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天地 > 语文教学 > 试题试卷 >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17届九年级综合测试语文试卷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17届九年级综合测试语文试卷

   来源:文萃都    阅读: 2.7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一、选择题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17届九年级综合测试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妖娆(ráo) 躯壳(qiào) 转弯抹角(mò) 孜孜不倦(zī)

B、咫尺(zhǐ) 蝉蜕(tuì) 锲而不舍(qì) 吹毛求疵(cī)

C、胚胎(pēi) 顷刻(qīnɡ) 长吁短叹(xū) 锐不可当(dānɡ)

D、匀称(chèn) 伎俩(liǎnɡ) 风雪载途(zài) 相形见绌(zhuō)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奥秘 不二法门 文诌诌 如坐针毡

B、慰藉 广袤无垠 颤巍巍 莫衷一是

C、荣赝 格物致知 一霎时 孤苦伶仃

D、招徕 张皇失措 蓝汪汪 苍海桑田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自从学校建设“数字化教室”以来,陈老师每节课都要事先准备好教学课件,运用声音、动画、图片等多种形式,力争让每一堂课都_______。

②近日,一组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二学生的课堂笔记走红网络,笔记上每一个关节,每一个组织,每一个细胞都描画得_______。

③宋代画家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简略狂放的线条,寥寥数笔,把诗人李白桀骜不逊、才思横溢的神韵表现得_______。

A、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B、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C、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D、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的粮食生产既要优质,又要高产,以满足人民不仅吃饱更能吃好的愿望。

B、新修订的各种教材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应了日本侵华罪行。

C、这台光栅刻划机20公里行程内,刻槽间距误差约小于头发丝粗细的千分之一。

D、近期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让人们不约而同地静下心来,关注诗和远方。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在广州的历史长卷上,留下了许多说不完道不尽、雅俗共赏的文化珍宝,从古色古香的西关大屋,别具风情的东山洋房,到古朴旖旎的麻石街、精雕细琢的旧窗花,多姿多彩的老路牌……这些老物件,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老广州的集体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留心观察,便俯首可拾。

A、它们既是实用的生活用具,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

B、它们不是现实生活的用具,而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

C、它们如是实用的生活用具,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

D、它们虽然远离了现实生活,但是传承了传统岭南文化

二、综合性学习

根据下面的统计表,概括广州在校小学生数量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字。

▲北上广三地20xx年与20xx年在校小学生数量比较(单位:万人)

近两年,广州在校小学生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A、搏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B、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材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D、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E、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F、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④槲叶落山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⑥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睢》)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说明:本题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曾回到羌村探问妻儿,羌村父老薄酒相迎,告诉他土地无人耕种,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羌村三首(其三)》);投宿石壕村时,遇上官吏夜晚抓人当兵,一老妇告诉差役,自已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壕吏》),只有一个儿子苟且活着。这些诗篇都揭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深沉感情。

四、文言文阅读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友人惭,下车引之 (《陈太丘与友期》)

(2)狼亦黠矣 (《狼》)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

(4)由是先主遂诣亮 (《隆中对》)

(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公输(节选)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公输盘不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皆以美于徐公

C、公输盘诎 诎右臂支船

D、虽杀臣,不能绝也。 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2、把“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说公输盘为楚国建造云梯以攻宋,墨子赶了十天十夜的路来见公输盘,不辞辛劳。

B、墨子假意雇请公输盘杀人,诱使公输盘说出“我道义坚固不杀人”的话,巧设圈套。

C、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用木片作器械,多次抵挡住了公输盘的攻城战术,富有谋略。

D、公输盘虽起杀心要除去墨子,但墨子已让弟子们作好了守城的充分准备,无所畏惧。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中“角”“千嶂”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作答。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词人及征夫们的.一种矛盾心理。请简要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人工智能:还只是人类的“工具”

余建斌

谷歌“AlphaGo”和韩国棋手李世石的人机大战尘埃落定,但人工智能的进化之旅才刚刚启程。人类为何要研究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不会有一天超过人类成为“超级智能”?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

