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体裁作文 > 读后感 > 《狼图腾》读后感:狼的哲学

《狼图腾》读后感:狼的哲学

   来源:文萃都    阅读: 1.1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狼图腾》读后感:狼的哲学,欢迎大家分享。

《狼图腾》读后感:狼的哲学

《狼图腾》读后感:狼的哲学1

除了狼的本领外,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人与狼之间的感情。养狼,这听起来都觉得吓人。咬、撕、抓、吞,这些在吃食时的动作在我脑海清晰地浮现,我不仅为陈阵担忧。都说狼本性难改,狼牙又有毒,这不是找死吗?可看着看着,我也想养一条小狼,像书中那样和它玩,给它喂食,还可以像给小狗挠痒一样挠它的肚皮。我本以为陈阵可以和小狼一直快乐生活,可当小狼被拔了牙,被铁链控制了自由后,我不忍心往下看……

小狼死了,黄黄、二郎也死了。狼群都被人打光了。老鼠、黄羊、旱獭成灾,把草原啃得只剩土皮。我伤心、愤怒,却流不出眼泪。因为我知道,那些像小狼一样的狗、狼们会在天上找到自由,而那些破坏大自然的人会受到惩罚。

这本书改变了我心中关于羊与狼的位置。我也终于知道为什么草原上的人们要把狼作为图腾了。

狼,这种动物,原来在我心里只是一种凶恶的野兽。“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狼心狗肺”这些成语无一例外地在贬低狼。可是当我读完《狼图腾》后,我对狼的看法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狼,在广袤的草原被奉若神明,被视为一个民族的图腾,当地的牧民在死后要进行“”,即被狼吃掉。他们相信用这种做法能使自己的灵魂升上腾格里(天)。一开始我感到十分吃惊,狼在我们民族是狡猾、残忍的象征,怎么能成为一个民族的图腾?用这种“”法,不是违背了我国传统“入土为安”吗?

《狼图腾》读后感:狼的哲学2

前段时间《狼图腾》这部电影热播,并没有去影院观看。朋友说挺不错的电影,推荐我有空看看。难得一下午没课,又没其他琐事,便打开电脑悠闲地搜索《狼图腾》电影。

影片一开始的画面便吸引了我。广袤的草原,一望无垠,蓝天白云碧野,色彩分明,又仿佛相融合,清晰恢宏的视野,令人神往,然后不由自主幻想自己如奔驰在草原的马儿那般自由潇洒。然而这并不是一部关于草原自由自在生活题材的影片,而是讲述文革时期知青下乡,到了草原,接受草原人民与狼性的洗礼的故事

影片中并没有典型的故事发展情节,但是无形之间情感的一步步推进,一步步不由自主深入其中,被深深震撼!片中不少关于狼的镜头,特别令人印象深刻。捕捉猎物时,冷静的眸里透出的冷厉逼人的气势;奔跑时,敏捷的躯体肆无忌惮冲前的气魄令人感到一种畏惧与敬佩,让人开始理解草原人民历久以来把狼当做图腾的缘由。当狼看见自己孩子被摔死时眼里流露的悲伤;看见自己的食物被偷走时眼神闪现的愤怒;当它们因为没有食物误入陷阱在死去同伴身边时眼眸里仅剩的绝望,都那样触动人心,难以忘怀!

记忆中对狼并无好感——狡猾,凶残,可恶,奸诈,肉食动物,感官里对狼竟全是贬义象。然而草原上的狼尽管狡黠,但是充满智慧,具有天生的军事才能。捕捉黄羊,面对敌人时,它们不屈冷静的性格以及团队精神,使得它们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对影片中的一幕印象最为深刻:主人公细心呵护,将小狼养大。而在草原上,面对诱惑,小狼竟本能地毫不犹豫扑向主人。主人极为愤怒,失去理智一般训小狼:辛辛苦苦养大你,竟落得如此下场!恨不得吃了小狼的样子。

《狼图腾》读后感:狼的哲学3

它们的精神值得我好好的去学习,这使我想到书中的一段话:牧民们把羊圈用石头盖得很高也很结实,人翻不过去,他们认为狼也翻不过去,于是牧民们都安心睡觉去了。可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一看,羊死了一大片,血滩了有二指厚。他们仔细察看了羊圈才发现,原来是昨天晚上有一群狼在狼王的带领下袭击了羊圈。有头最大的狼在墙外站起来,后爪蹬地,前爪撑墙,用自己的身子给狼群当跳板。然后,让一条饿狼从几十米以外的方向冲过来,蹬上大狼的背,就“飞”到了羊圈里。等这只狼吃饱了以后就会再当跳板,把里面吃饱了的狼再送出来。最后一只吃完的狼,它硬是叼来死羊一只只都摞起来,搭成羊梯。“噌”的一声也就顺利“飞”走了。看到这里我不禁敬佩起狼的团结精神,心想: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精神吗?

