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著摘抄 > 经文大全 > 易经 > 《周易》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周易》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来源:文萃都    阅读: 2.6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周易》自其问世以来,我国学者就不断对其进行整理、阐述、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在总结前人对《周易》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从哲学角度研究其蕴含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以期能为学界在此问题的研究上提供一些思考。 《周易》作为五经之首,是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重要著作。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在临终时指出:“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哲学。”[1]可见《周易》中蕴含着鲜明的哲学思想,其中辩证法思想尤为突出。

一、《周易》之概述

《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人们视为中国哲学的源头之一。

(一)《周易》之书

《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宗伯・大卜》:“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贾公彦疏:“《周》非地号,《周易》以纯乾为首,乾为天,天能周币于四时,故名为《周易》也。”[2]周易》被认为是“推天道以明人事”[3]之书。

《周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周易》指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习惯上把这部分内容称为“《周易》古经”,又称《易经》;广义的《周易》除包括“《周易》古经”外,还包括“《周易》大传”,又称《易传》,是依附于《易经》,对《易经》的卦辞和爻辞所做的注释与论述。《易传》包括彖辞上下、象辞上下、《大象》、文言、系辞上下、说卦传、杂卦传和序卦传,共十篇,又被称为“十翼”,即“辅佐之翼”的意思。

(二)《周易》的成书年代及作者

据《史记》记载,《周易》这部书起源于殷周之际。《易经》源于殷商,是一部占卜的书;《易传》成于战国,是一部哲学书。从《易经》到《易传》前后经历了七八百年,相当于一部先秦哲学史。

廖明春先生根据帛书易传的第四篇《要》所载孔子语“文王仁,不得其志,以成其虑。纣乃无道,文王作,讳而辟咎,然后《易》始兴也,予乐其知之……事纣王乎?认为《周易》一书始于周文王”。[4]

(三)《周易》的主要内容

《周易》并不单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卜筮用书,更多的则是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之间各种物态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关系的初步认识,并用以解决人世间各种疑难问题的思维方法的总结。历代学者对《周易》的`研究主要是围绕象数和义理两大主题,将周易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象、数、理。

象,就是在每一卦中,“上卦”与“下卦”之间,“遇卦”与“之卦”之间,爻与爻之间呈现出来的各种自然变化或事物变化的征兆,即所谓天道。占者可通过这些征兆去推测它所暗示的人事变化的指向。即所谓人道。

数,是《系辞上》所说的“大衍之数”。天数五,即一、三、五、七、九;地数五,即二、四、六、八、十。古人卜筮就是利用六、七、八、九这几个数字显示阴阳变化,构成各种卦象和爻象。

理,《易》学所标榜的理,一般都是指事物的原理、原则和各类事物的各自的发展规律而言。

二、《周易》的辩证法思想

《周易》虽未用现代的语言概念,像现代人那样深刻、系统而逻辑地表述辩证法,但其确实是以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方式揭示了辩证法的基本点。

(一)《周易》反映了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的思想

《周易》是一个以太极为起点,以八卦为核心的系统。代表万事万物的卦形纷繁复杂,但其构成要素却是极其简单的“――”两个符号。阴爻、阳爻按照不同的次序、位置排列组合,形成不同的结构形式,即卦象。从而代表不同的事物及事物不同的性质和功能。爻变卦变,卦变象变.象变物变。正所谓“牵一爻而动全卦”。事物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六十四卦是个大循环。《序卦》将“未济”卦放在最后正说明这个循环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式的无限发展。“生生之谓易”,“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正是作者对“新陈代谢”这一宇宙发展普遍规律的最古朴、最简炼的表述。

(二)《周易》认为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

《周易》是以对立统一的概念为基础构建起来的体系。太极生两仪,为天地,为阴阳,为男女,为日月,为昼夜。由此产生的万事万物无不两两对立统一。“一分为二”是《周易》的根本观点。

事物都是对立双方的统一体.对立的双方既相互依存、包含,又相互对立。“一阴一阳之谓道”[5],“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6]由此产生的万事万物无不相互区别、对立面又相互统一。

对立统一的双方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易”,就是变。“生生之谓易,《周易》通篇都在讲变化。那么什么是“变化”呢?“变化者,进退之象也。”“阖户为之坤,辟户为之乾,一阖一辟为之变。”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7]很明显,事物变化的原因不在外部,而在内部对立双方的相互作用。

(三)《周易》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基本思想

《坤卦》初六爻辞讲:“履霜,坚冰阴始凝为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8]《文言》讲:“坤至柔也,而动也刚。”[9]坤为阴,初六爻为阴之始。阴气始,发展下去,微而积渐,以致坚冰。俗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由此而来。水变冰,柔变刚,是量变引起质变。

占卜,本以物象而明人事。《文言》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由早辨之不早辨也。”[10]这进一步包含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必须有量的准备的思想。这一规律或趋势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四)《周易》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往复的规律   太极生两仪,为天地或阴阳,用“”和“――”表示,由此生万物。因此万物都含有阴阳对立的双方,即都含有肯定或否定两种因素。从而决定了事物发展有两种趋势:或肯定自身,继续量的发展;或否定自身,向对立面转化。如“��”肯定自身量的发展变为==太阴,向对立面转化成为少阳。“一”向两方面发展则成为太阳和少阴。继续发展,太阴==变为≡≡坤和艮;少阳变为巽和坎;太阳变为乾和兑;少阴变为震和离。这八卦中乾坤是由量的积累而引起两次质变的否定。艮和兑是先由量的积累引起质变后再向对立面转化的否定,巽和震则是先向对立面转化后又由量的积累引起质变的否定。坎和离则是两次向对立面转化的否定,即否定之否定。这不仅体现了八卦的生成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周期,还表现出否定形式的多样性。

三、《周易》辩证法思想的当代价值

《周易》作为一部哲学之书,它的辩证法思想不仅在古代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具有指导意义,在当代仍然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一)《周易》为人们提供了辩证的思维方法

经文部分的六十四卦的前后次序和每一卦中六爻的上下安排,就都体现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显示着事物的消长盈虚的信息。《周易》为人们提供的辩证的思维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倡导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不固执某一种绝对的思维模式;而是重视对立面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要求统一,保持和谐;三是注意克服“原始反终”、“否极泰来”等偏于机械论的循环论点,强调“生生之谓易”,革故鼎新等从发展看问题的思维模式。这些虽然还说不上是完整的辩证法,但已确确实实的具有辩证法的价值了。

(二)《周易》为人们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法则

《周易》揭示了天道和人道的变化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揭示了对立面的相互作用是一切变化的根源。《周易》认为人与天同源,有天地然后有万物,人的生存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天的生存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古代人民汲取了千万年的生活经验,总结出“顺天者存、逆天者亡”的古老格言,并将它作为生活准则之一。人们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有意识地、主动地与天的生存发展协调一致,在适应天道变化的过程中寻找生存的道路和法则,把人们的发展变化纳入到天道的发展变化的模式中去,去适应它、利用它,最终收取“人定胜天”的效果。这种观点,不但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四、结语

《周易》因其广博的内容、深邃的思想及其特殊的表现方式而备受历代学者的重视,研究者络绎不绝。但迄今为止,人们尚未完全将《周易》的思想和价值完全挖掘出来,需要我们继续发掘和探索。

佛经
内经
心经
易经
三字经
经文
地藏经
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