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天地 > 语文教学 > 教学设计 > 小学《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

小学《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

   来源:文萃都    阅读: 3.0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

小学《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两个生字,会写“梁、诣、禽”三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3.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待客有礼,体会文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回忆旧文

同学们,谁还记得我们本学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我听到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了《自相矛盾》。谁能完整地背诵出来?(指名背诵)

2.揭示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文言文的世界,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来,齐读课题——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

3.理解课题

氏,姓氏。之,的。完整意思为姓杨人家的孩子。

4.了解出处

《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刘义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其内容是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和轶事。

二、走近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交流分享,预设:

(1)夫子与孔君平的混淆。夫子是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的是孔君平。

(2)杨父的混淆。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杨父有没有在场。

(3)本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君平去拜访杨家父亲,父亲不在,于是就叫出了杨家孩子。孩子用杨梅招待客人,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孩子马上回答:“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3.再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试着将停顿读正确。

(2)指名朗读,请同学分享停顿的理由,大家一起讨论是否恰当。

(3)纠正朗读,在文中划出正确的朗读停顿线。

(4)教师范读,尤其注意孔君平与杨氏儿的两句对话。

(5)全班齐读,朗读的速度可以放慢一些,将课文停顿正确。

4.疏通文意,指名: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①惠,通假字,同“慧”,智慧。甚,很。

②注意“梁”字,下面是木,右上为两点。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①诣,拜访。

②谁呼儿出?孔君平。

(3)为设果,果有杨梅。

①谁为设果?是孩子,也就是杨氏之子。

②为谁设果?为孔君平,孩子为孔君平摆放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①示,给……看。

②指什么以示儿?是杨梅。此处省略了指的对象,可以结合插图教学。

(5)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夫子,古时对年长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君平。

②家禽,古今异义词,古意是家中的鸟,现在指家养的禽类,如鸡鸭鹅。

③注意“禽”字,人字头要扁一点,撇和捺要张开。下半部分注意不要写错。

三、走进课文,品味细节

1.文章第一句提供了哪些信息?体现了文言文什么特点?

(1)主人公的国籍、年龄、姓氏、人物特点。体现了文言文语言的简洁、凝练。

2.文中哪里最能体现杨氏之子“甚聪慧”?

(1)“应声”,说明杨氏之子是不假思索地回答,体现了他才思敏捷。

(2)“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加上未闻,则更加委婉有礼。

3.文言的另一特点是语言风趣。本文哪里体现了语言的风趣?

孔君平借杨梅之“杨”打趣杨氏之子,说这是杨家之果。

杨氏之子立马以“孔雀”回击孔君平。

(板书:杨氏子——杨梅——君家果。孔君平——孔雀——夫子家禽。)

4.小组讨论:为什么杨氏之子不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因为孔君平是客人,“未闻”一词比较委婉,既反驳了孔君平,又表达对客人的尊重。

5.开放讨论:如果你是孔君平,听到了杨氏子的回答,你会怎么想?

6.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孔君平的风趣调侃,杨氏子的机智敏捷。

(1)同桌分角色朗读

(2)男女分角色朗读

(3)师生分角色朗读

7.体会古人称呼的丰富:

(1)杨氏之子(其、儿、君)

(2)孔君平(夫子、孔)

四、课堂小结,升华体会

1.文言文有什么特点?

语言精练、风趣幽默、人物鲜明。

2.总结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配合插图。

3.试着背出原文,并向父母分享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21杨氏之子

《世说新语》

杨氏子——杨梅——君家果

孔君平——孔雀——夫子家禽

小学《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杨氏之子》。古文也叫文言文,是古代的汉语,跟我们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学习古文。

2.读题,解题。(“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初读课文,读好课文。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这篇课文,看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在读的时候注意标出难读的字。

2、学习生字

梁 惠 诣 乃 为 曰 应 禽

3、现在看谁能把课文读好?(屏幕中出现句子)

(1)指导学生读准每句的节奏、每字的读音、把握好感情。

(2)老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这篇古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有哪些人物?(板书:杨家的儿子、孔君平)

2、杨家的儿子到底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是个聪明的孩子)

你从课文中哪句话知道的?(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小孩才九岁,非常聪明)

“非常”是原文中的哪个字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介绍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看注释”。

谁能把这句话读一遍,要求读出它的意思。

3、你说杨家的儿子很聪明,有证据吗?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家小儿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小儿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板书:杨梅 孔雀)

(2)“家禽”是指我们现在的“家禽”吗?(家里的鸟)

(2)“孔指以示儿”什么意思?(刚才我们用了学习古文一种常用的方法“扩展词语,连词成句”)

(3)这里并没有说是杨梅?你怎么知道是杨梅呢?(从句子:为设果,果有杨梅)

(4)理解这个句子用了我们学习古文的另外一种方法“联系上下文”。

4、学习句子“为设果,果有杨梅。”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杨家小儿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招待孔君平,水果中有杨梅。)

(3)到底谁为谁设果?(杨家小孩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怎么知道?

