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天地 > 语文教学 > 教学资料 > 做课改的先锋,展个性风采--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及课堂教学(网友来稿)

做课改的先锋,展个性风采--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及课堂教学(网友来稿)

   来源:文萃都    阅读: 5.4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河北省平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郭素青

做课改的先锋,展个性风采--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及课堂教学(网友来稿)

各位同学:

大家好!很高兴能坐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一次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交流。

首先,热烈祝贺各位顺利完成学业,通过各种考试,脱颖而出!

再次,热烈欢迎各位加入我们的教师队伍,为教育,尤其是我县的教育战线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话题是《做课改先锋,展个性风采--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及课堂教学》

拿破仑的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说:不想做先锋成大家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我说:虽不能至,心向望之。教书育人做先锋成大家--这是教育路上一个瑰丽的梦。只有等到羽翼丰满的时候,才有足够力量逐梦。

为了我们共同的梦,在你们整装待发的时刻,我要送给大家一个见面礼

我愿做一名语文老师

--我的就职演说

同学们!当我还是小学学生的时候,老师智慧的眼睛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我步入初中,象你们一样坐在课堂上听语文老师讲课的时候,我便展开了幻想的翅膀,想象着有一天我能站在讲台上。

实习的时候,第一次走上讲台心里是那么镇定。因为课堂下是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炯炯有神的眼睛。而今我正式走上讲台,望着教室里你们一张张天真纯洁的脸,我就又想到初中时候的我。

那时侯我觉得,知识的领域象海洋,它对我发出诱惑的深蓝的色彩,我奔跑在沙滩上,追逐着它那粼粼波光,拣取它留在沙滩上的小小贝壳。

我爱幻想。课上,课下,望着天,望着树,望着雨……

我爱联想。四季的变化使我想到人生的童年、少年、青年、老年。

我崇拜过许许多多的人,每一个老师都让我拜倒在他们的知识面前。我幻想有一天能成为象他们一样的人。

我爱看书。李白,苏轼,茅盾,郭沫若,拜伦,莱蒙托夫……我幻想有一天能象他们一样写诗,写小说。

但我总觉得自己还小。妈妈面前,我是一个不懂事的淘气的孩子;弟弟妹妹面前,我是一个妄自尊大的不称职的姐姐;老师面前,我是一个调皮爱笑又不太遵守纪律的学生。

有那么一天,我长大了--那就是我站在你们的面前。我感到了我的责任,我应该是一个大姐姐,是一个能授好课的语文老师。

我幻想有丰富的知识,有纵横捭阖的口才,能写遒劲有力的令人折服的书法。我不偏见,不怕苦,也不乏严格要求。

我自己可以不是诗人,但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写出优美的诗句;我可以不是作家,但我的学生却能写出一部部巨著,成为文坛巨星;我可以不是书法家,但我的学生却能写出工整美观的字;我可以一辈子是默默无闻的园丁,但我的学生却可以是祖国的栋梁,大厦的基石。

我愿做一名语文老师,把我仅有的知识一点一滴地注如入你们的血液之中,把我们民族的源远流长的文化知识传承下去并发扬广大。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但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它的绿荫。”

我可以一辈子是平凡的绿叶,但愿我的学生是花,是果,是栋梁。

1987年8月16 日

我是1987年8月参加工作的,8月16日是我的第一节语文课,这是我开课前写的一篇就职演说稿,字里行间有遮不住的稚嫩,但却浸透着真诚,它是我用一颗真挚的心写成的。这篇演讲稿,在大概是96年的时候,为我赢得了青年教师演讲赛第一名。在这儿,作为礼物送给大家是想引出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话题的第一个内容

储备自己 整装待发

一、 心理储备:用心构思一篇自己的就职演说

在座的诸位,很多人并非是从第一志愿选择了教师,更多的是因为父母之言、考分限制以及想找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使然。不管什么原因,既然咱们暂且坐定了目前这把叫做“教育”的椅子,就要用心地去做,投入地去做,这是无愧于只有一次青春、一次生命的人生的行动。而当你心无旁骛地工作时,工作的乐趣也就离你不远了,机会和赏识也离你不远了,人生的精彩也离你不远了,即便你还是没有机会走向你梦想的那条道路,但你会真正明白教师确实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在此,我认为,在走上讲台之前,要用心写好自己的就职演说,这是在座的每一位要完成的第一份作业。在这份作业里有对自己专业的认识,教学的理想与设想,教学理念的体现,及对自己事业心的考验。这是我们走上讲台所必须的心理储备。

二、 知德储备:用行动解释一个词语“师范”

