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天地 > 语文教学 > 教案模板 > 初中历史春季开学第一课教案

初中历史春季开学第一课教案

   来源:文萃都    阅读: 3.8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历史春季开学第一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历史春季开学第一课教案

初中历史春季开学第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欧洲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海地独立;“多洛雷斯呼声”;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拉丁美洲新兴国家。

思想认识 :

1.通过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到殖民者的压迫、掠夺。造成了拉丁美洲的贫穷落后,激起拉美人民的英勇抗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2.在独立运动中,拉美人民联合起来,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取得反殖斗争的重大胜利,基本上奠定了拉丁美洲的政治局面。通过分析,让学主认识到联合起来,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3.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是拉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英雄。

能力培养: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西葡殖民者对拉美人民的压迫、剥削,是引起拉美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自己学会找出并归纳拉美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彻底粉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了整个拉丁美洲的进步。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

重点分析: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在整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南美逐渐成为斗争的中心。两支起义军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对西班牙殖民者发动进攻。实现了配合作战。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阿根廷、智利、秘鲁等国。奠定了拉丁美洲信心国家的基本格局。因此南美独立战争在整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难点分析: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在教材中并没有完整的描述,学生分析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难,还有因为独立战争的胜利不是某一个因素的作用。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初三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欠缺,所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是难点.

重点突破方案: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

内容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讲师过程中,运用相关地图(有条件的运用课件对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进军路线做详细描述,并在进军过程中显示两支部队解放的地区)这样可以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空间感。培养他们史地结合的意识。可以适当分析南美的地形特点,体现起义军在进军过程中的艰巨性,为分析战争胜利原因打下基础。

难点突破方案: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

在拉丁美洲革命一目讲述完成后,提出问题拉丁美洲人民在斗争中面对的侵略者是哪几个?在等到学生的回答后。连续提问,面对三个对手,拉丁美洲人民仍然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其原因何在?建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从战争的性质,领袖的作用,正确的决策,各国人民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几个方面思考。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

难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

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殖民统治下的拉丁美洲

1. 欧洲殖民者掠夺金银和开辟种植园

2. 美国和法国革命的影响,拉美国家民族意识与西班牙,葡萄牙矛盾尖锐. 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活动这些给拉关人民造成深重灾难与痛苦。长达300年的殖民剥削和压迫,激化了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这正是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下面我们主要来看看拉丁美洲人民如何相继摆脱西葡殖民统治而赢得独立的。拉美各国独立战争的序幕是海地人民拉开的

二、拉丁美洲独立革命

1.海地的独立--揭开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序幕

早期海地被西班牙侵占。17世纪末,海地被法国占领,成为法国海上最富庶的殖民地。法国殖民者占领这儿;原来的印第安居民几乎全被屠杀始。大批运来的黑人奴隶占海地居民90%。1789年法国大革命,海地人民在"自由、平掉、博爱"这个革命口号的激励下,在自己领袖黑人民族英雄杜桑领导下,建立军队,英勇战斗。起义军热爱自己的领袖,称他为"卢维杜尔"(即:替大家开道路的人),在杜桑领导下,海地人民先后打败西班牙、英国、法国侵略军,统一全岛,宣布独立。 法军被迫投降。1804年1月1日,海地正式成为独立国家。地球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终于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诞生了。海地革命拉开了拉美独立战争的序幕,树立了以弱胜强、小国能够打败大国的先例,推动了拉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初中历史春季开学第一课教案2

一、说教材

《 人类的形成 》是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使学生全面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

2. 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3. 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本课以“人类的形成”为主题概述了原始社会的历史演变,主要以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原始社会的瓦解为线索,向学生展示了原始社会的历史风貌。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是: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此外我还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将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 导入新课 我是借用《圣经》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提问,由此导入新课。

环节2 学习新课

1、人类的出现

(1)讲清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即“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三个概念

(2)人类进化史,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设问置疑,引导学生从教科书和已掌握的知识中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组织系列式的议论和讨论,并与教师的陈述和总结相结合。

环节3 巩固提高

本课内容学过后,教师投影图片《列宁回到彼得格勒》,让学生解读这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场景,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会受到工人和士兵的热烈欢迎?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让学生结合本课学过的内容回答。最后,教师小结: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列宁领导的布尔会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从而保证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同资本主义制度长期、曲折的斗争。

环节4拓展延伸 辩一辩:请同学们分为两组,对父系氏族社会取代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和后果进行讨论或辩论。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初中历史春季开学第一课教案3

 一、概说历史

(一)历史的定义

1. 广义历史: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2. 狭义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3. 历史学:研究历史的学问,简称史学。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1)广义历史学:世界上一切科学都可以称为历史学。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

(2)狭义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二)历史分类

1. 传统的史学分类:纪传体、编年体、记事本末体(历史叙述体)、类书和政书等。

2. 按时间分:通史、断代史和阶段史(没有本质区别)

3. 按空间分:世界史、国别史、地区史

4. 按内容分:综合史(总史)、专门史、资料汇编、年表、历史地图等

(三)高中为什么要开设历史课程

1.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以史为鉴,增强辨别力、洞察力,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等。

2. 运用历史学科可以对学生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3. 高考的需要。历史学科在高考文综试卷的300分中三分天下有其一。

4. 初二会考的重要科目,决定能否及时毕业,获取普通高中毕业证。

(四)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1.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形成习惯。

2. 认真听讲、记好笔记、积极互动。

3. 课下巩固、训练做题、提升能力。

4. 及时复习、日积月累、点石成金

5.其它方法:

多看——博闻强记,丰富自己的史学知识。

多思——通过现象,发掘本质。

多动手——善于总结。

二、新版高一历史教材说明

(一)总体框架和主线

1. 以时间为经:勾勒纵向渊源流变,时序清晰。

2. 以空间为纬:展现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横向互动。

3. 以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为主线,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二)必修一——政治文明史

1. 基本要素: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政治活动、政治家。

2. 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政治史:核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世界古代史: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法。

中国近代史:侵华史、抗争史、近代化。

世界近代史:英、法、美、德等国资本主义整体的建立。

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外交成就。

世界现代史: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

(三)教材体现出的科学史观

1. 全球史观——是一种超地区,超民族的史学观念,即用全球的视角和宏观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从总体上考察研究世界史。

2.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1)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2)纵向看:包括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信息时代)

3. 现代化史观。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进程。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4. 社会史观:是社会学与历史学的有机结合,引导让你们的眼观向下,从社会空间的视角研究历史,有关注“大人物”到聚焦“小人物”。

5. 革命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推进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

(四)历史文本设计体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1. “三导”:教材前设“导读”、单元前设“导语”,每课前设“导引”。

2. 正文为大字体,阅读部分为小字体,两者相间,互补互动。

3. 每颗设置活动探究课题。

4. 课中有“历史纵横”、“学思之窗”和“模块链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

三、中考历史能力考察目标

1. 获取和解读信息(读取信息)。

2. 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

3. 描述和阐释历史(阐释历史)。

4. 论证和探讨历史(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试题
练习题
教案模板
教学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