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天地 > 语文教学 > 教案模板 >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4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4篇

   来源:文萃都    阅读: 1.8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4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0—11页:植树。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人人参与口算,学生能够简单的、有条理的阐述思考过程。

4、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够迅速正确地计算。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804=30006=608=

311=1005=232=

二、新授

1、出示例题

(出示课件)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回答)

这道题就是把36人平均分,分成每组3人,要想算出可以分成多少组,应该用除法来解答。板书:363

怎样算出这道题等于多少呢?

(设计思考:教师提供本课的主题图的画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2、探究算法

(1)用乘法想除法

因为12乘3等于36,所以36除以3,就等于12。他使用乘法来想除法的结果。

(2)用分小棒的方法

(出示课件)用小棒分一分。

36根小棒。她先把3捆小棒平均分,每组分3根,可以分成10组。再把6根小棒也平均分,每组3根,可以分两组。10组加2组就是12组。

我们可以用这三个算式表示小盈分小棒的过程。

303=1063=210+2=12

(3)直接口算

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3除以3得1,把1写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6除以3得2,把2写在个位上,这样就算出了得数是12。

为什么要把1写在十位上么?

这里的1表示的是1个十,所以要把1写在十位上。

(设计思考: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交流空间,倡导算法多样化,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且不固定计算思路,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试一试

试一试,并说一说你的口算方法。633=262=444=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说说每组中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规律。

82=603=804=

802=663=844=

8002=693=884=

2、夺红旗

461=993=484=1005=6309=

7208=963=862=4008=1803=

小朋友请看刚算的这些题,它们的除数都是几位数?

除数都是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

3、解决问题

教材第10页第2题2。

教材第11页第2题

第1小题。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应该用除法解决。777=11。

答: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11倍。倍在这里不是单位名称。

第2小题。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元?

应该用减法解决。777=70(元)

答:一双鞋子比一副手套贵70元。

第3小题。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1)买8副手套要多少元?你来解答一下吧。

(2)买3副手套和一双鞋一共要多少元?请你解答出来。

请看正确答案。37+77=21+77=98(元)

答:买3副手套和一双鞋要98元。

4、第11页第3题

(设计思考: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练习机会,在练习中,让学生解决多信息,综合性、开放性较强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根据问题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口算方法。有想乘法算除法;有直接用除法口算;还可以用小棒帮助算。你最喜欢用那种方法,下课以后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2

1、重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找出重要的知识点)

2、难点:(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本节课哪些知识学生比较难掌握)

3、关键:(结合实际,找出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等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实物、多媒体、一些数学图形

2、学具准备:实物、数学图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复习引入或谈话引入或情景引入)

1、小朋友,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内容,今天我再考考大家,看看有多棒。(生说后引入新课)

2、老师昨天遇到一个难题,想到今天我都不知道怎么解决,今天我想叫大家帮老师一个忙,你们愿意吗?(愿意)生说后老师引入新课。

3、出示主题情景图引入。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小组交流。

(3)、反馈信息:

生1:我觉得。

生2:我认为。

生3:我是这样想的。

(4)、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同学们表现的太好了。刚才我们通过方法,了解到,那老师觉得样更好一些。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只要你认真想认真做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一道练习题

(1)、学生读题,了解题目意思。

(2)、指明学生答(学生举手回答)。

(3)、师生共同讨论。

(4)、完成练习题。

2、出示第二道练习题。

(1)、学生齐读题目。

(2)、学生独立完成。

(3)、个别展示。

(4)、集体订正。

四、拓展练习。

(1)、出示题目。

(2)、学生读题思考。

(3)、小组讨论交流。

(4)、小组选代表展示。

(5)、集体订正。

四、小结:让学生谈收获,学习了本课有什么样的想法,觉得本堂课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一同分享,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五、布置作业:(第页第题)、

六、板书设计

(课题)

(内容简析)

教学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没有达到的话,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能提供改进的方案吗,有哪些突发的灵感,课堂上有没有印象最深的讨论以及学生独特的想法,哪些地方与设计的教学过程不一样,学生提出了哪些想到的问题,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自我评习:这个万能教学模板实用性较强,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学中存在的随意课、盲目课和单纯的传授课等不规范、教法陈旧的教学形式,逐渐形成符合教学规律,利于学生成长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初登讲台、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是一种全面把握教材,宏观感受教学全过程,快速规范教学行为的好方法,便于教师逐渐提高研究层面,取得更大收益。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3

课题一:比的意义(A)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和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长3分米、宽2分米的红旗一面,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如这面红旗(教师出示红旗),它长3分米,宽2分米、要对这面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回答:可以用减法,比较长比宽多多少或宽比长少多少、用除法,比较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二、新课

1、导入新课、

教师:刚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比较、这节课,我们要在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数学方法──比、(板书:比、)

教师:比表示什么意义呢?它怎么读,怎么写?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比又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先学习比的意义、(板书课题、)

2、教学比的意义、

教师:(指3÷2)看这个除法算式,长是宽的几倍需要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长和宽比较、)

红旗的长是多少?宽呢?红旗的长和宽比较也就是几和几比?

