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文书 > 事务性文书 > 调查报告 > 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来源:文萃都    阅读: 2.7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摘要: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组织的此次调查涉及农业产业化状况、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居住条件及环境状况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走访、"采风"、查资料等渠道展开。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状况我有如下看法:如今家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成绩,各项设施日益完善,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也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包括资金不到位,建设重点严重倾斜,基本农田改造、环境设施等几乎为空白。鉴于家乡目前的经济状况,基础设施建设任重而道远。在村里积极寻求发展新路的同时,还应积极借助于有关方面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以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进步提供前提与支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利条件与有力保证。

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新农村,基础设施,柏油路,高速公路,有线,水库池塘,现状,问题,前景

一、 调查主题:家乡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二、 调查原因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而与此同时,"三农"发展滞后,"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到了厄待解决之时。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能否得到合理解决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问题。因此必须始终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以农民为本,建设社会注意新农村,这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历史契机。可以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战略决策的提出就把农村发展提高到了战略高度!

2007年已经开始,新农村建设已然走过了一年的历程,过去的一年可以说是"成绩很大,问题不小",各地红红火火建设新农村,取得喜人的成绩,但也出现了诸多严重问题,不能不引起中央和地方的重视,为此要对农村现状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开展了此次调查。

三、 选题目的

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应当说这是宏观层面上的目标要求。但从操作层面上看,既涉及到硬件也涉及到软件。所谓软件包括新设施、新环境、新房舍、新公共服务、新社会保障和新精神风貌。由此可见,新设施"首当其冲"。基础设施可以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行官"、"桥头堡"。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必须先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有必要对家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状况进行调查、"摸底",以利于规划和建设,为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我想这也是此次调查的一个着眼点。

四、 方案设计及调查方法

方案设计:将基础设施分为农村道路、通讯、水电气、水利及基本农田改造、环境设施等六个方面。

调查方法:1、 问卷调查

2、 走访

3、 "采风"

4、 上网或通过其他途径查找资料

五、 调查结果

1、 总体概况

调查显示我村总面积为8.3平方千米,下辖35个村民组,人口3571(06年) 注:下表系普查数据

总人口数(人)

3571

劳动力总数(人)

2240

06年外出务工人数(人)

1580

长年在外经营人数(5年以上者)

             82

06年出生人口数(人)

             49

我村面积大人口多,为我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之一,全村劳动力近3/5外出务工,全村经济明显呈现出"打工经济"的格局。由表可得全村人口出生率为1.39﹪,为低生育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

2、 建设

全村道路总长度达18.6公里,基本实现主干道铺设柏油路;各村民组内沙石路也有所进展,主要由村民自己出资,每人10元;06年全村实现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0﹪,安装卫星接收装置6处;池塘、水库在往年基础上有所修复、深挖;已实现户户通电;06年通过政府扶助修建上百个沼气池,政府补助水泥和设备200元,人工由村民自己承担;村小学校舍得到新建;村集体树林实现伐后再植。

3、 收入

调查显示,06年全村全年总收入为5.1万元,其中集体经营收入为1.8万元,属低收入水平,这与村里企业少有关。村民人均纯收入为2700元,与全省基本一致,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农业深入所占比例小。

4、 支出

村里主要支出为村委会委员工资(4600元每人/年,3人),另外由于2000年以前农业税陈欠,村里累积债务达10万元之多,因此每年的财政拨款村里拿出一部分用于还债,以致其他方面资金拖欠或不足。村民支出主要有子女学费生活开支人情往来和生产。

5、 生产

全村耕地总面积3342亩,人均0.94亩,大部分为水田,06年基本得到耕种,且多种两季,主要种植水稻,平均亩产500㎏左右。耕种主要靠畜力(牛),人工,机械运用不多。村里有私营企业两个,全年总产值为15万元,可称"微型企业"。

