游客车的'导游换了一位年轻的青岛女导游。她热情地向大家打着招呼,然后,柔声向大家介绍青岛的特点和著名的景点。

透过车窗,可以看出近在咫尺的大海,远处,可以看到海面上那一叶叶扁舟,渔民在小船上撒网捕鱼。

大家被眼前的海上景色吸引了,不住地赞叹着,议论着。

客车渐渐地远离了大海,向青岛市区驶去。

客车里又慢慢地静了下来。

导游小姐看着依然陷入想象中的旅客,微笑着柔声说:“我为大家唱一首歌——大海啊,故乡。”

这首歌我从小就听到过,收音机里,电视上,男歌手,女歌手,合唱,感到它是那样的充满深情。可是,当听到生活在海边的人,海的儿女来演唱这首歌,感到它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当导游小姐一开口:“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我就被深深地震撼了,我完全被她的歌声感染着、感动着,心中涌动起难以名状的如不停不息,涌向海边的波浪一样的思绪。

她在唱,在忘我地唱,她的目光看着远方,看着心中的大海;她是在唱,也是在诉说,在诉说着遥远的传说,她是在讲述,在讲述老渔夫的故事,讲述着远在天涯的在海外漂泊的游子的辛酸与传奇。

她的歌声如海风,歌声中有咸咸的味道;她的歌声如海浪,轻轻地拍打着海岸,拂过海滩上的细沙,拂过在沙滩上漫步的、跳跃着的一双双小脚丫;她的歌声如海上的美景,夕阳西下,渔船张起风帆,慢慢地驶向岸边。海岸边,古朴的小屋,炊烟四起,渔家女人站在木屋旁,不住地向海面上张望……

不知何时,导游小姐停止了歌唱,可以看到她眼角湿润,侧着身,默默地看着窗外。

生长在海边的儿女,他们看到大海是和我们不一样的,我们只是来旅游,看一下大海的辽阔和壮观,接触一次梦中的海水,大海在我们的人生中只是一个记忆,一个美景,一张有自己身影的照片。

可是,对于海的儿女,大海是他们的生命,是他们的生活,是他们产生梦境的地方,是他们的父母、先人,是他们的依靠。他们体内的水分是海水,他们的血液,含着浓浓的盐分;他们的心胸和大海一样,能够包容大海;他们的脸庞,被海风刻上了海的儿女的印记,伴随他们一生一世。

海的儿子,远航在大海深处,收获希望,守护家园;海的女儿,站在海边,眺望海的深处,在海风的吹拂中,让海风为她们梳理被海风吹得零乱的长发。

客车穿过青岛市区,向五四广场驶去。

车上又逐渐热闹起来,大家欣赏着窗外来来往往的人群,繁华的街道,还有那热闹都市中的高楼大厦。

我看到那位年轻的青岛女导游,看着车窗外的一切,稍稍仰了一下头,整理了一下耳边的长发,嘴角露出了一丝甜甜的微笑。

一瞬间,她嘴角的微笑消失了,脸上浮现出灿烂的笑容,提高了声音,深情地说,:“各位旅客,请带好自己的随身贵重物品,我们将要到达第一个景点:青岛的五四广场!……”

红色的五月风矗立在五四广场,旁边就是辽阔的大海。海浪涌向海边,撞击在岩石上,刷刷的声响惊心动魄。激情四射的水花,飞溅在游人的脸上、身上。游人嬉闹着,有的还用手接住飞来的海的小水珠,品尝着。

我也用手接住了一些海水,品尝了一下,咸咸的、涩涩的。

不远处,海边店铺的老板正在烧烤从大海里打来的,在海水中生长的海鲜,那鲜美的气味弥漫在四周,吸引着来来往往的游客。

故乡1200字10

突然就想到这个词“静好”。穿过喧嚣的岁月,那段青涩的年华安静的走到面前,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从口中奔出,不加思索,以为早已忘记的,叠加在一张张年轻的脸上,一一从记忆里长出来。源于一段谈话,源于翻动的泛旧照片。

