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天地 > 语文教学 > 教学计划 > 有关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汇编7篇

有关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汇编7篇

   来源:文萃都    阅读: 2.6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又将在努力中收获成长,写一份教学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以使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汇编7篇

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

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下半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段,学生需要完成中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我们班有44个人,大部分学生活泼可爱,好学上进,平时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仔细完成作业。只有个别学生调皮捣蛋,下课不好好完成作业。好的学生各方面都好,不好的同学或多或少的有点小毛病。

(一)语文方面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除了继续抓好常规教学,紧抓基础知识,学生的将继续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作为重点,在上学期的时候,考试已经给了我们反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是学生的短板,这个必须要继续提高。在上课时,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读书的习惯、写作的习惯。因为本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好好训练,可以单独上几节阅读课,给学生留时间做题,并且直接分析、订正。另外,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个别学生出现较大的思想反复,需要有耐心和信心。班里面这种学生很多,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教学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如既往的抓紧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拼音、字词、句子的积累运用。对此我们不能有所松懈,而是必须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要鼓励学生背大段的课文,整篇的课文。每节课的词语都要考试过关,紧抓学困生,抓紧下课时间让他们词语过关。每单元的词语盘点、日积月累也都是重点,不能忽视,同样都要挨个过关。本册书有两个古诗三首,古诗在授课的时候要让学生理解意思,并且要会默写古诗,也要挨个过关,学困生也要紧抓,不能放弃,这个基础知识可以得分。

2、课堂中培养阅读能力,我准备丛课堂着手,从课本着手。在讲读课的教学,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要更放手,让学生运用讲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练习册上有很多阅读练习,这个可以利用上课的时间,带领学生一起做阅读,帮助学生提高做题的能力。

3、习作教学要主要在语句通顺上下功夫,并按一定的顺序写,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没有明显的毛病。重点还是写好记实文,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平时可以让学生多写小片段、小作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每天读书时间,让学生摘抄书中的好词好句,积累出来,让学生以后在写作文的时候,有东西可以用。

4、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之间奖励小贴纸,这学期还要继续这样下去,大大提高的学生的积极性。以后还可以几个小贴纸可以免次作业,这样更有努力的劲头。

(二)数学方面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观察物体(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措施:

1、加强口算练习。这次课程计算内容比较多,四则运算、小数的加减法都可以进行口算练习,这样在做题的时候,加快了做题速度。每节课拿出几分钟时间进行口算练习。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买口算题卡,每天做一篇口算题。

2、运算定律是本册书的重点,同样也是在给以后的学习打基础。运算定律包含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这个讲课时必须要讲明白,是怎么运用定律的。当然离不开练习,一定要多加练习,学生才可以更好的掌握。

3、加强抓基础知识,让学生挨个过关,像这种公式的,定义类的要保证他们都会背、都理解。这样在做题的时候有理论基础,有据可依。直接根据定义去判断题应该怎么做,是对的还是错的。

4、针对一些学生对数学概念、意义理解不够的问题,再讲题的时候可以多讲几遍,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说。把难点、易错点重点说几遍,帮助学生理解,并且做相关练习题。

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2

一、教材介绍

1、思想内涵丰富。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下教材共入选23篇课文,文质兼美,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教材是分7个单元安排的,每个单元都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如第一单元颂春篇,是关于赞美春天、亲近自然的教育;第二单元创新篇,是倡导创新,教给学生创造方法的教育;第三单元英才篇,是介绍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出以公心、廉洁等传统美德;第四单元爱心篇,是倡导无私奉献、相互关爱、回报母爱和保护弱小等美好品质的教育;第五单元动物篇,是关于天人合一,学习动物知识、爱护动物的教育;第六单元环保篇,是关于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美化环境的教育;第七单元国魂篇,是关于歌颂领袖人物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入选的这些课文人文内涵丰富,都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教材,而这样的编排,又进一步优化了课文的组合,提升了育人的效果。

2、安排了四个重点训练项目

苏教版国标本中年段阅读教材,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还安排了四个重点学习项目: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四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那么,这四个重点学习项目在教材中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主编张庆、朱家珑先生提出的编排原则是:“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重复,螺旋上升。”

