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天地 > 语文教学 > 教学资料 >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几个新观念(网友来稿)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几个新观念(网友来稿)

   来源:文萃都    阅读: 2.1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的语文情结(连载)[19]   我的语文情结(连载)[19]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几个新观念(网友来稿)

浙江省丽水师专松阳校区  李丹   (323400)

    

   我国掀起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既为了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也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因此,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在这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关注下面几个“亮点”:

   1. 基础教育的新概念。它以培养人的素质为核心,立足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人文”,“关注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它从根本上革除“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它跟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接轨:“①学会求知;②学会做事;③学会共处;④学会做人。”这也意味着教师必须树立起学生的整体素质观。

  2.重视学生差异,注意学生个性发展。要让每个学生都面向成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   的角色定位是组织者、促进者、激励者和参与者;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更新观念,尊重并承认每一位学生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纯化师生关系,淡化强制与约束,运用启发、引导、激励机制,用“心”施教,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做事,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强智慧与社会责任感。

   3.转变学生学习方法。要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课程标准》第三条明确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教师应具备四种能力:①专业知识教学能力;②教研能力;③运用计算机等信息工具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④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

   5.明确“学习”的新概念。

   教育专家指出:“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头脑中持有的‘学习’概念。就算有最好的课程,如果实施课程的教师依然抱着陈旧的落后的学习概念不放,那么任何改革都不会有好的效果。”新的“学习”概念是怎样的呢?我读报刊杂志与教育专著,并联系近些年来我国语文教学中的目标教学法、单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掌握教学法、愉快教学法、自学学习法、纲要信号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我的体会是:直接影响着我们语文教学改革的,实为国外近百年来的种种“学习流派理论”。给梳理一下,大致为如下四大派系:

   ㈠学习的联结理论

   以20世纪初被人们称为教育心理之父的桑代克为代表人物。他的理论,后来经过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了用刺激与反应的联络来解释学习过程,提出“学习是反应的强化”这一“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有三条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㈡学习的认知论

   强调学习者的主观动机和个人的学习目标。代表人物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奥苏伯尔。布鲁纳强调学生的发现(discovery),而奥苏伯尔则强调接受(reception).他们都强调“学习就是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我国近十年来广为采用的目标教学法,就是“学习的认知论”与“结构课程理论”的引进并略作改造,为我所用。

   ㈢人本主义学习观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他认为布鲁纳的理论是追求学生的智力发展,妨碍了“完整的人格”。他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学习”。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和“人性中心课程”,认为课程除了纯粹的智力发展以外,其情绪、态度、理想、野心、价值、自尊以及尊他的思想意识都要得到发展。这一派理论风靡于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但导致了儿童学业水准的低落与纪律训练的松弛,故70年代中后期在国外受到了激烈的批评。我国在1987年出版了《罗杰斯“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评述》。2000年前后,这一派理论在我国又让我们非常耳熟。

   ㈣建构主义学习观

   这是指导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导理论。强调学习具有建构本质、社会协商本质以及参与本质。认为学习是建构性的──学习者应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并与其他信息关联起来;认为学习是目标指引的,这目标是由学习者自己设定的;认为学习是诊断性的,学习者必须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以判断自己是否已达标;认为学习是反思的,要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认为学习要学会对自己承担责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003,05,18写)[][宅电:0578-8018315]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几个新观念

  

                                  浙江省丽水师专松阳校区  李丹   (323400)

    

   我国掀起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既为了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也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因此,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在这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关注下面几个“亮点”:

   1. 基础教育的新概念。它以培养人的素质为核心,立足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人文”,“关注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它从根本上革除“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它跟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接轨:“①学会求知;②学会做事;③学会共处;④学会做人。”这也意味着教师必须树立起学生的整体素质观。

  2.重视学生差异,注意学生个性发展。要让每个学生都面向成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   的角色定位是组织者、促进者、激励者和参与者;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更新观念,尊重并承认每一位学生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纯化师生关系,淡化强制与约束,运用启发、引导、激励机制,用“心”施教,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做事,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强智慧与社会责任感。

   3.转变学生学习方法。要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课程标准》第三条明确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教师应具备四种能力:①专业知识教学能力;②教研能力;③运用计算机等信息工具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④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

   5.明确“学习”的新概念。

   教育专家指出:“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头脑中持有的‘学习’概念。就算有最好的课程,如果实施课程的教师依然抱着陈旧的落后的学习概念不放,那么任何改革都不会有好的效果。”新的“学习”概念是怎样的呢?我读报刊杂志与教育专著,并联系近些年来我国语文教学中的目标教学法、单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掌握教学法、愉快教学法、自学学习法、纲要信号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我的体会是:直接影响着我们语文教学改革的,实为国外近百年来的种种“学习流派理论”。给梳理一下,大致为如下四大派系:

   ㈠学习的联结理论

   以20世纪初被人们称为教育心理之父的桑代克为代表人物。他的理论,后来经过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了用刺激与反应的联络来解释学习过程,提出“学习是反应的强化”这一“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有三条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㈡学习的认知论

   强调学习者的主观动机和个人的学习目标。代表人物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奥苏伯尔。布鲁纳强调学生的发现(discovery),而奥苏伯尔则强调接受(reception).他们都强调“学习就是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我国近十年来广为采用的目标教学法,就是“学习的认知论”与“结构课程理论”的引进并略作改造,为我所用。

   ㈢人本主义学习观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他认为布鲁纳的理论是追求学生的智力发展,妨碍了“完整的人格”。他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学习”。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和“人性中心课程”,认为课程除了纯粹的智力发展以外,其情绪、态度、理想、野心、价值、自尊以及尊他的思想意识都要得到发展。这一派理论风靡于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但导致了儿童学业水准的低落与纪律训练的松弛,故70年代中后期在国外受到了激烈的批评。我国在1987年出版了《罗杰斯“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评述》。2000年前后,这一派理论在我国又让我们非常耳熟。

   ㈣建构主义学习观

   这是指导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导理论。强调学习具有建构本质、社会协商本质以及参与本质。认为学习是建构性的──学习者应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并与其他信息关联起来;认为学习是目标指引的,这目标是由学习者自己设定的;认为学习是诊断性的,学习者必须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以判断自己是否已达标;认为学习是反思的,要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认为学习要学会对自己承担责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003,05,18写)[][宅电:0578-8018315]                                                                           

试题
练习题
教案模板
教学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