不曾相交,那些名字有的已经断了十几年,平行或者远离,曾有的靠近也早已消逝。突然的相遇唤醒了所有沉睡的记忆,一点点打开复原。我看到那个蹙着眉头瘦小的女孩,永远理不清几何图案里纠缠的逻辑,学不透化学分子间繁琐的变化,任卑怯深植,躲在自傲伪装的坚强下,低在了尘埃里。那个优等生的同桌却一直都记得,圆圆的脸,少语,朴实。总感觉他像极了抗战影片里哪个小演员,虎头虎脑,有着可爱而执拗的性情。他身上有农民孩子的美德,纯朴而不做作,一板一眼,做事学习非常认真。还记得放榜时偷偷去看,他的名字高悬,有些欣喜,努力的结果没有叫人失望。能忆起的也只有那张面孔和一些彼此都熟悉的名字,陌生因为这些曾有的记忆而消失,岁月跨过了几十年的断层又一次浮现在眼前,安静的注视直到走远。

与李相识缘于一场集体舞的节目,他高大帅气但腼腆,与女孩说话会脸红,却有着玩世不恭的不拘,用他自己的话说“经常会貌似不小心就说了实话”。他从不管你喜不喜欢,接不接受,不分场合想说什么就会直接说出来,有时候会因他的某句话空气就立刻尴尬起来,所以他并不讨女孩子喜欢。总能察觉到他的善良和隐藏在不拘性格下的怯懦,那里也有卑怯的影子,于是我们成了高中时候难得的朋友,更像是哥们。他谈恋爱我帮他出主意,他闹矛盾我帮他找原因。后来各自离家,再见已经过了几十年,沧桑堆积在脸上,只是依稀可见少年时的摸样。

马的名字翻看照片时一下子就跳了出来,那段纯美的恋情有关于我的女友。曾上课帮他们传过纸条,曾听见过少年不羁的承诺“一个非她不娶,一个非他不嫁”,也曾听到红楼梦里相似的话语,而他们目光相对只有彼此的眼神在记忆里扎了根,如今时过境迁,一位住在海滨城市,一位驻守荒原,相见怕已是无缘,而承诺如风跨不过时间的坎,只有留在记忆里他们牵手的画面定格。

他是位老师,胖胖的。谈起他的时候我好像看到了那张时常带着微笑但却严格认真的脸,他没有教过我,听的最多的是他的外号“笑面虎”。同学对他窃窃私语的议论好像还在我耳边回响。学理的同学都为能进他的班级而高兴,某个同学如果得了他的表扬都会有克制不住的激动和喜悦。他离去的消息还是叫我有些吃惊和感慨,作为老师我想最开心的事情不外乎是见到学生有进步而带给自己的成就感,而那种克己为公,认真负责的态度也是作为一个老师应有的职业道德,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道”而这个“道”是我们所应坚持和执着的,但是有多少人能无愿无悔,持之以恒,排除所有困扰的坚守?

冬天山林中肃穆而荒凉,没有鸟儿的低语,一切归于寂静,那种静超越了喧嚣的城市,自带着一种分量,连呼吸也变得安静和愉悦。喊一声,有回声此第荡开,由远及近的传入耳膜,而记忆的回声看似走远,也会在某个时间从新拨动心弦,钻入心底的那些小小往事,潜藏暗滋在某个时候探出头来就潮湿了一大片心境。

安静的守着那些往事,看着我们最终无语沉寂,我知道彼此的世界里都有的影子,不需要记起,也永不会相忘。

故乡1200字11

天蒙蒙亮。

“楚楚!楚楚!起来啦!起来啦!”爷爷拿着农具俯首在我耳边轻轻地叫着我的名字。爷爷又想让我到田里赶鸟了。

迷迷糊糊中,我随爷爷沿着曲折的田间小路来到了水田边,四周黑沉沉的,只有眼前水田里的水光像面镜子似的亮堂堂在那里。爷爷在田边的田埂上放好了小木凳,帮我穿好蓑衣戴好斗笠,还把一根细而长的竹竿子让我拿在手里,我俨然成了一个活着的稻草人。

我静静地坐在小凳上,把竹竿子放在身旁。这时,天开始慢慢地亮了起来,远山画出了一道淡淡的轮廓,镜子似的水田也渐渐地明朗了起来。原来镜子中间还横躺一条条一米左右宽,十几米长的秧田,秧田里还有很多密密麻麻的水稻种子!我的任务就是看住前面的这些种子,不让它们被小鸟吃掉,为今年粮食的丰收做好第一件事。

东边,天上布满了一片片鱼鳞状的云,慢慢的,云边上亮了起来,灰灰的云儿,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红色,而后红色变成了金黄色,整个天空,被披上了一层彩色的霓裳。