6、 生活

在家村民主要以吃穿住行、农活、家务度日。农忙时早出晚归劳作于田间,农闲时亦有许多农活家务,少有休息时间。只到春节才得真正清闲,但此时走访亲戚、请客吃饭也是累人之事,每到这时四邻常凑在一起闲话家常,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打麻将作为一种娱乐活动也时常可见;因生活必需,村民每隔几天就会去商店一趟,因此"去商店"也就成为农家生活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部分村民亦有赶集的习惯;还有部分村民定期(周三、周五)去村里的基督教堂做礼拜,但他们不是真正的教徒。

7、 其他:

近年村里婚丧嫁娶铺张浪费现象滋长,花费少则近万,多则几万;村民普遍对大学生有羡慕追捧感,对村领导也是如此;06年不少村民改种田地为种植杉树。

六、 分析总结

1、 家乡概况

横店村位于桐城市与巢湖市庐江县交界处,为典型的农村腹地。我村为市政府命名的小康村(1995年),为我市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行政村之一。本村为丘陵地形,耕地以水田为主,经济以传统的农业经济为主体。全村人口多是农业人口,外出务工人数较多,外出务工成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村民支出主要是子女教育或生活开支。全村耕地虽基本得以耕种,但农业收入在村中收入结构中所占比例已相当低,加上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部分村民撂荒土地,长年外出务工,如果单纯从经济上讲,这种做法更实惠,更容易赚到钱,但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2、 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① 沪蓉(上海-成都)高速公路贯穿全村,成为村里规格最高的道路!为满足建设高速公路所需的地势、土地要求,村里荒废了部分耕地以作修路之用,现如今路两侧的深池塘也是当时开挖耕地获得土方而形成的。公路两侧已完成防护林的建设。沪蓉高速的通行不仅成为我国又一条经济大动脉,也为我村村民出行提供了一定便利.同时合九(合肥-九江)铁路也经过我村。我村现代交通网已基本形成!

② 06年全村道路总长度达到18.6公里,村里主干道基本实现"柏油化",行走几十年的沙石路终于退出历史舞台!柏油路的通行一方面有利于机动车辆的行驶,有利于村民出行,也可保证雨天的连续行驶,因此倍受村民称道,修建柏油路由市政府拨款,私人承包;与此同时,各村民组内道路建设也有所进展,主要是沙石路,但较以往的土路已大为改善;田间"机耕路"也得以加宽加固,方便了农业机械如拖拉机、犁田机等在农忙时穿行其间,因此得到普遍赞成,组内道路建设由村民出资,每10元。但也出现资金分配不均现象,有些村民组村民交了钱,但路没有修,村里把钱全部拿去修几个村民组的`路了,因此引起村民的不满。由此有些村民提出各村民组道路由各村民组村民出资自己修建,所交的钱不交给村里支配,这种想法得到很多人的支持。06年全村共投入4万元用于道路建设,占村全年开支的74.35﹪,为村里主要财政支出。村里财政资金一边倒,严重倾向于道路建设,反映出建设投资结构不合理,急需改善,这也不利于其他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各方面不能均衡发展,不能协调发挥最佳作用。

③ 06年全村大多住户改装有线电视,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0﹪,安装卫星接收装置多处,这一方面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充实了其内心世界,也是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物质文化需求提高的表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民享受到了更多改革发展的成果。

④ 全村村民饮用水主要是深井水,很多住户用水泵从井中抽出接水龙头到需水处,这是我村村民用水常见方式。自来水的使用还很不普遍,与使用自来水相关的设施几乎为零。但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我想新农村建设中自来水也应得到推广。全村早已实现户户通电,但受全省电力不足影响,夏季用电高峰时会出现拉闸限电现象,加上高压输电线老化,变压器容量较小,村里也时常出现断电现象,这些应当在村里今后的工作中得到合理有效地解决。06年政府推广沼气的使用,村里修建了上百个沼气池,政府补助水泥和设备,修建由农户自费,这种做法几推广了清洁能源,方便了居民生活,也有利于农村废弃物的合理利用,节省村民在燃煤,气方面的开支,也可减少由燃煤气而造成的污染,着是一项利在长远的举措,因此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所谓政通则人和。政策利民,民必拥护!