我不自觉的想到我们的拔河比赛:拔河比赛的哨声吹响了,我们全力以赴想让中间的绳索到我们这边来,可它却不听话的向着那边去了。结果可想而知——我们输了。可我们并不团结,去寻找输的理由,反而你怪我,我怪你的,把我们的团结都扔了!我们不正需要狼的团结精神吗?

看完这些我不由的认为狼的智慧与才能、狡猾、很有团体精神。狼的自由自立,狼的强悍卓越……都是无人能及的!

《狼图腾》读后感:狼的哲学4

这本书可谓是近十多年来在我国文坛最引起轰动的一部巨著,是作者姜戎30年的心血,他细致地描绘了两个北京知青——陈阵和杨克来到蒙古额仑大草原,在一次掏狼崽的任务中收养了一只小狼,通过他们与小狼的朝夕共处,产生生死之情。

它通过几十个有关狼的故事显示了三个主题:一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风俗民情;二是我国六七十年代对蒙古草原的过度开垦利用所引发的草原退化和生态失衡;三也是全书的核心和精髓,就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深沉的思考,从另一个角度反观历史上北方的游牧民族对南部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农业民族的屡次侵扰的正面作用一一输入强悍之血。

对于本书的前两个主题,我无异议,而对于第三个主题,我不敢苟同:一是美化了侵略;二是轻视了南部的农业民族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主体地位;三是忽视了农业民族的深沉的民族精神。对于本书中的一力抬高狼而压低人;一力拔高游牧民族而压低农业民族;一力吹捧西方而压低中国更是不敢苟同。特别是作者把中国武学精髓一力往狼身上生拉硬扯让人觉得简直是在哗众取宠,危言耸听,甚至胡说八道。

总之,读完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精彩的,也是深沉的,但也是有争议的。也改变了我对狼的看法,以前以为它们是残暴的侩子手,其实无论食与杀,都不是它们的目的,而是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独立和尊严。作为人类也一样,要活的自由,活的独立,才能在社会上获得尊重。

《狼图腾》读后感:狼的哲学5

狼,一个既遥远又熟悉的字。

狼,一种既有心计又霸气的动物。

小时候,在我的记忆中,狼算是所有动物中最凶猛最恐怖的了。有不少关于狼的贬义成语,如:狼子野心,狼狈不堪,狼狈为奸。还有那狼外婆的故事伴随了我的童年。看着这些成语和故事使我觉得狼是一种世上最惹人厌恶的动物,直到我读了《狼图腾》才改变了我对它的看法。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汉人到了草原从认识狼到崇拜狼的经历和心理活动。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真正草原狼的野心和头脑。

说到狼的野心,我就得拿人的野心跟它们比比了。狼虽然老盘算着有一顿美餐,但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攻击人或牲畜的。它们的野心是理智的、合理的。但是人呢?人跟狼一样会盘算着一些美好的事物,像要有权力,有名利、有金钱、有名气等。但有些人根本就学不会狼的自食其力,而是拿金钱或不正当的手段去换取他们想要的东西。但是这样换来的东西还留有多少价值呢?可以说人的野心是不合乎情理的,这些野心不但不会激励自己反而会让我们误入歧途。

人的野心的质量现在是比狼略逊一筹了,现在看看狼的头脑。有句话说,“成功是准备出来的。”我认为这句话,人比狼说的次数多,可狼比人的理解深。狼从不打无准备的战,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等,都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狼的头脑,使它具有天生的军事才能。狼顽固不屈的性格,狼的团队精神是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三十六计中除了美人计,说不定其余的三十五计都是人向狼学到的。

这样说来,狼做人的导师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没有《狼图腾》这本书我们又怎能相信这一现实呢?所以,谢谢狼和《狼图腾》,它们真的教会了我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德风范!