远处,山色如黛,薄雾如烟。村庄的一二层楼的房子,静如处子,用那一身青砖灰瓦或泥墙土屋支撑着远处淡淡的山,吮吸着那薄薄的雾。偶尔,听到了几声小狗的啸叫,划破了小村的清静。人们开始走出了村子,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忙碌。一会儿,村子里灰蒙蒙的屋顶上升起了一阵阵白色的炊烟。慢慢地,炊烟由一条条变成了一团团笼罩着在村子的上空。远远望去,分不清那是烟还是雾。

近处,四周层层梯田里除隔三差五的秧田外,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草籽(以前一种家猪的重要食物,现在倒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在绿色的草籽中间,盛开着细小的粉红色的小花,有“万绿丛中千点红”的气势,整个田野被红绿相间的花被儿包裹着。叶子和花上布满了晶莹的小水珠。一阵微风吹过,水珠便在花和叶子之间荡漾着,你挨着我,我撞下你,很是好看。

突然,一阵叽叽喳喳声由远而近,一群小鸟飞来,站满了整个田埂,它们相互吵着,相互闹着,或追逐,或跳跃,或用双眼在敏锐地观察着四周。我坐着一动不动,静静地欣赏着这群吵闹的顽皮。有几只小鸟窜入了田里,接着,又有几只进去了,再过会儿,一大群全进去了。它们停止了吵闹,开始用小嘴飞快地吞食着田中的种子,我光顾着看急切的鸟儿,全然忘记了爷爷交给我的任务。

正在这时,爷爷给我送早饭来了,见到这情景,爷爷急坏了,嘴里直嚷嚷,“楚楚,楚楚,小鸟把种子吃光了。”

我猛地惊醒了过来,站起来,大吼几声,扬起那长长的竹竿子,让它在高空中不断地飞舞着。小鸟在一阵慌乱的叽喳声叫,飞快地远去了。田边又恢复了原来的安静。

我重新坐回凳子上,津津有味地吃着爷爷送的早餐,估计小鸟的早餐泡汤了!

写在后边的话:

在农村城镇化、城镇工业化的今天,我们的周围日新月异地变化着:鳞次栉比的房子如雨后春笋般地林立了起来,星罗密布的厂房延伸到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青山绿水之间,一座座钢筋水泥之城打破了原先村与村的界线,乡与乡的区域。

可是,我们原生态的农耕没有了,层层叠叠的水稻梯田消失了,清澈自然的小溪被森严壁垒的小河代替了。当人们高高兴兴地住进了新房子,打开窗时,很难再听到在林间自由的、悦耳动听的小鸟的歌声了……但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我心里明白,那曾经的一幅幅熟悉而又陌生的《乡间晨曲图》都会永远地驻留在我的心底。我想,那些对大自然、对家乡深深眷恋与热爱的人们,也必不会将那曾经的美好遗忘吧。

故乡1200字12

当人真正离开时,才会意识到这里是家,想家,谓之家乡。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虽然我依旧身在故土,却也在心中怀了淡淡的乡愁。

古往今来,家乡是文人们谈论的亘古不变的话题,故乡之思,永远是游子们的至诚情怀。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自然对北京有份难舍的情怀,而我却觉得北京越来越失去了它本来的面貌。

记得小时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叫上胡同里的朋友们出去玩。“玩”似乎是所有人童年中永远的主题,不像现在的电脑游戏,那时的玩乐总是少不了形形色色的昆虫和随处可见的泥巴。

总经常去做的就是和爷爷一起去粘知了,在北京人的嘴里,知了又叫“伏天儿”、“大马猴”。六月末是知了最好捉的时候,还没有羽化幼虫刚刚从雨后的泥土里爬出来,顺着杨树的树干找,就能拎着个袋子收获战果了。到了盛夏,就拿着两根竹竿子绑在一起,在头上抹上胶,对着知了的翅膀猛地挥下去,一粘一个准儿。也有时好不容易寻着叫声发现了猎物,却又让它飞了。

粘回家的知了都放到了屋里的花盆中,没过几天便都过了油锅,被端上了餐桌。我开始还觉得很伤心,可后来知道蝉是害虫,也就觉得无所谓了,但那炸得金黄酥脆的知了,我却一次也没有吃过。

再后来比我年纪还要小很多的表弟们能走路了,双手刚是一碰到地面,便被长辈们急急忙忙地搀扶起来,一边帮他掸着根本就不存在的灰尘,一边念叨着那么脏,别碰。我想起小时候在土堆上度过的夏天,耸了耸肩。

