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天地 > 语文学习 > 说课稿 > 《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说课稿

《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说课稿

   来源:文萃都    阅读: 1.0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一、说教学内容。

《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说课稿

我今天执教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

二、说教材。

本单元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方法,会列分步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习含有两步计算的整数混合运算。本课以小朋友购买学习用品为素材,在现实情境中分别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的运算顺序。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混合运算两步式题计算过程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说教法、学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综合算式。

1.情境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出示30页的主题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一: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学生在解答时,习惯会用分步计算,教师在组织交流时,重点是让学生说清楚每个算式的含义。

2. 认识综合算式:在学生列出两道分步算式的基础上,教师直接介绍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道两步的算式(板书:3×5+20),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

活动二:掌握递等式计算的格式。

1.讨论列出的综合算式要先算什么?

2.教学用递等式书写计算结果的格式。强调:先算的可以划线、等于号要写在算式

的左边,算式上下要对齐、还没计算的一步要照抄下来。

3.比较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说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揭题。

【这段教学内容重在引导学生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并初步掌握用递等式表达计算过程的书写格式上。】

活动三:研究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1.出示问题二: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桌交流。教师巡视,寻找资源,估计学生会出现的资源:

①50-18×2 ②18×2- 50 ③50-18×2

=50-36 =50-36 =32×2

=14(元) =14(元) =64(元)

3.全班交流:

层次一:出示两种综合算式:50-18×2和18×2- 50,引导学生思考在列综合算式时,哪个钱数应做被减数?哪个钱数做减数?从而得数正确的算式:50-18×2

层次二:出示两种算法:①50-18×2 ③50-18×2

=50-36 =32×2

=14(元) =64(元)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从而得出正确的算法。

4. 归纳运算顺序: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

【本环节重在运算顺序的教学上,结合题意帮助学生理解要先算乘法。】

活动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本题重点是让学生说运算顺序,以及练习递等式的格式书写上。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本题是改错题,重点是巩固运算顺序。

3.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比一比、算一算,

3.补充:把下面的分步计算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并说说运算顺序。共三组题:①17×3=51 51+20=71 ②7×8=56 84-56=28 ③3×20=60 32+60=92。我是把想想做做第4题进行了重组,因为本课把两个一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也是一个重点,我想通过这题,让学生体会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之间的联系,也是对问题一的一个巩固。

4.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本题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进一步巩固运算顺序。

活动五: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1.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完成课作:想想做做第3题。

五、板书设计:

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递等式计算)

5×3=15(元) 5×3+20 50-18×2

15+20=35(元) =15+20 =50-36

=35(元) =14(元)

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

六、教学反思

1.常规积累环节,应把“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这个结论板书在黑板上。

2.问题一在解决时,应补充20+3×5这一算式,并同时呈现:5×3+20和20+3×5这两道综合算式,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数量关系,理解无论乘在前,还是乘在后,都应先算乘法。

3.问题二解决时,当得出50-18×2这个算式,并讨论应先算乘法后,可补充一题:50-18+2,让学生去说运算顺序。通过此次对比教学,让学生更清晰地掌握同级运算和异级运算中各自的运算顺序。

4.要注重综合算式的读法,如5×3+20要读作:5乘3的积加20。

5.教学节奏还可以加快,教学语言要更简洁些。

造句
成语
谜语
课文
征文
同义词
反义词
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