(长和宽比较也就是3和2比、)

求红旗长是宽的几倍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指2÷3)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根据这个例子(指上例),想一想,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宽和长的比是2比3、教师板书、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教师:这两个例子都是对长、宽两个量进行比较,为什么一个比是3比2,而一个比是2比3呢?

引导学生回答:3比2是长和宽的比,2比3是宽和长的比、

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

教师:刚才我们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了比较、在日常生活中,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事例有许多,请看这个例子(出示投影片):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0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求汽车行驶的速度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时,板书:100÷2=50(千米)

100千米是汽车行驶的什么?2小时呢?汽车的速度需要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路程和时间比较、)

那么汽车行驶的速度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教师:在这个例子中,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教师:现在看这些例子,都是用什么方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用除法、)那么表示两种量的两个数,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系?(相除关系、)是几个数相除?(两个数相除、)

学生回答后板书、

再看长和宽的比是3比2,宽和长的比是2比3,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这又是用什么方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比的方法、)几个数的比?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两个数的比、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比的意义:)通过这些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从比的意义看,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相除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相除二字下面画上着重号,然后齐读、

3、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教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

3比2记作(板书:记作),先写3,再写“∶”,最后写2、(板书:3∶2)

提示学生比号的两个小圆点要写在两个数的正中间,它叫比号,读作“比”,那么这个比就读作3比2、让学生齐读一遍、

2比3记作(板书:记作),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0比2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0∶2、

这两个比会读吗?齐读一遍,学生练习写比、

教师:在比中,每一部分都有它的名称、我们以3∶2为例(板书:3∶2),这叫什么符号?(学生答后板书: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板书: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板书:后项)

根据比的意义,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什么关系?(相除关系、)在这个比中,用谁除以谁?(3除以2、)3除以2的商是多少?(1)

教师指出: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板书:比值)1在这里就叫做3∶2的比值、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难点:

从统计中获得简单的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决策,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今天我们上课和平时不太一样,坐成了六个小组,老师这有一张评价表,如果哪个组里的同学表现好,我就给他们组贴上一颗星,这时老师就来看看哪个组坐得最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体育比赛吗?在操场上同学们正在进行体育训练,为比赛做准备。他们在进行什么训练呢?

生:跳绳、踢毽、套圈、踢球。

师: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项比赛,(揭题)在这些活动中你认为组织什么比赛好呢?

生:

师:咦,这下有问题了,大家参加的活动不一致,可是我们班又只能组织一项比赛,大家说说看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通过统计同学们最想参加的比赛来确定我们班组织什么比赛。

三、体验统计过程。

1、复习统计图

师:这是我们的一个老朋友,你还认识它吗?

生:统计图

师: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最下面是比赛的项目,

生:每一格就表示一个。

2、分小组进行统计

师:今天我们就要利用统计图来统计我们最想参加的活动。有谁知道在统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不漏掉,不重复)接下来,我们就分小组来进行统计同学们最想参加的比赛,在分小组活动时要注意:第一,在组长带领下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体育比赛,第二,每个人只能说一项,第三,一位同学说的时候其余人要认真听,组长在相应的项目上涂上一格。大家明白了吗?比一比哪组的同学调查的又快又准确。开始!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组织比赛》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组织比赛》教学设计师:这时老师将每个组的统计图贴在黑板上了,比一比,你想把星星送给哪个组?说说你的理由。老师觉得刚才每个组的表现都不错。所以给每个组都贴上一颗星星。

3、完成统计表。

师:老师想邀请大家一起参加下一项活动,你们想不想参加?

同学们请看,你看到了什么?对这是一张统计表,我们要把刚才同学们统计的情况填到这张表里。

谁能通过第一小组填的这张统计图看出。

第一小组共有人,想参加跳绳比赛的有人,想参加踢毽比赛的有人,想参加套圈比赛的有人,想参加拍球比赛的有人。

最下面一行应该怎么填呢?谁来说一说?

将每一列的数据加起来就行了。

这个数据说明了什么?

现在我们知道我们班想参加跳绳比赛的一共有人,想参加踢毽比赛的一共有人,想参加套圈比赛的一共有人,想参加拍球比赛的一共有人。

同学们能根据最后一行的数据完成这一张统计图吗?

这时分小组合作完成这一张统计图。

四、观察发现

1、第组最先完成,老师把他们组制作的统计图展示到黑板上。

2、这时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一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现在你们认为,我们班应该组织哪一项比赛呢?

3、你能根据统计出来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吗?

五、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六、拓展

老师也进行了一个调查,统计了我们班同学最爱喝的饮料。通过这幅统计图,你知道老师一共调查了多少人吗?你还发现了什么?如果在比赛的那天,我们班要买一种饮料的话,应该买哪种?

七、备用

结束:今天我们学会了怎么样进行统计,在生活中,你还可以利用统计的知识调查身边的事情。比如,你家里一天用了多少只塑料袋,全班同学每人每周用几枝铅笔。只要我们用明亮的眼睛仔细观察用智慧的大脑认真思考就会发现统计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最后我们来看一看在今天的学习中哪个小组的表现最好。

试题
练习题
教案模板
教学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