我的太爷在我小学没毕业时就去世了,但他的形象却在我的记忆中一直鲜活。

太爷的院子里种着一棵柿子树,树下放着一把藤编的摇椅,而太爷总是阴沉着一张脸坐在摇椅上,一坐就是一下午。

最开始,我站在院落的门口,并不敢进去。太爷睁开眼睛,冲我招了招手,我这才踏进院门。

秋日的风带着些许寒冷,我坐在太爷的腿上,望着枝头稍稍挂红的柿子忍不住抖了抖、太爷见状,用盖在腿上的毯子把我裹起来。一双带着老茧,满是皱纹的大手抓住了我的双手,那上面满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红橘绿时。”

就在那个深秋的下午,太爷把这句诗念给了我。那时年龄尚小,并不明白这句诗的意思,只是觉得念起来很好听,而后来我一记就是十年。

已是风烛残年的太爷很快就倒下了,就像北京的冬天,毫无征兆的倒下了。我望着他那浑浊的双眼,害怕的抓住妈妈的衣角。

太阳下山时,太爷的手也凉了,我站在床边痛哭流涕,我知道我再也见不到太爷了,再也不能在他的怀抱里听他给我读书了。

后来,那条胡同被拆了,一条高架桥重新占据了那个地方。我觉得就连我的童年也随着轰然倒塌的旧墙一起崩塌了。

故乡不是什么高深的词语,只是那些人,那些回忆还在那里,当你回头时,它就在你的记忆深处,撒发着不可磨灭的光芒,你能在那细微的光芒中感受到丝丝缕缕的温暖,这就是故乡。

什么都没变,又好像什么都变了,只是没了那“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红橘绿时”的光景。

故乡1200字13

我的家乡在一处广袤的山地之间,地处黄河南畔,四周群山环绕,繁花锦簇,四季风景如画,水秀山清,炊烟袅袅,空气清新而幽静,朴实的水土养育着一方朴实的人。

家乡的景色固然美妙,最是让人难忘的却要数那洋槐花了。每到4月间,新芽初放,远近各地的养蜂人便络绎不绝地汇聚于此处,到处都是绿绿的帐篷,还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到槐花开放的时候,深山沟壑,道边田缘,河沿溪畔,绵延的群山腹地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串串饱实的花蕾,不时散发出阵阵馨香沁人心脾的香味,这时你会发现,蓝天拥抱着白云,绿色的帐篷,密密匝匝的蜜蜂,田间地头、园林深处都有它们憨实的身影,繁忙的蜜蜂在林间嗡嗡作响,它们毫不在意个人的荣辱得失,用它们好不起眼的身影,将百花之精献于世人,它们构造出一首首优美的旋律,让人时不时地顿足观望。

雨后的清晨,阳光初展红颜,风鸣叠翠,莺飞燕舞,潺潺的河水伴随着蜂农们欢歌笑语的喜悦声响,在山谷中不时地回荡。这时你会惊奇的发现,槐花已经不知何时悄然开放,远近各处,山间山头,到处都是成片成片乳白色的槐花,一串串的挂满枝头。沁人心脾,香气四溢,会让你的灵魂都为之震荡,心念亦会在林间四处不住飘荡。

洋槐花色呈白色,又似梨花,又不是梨花那样的白,而是白中带绿的那种白色;又好像是雪那样满山遍野的挂满枝头,不仅让我想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妙诗句了。成串成串的盛开,显得是那样的夺目而耀眼,因其繁密,所以比之梨花之稀疏,显得更加热烈。槐花没有姹紫嫣红的鲜花那样娇美,恰之相反,槐树成为树中的贱民,花亦属贱花了。然则它却不图名利和虚荣,朴实的身份是它平凡而又从容。从不自我招摇,也没有登大雅之堂的奢望。

洋槐花还有另外的两大优点:其一,是可食用;其二,是可药用。

首先要说说食用。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就是从小区的洋槐花而长大的。儿时的我没少吃洋槐花,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了。我们的村边到处都是洋槐树林,从未修整过的洋槐树丛,参差不齐,极易采摘。那时我经常和母亲一块儿去打猪草,也常常挼一些洋槐花喂猪,我也是常常边挼边吃,毫不理会卫不卫生了,要将其吃进嘴里,咯吱咯吱大嚼,即时又香又甜直入心脾。总还是怀念母亲做的洋槐花麦饭,洋槐花饺子了。用水焯过的洋槐花,撒上少许的玉米面或者白面,再撒上盐巴,加上花椒叶,在锅里一蒸,拌上蒜泥,总是那样的可口,让人垂涎,让人陶醉。现在回想起来心中总会洋溢起洋槐花的阵阵香味。

