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天地 > 语文教学 > 阅读答案 > 金溪民方仲永阅读附答案2篇

金溪民方仲永阅读附答案2篇

   来源:文萃都    阅读: 1.9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金溪民方仲永阅读附答案1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金溪民方仲永阅读附答案2篇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下列各组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A.从先人还家/衣锦还乡/ B.或以钱币乞之/徐喷以烟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还自扬州 D.泯然众人矣/众人拾柴火焰高

2、翻译下面句子。(3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

3、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根本的原因是“口口口”,也就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要求用原文回答3分)

答: ; 。

4、对文章内容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方仲永家里世世代代都是种田的,他长到十二三岁的时候父亲每天都拉着他的手去拜访同县的人。B.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其父贪图小利,目光短浅。 C.方仲永刚开始写诗时,不仅才思敏捷,反应极快,而且他的诗在文采和道理方面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D.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说明了“要想成才必须接受后天的教育”这样一个道理

答案

1、D(3分)

2、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3分)

3、不使学,其受于人者不至也。(3分)

4、A(3分)

金溪民方仲永阅读附答案2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义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指出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父异焉____________

(2)其诗以……为意____________

(3)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____

(4)令作诗____________

2.选文中有一个通假字,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划出下句的'句中停顿。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4.翻译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泯然众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异焉”“邑人奇之”皆因仲永本身的“异”。仲永自身的“异行”,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对……感到诧异;(2)内容;(3)把……当作宾客;(4)让

2.“扳”通“攀” 牵,引

3.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4.(1)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2)他的才华已经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

5.一异在五岁时忽啼求书具,二异在不学而能书,三异在不学而解诗,四异在方仲永决不是偶而能写诗,而是“指物作诗立就”,并且“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意对即可)

试题
练习题
教案模板
教学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