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字数作文 > 1500字作文 > 实用的清明节的作文1500字8篇

实用的清明节的作文1500字8篇

   来源:文萃都    阅读: 1.0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作文1500字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清明节的作文1500字8篇

清明节的作文1500字 篇1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另外两个鬼节是七月十五、十月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祭祀的对象。作为鬼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节属于鬼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亲近者的亡魂,重在表达孝思亲情。另外两个鬼节则连恶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抚鬼魂,不让它们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也有清明节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旧俗就有在清明节举行的专祭厉鬼的祭台会仪式,祭祀那些饿鬼、幽鬼孤魂,防止它们成为恶鬼作乱。这种祭台叫祭厉台。旧上海还有清明节的前一天迎请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节这天,城隍神要坐大轿出巡祭厉台,以赈济安抚孤魂野鬼,其场面十分盛大热闹。

祭祀的时间。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旧时,北京人祭扫坟墓不在清明当天,而在临近清明的“单日”进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墓。浙江丽水一带则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在山东,旧时,多数地区在清明当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内扫墓;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去扫墓。晋南人则将扫墓的时间分为两次。一次在清明前几天,是各家分头去扫墓。第二次是在清明当天,一个村里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上海人扫墓时间,新坟旧坟有别。凡是新近过世的,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没做过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节这天请僧道诵经做法事或道场。如果是老坟并已做过法事或道场,扫墓不一定在清明当天,可以前后放宽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后八天的范围,俗谓:“前七后八,阴司放假。”意思是过早或过迟都会失灵。

祭祀的场所。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离祭祀对象最近,容易引起亲近的感觉,使生者对死者的孝思亲情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寄托。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

祭祀的方式或项目。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清通礼》把修整坟墓解释为“扫墓”名称的来由:“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过去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或用石块、坷垃压在坟墓边。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没有纸钱者,一般就是缺少后嗣的孤坟了。后来,一般不再讲究禁火,就把纸钱烧掉。旧时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烧包袱”。所谓“包袱”,被祭祀者当作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的“包袱皮”,即用白纸糊的一个大口袋。这口袋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有图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莲座牌位,写上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张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包袱里装有各种冥钱。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清明节的作文1500字 篇2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这个节日,主要是祭奠祖先,追念古人而设置的一个节日。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些各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形成那各种不同的鲜明对比,让这清明节更加充满神秘的色彩。趁着清明节小长假,爸爸妈妈把我带回了老家,让我领略了一番老家的清明扫墓的活动,家乡的清明节,让我满怀深情,难以忘怀。

在回老家的路上,我的内心都是洋溢着激动飞扬的心情,心跳总是按耐不住,犹如跳出来的兔子一样,难以控制它跳动的频率。在走过了很久的一段时间后,我们终于来到了家乡。那一天,下着蒙蒙细雨,真是应了〞清明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前人留下来的伟大诗句。看着满天的乌云,我不尽感到了有一番别有的风味,仿佛觉得这毛毛细雨是为死去的烈士们而下的,这是对他们所贡献的力量而作出的肯定。这雨感觉有点凉,尽情地挥洒到了我的身上,和我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再看看周围的景物,这些景物好像活了起来一样,竟然和人的心情变得沉重、严肃起来。

当我们走到屋子里的时候,门口早已战出来了全家的人,奶奶,爷爷,大伯,大舅,婶婶,阿姨,还有表哥,他们早已等待我们的归来,一大早在这门口里等待着我们。这样的场面,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因为,这在平时,只有那欢庆的春节,我们才可以聚在一起,才可以在一起共度美好的天伦之乐,因此,我十分珍惜这一令人难忘的一刻。

临近中午的时候,爷爷奶奶都准备好了清明节的饭菜,这饭菜可不像春节的那么丰盛多彩,而是像平时一样的清淡,只见饭桌上放着一点鱼,还有一些果子,还有一窝香碰碰、热滕滕的青菜豆腐汤。用餐的时候,爸爸给我说了,这是我们家乡里清明节时候的风俗习惯,准备清明节的祭品,就必须有清明果,还有一些鱼肉,最重要的是要青菜豆腐汤,会站在我们的一带,流传着在清明节里喝青菜豆腐汤便可以让自己的一生一清二白。

吃过午饭过后,稍作休息了一会,我们便向山里走去,来到清明节最重要的戏玉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清明节拜祀仪式。爸爸认真地告诉我,我们家乡的清明节,一定要到下午才能进行,上午是不可以到山里拜祭,一定要遵循我们当地的这一风俗习惯,因为这样做,才能体现出我们对先辈的尊敬和爱戴。