所谓“三维整合”,就是以语文学习为载体,在语文学习中整合“三维”目标,如上文谈到的人文思想教育,要通过朗读、背诵以及这四个重点项目的学习等来完成,而不是把语文学习搞成“三张皮”。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获取了语文知识,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又经历、探究了语文学习的过程,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并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所谓“统筹安排”,就是这四个重点学习项目不是一个单元安排一个知识点,而是合理地分散安排在两个学年各册教材之中的。如本册“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练习,除了几乎每课都安排了读写词语练习外,还安排了背诵课文7篇,占本册课文总数的三分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学中年级阅读吸收、积累这个重点之重点。另外,关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的学习,在本册教材中,涉及的篇目也占课文总数的50%以上。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所谓“因课设练”,就是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相应的阅读教材都是文选式的。入选的课文,编排在一个单元中,虽然在某些方面有所相似或联系,但其语文学习的知识点、技能的训练点乃至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和形成等,其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每篇课文安排的训练重点均要适合每篇课文的特点。如果一个单元安排的几篇课文,强行统一安排一个重点训练项目,要么可能因练伤文,要么可能因文伤练。因此,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中年级段的四册教材均突破了“单元训练重点”的束缚,因课设练,即每课除了安排朗读、写字、读写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外,还根据各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了“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默读思考,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等练习,有些课文,还同时安排多项综合练习。

所谓“多次重复”,是说一个学习重点不可能通过一两个单元的学习完成,必须通过多次反复训练才能逐步实现内化。这是因为一个重点学习项目,仅靠两个单元的突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语文学习要靠日积月累,反复习染才能形成素养。

所谓“螺旋上升”,就是采取循环往复的方式安排学习重点,绝不同一层面上的重复,而是逐步提高要求,螺旋式上升。这四个学习重点虽然在本学段的四册教材中反复出现,但其练习的要求不断提高,诸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等,都能明显地看出其学习的要求梯度。

3、注重向小学高年级阅读的过渡,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承担着从第一学段向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过渡”任务。而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又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最后一个学期。也就是说,就小学阶段阅读教学而言,第二学段是承上启下的阶段;就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而言,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除了肩负“承上”的任务外,更重要的是解决“启下”的问题。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编排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

(1)注重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阶段目标”阅读教学要求中,可以看出朗读、默读的技能,阅读理解、概括等能力,第三学段较之第二学段有明显提高。本册教材为了解决好“启下”的问题,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既扎扎实实地落实了第二学段相关的目标要求,又适当向第三学段渗透、延伸,注意为高年级阅读教学作好铺垫。主要表现在:一是注重理解能力的提高。如第6课《最佳路径》:“4.格罗培斯的迪尼斯乐园路径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4.‘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为什么很难过?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第24课《黄河的主人》:“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教给了学生瞻前顾后、抓住联系、整体把握等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二是注重概括能力的提高。如果说阅读理解是引导学生把书“读厚”的话,那么阅读概括就是引导学生把书“读薄”。学生能把书“读厚”,这是十分重要的阅读能力;而能把书“读薄”,也是必备的阅读能力之一。因为阅读不能把书“读厚”,就会味同嚼蜡,兴趣索然;而不能把书“读薄”,阅读就如同一团乱麻,不得要领。阅读概括往往要比阅读理解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绝不能因淡化了上个世纪的“分段”和“概括段意”训练。而忽视或丢弃这方面的训练。基于这些认识,本册关于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作了应有的加强。如第7课《人类的老师》:“4.说说第3、4、5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第21课《云雀的心愿》:“5.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先有条理地说说,再写下来。”既引导学生进行概括重点段落的训练,又训练了学生把握文章的要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为高年级的阅读“了解事件梗概”作了很好的铺垫。三是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如《三顾茅庐》等课后安排的查字典解释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的训练;再如《人类的老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等课后安排的搜集课外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训练等,都为高年级“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等作了很好的铺垫。

(2)注重读写结合。阅读与习作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而读写结合又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最佳途径之一。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读写结合,是分长、短两条线来安排的。长线结合是指突破了按单元对应地安排读写训练,以使学生的阅读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内化过程,力图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习作的机械模仿、生搬硬套。短线结合是指阅读课中的小练笔,这种与阅读对应的片段训练,用时少,见效快,既是作文教学的补充训练,又是学生习作的基础训练。本册教材比较频繁地安排了这项训练,诸如想象扩写古诗的意境(《春日偶成》),模仿课文的句式“写一处景色”(《三顾茅庐》),观察生活,写出自己喜欢的鸟的“样子和叫声”(《鸟语》),依照课文写一个“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天鹅的故事》),看课文插图,写一段话,“选用课文中的词语” (《沙漠中的绿洲》)等等。