“阿尔法狗”用3000万局“自我对弈”数据来训练,靠的是“题海战术”

如果看一下背后的技术原理,AlphaGo其实也不是那么神秘,本质上与约20年前战胜国际象棋冠军的“深蓝”计算机一样,是一个超大规模的搜索问题。有所不同的是AlphaGo采用了当下非常热门的深度神经网络,以及深度神经网络跟蒙特卡洛树搜索算法的结合。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机器学习技术,通过算法使机器能从大量历史数据中学习规律,从而对新的样本做智能识别或对未来做预测。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机器学习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次浪潮: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种,本质上就是人工神经网络。它模仿人类大脑行为的神经网络,更接近于人类的学习方式。

研究人工智能的目标不是让机器完全取代人,更应关注人工智能的“工具”属性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模仿人类的感知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突破,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问题上有了长足进展。但在更复杂的认知层面,例如对于语言和图像的理解、逻辑推演等方面距离人类还有很大的差距。人工智能之所以会让部分人感到恐惧,最主要是联想起科幻作品里的机器人。科幻往往把机器“拟人化”,而今天已经成功应用的和大批科学家致力于研究的人工智能技术,其目标并不在这些方面。

人工智能将来是否会像科幻电影中那样,自我进化掌管世界,应当还比较遥远。我们更关心的是人工智能的“工具”属性,可以大大延伸人的能力,解放人类的劳动力,成为人类很好的“帮手”。就像人类制造了飞机和汽车,但你不必担心未来它们会威胁到你。

人工智能还无法突破认知和情感,需要向生物智能“取经”

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在感知这个层面会有飞速进展,而在认知和情感这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研究者们煞费苦心研发各种功能的传感器配备给机器时,生物自身“传感器”的能耐吸引了科学家的注意。生物的眼睛能识别电磁波,耳朵能识别空气震动,神经系统能够根据波长和强度瞬间转化为视觉和听觉,能瞬间把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感知为不同的颜色,能把空气震动感知转换为语言。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因此很早就开始从脑科学研究中寻找思路,近几年也提出了创造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优势互补的混合智能系统。(节选自《人民日报》20xx年3月25日)

链接一:素有硅谷“钢铁侠”之称的埃隆·马斯克语出惊人:未来人类需要与机器合体成赛博格,才能避免被人工智能淘汰。赛博格这个舶来词汇是对英文“Cyborg”的音译。它是指运用科学技术对人类身体进行控制和改造,从而使人类身体的机能更加强大。这种改变肯定不局限于人体,而将波及道德伦理,甚至整个人类社会。比如,人类通过赛博格技术拥有了惊人的杀伤力和破坏力,谁又来约束他们呢?这是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考验。(节选自《科技日报》20xx年2月16日)

链接二:人类制造的智能机器人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这被称为“技术奇点”问题。技术奇点是指拥有人类智能的机器人不断改进自己,并且制造或繁殖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强大的机器人,最终达到人类不可预测、无法控制的地步。如果制造智能机器人的技术越过这一奇点,局面将无法收拾,会伤害人类甚至使人类面临灭亡危险。(节选自《人民日报》20xx年11月22日 )

链接三:汉斯·乌斯克莱特对本报记者强调说,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不是要取代人类,而是要与人类互补,增强人类的能力。我们要认识到一点,即对人类而言很简单的事情,对机器来说可能很难;对人类很难的事情,对机器而言可能很简单。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因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创造力和目标,而机器只关注如何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要让人工智能避免犯下道德层面的错误,关键在于人类自己。在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前,不应涉及人工智能伦理学习这一研究领域,不该将机器置于道德上两难抉择的情形。

(节选自《人民日报》20xx年4月12日)

1、下列有关AlphaGo及机器学习的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谷歌“AlphaGo”战胜韩国棋手李世石,表明人工智能的进化之旅已进入了快车道。