在去山里的路上,我们路过了绿叶葱葱的竹林,穿过了茂盛的树林,一路上是那么的幽静,还时不时传来鸟儿的鸣叫声,好像这鸟儿也感受到了清明节的到来,纷纷赶来和我们一起拜祭先人,以表示对先人的尊敬。我们经过了一段路程之后,终于来到了拜祭的地方,这是一处十分宽畅的位置,矗立在半山腰之中,奶奶告诉我,这是要先们在半山腰中能够观看山里的情况,守护着整个山头,同时也是在保护着我们这些人。

来到之后,我们便各自忙了起来,我们忙里忙外的,干起活来十分有劲,完全没有半点劳累的意思。爸爸妈在坟墓清理环境,清理着一些大大小小的杂草,让先人们有一个好的环境,更加舒服的享受地下的生活,你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尊敬与爱戴。爷爷奶奶就十分认真地摆摆放着拜祭的东西,他们从竹篮子里拿出来了碗和筷子,还有酒杯,这是5个碗,5双筷子,5个酒杯。我见了,便来到爷爷奶奶身边,蹲了下来,在认认真真地帮着他们。我把鱼、肉、豆腐等各种祭品,小心翼翼地放到了碗上,还在酒杯上倒满了酒,等这一切准备完毕之后,就等着爷爷奶奶做接下来的事情。这时,爸爸妈妈也把杂草给清理完了,我们就站在了一旁,看爷爷奶奶如何拜祭先人。我们站在一旁看着,只见爷爷和奶奶提着灯笼,向四面八方遥湃,他们嘴上还忙着唸道:神秘的祖先们齐聚共饮,祝祖先们如意自在,在这之后,爷爷奶奶就把我倒好了的酒,潇洒地挥洒在了坟墓前边,这是在保佑我们这些后人生活顺利,日子平安。最后,爷爷还把一大瓶的酒倒了出来,这是在希望先人祝愿我们的国家福安康,国家昌盛。在行酒之后,我们便烧起了钱纸,点上了香炉和油烛,一起拜祭我们伟大的新人们,以此来纪念他们。在这之后,我们就放了鞭炮,以一种轟烈的方式结束了这次的拜祭活动。

临走之时,爸爸妈妈还检查了坟墓前的烟火情况,认认真真地把这些烟火给扑灭之后,你们才圆满地离开了这里,才开开心心地往家里的方向奔去。

家乡的清明节,真是让我了解到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让我清楚地知道了各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这是一种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把这种优良传统给蔓延下去,让中华民族传统一代又一代的留给我们的后人们,使之发扬光大。

清明节的作文1500字 篇3

唐朝清明节 在唐朝,上坟扫墓、改火、治蚕室、斗鸡、打马球、蹴鞠、拔河、荡秋千、宴饮、踏青、插柳等,都已成了清明的习俗活动。

踏青

踏青活动在唐朝尤为盛行,清明踏青之盛况, 唐朝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一种仪式,“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拔河

唐朝以前,拔河从军营传到民间,到唐朝又从民间进入宫廷,致使这一运动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极为提倡,并在朝野、民间盛行。《封氏闻见记》中记载:

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以正月望日为之。相传楚将伐吴,以为教战。

《封氏闻见记》还记载,唐朝拔河采用的是木麻制绳,绳长约为40丈到50丈。典籍里还详细描述了唐朝拔河运动的盛况。唐中宗与唐玄宗时期,朝廷对拔河运动十分推崇,该运动因此在皇宫内外非常盛行。

710年清明,唐中宗李显移驾梨园球场,在这里举行宫女、大臣的拔河比赛。韦皇后以及爱女安乐公主也前来观看。

唐中宗下令文武三品以上分朋拔河,以预祝今年丰收。据载,韦皇后当场指定:中书门下省萧至忠、韦巨源、唐休璟三位大臣和五位将军为西队,尚书省七位大臣以及两位驸马为东队。中书令萧至忠眼见西队多是六七十岁的老头,还少一人,急忙奏请重新分定。

安乐公主护夫心切,因为夫婿驸马武延秀在参赛东队,便抢先表态,死活不肯变动。皇上见爱女坚持,也就没有更改,萧至忠只好遵旨比赛。

一声鼓响,参赛双方齐力拉绳。僵持不一会,西队输惨,可怜六七十岁的唐休璟、韦巨源二人,随着绳子仆倒在地,久久爬不起来。唐中宗、韦后、公主以及宫女们无不大笑起来。

唐玄宗李隆基也喜欢拔河比赛。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载,在长安京城,唐玄宗举办了一次千人拔河赛事。千人聚集,“喧呼动地,蕃客士庶观者,莫不震骇”。

当时李隆基赋诗《观拔河俗戏》描摹了这次千人拔河的盛况: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噪齐山岌嶪,气作水腾波。