《狼图腾》读后感:狼的哲学6

这本书,是这个世界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在这本书之外,作者姜戎先生在30多年前,作为一名北京知青,资源到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长达11年。在草原,他钻过狼洞,掏过狼崽,养过小狼,与狼战斗过,也与狼缠绵过。

是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军事才能和顽强不屈的性格、草原人对狼的爱和恨,使姜戎与狼结下了不解之缘。

狼的草原民族的兽祖、宗师,是他们所信仰的古老图腾;狼的团队精神和家族责任感;狼的智慧、顽强和尊严……千百年来,占据正统主导地位的鸿学巨儒,畏狼如虎,憎狼为灾,汉文化中实在存在太多太多对狼的误解与偏见,而这样的文化与胆识,怎么可能斗得过狼似的犬戎、匈奴等信仰狼的民族呢?

狼的每一次侦查、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技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无不使我们想起人类,进而思考人类历史中那些迄今悬置未解的一个个疑问:当年区区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横扫欧亚大陆?中华民族今日辽阔的疆土由来的深层原因?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国的北方还存在着一个从未中断的狼图腾文化?于是,我们不能不追思遥想,不能不面对我们曾经辉煌也曾经破碎的山河和历史发出叩问:华夏民族的龙图腾是否将从此揭秘?

《狼图腾》读后感:狼的哲学7

未读此书之前,狼在我的心目中是凶猛残暴的肉食动物,许多关于狼的故事充实了我的幼年时光。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狼心狗肺、鬼哭狼嚎。。。。。。中国成语词典上记载了许多抵毁和贬低狼的词语,却很少有赞扬狼的。读完此书,,我不禁觉得,由于我们的无知和对事物的一知半解,让我们对狼,尤其是蒙古族人民崇拜的狼,从小就存在着太多的误解和偏见。

《狼图腾》一书中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比如说草原狼丰富多彩的杀敌方法和强烈的团队精神。例如围捕黄羊一事,波澜壮阔,动静结合,一气呵成。其实,真正的战斗时间只是短短的十几分钟,而作战前狼群却耐心伏击、精妙设围、细致观察。有的狼去寻找大雪坑,有的狼去骚扰,有的狼去伏击。。。。。。各部分分工明确,营造了一阵阵紧张而又亢奋的氛围。而作战时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掉还有战斗力的黄羊而击其余部的智慧,虽有些卑鄙却极其实用的狼抓黄羊的绝招,又让我们拍案叫绝,赞叹不已。在总攻的时候它们也是井井有条,狂而不乱。更让人称绝的,是狼群即使在撤退的时候也井然有序,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混乱。这动静之间,却将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耐性、组织性和纪律性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也不难看出,狼群之所以能追捕到黄羊,完全是靠它们强烈的团队精神,而这一切,是一只狼永远无法办到的。

是啊,现代社会是合作的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把工作做好的。所以我们得像狼一样有团队意识,充分的信任工作伙伴,各司其职而又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狼图腾》读后感:狼的哲学8

这是发生在内蒙古的一段真实故事,展现了主人公陈阵与小狼的真挚友情故事。

陈阵放假时在内蒙古当了回知青,与他的阿爸生活在一起。在广阔的草原上,狼是他们相伴一生、甚至来生的朋友。草原狼生来很野性,繁殖快,常常威胁到村民的生活,所以每隔几年,村里人都要去掏狼窝,并将狼崽们剥皮杀死,放在狼经常出没的地方。陈阵与阿爸掏了狼崽后,私自养下了一只,陈阵希望草原狼能够被驯服。但结果并不理想,小狼渴望自由,用自己脖子勒绳子,结果将自己的伤势搞得越来越重。在最后一天晚上,在最后一声虚弱地呼唤之后,这只小狼就这样为了自由而死去了。草原狼是多么地向往自由啊!它们可以为了自由不惜牺牲性命,它们是那样的神秘、不可驯服、有毅力呀!令我们无比敬畏!

