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天地 > 语文学习 > 说课稿 > 小狮子艾尔莎说课稿

小狮子艾尔莎说课稿

   来源:文萃都    阅读: 1.4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小狮子爱尔莎》这篇课文说的是一只狮子和人相处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狮子艾尔莎说课稿,希望能帮到大家!

小狮子艾尔莎说课稿

小狮子艾尔莎说课稿一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阳光般的爱一起走进《小狮子爱尔莎》,共同探索“生命的课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联系实际,说教材

二、 依据学情,说目标

三、 紧扣文本,说过程

四、 突出重点,说板书

一、联系实际,说教材

首先,让我们走进充满爱的课文。《小狮子爱尔莎》是语文版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它讲述的是奥地利女生物学家亚当逊(森)驯养一只野生小母狮爱尔莎,和它建立了真正母女般难以割舍的感情,最后却又把它放生的真实故事。作者用朴实平和的语言,再现了爱尔莎的出生——成长——回到大自然的过程。读起来生动、有趣、故事性强,非常吸引孩子。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从生活出发学习课文,学会更有意义地生活。我思考着,这篇文章的教学,应赋予学生什么呢?在一次又一次地阅读原著《生而自由 野生母狮爱尔莎》后,我不由感叹、震撼于这种人与动物的相依相守!我期待着以我的阅读感受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了解这浓浓的爱,感动这深深的情,从而珍视大自然中每个生命的存在。

二、依据学情,说目标

那么怎样具体设置本课时教学目标呢?三年级的孩子学习依赖心理较强,听、说、读、写训练,还刚刚起步,各种能力的形成正处于过渡时期,因此,根据语文新课程理念,从对象出发,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出示文字课件——)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抓“关键词句”反复揣摩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怎样表情达意的。

3、体验“我”与爱尔莎之间深厚的情感,初步感悟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关爱。

教学重点 :感受“我”和小狮子之间的亲密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三、紧扣文本,说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引发期待。

(出示文字课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为此,我这样导入:首先,我出示了原著《生而自由野生母狮爱尔莎传奇》这本书,然后声情并茂地朗读了封面上的一行字:“这是一本无与伦比的国际畅销书;这是一个感动、震撼了数千万人心灵的人与动物的真实故事”)。就这样通过图片,通过声音、文字设置情境导入,直抵学生心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故事会怎样感动、震撼我们的心灵呢?在强烈的阅读期待下,师生共同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初读课文时,我提出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在你的眼中,小爱尔莎和我的关系最像什么?这既是训练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概括性的言语表达训练,同时也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三)个性阅读,精读品悟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抓住在你的眼中,小爱尔莎和我的关系最像什么?这个中心问题,统领全篇,精心预设以下三个教学板块。(出示课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于中段学生要做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我采取了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反复揣摩的方法: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

例如在教学本课“母女关系”这一板块时,我是这样预设的:

(1)母女关系

①想一想。 尽管节选的这篇课文并没有出现“母亲”、“女儿”这样的词汇。文中对“我”和爱尔莎相处的生动描写却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她们像一对母女,当学生谈到小狮子爱尔莎和我的关系最像母女后,我会提问:哪件事儿、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的呢?

。我认为,文中“爱尔莎犯错”这件事是需要重点指导品读的。因为课文对“爱尔莎犯错误”这件事的描写有一个空白点:爱尔莎与“我”之间没有直接的语言描写。(出示课件)这些关键词句“求宽恕”“安慰”“发出哼哼声”无疑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是是给学生练语的极好扩点。为此,我联系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从生活出发学习课文”,引导孩子们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爱尔莎和我之间的对话,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

例如在教学本课“母女关系”这一板块时,我是这样预设的:

(1)母女关系

①想一想。 尽管节选的这篇课文并没有出现“母亲”、“女儿”这样的词汇。文中对“我”和爱尔莎相处的生动描写却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她们像一对母女,当学生谈到小狮子爱尔莎和我的关系最像母女后,我会提问:哪件事儿、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的呢?

。我认为,文中“爱尔莎犯错”这件事是需要重点指导品读的。因为课文对“爱尔莎犯错误”这件事的描写有一个空白点:爱尔莎与“我”之间没有直接的语言描写。(出示课件)这些关键词句“求宽恕”“安慰”“发出哼哼声”无疑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是是给学生练语的极好扩点。为此,我联系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从生活出发学习课文”,引导孩子们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爱尔莎和我之间的对话,说一说。

②说一说 。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指导他们说完整的话,鼓励他们说自己的生活。

③写一写。在学生充分的说之后,我还指导学生把说的写下来,怎么说就怎样写,特别提醒冒号和引号的使用。

以上过程,使语文技能在思维训练中发展,童心在言语训练中滋长。这就体现了语文学科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高度统一。

当然, 文中还有其他表现我和小狮子之间母女情深句子,我会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例如这些话——(课件出示):“它一刻也不离开我,晚上也跟我一起睡。半夜里它常常用粗糙的舌头舔我的脸,把我舔醒”、“换牙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我轻轻地摇动它快要脱落的乳牙。它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指导学生的朗读时,采取指名读、评价读、表演读等方式,鼓励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学生还有可能谈到作者送爱尔莎会大自然这时让人感到母女情深的词句:“它走后,我又十分想念它 ,特别是在暴风雨的夜晚,我整夜想着它,不知它怎么样了。”