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进士河东薛胜在《拔河赋》中言:

皇帝大夸胡人,以八方平泰,百戏繁会,令壮士千人分为两队,名曰拔河于内,实耀武于外。

斗鸡

除了拔河,唐朝的寒食节更盛行斗鸡游戏。我国斗鸡习俗可谓是历史悠久,在《战国策》 《史记》 《汉书》等史籍中提到的斗鸡典故甚多。

之后又有《邺都故事》记载:“魏明帝太和中筑斗鸡台。”曹植观斗鸡后作了乐府杂曲辞《斗鸡篇》。到了唐朝,寒食节斗鸡已成为皇宫中不能缺少的娱乐项目之一。

斗鸡是一种观赏两只或数只鸡相斗的游戏项目。斗鸡由清明那天开始,一直斗到夏至为止。斗鸡游戏起源于隋代,到了唐朝更加盛行。

据隋代杜台卿著《玉烛宝典》记载:

寒食节城市尤多斗鸡斗卵之戏。

人们不惜重资购买健斗之鸡,调习既娴,至期登场。斗鸡时,人们把五色幔盖在笼上,背场开笼,有敢临阵争斗的鸡,任它们饮啄自如。如果多至三四百只鸡且不惧怕的鸡,这只鸡就稳操胜券了。

斗胜的鸡用彩线结成小球,分别缠在颈部和膀部,入笼迎归。鸡的主人所获得的珠翠罗绮不下于百两黄金。由此可见,当时斗鸡场面是何其壮观。

斗鸡之戏在历史上可以说是经久不衰。据刘肃所撰的《大唐新语》记载:太守戡内难作为御史大夫,有《咏鸡》诗,可谓是一幅绘影绘声的斗鸡图。

寒食东郊道,阳沟竞草笼。

花冠偏照日,芥羽正生风,

顾敌知心勇,先鸣觉气雄。

长翘频扫阵,利距屡通中。

飞毛遍绿野,洒血渍芳丛。

虽云百战胜,会自不论功。

另据唐朝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威远有个叫臧平的人,爱好斗鸡。他有一只高于普通鸡数寸的无敌公鸡。威远监军强行买了下来,让它参加寒食节斗鸡。此鸡威猛异常,无鸡可敌。唐穆宗龙颜大悦,赐给威远监军百匹帛。

关于寒食清明节斗鸡,斗最有趣味的是唐玄宗与贾昌的故事。据说,贾昌的父亲贾忠是皇帝近身侍卫,力大无比,可以拽起一头公牛摔它个肚朝天。后来在诛灭韦氏家族的变乱中,贾忠立下了大功,深受皇帝的宠信。

贾昌在子承父业习武的同时,7岁就学会了各种鸟语。唐玄宗爱好广泛,除了诗歌音乐,舞蹈美色,还有斗鸡。居然搜罗了上千只公鸡,选派了500名御林军专门驯鸡。

每年清明举行斗鸡赛事。如此一来,竟成时尚。

贾昌凭借精通鸟语的天赋,驯养斗鸡,很有章法,恰好被唐玄宗发现,就把他召进宫里,当了500名驯鸡御林军的总头领兼总教练,授予“神鸡童”的称号。

据《东城老父传》中记载:每当到了斗鸡的的日子,唐玄宗都会让宫廷乐队集体出动,后宫的佳丽也纷纷出场。贾昌则头戴雕翠金华冠,身穿锦绣襦裤,手执铎拂,引导群鸡气宇轩昂地走到场地中间。在贾昌的指挥下,群鸡进退有度,顾盼神飞,勇往直前,不啄得对手鸡血长流不罢休。

战斗结束后,贾昌命令群鸡按胜负关系列队,接受玄宗检阅,然后再整齐划一地回到鸡坊之中。

清明节的作文1500字 篇4

他和她都老了,很老很老。老到那只他娶她时送的银镯子,已经被磨损的看不清花纹;老到他为她戴上银镯的手,已经变得颤抖。清明时节雨纷纷,让人想起那时的他和她。

他年轻时,也是个皮相极好的小伙;她年轻时,也是隔壁村里爱漂亮又朴实的农家女。或许是一天,她背着背篓在清明的小雨中,偷采了烂在山中的白茶,在温泉边奢侈地用茶泡脚,遇见了他;或许是那年清明早起,本想拜隔壁的阿婆的坟,却迷迷糊糊地拜成了他家的。总之,似乎是缘,两个人拉拉扯扯,走到了一起。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簪头落水中。

