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体裁作文 > 读书笔记 > 教育类专著读书笔记3篇

教育类专著读书笔记3篇

   来源:文萃都    阅读: 2.3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需要不断充实自己,读书就是最好的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类专著读书笔记3篇

教育类专著读书笔记(一)

时间过得飞快,也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

前不久看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看魏书生书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问题。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关的。也只有这样的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

反思过去,作为教师,自己的责任心很强真是把他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对他们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可是今天想来,自己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样与他们聊天、谈心,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也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当然是越看越喜欢,也自然给他们的机会多一些;而那些所谓的“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有时就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

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展当然是越来越失衡。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了。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

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阶段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谐了。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前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人文性,也在不断提倡“人性化服务”。说到底其实我们的教育更应人性化,我们一直在说: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

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

教育类专著读书笔记(二)

最近一直在读《教学勇气》这本书,这是一本漫步教师心灵的书籍。作者是美国的帕克·帕尔默,他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作家和教师。书中的每个章节均以优美的诗文开篇,处处散发着作者的哲思,发人深省,一步一步走向自己、走向学生的心灵深处。

(一)十周年版前言

三十年教学经验,经常写作,经常探索。撰写本书,作者用了十年时间。“因为我要弄清楚到底为什么教学总是令我既兴奋又恐惧。”

在伯里亚学院任教的一年,作者领悟到:“个人与其专业不能分离,不管是在黑暗还是在充满阳光的日子里,‘我们都要教导自己认识自我’”。回到教师岗位作者深切地明白:教师们的日常工作,我们的教与学,等于攀爬高山峻岭。激情这个词,既可指强烈的爱,亦可指极端的痛苦,或两者兼而有之。

(二)源自心灵的教学

1、教育,是心灵的唤醒。

面对学生不同的表现,教师的欢喜和痛苦便随之而来。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但是一切源自其所爱。只因热爱,宁愿忍受或悲或喜的生活;只因热爱,而不愿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只因热爱,在探索中不断地认识自己。

2、如果我们继续让称职的教师应当依赖的意义和心灵缺失,仅仅依靠一些外在力量,改革永远不能成功。而我们越熟悉自己内心的领域,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

3、“教师自身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是我们特别需要。”

(三)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完整

“我,曾历经历经沧海桑田戴着别人的面具不断迷失,失去我自己——……”

1、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萨敦的这首诗正是我们很多教师内心的写照。教师也应该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和超越他人的大格局大智慧,这样才能够唤醒更的心灵。

2、教学与真我

自我认同是指一种发展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汇聚,进而形成神秘的自我。

自身完整,就是说,无论怎样我都是一个整体,这种整体的特点能够在朝着一定方向形成和再形成我的生活模式时的内在联系中发现。

3、当教师失去心灵

年复一年,随着教学生涯的延续,我们中的很多人失去了这种心灵的力量。我们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把我们的心灵找回,像优秀教师那样,将真心献给学生?

优秀的教师必须站在个人与公众相遇之处。即使自己的观点不被认可和支持,即使周身已经形成一堵无形的墙,也要坚守住底线,相信百川交汇之处依然会有我们的身影。

3、教师的内心

教师的内心不是良心的呼唤,而是自身认同和完整的呐喊。教师内心要说的不是应该如何,而是在说对我们而言什么是真实,什么是真我。

教育类专著读书笔记(三)

最近我读了这样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过多“博大精深”的理论阐述和学术语汇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实践本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共鸣,成为广受欢迎的教育学著作。

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

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

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对于“理想的教师”提出了八点要求。这些要求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任何一个岗位都充满着竞争,教师间的竞争往往又是多于合作的。

目前,教师这个行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制度,评价方式都需要竞争。但是作者在书中说,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教师间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句话说得多好啊!

当今社会除了竞争,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呼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需要合作,教师也要学会合作。教师要成为受欢迎的教师,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这三点建议同样也在告知人们怎样学会合作。

《新教育之梦》告诉我,智育不能独领风骚,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数字,或是一纸文凭,一张入学通知书,它“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它还应让学生“自警、自诫、逢励”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性,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体育不只是追求四肢发达,它应“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闲消遣,它“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在自己还很迷茫的时候我读了这本可读性很强的书。是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

日志
周记
读后感
心得体会
续写作文
读书笔记
扩写作文
改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