B、AlphaGo与“深蓝”本质一样,采用了深度神经网络跟蒙特卡洛树搜索算法的结合。

C、人工智能机器能从大量历史数据中学习规律,对新样本做智能识别或对未来做预测。

D、机器学习模仿人类大脑行为的神经网络,与人类学习方式相近,是人工智能的核心。

2、下列对材料中机器人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科幻作品里的机器人不是今天已经成功应用的和大批科学家致力于研究的人工智能技术。

B、埃隆·马斯克认为,未来的人类如果要避免被人工智能淘汰,需要与机器合体成赛博格。

C、赛博格是指运用科学技术对人类身体进行控制和改造,从而使人类身体的机能更加强大。

D、制造智能机器人的技术如果突破了“奇点”,局面将难以控制,必然会使人类走向灭亡。

3、下列有关人工智能及人类智能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人工智能模仿人类的感知能力,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问题上有很大进步。

B、近几年,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开始从脑科学研究中寻找思路,以创造混合智能系统。

C、生物的神经系统能把由眼睛和耳朵分别识别的电磁波与空气震动转化为视觉与听觉。

D、汉斯·乌斯克莱特认为,同样一件事,对人类与对机器来说,其难易可能截然相反。

4、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阿尔法狗”用3000万局“自我对弈”数据来训练,靠的是“题海战术”

5、我们会被人工智能打败吗?请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观点,分点概述理由。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念3000里

毕淑敏

写下个“念”字,盯着细细看一会儿。

念,由“心”和“今”组成。顾名思义是“心中当下的想法”。

我们常说“生出一个念头”,可见这个“念”是个活物,像个婴儿,有头有脑。既然有首,接下来就会有身子和腿。而且这一切既然能诞生,想来有个母体。有生便有死,念头可以发芽也可以灭失。

那么人的一天,会有多少个念头生出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搞清念头的周期。换句话说,就是大致算出一个念头能存活多长时间。

“念”来自法显和尚从印度带回国的《摩诃僧律》。第17卷中说:“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有点乱是不是?那直接记住结论吧——1个念头的具体时间长度为0.018秒。

念头比闪电还快!它起于精微,源自无明。产生之后见风就长,跨越天地时空,纵横驰骋风驰电掣。念头可分好坏。它一动,就有倾向发生。要么是善,要么是恶,要么善恶夹杂。你纵有亿万千念头,也逃不脱这窠臼。

既然念头一动,只用0.018秒。一天之内,除去睡觉的8小时,还有16个小时,合960分钟。换算为57600秒。除以0.018,得出的念头数……吓死人!是3200000。也就是说,我的脑海中每天有300多万个念头闪过,泡沫般无常。

念头组成了命运。所有人的生活,无不源自这经纬复杂繁多变幻的念头。念头生生不息,我们奔波不已。念头衍生出五光十色的世界,一旦念头止息,生命也就终结。从这个意义上说,念头是组成我们生命质量的金色颗粒。

念头交织,故“一念三千”。

因喜欢这说法,有时会向友人结结巴巴学说一番。某朋友听后若有所思道,哦哦,一念三千里。

我说,没有“里”,一念三千。

他说,念头和念头之间的差异,只怕是3000里之遥,也打不住的。

念头如果有颜色,可不得了。有吉祥的红色,有土豪的金色。有杀戮的猩黑,有春意的绿蓝……每个人的内心如同最斑斓的调色盘。

念头如果有重量,有重达千钧的,有轻如鸿毛的。有不轻不重但黏腻难缠的,有随生随灭云淡风轻的……每个人的内心,如同翻滚着一锅关东煮。

念头如果有年龄,有从一而终贯穿几十年甚至整整一生的,有速生速灭秋水无痕的,有历久弥坚的,有余音袅袅的,有稍纵即逝永无再现的,有忠贞不渝化成木乃伊也坚守初衷的。

念头如光。0.018秒之间,纵横3000里,这是什么速度?一秒钟跑165000里,合8万多公里,可绕地球2圈多。如果以北京为圆心,3000里到哪儿了?按照直线距离,以北京为中心,南可至广州,北可抵哈尔滨。西快抵乌鲁木齐,向东就出国游了太平洋。

心的容量如此之大,运转如此迅捷,名目如此繁多,善恶如此纷杂,到了令人惊悚的地步。

我热衷于看电视中的法制节目,尤其爱看抓住罪犯后的审讯过程,屏气凝神。先生纳闷,说你是在研究他们的长相吗?