他替她戴上了银镯子,稳稳地。

亲戚邻里们说,她嫁得好。她是农家女,却真不会做菜做饭。每天早晨,他揉好面,真好馒头,煮好豆浆,她便起来了。每年清明,她准会吃到她做的清明馍馍。听她讲晋文公,介什么推。他是文化人,也是爱读书的农村人。他是说过怎样做清明馍馍的,酒米,棉花草……她不在意的听着,因为她知道,他会做给他吃。

后来他们有了一双儿女,他是严父,她是慈母。他做父亲可做得真好,儿女们还未入学,他便把他们抱在腿上,讲讲气壮山河的历史人物,长长的中华历史。那会儿农村,有哪家孩子受这般教育,他是前瞻远见式人物。每每过节,他也会应时节讲讲玉兔嫦娥,年兽,晋文公,介什么推的。他讲这些时一向严肃,板着脸,唔,他说敬畏文化和历史。她在儿女面前,不怒自威。但对村里的其他乡亲,他却热心到不行。哪家有困难,他手一挥,便把他们的小半积蓄借了出去,再借,再借。可她很少制止他,因她深知他内心的善良、热忱以及执着。她是慈母,也是良妻。在全家人都得紧肋裤腰带时,他再借钱出去,她也只能一抿嘴里的苦涩。在他心里,四周的邻里,均是骨肉至亲,村子里的每个人,都与他有着同一个姓氏。慈母和良妻,她扮演得并不完美。那时无油无盐的饭菜,她也会做,却无法像他做的那般,美味可口。良妻只能在夜晚,坐在灯下,等她的丈夫从大队下班回来。

再后来他们的儿女长大了。

他们给她买了电饭煲,她终于可以煮香白的米饭,虽然有时夹生。他们可以供养他们了,田里的农活在逐渐减少。她经常在午后,同他踱到后面的竹林打麻将,口中哼着老旧的歌。竹林里的邻里都是和他们差不多年岁的。一群老人颠三倒四地打牌,稀里糊涂地开心,一元两元的不谓输赢。

更后来他们有了孙子,他和她在慢慢变老,他的执拗劲更厉害了。他接孙子放学,孙子今天的拼音还没掌握牢。那会儿教育开始现代化了,汉语拼音可重要了。他犯起了倔,把孙子往路中间一放,直到孙子把拼音念得滚瓜烂熟,他才用自行车把孙子载回家。她只是在听到糟老头的倔脾气后,想起了当年那些借走的钱。转眼间利息已经回来,黄二娘的鸡蛋,王五的鱼,张小子的桑葚……这次他所坚持的,说不定也是这因果的链吧,她笑了。再是清明,他又讲起清明寒食的来源,是为纪念叫介子推的,介、子、推。她想起他给儿女孙儿们讲的语句,年年都讲,连她这个农村老妇都记得了。

后来他们更老了。他开始经常伤风咳嗽,她倒还健康,时时照顾他。

有一次他不知从哪里听来医生给他用的药不对,犟脾气一犯,竟然咳嗽了也不吃药。于是她便偷偷跑去告诉医生。医生赶至,责怪他生病还那么武断,居然不遵医嘱。他脸色铁青,知道是有人告了密。她呢,就当他是一时犯倔脾气了,管他呢。

但她突然生了病。突然,忘记了怎样喝水,怎样咽饭,怎样穿衣。似乎一刹那,她把什么都忘了。她果真是老了,老得认不得经常玩的麻将,甚至,有时,连他们的儿女也不认得了。但她唯一记得的,依然是他,他的模样、声音,熟悉而清楚。自从生了病,她变得有些小孩子了。去城里最好的医院住院,她定要他陪伴,子女守着是不行的。他也老了,在医院守了几天,竟伤了风,但仍不忍离去。

冥冥之中,他们都感受到了什么。她在儿女的劝说下,纵心里不舍,也急急忙忙地遣他回家休息养病。他说,好,明天来看你。

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她要回家了。他早早出发,站在村口最醒目的地方,等她。她慢慢下车,他慢慢走近。夕阳很暖,他牵着他的手,慢慢回家。

她想起了介子推,在很久很久以前,宁愿被火烧死,也抱着树不放,不离开母亲,不下山的人。她不懂介子推的深意,只知道,她也想的,不离开他们,不离开安谧的村庄,他们的家。

又是清明,门口开花的的玉兰树因小雨变得疏落。空气里泥土开出芬芳的小花,一如那年清明雨中的茶香。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人,渐渐远行。孙女要向他学做清明馍馍,她知道,或许明年,他就老到做不动了。酒米,棉花草……她依然没学会呢。她,他和他们的子孙去给祖先上坟。雨一直不停,落在叶面,落在泥土上,汇成细流,和他们的光阴一同逝去。或许有一天,他们也要这么,长眠地下。她想,谁也免不了呢。

