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天地 > 语文学习 > 说课稿 > 关于说课稿模板汇编7篇

关于说课稿模板汇编7篇

   来源:文萃都    阅读: 1.7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说课稿模板汇编7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是长春版三年级上册第一版块的第三篇文章。本文是一首现代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形象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从两个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如一、二、三小节中的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只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如最后一小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就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教材和本班学生的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9个字。(因为识字仍然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我把它做为第一个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本册的教学要求我们要构建综合阅读策略,倡导多种新阅读方式)

3、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本册教材的第一个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从秋天的声音中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秋韵。

教学难点: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二、说设计理念: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是一首儿童诗,没有了听觉上的美感,秋之韵味也将大减;没有诗歌来佐料,秋之意境顿感逊色。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以 “美”的情境渲染为基调,以“听”为主线,以“趣”为佐料,以“仿”为桥梁,辅以 “思,议,评,读”等手段,旨在使学生深深沉浸在浓浓的诗情秋韵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语文学习变成一种愉悦身心的自主的渴望,增强课堂学生的有效参与度,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三、说教法与学法: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于是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情况,这节课采用“自主读书、美读感悟”的教学方法。老师以一个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在想象中升华情感,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引导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以“美”为基调,情境导入,酝酿诗情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班学生喜欢欣赏配乐朗读,所以我就尊重学生的爱好,采用让学生伴着音乐,听老师激情导语的方式引入课文,是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激发学生乐学的情绪。

(二)、以“听”为主线,初听秋声,初感秋意。

初读诗歌,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运用前面几篇课文里学过的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二是了解诗中讲了哪些事物的声音。在学生了解诗歌的意思后,为了加深对诗歌的感受,适时地引导学生:听秋声,利用课件,让学生一边听秋声一边想象景物,使文中的秋天的声音和相应景物形象化;说秋声,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体现秋天景物的美好。

(三)、以“趣”为佐料,细听秋声,深感秋韵。

情感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是学习诗歌的很好方式。为了学生在这节课里将诗句读得有滋有味,除了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外, 我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师与生的对话里,想象“黄叶和谁在道别,大雁为谁而叮咛,田野里是谁在歌唱”;扮演黄叶和树妈妈道别时的对话,想象田野里丰收后欢乐的情景……这些情境有效激活了学生的童真童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朗读更加入情入境,有声有色。

(四)、以“仿”为桥梁,想像秋声,编织秋景 。

在细听了课文中的秋声后,引导学生想象 :秋天里还有哪些声音,帮助学生根据课件的提示,模仿课文第一二小节当当小诗人,试着编一编诗歌。这一仿说训练不仅架起了课内通向课外的桥梁,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使学生更好地感悟了中心句“秋是辽阔透明的音乐厅”,把文本的知识细化、落实。

(五)以“练”为载体,自选作业,升华感悟。

关于作业的设计比较多样,自主,画一画秋天的画,写一写秋天的诗,编一编秋天的童话,搜一搜秋天的诗文。自主作业,为学生留有更广阔的空间,促进学生走出课堂,继续寻找和发现秋的美丽。

(六)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用一棵飘落叶的大树,一朵朵漂浮的白云,展翅高飞的大雁,可爱的蟋蟀组合的秋景图,并在相应的图下面随同讲课注上叮咛、刷刷等字样。同时,在课题下还画有美丽的五线谱,黄叶、大雁穿越美丽的五线谱,使静止的语言符号流淌出音乐的旋律、图画的意境。正是这些美妙的声音编织了一曲秋的歌。让学生从静态的板书中感受到秋的声音,秋的旋律,秋的美。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2课,是一节“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综合美术课,由于孩子们从小就对大树和小鸟有着特殊的认识和情感,因此,这节课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与创作空间。在教学中为了给学生交流、学习、思考的空间,因而在备课上我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快乐学习的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及不同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表现各种形态的小鸟的家。

2、通过教学活动,加强学生的爱鸟护鸟的意识,以增加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对小鸟的家的认识及表现。