5、出示句子“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请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6、同桌之间讲讲这个故事

四、品读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之处。

1、出示思考的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1)出示对话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提示:可以根据板书的内容和句子中标红的字来阐述。)

(2)我们说在与人交流谈话时,首先得要听明白对方的话,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话的弦外之音。(孩子的回答妙在:(1)孔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2)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定的方式,这样回答既准确又婉转。)

2、对比句子: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雀不是夫子家禽

五、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揭示中心词“聪惠”)

师:请大家看惠的解释是?

生:智慧

师:对,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

所以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六、拓展

1、给“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

小草要睡觉,请别打扰!

草儿青青,何忍踏之!

花草美,爱花护花人更美!

师:多么温馨的提示,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相信这样的提示语更有说服力。

2、生活中体现艺术性的语言还有很多,同学们分享收集的资料。

“别吻我,我怕羞”

“我不是碰碰车”

师: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而且能够运用语言的艺术,就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继续语文的学习之旅吧!

10 杨 氏 之 子

看注释 杨氏之子 杨梅

扩展词语连词成句 孔君平 孔雀

联系上下 聪慧

小学《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几种理解古文的方法。

3、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体会杨氏之子的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学习几种理解古文的方法;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准备】

生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导读法,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故事引入

1、故事1: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3、出示导学提纲:

(1)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流利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尝试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4)杨氏子的回答如何?从哪里看出?

二、初读古文,整体感知

1、谈谈古文和现代文的不同。

2、检查个别朗读情况,提醒“为、应”的读法。

2、师范读,生画节奏。

3、(大屏幕出示《杨氏之子》一文。)修改节奏,再把课文小声地读一读。

4、生展示读。(教师相机指导)

5、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古文,深入理解

1、生尝试说第一句的意思,理解“甚”与“聪惠”,点拨“借助注释”的学习方法。

2、模仿原句介绍自己

出示大屏幕:(籍贯)(姓氏)(年龄),甚(特点)

3、理解“孔君平其父,父不在,呼儿出”。

抓住“诣”“乃”,从孔君平来拜访杨氏小儿的父亲一事来看,两家的关系很好。父亲不在孔君平也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孩子出来,可见他与杨氏小儿也很熟。

4、孔先生会怎么呼?指导朗读。(大声呼)

5、补充理解“为设果,果有杨梅”。点拨“联系上下文理解”学习方法。

6、理解最后两句

(1)理解“示”“禽”“未闻”

(2)孔君平为什么这么说?

(3)你觉得杨家小儿答得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

汇报:回答得快(应声)、很巧妙(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应,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

回答得有礼貌,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间接的方法,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确鸟,杨梅又怎么是我家的果子”这个意思,使对方无言以对。他如果不礼貌,对孔君平不尊重的话呢,就会说:“如此说来,孔雀就是你家的鸟儿啦!”是不是?他表达的时候拐了个小弯——我可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儿啊!很巧妙地“回击”了他。加上“未闻”多么得体呀!多么尊重长辈呀!——会听会说、懂礼貌)。

(4)想象人物心理,表演读。

(5)如果今天来的是“李君平”杨氏子要怎么答?

(6)面对这样一个,聪明有礼貌的孩子,此时此刻,孔君平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四、感情朗读

五、背诵积累

六、尝试运用

七、小结学习方法

八、作业改写《杨氏之子》

板书:

10、杨氏之子

聪惠 快 妙 有礼貌

读文——解义——悟情

小学《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是在有梯度的反复的朗读与欣赏中得到品味和体悟的。

教学目标:

1、在迁移中感情古文这韵味,在轻松的对话中初步培养喜爱古文的情感。

2、通过师生的对比读的不同处,展示矛盾,探究原因,读通课文,读懂意思。

3、围绕中心句——“杨氏子九岁甚聪惠”,立足“未闻”、“应声答曰等词的品味,感受杨氏子的聪慧过人。

4、通过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会用注解理解“惠、曰、禽”三生字的意思。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句品味杨氏子的聪慧。

教学难点:

通过古文朗读的停顿来理解古文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全文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课前游戏,玩学合一

1、玩“背古诗”的游戏。

2、通过古诗引入古代的另一种文体——古文,略讲古今用词的不同:真棒——善哉;我——吾;我们——吾等;你——尔;你们——尔等。

板块二:解题导入,迁移运用

1、读题,读题中哪个词叫“姓杨的人家”?那姓王、姓周的人家该怎么说?