(3)按主题组织安排阅读单元。关于本册单元阅读教育的主题,上文已经作了具体的介绍,这里主要强调三点:一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单元主题阅读学习与“主题单元”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其有联系,是指课文单元的安排,都是“以内容分类的”,话题结构凸现了人文精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以“主题”为中心,整合本单元课文,并适度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开展“大阅读”,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说其有区别,是指在单元的训练安排中,仍然凸显着“语文姓语,小语姓小”的理念,努力强化语文学习意识,力戒“泛语文”、“非语文”倾向在阅读教学中的滋生和泛滥。二是注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我们的单元主题阅读学习,是以“知识和能力”为切入口的,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上。如通过上文“四个重点学习”项目的落实,再加上对应“单元练习”中“处处留心”和“读读背背”的学习,使每一个“单元主题阅读学习”形成了更大的板块,最大程度地整合了语文学习的效果。即学生不但扎扎实实地学到了“知识和能力”,而且亲历了学习的过程,运用了多种学习方法,同时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和情感体验,较好地把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整合到语言文字学习这个载体中。

二、教学建议

1、抓好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学习

(1) 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最重要的手段。

小学生理解课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是以感知课文所描述的形象为手段的,进行抽象的定义解释和逻辑分析都是不足取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其突出特点是以句(文)解词,以句(文)解句,即读书时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理解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其主要做法是一是前后联系。如对《苹果里的五角星》中“循规蹈矩”的理解,可以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第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找出表示“循规蹈矩”意思的语句。当学生找出“循规蹈矩”就是“按通常的切法”,“却未”用过“另一种切法”后,再引导学生读3、4两个自然段,具体说说“循规蹈矩”的切法是怎么切的,为什么说小男孩的切法不是“循规蹈矩”的?这样把“循规蹈矩”与人的具体行为做法联系起来,既大大地化解了理解的难度,又使这个词语形象地积累在学生的脑海中。二是归类组合。词语归类,特别是意思相近的词语归类,是以词解词的最好办法。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这种方法,特别是于永正老师教《小稻秧脱险记》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他先引导学生把描写杂草“蛮不讲理”、“气势汹汹”地抢夺小稻秧养料的词语找出来,再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联系生活是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基础。母语学习离不开生活。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要以生活为基础,学生只有借助已有经验和积累进行阅读理解,才能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有深切的感受,才有助于学生对这些词句的积累和内化。

(3)字、词典是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重要工具。对于小学生来说,随着年级的升高,在阅读中使用工具书的频率和要求也要逐步提高,因为这是自学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本册的课后练习设计,对此予以了应有的重视。如《三顾茅庐》第三题,“先说说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词语”;《黄河的主人》第四题,“查字典,先解释带点的字,再理解词语的意思”等。

2、抓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学习。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核心工程,是

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只有具备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才能顺利地进行高年级的阅读学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进一步提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呢?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抓住联系点,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篇课文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从整体入手。过去的繁琐分析,“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方法,不但把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无助于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也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影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激发学生自主读书的积极性,就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抓住课文的联系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步步深入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抓课题。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思路,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抓关键词(句)。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是指概括文章内容,提示文章中心,能统领全文的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词)等。因为是关键词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抓住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阅读课文,就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抓课后问题。本册课后问题大体分为写字、朗读和背诵(复述)、词语积累和运用、阅读思考和探究、迁移运用和资料搜集等类型。编者在设计这类问题时,力求为老师们选择最佳的教学切入口,并能通过这个问题的提示,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深刻地思考,在准确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课文的内涵,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动情点,真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捕捉课文中的动情点,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真切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及其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如《第一次抱母亲》中“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就是课文动情点之一。

3、抓好默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

4、抓好“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学习。阅读就是吸收。而小学生阅读最

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积累语言。因此,抓好“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学习,也应该是小学中年段阅读教学的基础工程之一,必须充分重视。