在座的诸位,都是师范毕业,谁来解释一下“师范”两个字的含义--

(一)学高为师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要有广阔的知识面,深厚的学术功底,先进的教育思念。他应该学高为正,授业解惑;他应该治学严谨,孜孜不倦。对待自己的专业知识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他勤奋读书,悉心钻研,力求严谨。他好学、学好、好思、思渊,他在自己的专业上有着深厚的基本功、渊博的知识,让每个学生信赖、佩服,见贤思齐。他掌握丰富的知识,研究前人或同代人的思想、学说、观点、方法、经验。披沙拣金,去粗取精。他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广泛涉猎,开阔思想,博览群书,高屋建瓴。对学生来说,他就是知识的海洋。一句话:“学高”,使你具备了“教书”的条件。

(二)德高为范

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人格魅力、道德风范。他为人师表,身正为范。他公正无私,坦荡磊落。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他冰清玉洁,胸无尘滓。他荣辱不惊,心胸豁达。上承中华民族五千年之传统美德,下扬当今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倾一腔热血为中华哺育英才,尽一生精力为民族培养栋梁。殚精竭虑,教书育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权贵子弟不偏爱,对贫寒子弟更关心;对优秀生不溺爱,对后进生多亲近。在他的熏陶下,优等生不仅在学业上名列前茅,在道德上也出类拔萃;后进生在学业上或许难以走出低谷,但在奋发图强、在道德情操上决不会低人一头。他以高尚的人格来熏陶学生,以高尚的道德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德高为范,他让每一个学生庆幸做了他的弟子。因为从他那里不仅学到了渊博的学识,更获得了受益终生的做人道理,熔铸了道德的丰碑。一句话:“德高“,使你具备了育人的前提。

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在这里,我希望大家在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动为“师范”这个词做出最准确的诠释,吞吐百川,不怒而威,无愧于自己教师的称号。

三、 方法储备:开动脑筋做好第一道选择题

三年或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作为学子,你饱饮了知识的琼浆玉液,而今你要走上讲台,你必须面对你从教的第一道选择题。请选择:A.你将带着知识走向学生。B.你将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如果选择A,那么你今天回家后,要好好研读新课程标准,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如果选择B,那么祝福你,十几年的传统教育,并没有禁锢你的思想,你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育的真谛是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我们坚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题。在这里,希望大家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八环节”学习方法,即: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认真纠错、系统小结、课外学习,这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给学生一座金山,而且要勇于献出自己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这是我们的选择,也是课改的选择。要“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

四、 观念储备:做到四个转变,四个转位

(一)四个转变

1、 转变课程观:从“文本”走向“体验”

此次课程改革,力求将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学生,使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且成为了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开发者。

2、 转变教学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

课程决定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整堂课以传授知识,解决问题为中心,学生学得被动,学得无奈。而今我们追求的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把学习的活动定位于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从而在实践上超越了“教师中心论”,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主动,学得活泼,而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

3、 转变教师观:从“讲学”走向“导学”

长久以来,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本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观念,在课堂上过于繁锁地分析,自始自终是教师唱主角,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较少得到关注。新的课程改革,深中肯綮地倡导改“讲学”为“导学”,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究、自主学习,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意见者,使教师的“教”真正让位于学生的“学”。

4、 转变学生观:从“被动”走向“主动”

学生是学习的直接者,过去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学生学得相当被动。进行课程改革以后,我们重在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式学习方式,增加课堂上学生参与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充分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四个转位

1“全方位指导”转位“适时指导”

探究学习中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指导的关系要处理好。教师的指导要做到适时、谨慎、有效,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

2、“学生倾听教师”转位“教师倾听学生”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使课堂死气沉沉。新课程改革强调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即“学生倾听教师”转位“教师倾听学生”。

3、“教材研究”转位“教材、学生双研究”

过去的一些老师在备课时,往往只考虑研究教材,很少想到学生,在上课时,也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探究、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现在应该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要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固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要从“教材研究”转位“教材、学生双研究”。

4、“面向个体”转位“面向全体”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采用个体探究,更应该合作探究或大班集体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五、 教法储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改革,而教学的实施必须在课堂,

1、 教学模式:从“满堂灌”式教学走向“牧羊”式教学

“牧羊式”教学模式与“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不同之处是,不是告诉学生“这种草好吃,应该这样吃,必须吃”,而是在指明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基础上,把“羊儿”带到广袤的草地上,根据目标“吃什么草,怎样吃”是羊儿的事,教师只是一个“牧羊人”,只需小心地看护、组织和引导那些“羊儿”吃饱吃好,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展学生个性。

2、 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走向“探究式”学习

以往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单调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活跃思维、发展能力。因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探究学习。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讨论交流时间和读书时间。使学生具有了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得主动,学得投入。

3、 教学方法:从“繁锁分析”走向“导学、导悟”