那一天来临之前,她想和他,慢慢共老:那一天来临之后,他愿同她,静静靠在一起,躺在土堆一隅,看清明,烟雨纷纷。

清明节的作文1500字 篇5

自唐宋以来,清明节是整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一个大节日,其习俗活动之丰富在中国传统节日中足以和春节一比高下。这里我们把其传统习俗分为三大部分:祭祀、春游、饮食。

(一)清明节的祭祀活动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另外两个鬼节是七月十五、十月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祭祀的对象。作为鬼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节属于鬼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亲近者的亡魂,重在表达孝思亲情。另外两个鬼节则连恶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抚鬼魂,不让它们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也有清明节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旧俗就有在清明节举行的专祭厉鬼的祭台会仪式,祭祀那些饿鬼、幽鬼孤魂,防止它们成为恶鬼作乱。这种祭台叫祭厉台。旧上海还有清明节的前一天迎请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节这天,城隍神要坐大轿出巡祭厉台,以赈济安抚孤魂野鬼,其场面十分盛大热闹。

祭祀的时间。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旧时,北京人祭扫坟墓不在清明当天,而在临近清明的“单日”进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墓。浙江丽水一带则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在山东,旧时,多数地区在清明当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内扫墓;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去扫墓。晋南人则将扫墓的时间分为两次。一次在清明前几天,是各家分头去扫墓。第二次是在清明当天,一个村里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上海人扫墓时间,新坟旧坟有别。凡是新近过世的,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没做过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节这天请僧道诵经做法事或道场。如果是老坟并已做过法事或道场,扫墓不一定在清明当天,可以前后放宽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后八天的范围,俗谓:“前七后八,阴司放假。”意思是过早或过迟都会失灵。

祭祀的场所。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离祭祀对象最近,容易引起亲近的感觉,使生者对死者的孝思亲情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寄托。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

祭祀的方式或项目。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清通礼》把修整坟墓解释为“扫墓”名称的来由:“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过去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或用石块、坷垃压在坟墓边。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没有纸钱者,一般就是缺少后嗣的孤坟了。后来,一般不再讲究禁火,就把纸钱烧掉。旧时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烧包袱”。所谓“包袱”,被祭祀者当作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的“包袱皮”,即用白纸糊的一个大口袋。这口袋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有图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莲座牌位,写上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张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包袱里装有各种冥钱。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清明节的作文1500字 篇6

清明时节,如若没有雨的陪衬,自是少了那份理所应当的凄凉与清冷。听,那淅淅沥沥恼人的雨声,把整个世界,都织进了无边无尽的迷濛和惆怅之中。这个季节的雨,应是属于思念的雨。被冬冻结了一季的心,便随雨敲窗棂的节奏,轻拂沾染一身的尘埃,走进岁月悠长的小巷,让一些孤独的思念,在文字里绽开芬芳的花蕾。

今夜,在雨声空寂的浸润里,就让我一个人安静地倚窗而立,然后,眺望遥远的苍穹——那个叫做天堂的地方。让我,再次轻轻地呼唤一个永远也不会答应我的称呼,让我,再次将漫天的雨丝,编织成一张这辈子也不可能再对我微笑的面容。那时紧时慢的雨声啊,是您在遥远的天边,轻唤着我的乳名吗?声声,都饱蘸着思念的苦涩。字字,都凝结着无奈的愁绪。我将手伸出漆黑的窗外,好希冀在茫茫空冥之中,能握住些什么。是在清冷的风中紧紧地拽住您的蓝布衣角吗?还是在沁凉的雨中抚过您丝丝银白的发梢?但是,除了一手的冰冷和湿润,我终是什么也无法握住。

不知从何时开始的一场干旱,让雨的飘落沦陷成一场尘封的记忆。而我对你的思念,竟然也如一条行将干涸的河床般,随渐行渐远的岁月,正在逐渐地走向枯竭的断流。如若不是一场及时到来的雨,我是不是会将您就此遗忘在时光的深处?还好,这场淋漓的透雨,终于赶在了清明前,为这个古老的节气,弹奏一曲哀伤的音乐背景。

仍是乍暖还寒的时节,风夹裹着冰凉的雨丝,带着久违的潮湿气息,淋湿了一地的思念,也淋湿了我枯瘦的心,点点哀思在四月的雨中肆意泛滥。凄风冷雨之中,那白色的梨花,正瓣瓣飘零,空中仿若翻飞着一片片洁白的纸幡。炷炷袅袅升腾的香烟中,浮现着您慈详的笑容,我熟悉的皱纹正开心地舒展着。倏忽间,风吹过,您的笑容不见了,还是那座坚硬冰冷的坟茔,如此绝情地横亘在我和您之间。我和您啊,仅仅只隔着一层薄薄的大理石,但是,我却是如此痛苦地清醒着,那岂是一层石板的距离,那是生与死遥远的距离,是阴阳相隔的永远!