⑤ 水利方面,只是在往年基础上对池塘水库进行了深挖,没有兴建任何水利设施,村里在基本农田改造,环境设施方面的投入几乎为零,以致耕地亩产的不到提高,土地肥力下降,这反而增加的村民的开支!加上许多塘边树木被伐,水土流失加剧。这些问题不利于村建设的发展。

⑥ 总体说来,过去的一年,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诸多成绩,是使村民得到了较多实惠,也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支持。但也有很多问题出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任重而道远。

3、 生活

村民大多表示愿意送其子女上学到大学,这表明大学生在农村、农民中的较崇高的地位,很多农民世居农村,他们认为孩子上大学是孩子走向城里、过好日子的惟一出路,否则还得在家种田,这也是当今农村居民的普遍想法,因此他们想方设法供子女读书直至大学。学费亦成为部分家庭的主要开支,高昂的大学学费也让部分家庭陷入困境,他们转而寻求多方支持(如国家助学基金、贷款),举家外出打工,这也成为农村中留守青壮年劳动力、留守少年儿童多的一个原因。

在谈及是否愿意其大学毕业的子女到农村就业时,大部分被访者表示随便他(她)自己,这表明村民对其子女就业方向或地点持比较宽容的态度,这一点与城市居民认为其子女必须要在城市工作有很大差别。农民的质朴、善良,感染、感动着他们的子女,促使他们不断努力进步,即使是在农村工作。

大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有用,他们的想法是我们这个穷地方一个大学生也没有,要是有几个大学生必定能"飞"起来。他们认为大学生"下乡"是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这也是他们推崇大学生的一个表现,当然这也是对大学生作用的过分宣扬。

村民家中家用电(机)器日益增多,少则四五件,多则七八件数十件不等,且日趋豪华,昂贵,这充分反映了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富民政策所取得的成果!

4、 生产

村里生产活动以农业生产为主,仍沿用传统精耕细作的形式,牛犁田,翻耕,人工收割,播种成为主要形式。春种、秋播一般由留守妇女老人完成,农忙特别是"双抢"(抢种、抢收)之时,在外务工村民必须赶回家参加收种工作。耕牛作用不容忽视,耕牛通常是几户联合饲养,农忙时共用。但亦有既没有单独饲养一头牛也没有与他人合作饲养的农户,农忙时只能租用他人耕牛.当然这种租用按时有偿的,按田亩每亩约收取200元"牛工费"。家里田多但无耕牛的农户,白白被牛"啃"走的钱,成为其很揪心的事,原本已较少的农业收入,还让"牛工费"截去了一半!近年农业机械主要是犁田机的使用得到推广,农忙时可自家耕种,又可省去一笔不菲的"牛工费",因此犁田机的数量日益增多,这也有利于农业机械化。

七、 建议

1、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必须放眼长远,不能只顾局部,要统筹兼顾,均衡发展.村里要努力使投资结构趋向合理化,切不可出现一边倒现象,投资重点不能偏向某一方面。简单说来,各方面都要有所投资,有所发展。

2、 村领导应积极争取有关方面和外界的支持,寻找外援,赞助,特别是上级政府部门的额财政拨款,但我不赞成领导成天在外搞什么招商引资,但可为外部企业进入创造有利条件,吸引其前来投资兴业。

3、 鉴于我村财政收入微薄,无力支撑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投资,村里可有限度向村民收取一定费用,但不超过10元/人。村里可集中力量先完成最急需的项目,也可先投资需要资金较少的建设,之后各方筹资"啃""大骨头"。

八、 展望

我相信随着各项政策的贯彻实施,农民将享受更多改革发展的成果。相信新农村建设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真正让农村变新貌,换新装!

期待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农村的全面发展将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突出其后盾作用!

简报
大事记
工作简报
会议简报
调查报告
工作汇报
工作计划
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