洋槐花可药用,其性清凉,清脾入胃,解毒活血,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血压等药用价值,并有清热凉血,清肝泻火,止血之功效,属于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养颜美容,维持体型,保护肠胃之功能,素有肠道警察之美称。

这些年来,结婚生子,为了生活,便要四处奔波,或下田劳作,疲于奔命,很少再能吃上那一顿香喷喷再蘸点蒜泥的槐花麦饭了。

现在想想,作为一个平常的老百姓,你要像洋槐花一样朴实,不娇媚,不做作,不炫耀,不张扬,毫无过分奢求。朴素的白,白的无瑕疵,纯洁的花瓣,美得不可方物,香的无拘无束,淡雅清爽,甜蜜醉人,郁都清香挥洒千万家。这正是:有情当属五月天,落尽春红带新颜。东风暗度花如蜜,香韵盈盈玉铃间。

槐花美呀!槐花香。槐花深处是故乡!

故乡1200字14

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最难忘的便是我的故乡——位于淮河北岸的一个县城。而每每想起故乡,姥姥庭院里的那棵枣树便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不知道这棵枣树的年龄,只从姥姥那里得知:自从她年轻时嫁到这里就看到了它。这是一棵普普通通的枣树,每当春季来临,那长卵形的叶片和叶腋内黄绿色的小花,给这静寂的小院平添了勃勃生机。

听妈妈说,那一年,当黄豆大的小青枣挂满树枝的时候,我悄悄地降临到了人间。姥姥似乎并没有嫌弃我是个女孩,她高兴得合不拢嘴,拿来自己精心缝制的小包被,把我细心地包裹起来,并把一沓干净的尿布放在我的脚边,然后用小刀轻轻地在院子里的枣树上划了一横。

第二年,当全家人坐在枣树下乘凉的时候,我开始学走路了。望着自己那稚嫩的双腿,我不敢迈步,于是叫喊着要姥姥抱,姥姥走到枣树旁,拍着双手说:

“来,乖孩子,走到这儿,姥姥就抱你。”望着那棵挺拔青翠的枣树,望着姥姥那慈爱的双手,顿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贯通我的全身,我抬起双臂,迈开双腿,勇敢地向前挪去,一步,两步,三步……快要到枣树旁时,我居然小跑了几步,紧紧地抱住了枣树迟迟不肯松手,枣树惊愕地摇了摇身子。望着头顶上茂密的枣树叶儿,我甜甜地笑了——这是喜悦的笑容,更是对枣树感激的笑容。这时,姥姥才一把抱起我,把我的小脸蛋亲得热烘烘的,我沉醉在成功后的幸福之中……在我4岁那年,当紫红色的甜枣在树叶间露出笑脸的时候,妈妈要调到南京工作,把我一个人留在故乡上幼儿园。临分别的那天晚上,望着妈妈收拾行李的背影,我悄悄地来到枣树下,抱着枣树哭了起来,边哭嘴里还不断地叫着:“妈妈不要我了!妈妈不要我了!”

在我儿时的心里,枣树早已成为我的知心伙伴。那天夜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枣树也哭了,一滴滴的泪水滴在了我的手背上,感到是那样的清凉,醒来却发现是姥姥浑浊的泪水。原来不知什么时候,我被姥姥抱回了屋里,这一夜我是躺在她的怀里睡着的,而姥姥却彻夜来÷眠……第二天,妈妈带着姥姥从树上摘下的一袋红枣走了。从此以后,我便和姥姥在家乡相依为命。不知道有多少个繁星点点的夜晚,姥姥抱着我,在枣树下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又有多少个阳光灿烂的冬日,姥姥拉着我在枣树旁晒太阳、捉迷藏,小小的院子里撒满了我和姥姥“咯咯咯”的欢笑声……当姥姥用颤抖的布满皱纹的手在枣树上划上第五个横时,因一场大病,她永远离我而去了,我从此失去了最最亲爱的人。送葬那天,从南京匆匆赶来的妈妈没有让我去,于是,独自坐在枣树下的我又一次泪流满面。

那时正值深秋,一阵阵寒风吹来,枯黄的枣树叶一片片落下,飘过脸庞,轻轻地擦拭着我脸上的泪痕。也就在那一年,我带着对姥姥的思念,对枣树的依恋和对故乡的不舍,和妈妈坐上了南下的火车来到南京生活,而故乡的枣树上却留下了永远的“五道横”……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感召下,故乡的一切都在改变,历经风霜的枣树也更加挺拔、茂盛,树叶在春风中沙沙作响,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故乡的沧桑巨变,诉说着人间浓浓的亲情。

故乡的枣树,你是我童年最好的伙伴,你是我和姥姥悲欢离合的见证者,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将永远把你怀念!