(1)课后的读写词语训练要落在实处。“课后的读写词语训练”,虽然只是要求读读写写,但不能只进行抄抄写写的机械训练,更不能挤到课外不管,而应该贯穿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进行综合性的训练。主要形式有:一是在阅读中体会、吸收;二是在读写练习中巩固、积累;三是在迁移运用中内化、吸收。

(2)养成阅读摘记的好习惯。“阅读摘记”是“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小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阅读摘记的方法,又要培养学生阅读摘记的好习惯。

(3)朗读背诵仍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除了重视抓好上述的两种形式的训练外,朗读背诵训练仍是主要渠道。因为学生通过课文,不但积累了“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而且积累了这些优美词句所在的优美语境,储备了一些语言模式和语言图式,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语文反应机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因此,朗读背诵训练仍然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进度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及 课 时 安 排

备注

1

2.13─2.19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3) 走,我们去植树(2)第一朵杏花(3)

2

2.20─2.26

燕子(2) 古诗两首(2) 习作1(2)

3

2.22─3.5

练习1(3)苹果里的五角星(2) 最佳路径(1)

4

3.6─3.12

最佳路径(2)人类的`“老师”(3)

5

3.13─3.19

习作2(2) 练习2(3)

6

3.20─3.26

三顾茅庐(3) 祁黄羊(2)

7

3.27─4.2

公仪休拒收礼物(2) 习作3(2) 练习3(3)

8

4.3─4.9

永远的白衣战士(3) “番茄太阳”(3)

9

4.10─4.16

第一次抱母亲(3) 我不是最弱小的(2)

10

4.17─4.23

习作4(2) 练习4(3)

11

4.24─4.30

期中测试(2)

12

5.1─5.7

五一放假

13

5.8─5.14

鸟语(3) 天鹅的故事(3) 生命的壮歌(3)

14

5.15─5.21

习作看(2) 练习5(3) 特殊的葬礼(1)

15

5.22─5.28

特殊的葬礼(2) 沙漠中的绿洲(3) 云雀的心愿(1)

16

5.29─6.4

云雀的心愿(2) 习作6(2) 练习6(2)

17

6.5─6.11

练习6(1)古诗两首(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黄河的主人(1)

18

6.12─6.18

黄河的主人(2) 习作7(2) 练习7(3)

19-20

6.19─6.30

期末复习

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3

一、教材分析

四(下)的教材内容主要是生命世界和物质科学两方面。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特点:问题—假设—验证—结论,这和科学家工作没什么两样,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是科学家。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也是科学课真正的精神和内涵。本学期,学生探究对象是认识事物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共安排了5个教学单元:《骨骼与肌肉》、《养蚕》、《物体的运动》、《无处不在的力》、《调查与预测》。从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导性探究为主,逐步过渡到指导性探究,为以后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础。本学期的科学探究首次涉及对比实验,教师要细心引导,要具体指导操作的方法,带领学生经历“预测—设计并进行实验—整理分析收集的证据—表达与交流”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变量。从过程与方法上看,在观察与测量的基础上,学习假设与收集证据,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理解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在此基础上形成结论和解释,验证自己的假设。养成大胆假设、仔细实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和敢于阐明自己的观点,虚心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评议或质疑,反思改进自己的探究过程的合作探究态度,使学生知道科学也需要共享。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教材设计了触摸、模拟、建立模型等探究活动,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作用,了解自己的运动机理,懂得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

第二单元《养蚕》让学生亲身经历一次完整的养蚕过程,观察到一个生命的完整周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伟大,体验到为养蚕所付出的辛苦劳动和养蚕成功的快乐(与三年级的种植相联系),在知识、情感、态度、方法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收益,在养蚕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一场养蚕活动交流会,让学生回顾

养蚕的经历,展示自己在养蚕活动中的研究成果。

第三单元《物质的运动》选取了力学中可直接感受的“运动”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运动是物质的基本规律之一,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用参照物作为判断标准,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物体的运动状况,学会简单的定量观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本单元出现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去探究影响小车的运动的快慢的因素和摆的快慢因素,这是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跨越,教师要对学生探究方法作具体的指导,要让学生知道要保证实验的公平,实验结果的公正和客观,实验中有些条件不能改变,有些条件需要改变,但每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在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大胆假设,周密计划,认真操作,仔细观察,要尊重事实,要做好原始记录,要用数据说话,教师的角色由初始的“帮”到“扶”,渐渐到“放”。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围绕力的存在,力的表现和作用,就力在哪里,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方向,力有大小及弹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气体和液体的阻力来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通过对重力、摩擦力和阻力的探究,使抽象的力的概念得到理解和深化,能综合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自主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调查和预测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要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应采用调查,调查的常用方法有哪些;预测是对事物的未来作出科学猜测,预测要有依据。