2、题目是什么意思?“之”在此作何解释?

3、你能用这样的方式介绍自己吗?(注意“女”的转化)

板块三:初读古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学生读完后检查“惠、曰、禽、诣”的读音,指名学生读古文。)

2、学习生字,理解意思。

(1)你读懂了哪些生字的意思,你是怎样读懂的?(学法指导——学会看注解学古文)

(2)简介通假字——惠同慧,理解“禽”即鸟类和家禽的`意思。

3、朗读课文,掌握学情

指名读→听师读→跟师读→自由读→齐读

板块四:探究停顿,读通全文

1、细听老师的范读,边听边画,老师读的与你读的有什么不同?并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读?

2、借助注释探究:为什么要这样停顿?

预设一:“孔君平诣其父”中孔君平是人名故在此要停顿。

预设二:“孔指以示儿曰”中的“孔”指就是“孔君平”故也应停顿。

预设三:“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禽”与“家禽”的区别,故在“家”后要停顿防生畸意。

3、按此停顿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块五:深层对话,悟杨氏子之“甚聪惠”,品古文语言之精妙。

预设一: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1、师生对话,你听懂了他们话的意思了吗?

2、孔君平的话什么意思?理解字面意思——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水果。

3、再读一读对话,孔的话“言外之意”是什么?——你和杨梅同姓,你和杨梅乃一家人也。孔君平这是在干什么?

4、想象孔说这话时的神态、动作,他会看样说?神情兼备地说一说。

预设二: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感悟对答之巧,一叹“聪惠”

(1)杨氏子听懂了孔君平的话的意思了吗?读一读,找出这两句话中对应的词,师生进行对对子一样的读。

(2)你觉得杨氏子这样对有什么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引读中心句“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感悟“未闻”之妙,二叹“聪惠”

(1)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将此句去掉“未闻”二字与原句对比读,想一想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引领学生体会杨氏子的有礼)

(2)再次引读中心句“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3、品读反应之快,三叹“聪惠”

(1)你还从哪里感受到杨氏子的“聪慧”?

(2)“应声”可以换用什么词?为什么从这词看出“聪慧”?

(3)师生、生生对读。

(4)第三次引读中心句“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板块六:诵读古文,迁移成趣

1、美美地读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把课文读背,进行诵读。

3、假如来“诣其父”的是“李、梅、柳、兰君平”,杨氏子该如何应对?(指名应对)

小学《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教学本课,要使学生对文言文有初步的感觉,重点抓朗读和背诵。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疏通文。在此基础上交流“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以感受小孩聪明和其语言的艺术。在本课最后,要对开展综合性学习作些布置。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孩子应对的巧妙。

教学重难点:

1、读出古文的韵味

2、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体会小孩应答的巧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谈话:谈语言艺术在交流中的作用,引入第三单元。

2、板书,齐读课题。简介《杨氏之子》及文言文的特点。

3、再读课题,你能说说对课题的理解吗?

4、谁能用这样的方法介绍你自己的姓氏,怎么介绍?(激发学生趣)

二、读通课文,体会节奏

1、强调熟读课文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板书:熟读)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生交流:疑问与发现

教师强调:“应、为、惠、曰、禽”的读音,“曰”的写法。

3、抽读课文,了解读文言文的情况。

(评价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教师范读,比较不同。

请大家听听,老师读的与大家读的有什么不同。(停顿不一样)

5、师生练读,划出节奏。

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大家试读,划出朗读时的停顿。(学生反复读中比较,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划出。重点弄清“家/禽”)再按节奏读。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大意。

1、自主理解:参考课文后面的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同桌交流:我们同桌合作,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讲的是?理解“甚”的意思。

强调: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用常用的方法“看注释”。(板书:看注释,理解)

2):全班朗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a:谁来说说这句的意思。强调“其”“乃”的意思

b:为设果,果有杨梅。谁为谁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联系上下文理解(板书)

强调:理解文言文的另一个重要的方法“联系上下文”。

3):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最后两句:理解“君家果”“君、夫子”是什么意思?谁来完整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4、师:通过大家的交流,我想你一定能把这个故事通畅地讲出来,谁来试试?