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教学的一个重要失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厌其烦地分析讲解,不顾学生的感受,忽视学生的主动学习、亲身实践。从新课程标准中,我们领悟到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教师们从过去不停地讲解逐步走向引导学生自学、探究问题,组织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4、 课堂评价:从“甑别式”走向“鼓励式和多元化”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经意的一句带评价色彩的话语,都很有可能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情感和行动。因而课堂中的评价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过去的课堂评价,往往是“对”或“错”的甑别,是缺乏感情色彩的,有的甚至是冷冰冰的责备,因而丧失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力求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张扬个性,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因而只有善意的、恰到好处的鼓励、激发,才能不断地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使学生在成功的快乐中不断前进,不断求索。” 课堂评价的主体还要从单一走向多元,除了教师评价外,还组织学生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并且破除答案的唯一性,珍视学生个人感受、独特见解,通过多样化的评价尺度,使学生乐在学中,以适合自己的方式不断求知。

六、 好课标准的储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

1. 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

2. 趣:上课伊始,导之以兴;讲课之中,兴趣正浓;一课结束,兴趣犹存。

3. 活:教学方法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

4. 实: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

5. 美:风格美(形成的过程:模仿教学--独立教学--创造性教学--有风格教学)感受美(学生的感受)。

有了以上的储备我们就可以出发了,走上三尺讲台,讲台即舞台,在这里,我们要

展示个性,尽情挥洒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每个学生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学生的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生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课堂决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在座各位正年轻,年轻人的情感容易波动。我希望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自己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学生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给学生一个“情感的导入”

语文开场,如果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可起到潜伏的作用 。

先看一段:《我与地坛 》导语:

“青年是一首诗,这是因为处在这个年龄段的生命总有着绚丽多姿的梦想和火一样燃烧的激情。而有这样一位青年却在“21岁最狂妄的年龄残废了双腿”。诗化的岁月瞬间凝固成冰冷的现实,他一度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终于有一天,他把轮椅摇进了地坛,在这古老而又充满无限生机的古园里,他找到了自己精神安栖的家园,聆听心灵的声音,感悟生命的真谛,完成了生命中最为壮丽的一次突围,而这次突围的过程,竟长达十五年。1989年5月,《我与地坛》诞生了,字里行间喷洒的全是作者15年来积聚在心中的幽思,这位作家就是现任北京作家协会的副主席史铁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与地坛》,走进史铁生,用心灵去丈量他从痛苦中挣扎而出的脚步。”

这样既导入了课文,又做了情感的渲染,既介绍了作者,又了解了背景,可谓“一箭四雕”。

3、给学生“情感的点悟”

语文老师要有深厚的专业底蕴,要有诗化的动人语言,动情的语言阐释对学生的思维欣赏,情感熏陶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没有情的感悟,语文就失去了它人文的色彩。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庭中有枇杷树,吾妻死年所植,今已亭亭如盖矣。"文章到此结束,回味无穷。老师除了让学生体会,还可以用语言启发学生思维:"此段看似写树,不言之情尽在其中。是树在人亡的伤心?是物是人非的感叹?是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思虑?是仕途波折,家庭寥落的无奈?……".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啊。"老师的启发,老师的点拨对学生的思维有主导作用,老师对课文的欣赏,对课文的喜爱对学生的心灵形成一种特殊的冲击力,会把学生置于情感的旋涡,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教师要变“独奏者”为“伴奏者”)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请大家听一段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上《流泪的滕王阁》一课刘建松老师与学生的对话:

生(1):滕王阁又不是人,怎么会流泪呢?

师:我想你说出了同学们心中的共同的疑惑。说一说,一般你在流泪的后面加那些词?

生(1):父亲母亲。

师:父母亲在哪种情况下流泪?

生(1):……我退步了,或者犯错误了,让他们伤心。

师:我们让自己的存在成为别人的幸福,有一天,你实现了你的理想,成功了,父母亲也会流下幸福高兴的眼泪。

生(2):有生命的东西都会流泪。

师:女作家三毛有篇小说叫〈〈哭泣的骆驼〉〉(生笑)那到底是谁在流泪?

生(部分答):王勃。

生(部分答):潘碧秀在流泪。

生(部分答):当然还有为文章感动的读者在流泪。

师:如果把标题改做流泪的王勃可以吗?

生(3):不可以,流泪的滕王阁更富有诗意。

师:诗意,难道滕王阁就专属于王勃一人吗?俺们没份(生笑)

生(3):滕王阁是王勃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是滕王阁成全了王勃,王勃成就了滕王阁,两者是亲密接触。相互依存(生笑)

师:就好比乱石穿空的赤壁属于羽扇纶巾的周郎,茫茫阳关道属于西出阳关无古人的(生接口“王维”)神奇的西湖属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苏轼。一旦文人和景物通过文化巧妙的融合在一起,那就成为了底蕴,一种经典,一种仰望。假如有朝一日。你登上盼望已久的滕王阁,凭栏远眺,感触万千,你心中会涌现哪些感触,或者你会用怎样的感情去遥祭逝去的天才?

