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天地 > 文库资料 > 实用文知识档 > 《伤仲永》教案范文

《伤仲永》教案范文

   来源:文萃都    阅读: 1.3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伤仲永》教案范文

《伤仲永》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一)顺畅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二)弄清方仲永才能变化的过程,领悟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三)联系生活实际,对类似仲永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淘.教.案.网)

第一课

正确把握句子的停顿,继续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比较生动地讲述这个故事。

(一)导入新课

在谈到学习时,有人打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比方: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想,在湍急的江水之中行船,顶着水向前,如果不能一篙接着一篙地用力向前撑,会是怎样的结果啊?当然只能是一退千里!所以孔子在《〈论语〉六则》中谆谆告诫我们,要“敏而好学”、“学而不厌”。可是就有人不明白这道理,做出一些让人感到悲伤、惋惜的事来。(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释题意,简介作者

1.解释题意:“伤”悲伤,文中是“为……感到惋惜”的意思。“伤仲永”就是为仲永这个人感到惋惜。流露出作者对方仲永的哀伤、惋惜之情。

2.简介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宋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文章写得很好,被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课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可补充介绍“唐宋八大家”中另外的七人,须特别提醒学生,“唐宋八大家”是就古代散文创作而言的,不是指诗歌创作。)

(三)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同座组成学习小组,结合注释并查阅工具书读准字音,相互纠正读错的字。全班交流。

补充注音:仲(zhng)永 邑(yì)人

(四)正确把握句子停顿,顺畅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纠正朗读停顿不当的句子。

3.集体朗读课文。

(五)理解文句意思,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轮流通译文句,并讨论纠正。(可以每人译一句,注意突出重点字句的意思。)

2.在全文翻译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六)课堂巩固,当堂检测(课前打印)

1.解释加下画线的字词:

①父异焉( )②即书诗四句(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④或以钱币丐之( )⑤从先人还家( )⑥不能称前时之闻( )

2.与“邑人奇之”一句中“之”的用法和意思完全一致的两项是:( )( )

A.忽啼求之 B.借旁近与之 C.传一乡秀才观之 D.余闻之也久 E.于舅家见之 F.不能称前时之闻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稍稍宾客其父

②父利其然也,时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③泯然众人矣

附参考答案:

1.感到惊异;写;

完成;有的人;跟随;相当,符合。

2.B;E。

3.略。

(七)布置作业

思考:方仲第二课时

研习课文,领悟故事所包含的道理,阐述自己对类似社会现象的看法。

(一)检查朗读,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深化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板书)

1.思考:方仲永小时候是怎样一个孩子?

明确:方仲永小时候是一个神奇的孩子。

2.思考:方仲永的神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思考:他人对方仲永的神奇有什么反应?

明确:父异焉

邑人奇之

4.由此可见,作者为了表现方仲永的神奇,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明确: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5.思考:后来,方仲永还是这样神奇吗?作者是怎么说的?

明确:(十二三矣)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6.思考:方仲永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原因是什么?(请学生用原句回答)

明确: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7.小时候的方仲永可以说是一个奇才,然而他的父亲以为有利可图,天天带着仲永在县里四处拜访,不让仲永学习,结果仲永的才能日渐衰退,最终沦为一个平庸的人。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让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明确: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重视后天的学习,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三)拓展延伸,提高认识

1.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甚至就是在你们的家庭中也可能有着类似方仲永的现象,你能举一两个例子说说吗?(如果学生一下子说不出,可用后面的“附文”进行启发。)

2.如果你的父母或你的同学、朋友的父母有这样的现象,你准备怎样劝说他们呢?(注意观点鲜明,表达得体。)

(四)布置作业

假如你的家庭有类似“伤仲永”的现象,请你写一封信与你的父母进行沟通交流。

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知识问答
教育培训
生活休闲
实用文知识档
专业资料
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