我读了《狼图腾》后,发现了:狼是自由的精灵,具备人性,更具备人的感情与情谊。说明人和动物是亲密朋友。那些绞灭狼群的人类毁掉的不仅仅是狼,更是草原,失去的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狼图腾代表着自由、独立、顽强、勇敢的精神,永不屈服、决不投降的性格、意志和尊严。

你有没有发现,动物虽然听不懂人的语言,不会说人话,但是它们也会思考,也会想象,也会谋略、计划,它们怎么不如人呢?它们用行动来表示,有时你施恩一点,它会以十倍奉还。比如,你看见有一条狼被饿得饥肠辘辘,你施一点食物,它就会记恩,在你遇到难关时,助你一臂之力;或是在你遇险时,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你。

其实我们人类应该向动物学习,要学会感恩!

《狼图腾》读后感:狼的哲学9

《狼图腾》是一部反映游牧民族生存哲学的大书,雷霆般的笔触直击儒家文化民族性格中的弱处,将封建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羊性和奴性赤裸裸的暴露了出来。

中国人的奴性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大的,这是小农经济和农耕文明。下马不出声了别人叫的时候他还是只顾埋头吃。”这个“猪”与“羊”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也是中国人在长期腐朽残暴统治下仍能苟延残喘的原因。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去争取民主,因为生活在地狱里的人从不知道自己在地狱。只要不到吃不上饭的地步,中国人是绝不会主动反抗的。

既然有羊性就会有狼性,羊性民族注定要被狼性民族统治。从有历史记载开始,由游牧民族的首领皇帝打败农耕民族的炎帝以来,历史总是不断重演。商朝、秦朝、北魏、辽金、西夏、蒙古、元、清。中国历史上的大部分朝代都是被称之为“夷”的游牧少数民族建立的。为什么?因为:他们都继承了草原上深厚的狼性,残忍、狡猾、勇猛;他们用令人敬畏的狼性建立了辉煌的文明。

民族存在决定民族性格,更强的民族存在决定更强的民族性格;而强悍的民族性格有可以反作用于民族的存在,主动果敢地为自己民族创建起更加强悍先进的民族存在,强化民族性格。强者为王。

读了《狼图腾》觉得狼有很多难以置信的战法值得借鉴。其一,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其二,最佳时机出击,保存实力,麻痹对手,在其最不易跑动时,置对方与死地。三,为了胜利粉身碎骨。这样的对手不管在哪里都是最可怕的。

只有抽调中华龙图腾里的封建帝王专制精神,中国巨龙才可能真正腾飞,飞向全球,飞向太空,为中华民族开拓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狼图腾》读后感:狼的哲学10

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一群狼,一个蒙古老人,三个知青,走进了中华文明的漫漫史诗。

——题记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来自北京的汉族大学生陈阵,在苍苍茫茫的原始大草原上,与蒙古人、狗、羊、马、牛乃至狼朝夕相处。在认识狼的过程中,关乎人类命运的叩问,直击灵魂,在他心中烙下磨灭不掉的印迹。

草原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人类与家畜、旱獭、黄羊、狼等平起平坐,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科技给予人类更多摆布大自然的机会,受农耕文化影响的蒙古干部和汉族建设兵团,不谙草原生存规律,却依仗枪、炸药和吉普车,肆无忌惮地掏狼崽、杀野狼、开垦农田,旱獭、天鹅等野物都难逃入人口腹的厄运,为了吃上狗肉,他们甚至捉走蒙古人看守门户的狗,严重影响了游牧蒙古人的正常生产生活。年过半百的陈阵和另一个知青杨克重返大草原时,大片黄土凸现,中学生把猎鹰当做儿戏,旱獭和老鼠成灾,狼群要么被剿灭,要么逃出边境。内蒙古面目全非。

大汉族主义思想使人们认为,农耕定居为先进,游牧为落后,殊不知农耕和游牧,两者都要因地制宜。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不能因为生活在平原的汉族农耕定居,就要求生活在草原的蒙古族改游牧为定居,开垦农田。否则就无异于历史上白人用枪炮统治原始森林用于发展工业,把土著当做奴隶使唤的野蛮行为。白人自称“文明人”,可他们的行为不是发展文明,而是毁灭文明!人类也是动物,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破坏大自然,就相当于自毁未来。