这就是对话教学。其中有“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优秀的教师能真正做到将课堂让位于学生,启迪学生的心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使学生智慧的潜能被开发,幽闭的心智被开启,创造的天性被唤醒------真正的语文课必会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效统一,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闪耀出动人的魅力------。通过师生对话,这节课“情感与理智齐飞,诗意共警世一体”。

三、 给学生一个“思考探究的课堂”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学生的一切!要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给学生一个思考的课堂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这个老师一篇课文要讲三课时,而那个老师只一个课时就够了,其关键在于有效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不一样,效果大不一样

试比较以下几个问题:

(1) 为什么说街亭失守是马谡的过错?

(2) 街亭失守是谁的过错?

问题(1)过简,机械刻板,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学习中会漫不经心,不仅无益于击活思维,解决教学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反而会使课堂结构松散。

问题(2)可能点燃学生灵感的火花,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得出丰富多彩的答案,便于培养学生辨证客观思考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养成研读文本的习惯,形成分析归纳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

听第二组问题:

(1) 祥林嫂是如何死去的?

(2) 祥林嫂的死因是什么?

(3) 是谁害死了祥林嫂?

问题(1)着眼于祥林嫂死的方式:饿死、冻死、冻饿死、自杀…..从课文看很难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即使就此展开议论,不过是将注意力分散到无意义的事情上罢了。

问题(2)着眼于祥林嫂的死因,而鲁迅先生的《祝福》要揭示的并非祥林嫂死的方式而是他的死因,祥林嫂是封建主义余孽的受害者,不管怎样死,并不改变这一性质,如果离开这一点去谈她的死,难免与教学目的脱节,这样的提问对学习无益。但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容易“冷堂”,提问内容抽象,学生不易作答。

问题(3)可操作性强,容易激活课堂,学生会得出丰富多彩的答案。谁?我?鲁四老爷?四婶?大伯?婆婆?柳妈?水到渠成,老师最后归纳出是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条绳索把祥林嫂给活活勒死了,深奥的主题一下就揭示出来了。

适度的富于技巧的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语文教师更应注意有效问题的设计,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四、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课堂”

课堂处处是机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举河北省评优课中的两个例子:

如导语,传统都是老师导入。有位老师讲《故都的秋》,一上课却让学生设计导语。她说,2005年有一道高考题,让学生给自己喜欢的课文设计导语,今天请同学们动笔,为我今天讲的《故都的秋》设计一段导语。既导入了课文,又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还有一位老师讲《石钟山记》,让学生幸运闯三关,把作家、作品、讲本课的目的,一下解决了:

第一关:他是一个品位很高的烹饪大师,他是一个美食家,他是一个书法家,他是一个仕途坎坷的失败的政治家,他文与欧阳修齐名,诗与辛弃疾并提,他是--

第二关:苏轼为什么字子瞻?

第三关:苏轼为什么名轼?

创过三关的礼物是:无疑处生疑,大家之大在。

五、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比如《船长我的船长》《最后一次讲演》《致橡树》《就是那只蟋蟀》的朗读。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比如把《长亭送别》中你认为最美的唱词改写成现代爱情诗歌,把古典诗词改写象《涛声依旧》一样的歌词。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六、 给学生一个“艺术的课堂”

1、板书设计: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板书是一门高度浓缩的"提练"艺术,是"提纯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简明的图表、简单的构图、凝练而直观的形式把教学内容浓缩起来,节省了教学时间。这种"浓缩",往往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句式和点睛之笔,把最重要的语言信息传输给学生。好的板书图示设计,可以对讲课的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语文课的板书设计要从课文的教学目的出发,选取恰当的切入角度,对全文作鸟瞰式的综合,应力求结构上简明扼要,语言上精心锤炼,有审美价值,能寓教于乐,寓智于美,既有"三秋树"的简练,又有"二月花"的新颖,要 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如《游褒禅山记》的板书(志、物、力构成一个三角形),《师恩难忘》(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横批;师恩难忘)。

2、 多媒体的使用:耳目一新,身临其境--如(《奇特的激光》《胡同文化》《紫藤萝瀑布》《我有一个梦想》,通过课件给学生做形象的展现,让学生知道本课写了什么。

七、 给学生一个“语文的课堂”

让学生在我们语文的课堂上学会语文: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注意语文的工具性,不要追本逐末。不要以为一提双基就不是新课程。既要工具性又要人文性。不仅让学生知道写什么,语文的另两个任务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写,写得怎样。不要语文不象语文课,不要让世人指着我们说《误尽苍生是语文》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提高。 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最后我希望大家:

做课改先锋,展个性风采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最后谢谢大家!

河北省平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郭素青 邮箱:

邮编:050400

作者邮箱:

试题
练习题
教案模板
教学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