我说,虽说相由心生,但罪犯常常十分年轻,年轮之刀尚未完成对面貌的雕凿。有些颜面,未脱天真混沌之相。

先生说,那你看的是什么?

我答,我在听他们供述犯罪时的想法。

某些供述,难以置信的简单。为什么要杀人?回答,并没有想把他打死,只想教训一下,谁知,人就死了。

谈到投毒,会说,只是开个玩笑。

肇事逃逸,致使原本可以救助的伤者命丧黄泉,司机解释,因为害怕。

将相识多年的恋人杀死,凶手抽噎,太爱了……

凡此种种,我以前多半认为罪犯避重就轻,借故推托,搪塞说谎……这情形当然是有的,不过,当我懂得些心理学知识并加以仔细观察之后,却发现很多竟是真话。更有当初穷凶极恶的魔鬼,会一脸错愕哆哆嗦嗦地说,脑海中一片空白,完全不知怎么想的。

一念3000里。

一个念头所导致的结果,或许并不是在那个念头萌生之初,就可以准确预判完整的。念头念头,只顾“头”,不顾尾,锋利无比。这世界上的事情,本不应太快。太快了,就有灾难尾随其后的可能。

念头是如何产生的,并不十分清楚,它具有我们所不知晓的某些黑暗性质。陌生的力量所产生的念头,可以指挥我们的行动,这的确是不可掉以轻心的危险问题。

也有很多念头充满善良和光亮。有人会说,善念涌起,我是不是应该马上按照好念头去行事呢?晚了会不会后悔?

这世界上有些好事情,或许需要0.018秒的时间去决定和完成。但绝大多数的好事情,不会毫无征兆,冷不防显身,之后泥牛入海永不复见,有点妖术的味道。尽管如此,也不能铁口断言好事就不会在0.018秒中埋藏。只是,这概率有多少呢?作为普通人,遇到这般机遇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呢?我觉得极小概率的事情,和普通人相距遥远。总爱极端化的人,骨子里多是高度自恋叠加目空一切。

一个念头和一个念头之间,可能一在天堂一在地狱,好骑手应能驾驭选择。让念头刹车转弯,让念头褪色重染,让念头从容消遁,让念头春风又生。好的念头,如一个浮力优等的筏,在脑海中辗转腾挪无惧风浪。它的生命力当千万亿倍于0.018秒,直到我们按照它的指引,作出后续美好的行动。把好念头变成好行动,让好念头层出不穷落地开花,乃是人生要务。

(原载《北京文学》20xx年第6期,有删节)

1、由“念”的偏旁部首以及“生出一个念头”的口语,作者联想到“念”的哪些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请分别概括“一念三千”和“一念3000里”的不同内涵。

3、文中画波浪线的三个自然段,为什么用“如果有”这种方式起头?请简要分析。(4分)

4、下面的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罪犯什么心理?有何作用?请联系上下文简要说明。

更有当初穷凶极恶的魔鬼,会一脸错愕哆哆嗦嗦地说,脑海中一片空白,完全不知怎么想的。

5、对于“善念涌起,是不是马上按照好念头去行事”,作者的观点究竟是怎样的?你认为呢?请简述理由。

七、命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毕淑敏《一念3000里》这篇文章,阐述了念头可以指引我们的行动,产生一些意料之中亦或意想不到的结果。是的,一个偶然的意念,往往会改变你的行动、你的生活,甚至你的人生。请结合你自己和身边的事例,以“一念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600字以上。

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④不得抄袭《一念3000里》一文的内容。

试题
练习题
教案模板
教学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