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体裁作文 > 读后感 > 《大学 》读后感三篇

《大学 》读后感三篇

   来源:文萃都    阅读: 1.5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篇一:《大学》的四年级读后感

《大学 》读后感三篇

这个假期,因为我眼睛扩瞳,所以看不清近处的字,怎么办呢?我急得愁眉苦脸。

就在这时,我的妈妈想出来一个办法说:“我和姐姐给你读书,你要非常认真地听。”我点头表示同意。

读了一天又一天,一夜又一夜,书终于读完了。

我感觉我们应该同情高尔基,他十一岁就被迫离家出走,到城里一家“时代鞋店”当学徒,认识了表兄萨沙;在轮船后舱当洗碗工,监工等等。艰苦的生活没有打趴下高尔基,反而把他锻炼成一个坚强、正直的人。

作者很喜欢读书,还向“玛尔戈王后”借了书,读过的书不计其数:《圣经》、《巨灵》、《君主论》等等,自己也写过诗。世界优秀文学像雨露一样,滋润着他的心田,使他不致枯竭。

1884年秋,高尔基去喀山大学学习,但梦想很快就破灭了,迫于生计他不得不打工,他认识了小偷巴什金,他原来还是师范学校的学生,高尔基还结识了很多农民、城市平民,在喀山的一段生活对他有着重要影响。

高尔基的书反映了沙皇的黑暗统治和女人的卑贱地位,同时我也领悟到在逆境中成长,可以磨炼人生。

篇二:《大学》的四年级读后感

这是三部曲最后一步书了,也是我的最后一篇读后感了,好巧!

这本书记述了高尔基的成年生活,在儿时、青年,饱受挫折的高尔基,怀着进入大学的梦想,怀着对未来的每好向往,他来到了喀山。但现实总秘立项残酷得多,他不久便参加了秘密的革命活动。他革命了。也许认为革命是好的吧!但腐朽多年的俄罗斯还是让他跌了一大跤,他想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自杀,但他并未成功,不成功也好嘛!

为了生活,更为了读书,他在喀山做过工人、零工,还当过流浪汉!但他从未放弃过信念——读书。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他不得不离开了喀山,开始了新的追求。

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这句话一点儿也不假。高尔基对这句话得到了完美的诠释。环境没有毁掉他,反而造就了一代文学英雄,一代家喻户晓的人物。

佩服他,不单单是他童年的遭遇,不单单是他青年的那种境界,更多的是成年后的拼搏。他与书结下情愿,不管环境在艰苦,只要能够读书,就相当值得。

读书能改变人的一生,今天我才能够真正理解。

另外,我终于明白:名人的经历也可以不一帆风顺,也可以受挫折,原来,名人也会“自闭”,原来“自闭”也可以消失。其实,名人也是最普通的人,只是一方面做得比较出色罢了。

篇三:《大学》的四年级读后感

本书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作者描写了他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从这个本书中,我看出了青少年时代的阿廖沙对小市民恶劣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在生活底层与劳苦大众的接触,深入社会,接受革命者思想影响和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养料是他得以成长,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的重要条件。

在《我的大学》里,高尔基用自己的笔反映了当时俄国人民的生活,展示了这一时期俄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

阿廖沙在没进入大学后,进入了社会这所真正的人生“大学”。贫苦的生活使他在伏尔加河流浪,和搬运工人、小偷、乞丐生活在一起。在这样的生活中,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块生铁投进了烧红的炉火里,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在他的心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阿廖沙认识了食品店的`老板,一个谦虚无私的进步人士。他在食品店找到工作,向工人们传播革命理想,参加了大学生的秘密组织,鼓励工人。俄国的腐朽和个人的困境使他自杀未遂而受伤。伤愈后,他带着新生的力量,离开喀山,重新走上流浪的道路。

阿廖沙在他的“大学”里地吸吮着社会发展创造的各种财富,在堕落的社会里的毒瘤完全没有腐蚀掉他那颗积极进取的心。

阿廖沙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镇静地去面对人生的挑战;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告诉我无论面对任何的困境,都不能退缩,要站起来与它对抗,还要学会发动起身边的朋友,让事情办的更好。

日志
周记
读后感
心得体会
续写作文
读书笔记
扩写作文
改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