其实此刻,关于坟茔,也只是我的幻觉罢了。今年的清明,我仍然没有到您的墓前,折一朵菊花装点您的坟头,亦没有点燃泛黄的纸钱,让它带去我的孝心。我知道,永远静静地安睡于墓中的您,其实,根本不再需要这些了。一沓纸钱,两对蜡,三炷香,只不过是活着的人,对自己的安慰和交待。而我,东风寒食之时,只在心中,燃一炷香,将您深深祭奠。不想为自己寻找一些牵强借口,只想说,您是懂我的。因为,您一直都是如此地宠爱着我,您一直都会原谅我犯下的错误。

想您,在这纷纷的雨天。零散琐碎的记忆,随四月的雨丝,清晰地飘过我思念的苍穹。

仍然是下雨的季节,天地濛濛,笼罩在一片轻烟中,整个世界是如此的静谧。老旧的屋子里,飘浮着缕缕潮湿的气息。我倚靠在小竹椅上,细数着雨滴落下的声音。雨敲在屋顶的瓦当上,宛如弹奏叮当的小曲。有雨水顺碎烂的瓦片,嘀嗒嘀嗒地落在了屋里的泥地上,凹进的泥坑里,便积起了一洼小小的水滩。您蹒跚着身子,尖尖的小脚颤颤巍巍迈过被岁月磨得光洁的门槛,从里屋取出搪瓷洗脸盆洗脚盆接雨。于是,雨水滴下的声音,由细微的嘀嗒声变成了泉水的叮咚声,竟是那般的悦耳动听。在这样无聊的雨天,能享受到如此天籁之音,于我是兴奋的,而于您,却是安详的。您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做些手工的活。比如,坐在八仙桌旁的高凳上,为我做一个鸡毛毽。方孔的铜钱,黄铜色的顶针,黯淡的光线里闪着银光的细针,还有那些五颜六色的碎布,以及鲜艳油亮的鸡翎……这些东西经您的巧手摆布上一个时辰,便神奇地变成了一个镶着漂亮牙边,我可以自豪地向小伙伴们炫耀的毽子了。

只是可惜,那些毽子早已不知了去向,唯留下这样一个昏暗的场景,让我在以后的岁月里,将思念的痛苦辗转反侧。

雨,纷纷扬扬,还在不停地飘过夜的窗台。不知道,在这样的雨夜,又将有多少的生命,带着美好或遗憾,会在某一终点戛然而止。而我,不也正是奔赴在这条生命终结的路上吗?我,不也正是在朝着有您的天堂,渐渐靠近吗?

如若可以,我希望用自己在世的岁月,换取时光的倒流。我,仍是那个无忧无虑懵懵懂懂的孩童,而您,仍是那个耐心呵护我纵情宠溺我的老人。只是啊,我又是多么清醒地知道,所有的一切,仅是我一厢情愿的梦想,那些远去的时光,那些属于我们的,跌落在时光深处的宁静和欢乐,是再也回不来了,而沉睡在坟茔中的您,也再也不可能醒来了。

清明的雨啊,你就尽情地下吧,一如我无法控制的泪水,划过冷清的黑夜。抚摸着您的照片,我终是无法驱走积郁于心的哀痛。快四年了,您走后的日子,每年的清明,您的坟头,总会有钱纸翻飞,而我,不会选择在这样的日子祭奠您。因为,我知道,喜欢热闹的您,定然不会喜欢只在清明那一天,才能享受每年一次貌似热闹的场景。我会将您喜欢的热闹,在一个平淡的日子里,延续……

清明节的作文1500字 篇7

放假了,三天时间,俗名清明小长假。一个人走出室外,漫步于杜水河畔,想理一理自己纷乱的心绪,因为最近的自己太累了,一股身心间说不出的累。

母亲回老家了,她是去 为大姐扫墓。二姐昨天来了趟家里,恍恍惚惚坐了一会,说有些困,又回去了。从内心而言,对清明这个节日我是特别地排斥。我厌烦街道那些卖纸钱,卖殡葬用品的小商小贩,害怕见人哭哭啼啼诉说离世亲人生前如何的不幸,确切的说我害怕面对母亲那忧戚哀怨的眼神,以及二姐那无奈和失落的惨痛表情。我希望这个节日就这么悄声无息地过去,不留下任何痕迹和记忆,然而每年它都来了,且以法定节假日的形式宣告着,提醒着我,来了,对此,我无力回避。人死不能复生,过去的毕竟已经过去,过分的思念只会给生者增加心理的负担,造成身心的伤害,人不能改变命运,但也不能永远停留于伤痛和不幸中而不能自拔。十四年前大姐患病去世,三年前二姐的女儿不幸溺水身亡,在这清明时节雨纷纷之际,我的心情可想而知。