我们错误的文明发展道路,致使草原猛将蒙古狼只存在书本的记载。我们应当立即悬崖勒马,不要亲手把人类文明从此在历史书上定格。

《狼图腾》读后感:狼的哲学11

这个暑假,大家都在追捧今年的吉祥物羊羊,而我,却崇拜上一种狼——蒙古草原狼。

翻开《狼图腾·小狼小狼》,我走进了辽阔的蒙古草原,它展现给我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奇异世界。这本书一下子改变了我对狼的认识:它们既不是呆头呆脑的灰太狼,也不是阴险狡猾的大灰狼,而是智慧、尊严、独立、坚忍、强悍的化身。主人公草原小狼的传奇经历深深地吸引着我。从憨态可掬的狼崽,到初露锋芒的小狼,再从骠悍强壮的草原狼,到它受尽屈辱,小狼的故事仿佛电影般在我的脑海中呈现,它的每一声嚎叫,每一个眼神,都牵动着我的心。这样的小狼既可敬又可爱。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小狼不愿离开生它养它的草原,奋力抗争的情节。即使它的毛被磨掉,皮肉渗出了血,一次又一次地被牛车拽倒,嘴里不停地喷血,它也没有放弃抗争,小狼不屈不挠的可贵品格深深震撼了我,让我内心颤抖,感动……

在这本书里,作者姜戎还讲述了不少我闻所未闻的狼故事。比如狼抓黄羊的绝招、歼灭军马的闪电战、不可思议的飞狼传奇。我铭记着书中这样的一句话:蒙古草原从来都是战场,只有那些最强壮、最聪明、最能吃能打、吃饱的时候记得住饥饿的狼才能顽强地活下来。在这个残酷竞争的世界里,一个民族需要的也是猛兽般的勇气和性格。

读了这本《狼图腾·小狼小狼》,和作者一样,草原狼就像一群飞翔的精怪,也出现在我的睡梦中,令我难以忘怀。

《狼图腾》读后感:狼的哲学12

在我们的生活中,狼一直扮演着一个凶狠歹毒的角色,大人吓唬小孩子时就说:“狼来了,狼来了!”骂狼的词语那可就更多了,什么:狼心狗肺、狼狈为奸……我先前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自从我看了狼图腾后,我发现,我的观点竟然缓缓地朝着狼那边倾斜了过去。

我们汉人信仰的是龙图腾,可是蒙古额仑人却信仰着狼图腾,狼咬伤无数的`羊群和马群,她们依然尊重着狼。书中的主人公陈阵,他亲自掏过狼窝,养过狼崽,对狼十分痴迷。狼十分聪明,很多的战法值得借览,1.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2.最佳时机出击,保存实力,麻痹对方,并在其不易跑动时突然出击,置对方于死地。3.最值得称道的是战斗中的团队精神,协同作战,甚至不惜为了胜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职。

商战中这种对手最恐惧,也是最具杀伤力的。“没有猎物我们就去寻找猎物,发现猎物我们就去追逐猎物。寻找、发现、追求、获得——这就是狼的生活要素。”我发现,我们汉人就想狼餐桌上的一只羊,不具有任何杀伤力,死到临头了还不知反抗。而蒙古额仑人却不这样,连一个女人甚至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都干抓狼尾,杀狼。我想大家都知道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吧,书中的毕利格老人说过一句话:“你们汉人的花木兰少少地有;我们蒙古人的嘎斯迈,多多地有啦,家家都有。”

听了这句话,我意识到我们汉人太懦弱,没有一点儿狼性!我们一定要向狼学习,否则,将会永远被那些强国欺负!

《狼图腾》读后感:狼的哲学13

这是一本纪实体的长篇小说。这本书书由几十个“狼故事”组成。那些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小狼艰难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人类社会的精神和性格日渐颓靡雌化的今天,读到《狼图腾》这样一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小说,这本书真正揭示了人性与狼性,是一本令人读完之后有所感悟的成功作品。

几乎在每一个汉族人心中,狼都是狡猾、贪婪、残忍、丑陋的化身,老虎也猎杀动物,也吃过人,大家却说那是王者风范,威风凛凛,高大威猛,五彩斑斓……多少美丽的形容词都给了其他猛兽,这对狼也是一种歧视!原因很简单:狼对汉族的威胁超过任何一种猛兽,比猛虎、狮子、熊、豹都来得凶猛,来得气势汹汹,具有人类才有的攻城掠地的实力。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国人对待对手的态度,对于最有威胁的对手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而是对其诋毁和谩骂,以致长久以后,当狼民族衰退以后,历史的真相被湮没在滚滚黄沙之中。但狼对人类的教导却是永远无法被湮没的。