故乡1200字15

一、那路……

告别那高楼大厦,我和爸爸踏上了回老家的泥土路。风,轻轻地,斜着抚过我的脸颊,凉丝丝的带着煦暖。刚和妈妈吵了一架,心里好不自在,但现在感觉好多了,似如一杯清茶,不知怎的偶然之间注视到了脚下凹凸不平的泥路,呀,还是老样子,似乎一点也没变。想起儿时没读书那会儿,我总让大我十岁的哥哥用那很旧的脚踏车载着我在这路上跑来跑去,那简直比过山车还刺激,一会儿像是到了断崖绝壁,一会儿又像是到了高峰山巅,但是到了下雨天就没那么好玩了,一路上全是烂泥水,有的还杂着鸡鸭鹅粪,恶心死了。于是,我们要走的话就得从人家的菜地里走,日长夜久,人家的菜地也就被我们“开辟”一条弯弯曲曲的烂泥小道,就为这事,人家还和我奶奶大吵一架呢!幸好,我奶奶是村里有名的“吵架高手”。

树轻轻地,静静地唱着歌,唱什么呢?……看,到家了!——

二、那房屋……

奶奶家的屋子虽不大,但却积载了我童年的许多快乐的回忆。那是一个很老很旧且很破的房子,是一九八六年盖的三间瓦房,听爸爸讲,这样的屋子在当时已经很罕见了,那时候村里大都是茅草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张床,听爸爸说那张床的年龄比他还大,足有四五十岁呢!记得我小时候,很调皮,就喜欢在床上跳啊蹦的,结果不到一个月,床头那根木头就“退休了”。不过,我跟这床似乎也有那么点仇,我把它弄坏了也算是报了仇吧,因为小时候,由于我睡觉没品,床又高又窄,所以只要我一翻身,就会从高高的床上掉下来,好痛!

三、那片菜地……

奶奶家的屋后是一片空旷的菜地,是不长谷子的,但奶奶却硬是要在后面的地里种些果树,家里人反对也是无动于衷,但过一些日子,这些果树居然活了,大家都佩服奶奶,之后不久,奶奶又在果树旁栓了头大黑猪,是公的,又不能生猪娃,爷爷说养也白养。那头猪特凶,我们几个兄妹都特别怕它,猪一生气就要顶人,后来那猪把哥哥弄伤了,一气之下,奶奶把它卖了,不过从那以后,那地方好像空荡荡的,失了生气!过了一段时间,养猪的地方长了些小蓝花,好美,我没事就采了些小兰花,在里面放了些小虫子什么的来吓姐姐。我顶喜欢那棵桃树了,它是奶奶载的桃树中结的果实最多的一棵,一到果子熟的时候,我们几个就会一窝蜂去抢,爱美的二姐学做电视上的那样,用桃子美容,反正果子多得很。收的果子,到集市上卖点,家里吃点,左邻右舍分些也吃不完。那菜地上还有一条田沟,以前沟里还有些清水,现在连水的影子都看不见,不知怎么的全干了,爷爷就挑些干草去把沟填满,省得我们这些淘气蛋玩的时候又陷进去,记得那个大年三十的中午,日上三竿了,但三叔他们还没有回家,我们几个饿得晕头转向,贪嘴的二哥从人家的菜地里偷了几个大红薯,我们来到沟边,准备烤红薯吃,谁知大哥把刚点好的火柴给掉了,沟里的干草烧着了,连着沟边的两个大草堆和奶奶辛辛苦苦载的小杨树一块烧了,几个草堆没什么,只是那杨树给烧的半死不活了,奶奶气的把我们几个从“大”打到“小”。

故乡,记载了我多少儿时之忆,像是一场美丽的梦!——

党的作文
桥的作文
书的作文
安全作文
贝壳作文
道路作文
定格作文
发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