前几日,同事高亚梅突患大病,搞得我连续几日心情都极为不好,本来酝酿的几篇文章持续拖了几天,终不能完稿。作为写作,越进一步深入,越感到它的不易与艰难,期初写作只为心灵间的一种倾诉,有感而发,把当时自己的所感所想梳理成一段文字,然而写得多了,才深懂这是拿在人面前供人欣赏的作品,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松懈,更进一步说,这是艺术创作,需要精雕细刻才能完成。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在生活的日积月累中精心酝酿,待灵感迸发时及时扑捉,最后加以提炼和修饰,这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也只能算作一段或数段较为通顺的文字。写作不易,实属不易,但我还必须坚持。

昨天,妻下班回家,给我讲述了两个有关“微信”的小故事,其实这都只能算作“八卦”,是妻和同事上班聊天的产物。妻讲,她有位同事,老公是名大车司机,通过微信平台“搜附近人”,加了一名女网友。两人互加成功之后,便开始热火朝天地聊天,聊着聊着最后竞聊出了感情,待妻的同事发觉时,两人已发展到有同去外地旅游的打算。对此,妻的同事极为伤心和恼怒。妻还讲,她的一名同学前段时间离婚了,而这已是她二次婚姻的破裂。原来妻的同学和县城一名年龄相当的男士经常聊微信,一聊便聊到半夜一两点,被老公发现后多次劝解都不思悔改,最终结付出了二度离婚的惨痛代价。据说这位男士还是我的一名远房亲戚,在此提及真让我羞愧,当然也不便透漏他的真实姓名了。妻说,难道时下社会的婚姻结构就这么脆弱吗?有那么多红尘男女陷入网恋而不能自拔吗?我说,这是中国偏远小城镇的真实国情。试想一下,随着改革的逐步升入,农民进城落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放弃土地耕种的新一代农民,在住进新洋房的那一天起,他们便下定决心要融入自己所居住的这座城市,去掉昔日的土旮旯气。要实现这一目标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增加收入,有一部分人就地解决,做起了小买卖,开起了夫妻店,而绝大多数人还是依照传统模式,远走他乡,去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务工对刚结婚的年轻小夫妻来说,可以成双成对,结伴前行,最好不过,可对中年夫妻来说却又成了极为矛盾的难缠事,家里有老人,孩子要上学,这两拨人都需要照顾,无奈之下,丈夫只好背起行囊,挥泪离别,与妻子过起了两地分居,牛郎织女般的生活。天长日久,不甘寂寞的男人也许偶尔会进入灯红酒绿的“红灯区”轻微放纵一下,孤守空房的妻子在落寞的漫漫长夜,在公公婆婆都熄灯之后,在儿子女儿的微鼾声中,也许会辗转反侧,心湖间荡漾起几丝思春的涟漪。正常人都是有感情的,没有感情的那不是正常人,是白痴。于是,众多留守妇女便将感情寄托于网络,寄托于这个“摇一摇”能给她们产生希望和寄托的网络,而作为男人呢?有些人是身处异乡,不甘寂寞地困扰,有些人是酒饱思淫欲,总想用自己的甜言蜜语和几张臭钱骗得不良妇人的芳心,好图一时之欢。这就是当今的社会,这个略显浮躁让人不解的社会。

对于逝去亲人,忘记和不去再想也许是解脱的唯一途径;对于患病的同事在此只祈愿她早日康复;对于写作,我一定要坚持,只为一种习惯,一种追求;对于红尘男女的感情纠葛之事,也只希望当局者早日从迷途中走出,因为人生短暂亦不易,且行且珍惜,万不要图一时之快伤害了别人,伤害了自己。

天雾蒙蒙的,地上润湿一片,空中轻飔飞扬,眼前细雨斜落。又是一年清明季,又是一个让人伤感且思绪萦绕的日子。一个人漫步于杜水河畔,仰望南山,巍峨的青莲山春意正浓,粉白的桃花馨香扑鼻,遍山的杏花姹紫嫣红,俯视杜水河,清澈的杜水一路东流,像诀别的游子永不回头。目睹此情此景,我不觉豁然开朗,心情也一下好了许多:原来生活是如此美好,只是我没来得及好好领会罢了。

清明节的作文1500字 篇8

昨晚我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境真实得如同现实,我似乎又回到了孩堤时代那段艰苦的岁月,母亲慈祥地爱着我们。马上就是清明节,我想念母亲了。