“我一步也不离开它,它总是用两只爪子轻轻地抱着我的脖子入睡。我给它验血、吃药,和它睡在一起。我自己也忘记了自己是个人,爱尔莎是只狮子了。”体验他们的难分难舍之情是本课的难点 ,我是这样突破难点的:看影片 激发情感;听范读 感染情感;想画面 体验情感。在充分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后,再反复朗读,在不同形式、多角度、有创意的读中习得和积淀语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朋友关系。

以我的教学经验,三年级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当活跃的,他们极有可能谈到小狮子爱尔莎和我的关系最像朋友,为此,在教学本课“朋友关系”这一板块时,同样采取了抓“关键词句”揣摩、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怎样表情达意的。

①删一删。大家都知道,“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反映在引导学生通过语感实践反复诵读,而且更表现在引导学生从炼字、炼词的角度品味语言。出示文字课件 ——“它看见我蹲在河边,就故意扑腾起浪花,还用前爪轻轻地把我扑倒在地上,十分高兴地和我开玩笑。”我删掉了句中的“故意”“轻轻地”“十分高兴地”, 对比着读“它看见我蹲在河边,就扑腾起浪花,还用前爪把我扑倒在地上。”,思考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不用那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从而了解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同时,这对刚刚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孩子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训练。

②读一读。以上句子的朗读,要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读出爱尔莎的顽皮与可爱,进一步体会人与狮子的亲密友好。

4、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当学生体会了狮子与“我”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后,设计了一个“穿透力”较强、具有探究性的话题:“换成你,你会让长期相伴的爱尔莎离开自己吗?” 由此引发的探讨,我以尊重的态度不加评论,而是出示爱尔莎和它姐姐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两组图片,让学生的情感在对比中思辨、体验、升华。并写读一句读后感表达自己的心声:爱它,就要( )!

课末,我会引导学生去找原著《生而自由》以及更多关于野生动物 的书去阅读,关心野生动物命运,珍视大自然中每个生命的存在。从而达成对自己完美人格的建构——精神的提升与视野的拓展。

四、突出重点,说板书

板书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本课时的重难点,我采用了简笔板画的形式以增加板书的直观性、简洁性和新颖性。

纵观以上教学设想,我认为本设计的亮点是:

1、以板块的形式预设教学主线,尽量实现顺学而导的可能,第一、二个板块的预设有相当的灵动性,。学生先体验到哪儿就学哪儿,以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2、教法简洁,强调读写,重视语言的熏陶,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地落实到了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促使教学不断接近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小狮子艾尔莎说课稿二

教学理念: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时,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讲述小狮子成长过程中的事例,并抓住重点词句感情朗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读文本,体悟情感,体会小狮子的特点以及“我”和小狮子之间和谐相处的深厚感情。使学生的语言的以内化,提升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本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三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记叙了“我”精心驯养小狮子爱尔莎,在和它一起生活三年后送它回大自然的事,表现了“我”和小狮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点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除此之外,他们的形象思维正不断地丰富与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也在逐步发展,但好奇心与求知欲依然很强。这些都使本课教学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自主学习成为了可能。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课文内容我制定了以下的目标。力求做到可行、可测、全面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肝、糙、犀、耷、恕、恋”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合作学习中理解吮吸、耷拉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体会小狮子爱尔莎和“我”之间和谐相处的深厚感情。

3、通过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保护并尊重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观念。

重点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狮子爱尔莎和“我”之间的深厚感情。

2、让学生明白要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学辅导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狮子的知识、自学提示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解题导入

1、同学们去过动物园吗?谁能讲讲你看到的动物是什么样的,说说你对它的感觉?假如你有机会喂养一头狮子,那是什么样的感觉呢?这会是怎样一个稀奇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小狮子爱尔莎吧!

以问题导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可快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利于他们结合自己的感受理解课文感情。

2、出示课题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预习能力,并且可表要求他们具备使用字典查找字词读音的能力。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比较弱,所以老师在课上要专门引导。

1、借助词典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大致了解“我”和小狮子爱尔莎之间发生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三、检查预习情况

生字的读音是基础知识,要在客商有选择的强调。并且逐步引导他们把字词放入课文理解,加深印象。段落自由选读环节是为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并且可以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尽情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本课要求的6个生字在书中给生字注音。

2、反馈检查:你有哪些生字的读音特别需要提醒大家的吗?(根据学生说的个别指正后,集体再朗读。)

3、会读了吗?那我考考你。老师将部分词语放到句子中,你会读吗?出示句子认读:(个别认读)

4、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进行诵读,并讲出喜爱的理由

四、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三年级学生应该具有默读的能力,所以我在课上有意培养这种能力。而且边读书表思考,随时做笔记这种学习习惯的培养也很重要,所以要特别提出。

1、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课文中画上记号。

自学提示内容:

(1)你感觉爱尔莎是一只什么样的狮子?从课文中哪些语段能体会到?

(2)从课文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我”和爱尔莎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四人小组讨论并总结出想要解决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集思广益。

3展示问题

A问什么小狮子不能和我一直生活下去?

B我问什么改变主意,不把他送去动物园呢?

C我明明舍不得小狮子,问什么还要下决心离开他

4带着问题重新体悟文本

造句
成语
谜语
课文
征文
同义词
反义词
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