二、学生现状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五、教学措施:

1、以“研课标,说教材”活动为主线,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和学生一道,探索科学问题,了解科学知识,尝试科学实验,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打好基础,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通过引导学

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运动机理以及骨、关节、肌肉的位置,从而懂得如何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保护和锻炼

自己的运动系统;第二单元;本单元依据蚕的发育过程来建构教学内容,并在养蚕活动结束后,以交流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养蚕的经历,让养蚕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体验过程、发展过程和成长过程;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通过一些列的分辨活动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运动以及影响运动速度的一些要素、运动方式的特点,学习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定量观察;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的要求,围绕力的存在、力的表现和作用,就力在哪里、力能改变运动的方向和物体的形状、力有大小 以及弹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气体和液体的阻力来进行建构的;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本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过程的技能学习,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那就是提出问题、观察与测量、排序与分类、调查与预测、解释与建立模型、交流与质疑、假设与实验、拓展与应用等。

四、教学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5

一、 教材分析

四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九个,其中,分组实验四个是:《气体热胀冷缩》实验、《固体热胀冷缩》实验、《岩石的风化》、《土壤里有什么》。观察实验四个是:《保持土壤》、《认识光》、《筷子折了》、《飞旋的陀螺》。演示实验一个是:《测量重力》。

二、 学生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47人,这些学生不仅喜欢学习科学,而且特别喜欢做实验,从上学期的实验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写实验记录,并能进行自主实验。但也有个别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参与实验。本学期还应该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指导。

三、实验目的

1、 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体味实验的乐趣。

2、 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主动探索新知识。

3、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观察、记录和整理资料等能力。

4、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知识素质和智能素质。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观察核试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实验措施

1、课前教师要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指导学生做简单的探究实验,制定实验计划,填写实验报告,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3、加强观察和实验,充分利用仪器和器材,让学生参与观察和实验活动,从而获得知识,锻炼能力。

4、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园地,自己搜集资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实验条件。

.科学实验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实验课题





类型





备注





1





2.16-2.22





气体热胀冷缩实验





分组









1





2.16—2.22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





分组









2





2.23---3.1





岩石的风化





分组









3





3.2—3.8





土壤里有什么





分组









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同学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丈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同学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同学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同学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同学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身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协助同学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同学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同学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维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同学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身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同学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加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同学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丈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身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身的假设。

4、坚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维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同学情况分析:

进人四年级以后,同学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同学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身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但由于同学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局部同学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同学在活动的时候经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珍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同学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同学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同学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沛了解同学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干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防止客观事实与同学的想象混淆。

2、指导同学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和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协助同学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同学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同学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同学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同学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身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同学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同学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同学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协助同学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同学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同学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起止日期

教 学 内 容

课时

备注

1

2.25-2.29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点亮小灯泡

2

2

3.3-3.7

3、简单电路;4、电路出故障了

2

3

3.10-3.14

5、导体与绝缘体;6、做个小开关

2

4

3.17-3.21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单元练习

2

5

3.24-3.28

1、 油菜花开了;2、各种各样的花

2

6

3.31-4.4

3、花、果实和种子;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2

7

4.7-4.11

5、种子的萌发;6、动物的卵

2

8

4.14-4.18

7、动物的繁殖活动;单元练习

2

9

4.21-4.25

1、一天的食物;2、食物中的营养

2

10

4.28-5.2

3、营养要均衡

1

11

5.5-5.9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面包发霉了

2

12

5.12-5.16

6、减慢食物蜕变的速度 ;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2

13

5.19-5.23

单元练习1、各种各样的岩石

2

14

5.26-5.30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岩石的组成

2

15

6.2-6.6

4、观察、描述矿物(一);5、观察、描述矿物(二)

2

16

6.9-6.13

6、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岩石、矿物和我们

2

17

6.16-6.20

单元练习;概念梳理

2

18

6.23-6.27

总复习

2

19

6.30-7.4

复习考试

2

20

7.7-7.11

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四、教学措施

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试题
练习题
教案模板
教学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