5、带着理解朗读课文。强调停顿和节奏。

五、品读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之处。

1、刚才大家读了课文,理解了课文,你能说说从文章中你体会到什么?

1)引导板书:聪惠(智慧)读第一句。

2)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抽答。

2、全班交流。重点点拨:

(1)、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为什么这样说?

(由杨梅想到小儿家的姓,开玩笑,语言风趣幽默。)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板书:杨梅)

(2)杨家小儿听出孔君平的话外之意了吗?(他知道客人在拿他的姓开玩笑)所以他—读。

(3)这个小孩答得如何?妙!妙在哪里?

a(他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板书:孔雀)

b(比较理解:不生硬顶嘴,针锋相对,而是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 读。回答言语巧妙,反映敏捷,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3、设想:孔听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引导揭示中心词“聪惠”

4、小结:对,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刚才,我们首先熟读了课文、然后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再进一步去体会到了杨家小儿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五、熟读成诵

1、请一个同学朗读课文,把自己的体会带进朗读,你可以尽情地感受古文的韵味读。

2、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六、拓展

按照49面上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开展活动,然后请你们张老师抽时间让大家来展示你们的活动成果,进一步地去感受这语言艺术的魅力。

小学《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朗读课文,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出杨氏之子的聪慧。

3、能说出课文的意思,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产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评价设计:

1、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课上检查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全班100%的学生完成。

2、目标2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教师点拨、读悟结合、课堂观察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使全班100%的学生能够熟读,85%以上的同学达到有感情的朗读。

3、目标3通过教师点拨、师生交流、课堂观察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至于 产生学习古文的兴趣,要通过课下的阅读课等兰检测。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过程预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是的,怪不得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今天我们这么多人一起学习,你一定会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的。

刚才我们的交流中,这两句话是与我们平时的表达方式不一样的。(多媒体出示两句话、齐读)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知道是古人的表达方法,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古文,也叫文言文。(板书文言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就是非常著名的一部文言文著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杨氏之子》(板书课题)齐读

二、读课文,初识文言文味道

先来看看这个故事吧(多媒体出示白话文杨氏之子)

古时候,梁国杨家有个孩子,才九岁,很聪明。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孩子叫出来。杨家孩子为他摆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让杨家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孩子马上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这是我们平时的说话方式,是现代文,我们也叫他白话文。这个故事到了刘义庆的笔下,就变成了(多媒体出示文言文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你觉得相对于白话文而言,文言文有什么特点?

2、解释课题

听了这个故事的两个版本,我想你应该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了吧,谁来说说?(姓杨人家的儿子)

课文中的小孩姓杨是杨氏之子,你姓什么?

3、初学课文

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也是读古文的诀窍,让我们用心地读这篇文章,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课文中的字音都读准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课件出示)

字音都读准了,课文肯定能读得更棒,是不是?(指名读后,正音)

听大家读得那么起劲,我也想读了。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

听我读,想一想古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什么?(师范读)提示:停顿的地方可以把音拖得长一点;

大家试着读一读吧,当然还可以读给你的同桌听。(多媒体出示文章)停顿的地方可以把音拖得长一点;谁来读给大家听?重点指导:指名多人练习。来,想读的一起读吧。相信你们会比刚才读得更好。

三、熟读课文,品味语句

大家读得可真有韵味啊,不过,学习古文光会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重点来读懂它。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你再认真地读一读,体会一下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甚聪慧)

请你再读读课文,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杨氏子甚聪惠?请把你的发现在文中做好批注

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比较句子: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为设果,果有杨梅。”你怎么知道是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呢?引导学生明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随机理解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教师做积极地评价,并随机指出学习古文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

四、熟读成诵

师:这么聪惠又懂事的孩子,你们喜欢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课件配乐)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是不是?

五、总结

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而且能够运用语言的艺术,就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继续语文的学习之旅吧!下课,谢谢孩子们!

附:板书:

语言的艺术 杨氏之子

聪惠(智慧)

杨家小儿 孔君平

看注释

杨 梅 孔 雀

试题
练习题
教案模板
教学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