《狼图腾》是对我的一次洗礼,闪烁智慧狡猾的光芒,我喜欢向往着狼的坚韧,狼的团结,狼的狡黠,狼的意志力和狼的生命力。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适应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

《狼图腾》读后感:狼的哲学14

狼,是一种凶猛而又强悍的生物,它们有一双能在黑夜中看到一切的眼睛,它们有一排锋利似钢刀的牙齿。一旦有猎物进入它们的视野,便会扑倒猪物,张开那血盆大口,享用那猎物。在我们的心目中,狼是一只十分凶悍的生物。听到“狼”这个字,我们就会瑟瑟发抖,面露惊恐,可是自从看了《狼图腾》这本书以后,我对狼产生了一种新的看法。

《狼图腾》这本书讲的是:主人公陈阵、杨克来到内蒙古额仑草原,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在毕利格阿爸的帮助下学会了猎狼,一开始陈阵看到狼,十分害怕,就用力敲击马镫,把狼吓跑,之后过了两年,他们就回到了北京。

《狼图腾》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一直认为狼是凶猛而又残忍的,但是狼还是有好的一面,狼是智慧的,顽强的。还有,它也给游牧民族带来了许多好处。比如黄羊吃草的时候就是毁灭草原,狼把羊吃了,这样既阻止了草原毁灭,又使狼得到了满足。没错,正是因为狼,所以草原才得救,可是我们人类却认为狼是凶猛的动物,不断地杀戮,人们以狼为祸患,其实羊才是祸患,羊把草都吃光了,草原就会沙化,变成荒芜人烟的大沙漠,我们人类真是太愚蠢了。

我们从狼身上学到许多东西,也正是因为狼智慧于一身,想想看,如果狼灭绝了,我们还能活下去吗?所以我们要保护狼。

如果你还是害怕狼和憎恨狼的话,不如看看《狼图腾》,看了之后说不定你会对狼产生一种新的看法。

《狼图腾》读后感:狼的哲学15

额仑草原是匈奴、蒙古数十万骑兵先后丧命的地方。这片传奇的土地,生活着信仰狼图腾的牧民们。狼,它的勇敢率领匈奴骑兵;它的智慧使蒙古冲向华夏大地;狼,是匈奴人、蒙古人的导师。

陈阵、杨克是第一个认识“狼图腾”的汉人。狼以肉食为主,狼在捕食中,为腾格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它们捕捉的黄羊、沙鼠是草原大害。黄羊、沙鼠吃草,而且繁殖迅速,把草原大量的草吃完。草是草原的生命,草原是畜牧的生命,而畜牧是牧民们的生命。如果没有狼来捕捉它们,它们大量吃草,草原就会没了。在蒙古草原里,草原是大命,人是小命。如果草原没了,沙尘一起,草原东南面的北京就会处于沙尘暴之下,可见狼的重要性。

狼为什么可以率领匈奴人、蒙古人西斗北争,打进华夏大地,让西方百年抬不起头来?陈阵、杨克和狼争斗了无数次,也明白了吧?狼,平时战斗时小心谨慎,报仇时却天不怕地不怕,不论什么时候都保持清醒的头脑,当上了奴隶也不会丧失自己的尊严……匈奴人、蒙古人的骑兵不也是这样的吗?

陈阵陷入了狼图腾中——他在思索,对狼疯狂着迷的他在狼战中,让一只狼永别了自由。他养起狼来。他慢慢地明白,狼也有信仰……

啊!他真想保护这湛蓝的腾格里!华夏民族这群羊!狼被赶出了边疆。沙尘骤起,黄沙漫天,他们后悔死了,额仑草原变成了一片死寂的沙地……

可惜啊!我合上了《狼图腾》,眼望着腾格里的方向。啊!我似乎看见了浮在天空的狼图腾!

狼,一个既遥远又熟悉的字。

狼,一种既有心计又霸气的动物。

日志
周记
读后感
心得体会
续写作文
读书笔记
扩写作文
改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