小时候我不讲道理,也很捣蛋,经常惹母亲生气,那些过往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有一次,母亲要去出工挣工分,那时土地还没有承包到户,还是集体生产队,因一件什么事情记得不是清楚了,我抱着她的腿硬是不让她去出工,当然为这事挨了狠狠的一顿打。还有一次,天下大雨,涨水了,我和几个小朋友便把山水引到路上,把整条路都全部冲坏了,父亲和母亲费了三天才把那小路给修好。记忆最深的是放牛,农村孩子三岁就开始放牛,一直放到初中毕业,初三毕业那年暑假,一直在家等县一中的录取通知书,那天几个放牛的伙伴一起,把牛放到了人家的花生地里,最关键的还偷人家花生炒着吃,后来那花生地的主人追到家里告状,我知道做错了事,三天没敢回家。其实当时想,扯几棵花生吃算不了什么,后来母亲很生气地对我说,哪怕只是拿别人一点东西也算是“偷”,这是原则问题。

母亲没有文化,她只能够歪歪斜斜地写出自己的名字,没有一套一套的大道理,她只会用最简单最朴实的语言给我们说一些做人之道。她是一个性格温和的人,和生产队里的人都处得非常融洽,大家都比较尊重她,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来没有和任何人吵过架,甚至没有和大家红过脸。那时候还是集体生活,老家前面的土地全部种白菜和莲花白用来喂猪,母亲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才能回家,但她很少怨言,不是特别生气的话,她一般是不会发脾气的,当然也有发脾气的时候,那就是我们确实不听话的时候。

母亲的一生非常辛苦,可以说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在集体的时候,物质非常贫乏,每年分的粮食一般情况过完年就没有了,靠挖野菜和蕨根渡过剩下的几个月,那可真叫“神仙难过二三月”,一到二三月就青黄不接了。在大集体时代,填饱肚子是大事,至于营养,那是一年都吃不上几回肉。说起吃肉,过年过节集体杀猪的场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一到过年,生产队里就杀一两头猪,用抓阉的方式,分给大家过年,运气好的抓到宝胁,运气不好的就会抓到猪头、猪颈圈等,一个生产队几十户人家,每家能够分到的也就一两斤。那时候吃猪肉,根本不用放什么佐料,只要有盐和辣椒就行,那才叫香。其实在那个年代,由于物质极度贫乏,吃什么都香,还记得有一年,应该是80年,母亲到医院做计划生育手术,我到医院去的时候,母亲将医院供应给她补身体的豆芽汤饭让我吃,那是我至今为止感觉最香的一顿饭。现在怎么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土地承包到户后,为了让我们上学,母亲和父亲一起历尽艰辛。我们的承包地比较偏,但面积很宽,为了能够多种些庄稼,他们一年四季都在土地里劳动,很少好好地休息,哪怕是过年。特别是那几年种烤烟,一到夏天烘烟的时候,白天顶着炎炎烈日剐烟叶,晚上披星戴月绑杆上烘房,上烘后要随时观察烘房的火,那两三个月根本就休息不好。对农村而言,那金黄的烤烟叶就是钱,就是一家人生活的希望,他们都不敢大意。为了确保烤烟在烘烤上不出问题,有时候父亲一个通霄一个通霄的不睡觉,他们的艰辛程度真的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最怀念的是母亲做的黄粑。小时候过年,没有什么好吃的。一到过年,母亲就会做三样小吃,一是炒包谷花,二是黄粑,三是甜酒汤圆,这是农村过年的标准三大件,有客人来了,只要有这三样吃的,就算是很不错的了。黄粑的制作工序比较麻烦,要提前准备好玉米粒、黄豆、大米等,用水泡至一定程度,然后用石磨磨成糊状,加入已蒸熟的糯米饭、黄糖等,搅匀并揉顾团,用南竹叶包起来捆好,然后用一个很大的木甄子(蒸饭用的工具)用猛火蒸上一个通霄,第二天早上,那黄耙就黄黄的了。取一个出来切成块,那糯米粒亮晶晶的镶嵌在中间,既好看又极香。那种感觉只有在记忆中才能找到。

母亲离世已有十七年之久,她去世时我刚参加工作,我最遗憾的就是自己没有能够让母亲过上一天好日子,没有能够对母亲尽到自己的孝心,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内疚,但世事无常,我们谁也无法控制,只能顺其自然。母亲不在了,我们只能把对她的那份想念深深地铭刻在心底。

“长夜空虚使我怀旧事,明月朗相对念母亲,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怀念怎不悲莫禁;长夜空虚枕冷夜半泣;遥路远碧海示我心,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里问何日报……”夜已经很深了,我只能默默地为在天堂的母亲祝福,希望她不再孤单、不再牵挂……

100字作文
200字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700字作文
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