2、通过互动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二、说教法

本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景、交流及谈话的方法,主要强调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教师只作为活动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对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探索、尝试的欲望,并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三、说学法

为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我采用听、说、做、玩、画等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首先提有关家的问题,然后用媒体展示小鸟的图片给学生观赏,目的是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学习做铺垫,接着展示两种对比图片:第一种是自由自在、活泼可爱的小鸟,也就是有家可归的小鸟。第二种是伤心可怜、无家可归的小鸟。然后引导学生欣赏,说说自己的感受。造成小鸟失去家的原因是什么?(自然灾害,人为砍伐等,茂密的山林变成了秃山,小鸟无处藏身,家自然没了)小鸟是人类的好朋友,为了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植树造林、爱护环境)出示课题:小鸟的家

(二)、师生交流互动

1、家是什么?

请同学们想一想,说说自己家的样子,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温暖、舒适、安全的) 这时引导学生联想小鸟会在哪里做家呢?(树林里、树洞里、屋檐下、草丛中、、电杆上等),原来这么多地方都有小鸟的家,让我们跟随小鸟一起去看看他们的家吧。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小鸟的家,从形状、材料说一说小鸟的家。(洞口是圆形的,有大有小,洞里面有半圆形的,也有球形的,不同的鸟类所筑的家都不一样),小鸟为什么要把家建成这样呢?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

2、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欣赏作品,探究方法,为下面的制作心理有个底。同时欣赏教师范例,激发学生创作兴趣,让学生明白制作方法步骤,方便学生下一步的制作。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根据课前准备的材料,谈谈你想为小鸟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家呢?小组讨论、交流,哪个小组同学起来说一说,你们打算选用什么材料?想怎样来做?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三)、学生创作,老师指导

1、学生自主选择方法、材料进行创作,表现小鸟的家及小鸟。

2、启发学生大胆创作,表扬色彩、动态、造型突出的作品,提倡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四)、展示学生作品及评价

1、让学生客观的去评价,主要采用自评、他评、师评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评价,加强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快乐的小青蛙》是语文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23课内容。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讲了一只小青蛙不小心掉进枯井里,它不急不慌,在井里唱起了歌,最后被大象救了上来的故事。本文共6个自然段。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1.学会认“井、急、象”等11个生字,会写“井、为、伯”等7个生字。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并会分角色朗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在别人有困难时要热心帮助,明白遇到困难不要慌张,要动脑筋想办法。

本课作者赋以小青蛙和大象人的思维,教学重点是合作识字,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是教育学生遇到困难勇敢而对,乐观地动脑想办法战胜困难,在识字教学中“困”与“因”字,形近,区分成了一年级学生的难点。

学生分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教育意义深远,内容浅显生动,学生很感兴趣,适合学生阅读,学生可以借助拼音自能读书,能初步了解故事大意。学习本课,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遇到困难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二、 说教法

1、变序教学。本节课在学生谈读书收获时,我顺势而导,大胆采用了变序教学,巧抓研读的切入点——你怎么看出这是一只快乐的小青蛙?学生通过读悟出小青蛙遇到困难唱歌是为了向别人求助,然后想象小青蛙会怎样唱歌,再研读把大象伯伯引来后的对话,对指导朗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分角色表演,再次回归主体。组内创新表演更是加强了小组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2、情趣化教学。在识字教学中,我注重了情趣化教学。先鼓励孩子们圈出生字自主识字,并汇报识字方法,相机总结,渗透拓展识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然后紧接着用各种方式的读和枪击气球的游戏形式巩固练习,致使识字教学扎实有效。

3、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合作学习、发现法、自读自悟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学生借助拼音自能读书,合作识字,善于在读书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共同尝试解决问题的快乐,自读自悟,有感情地读好全文,注重学科问的整合,利用歌曲《小青蛙找家》结束课堂。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五个环节:

(一)、 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知道你们喜欢猜谜语,今天我给你们出个谜语:水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着绿大衣,伸出舌头把虫抓。(青蛙)今天咱们就来认识一只可爱的小青蛙,贴青蛙图,板书:快乐的小青蛙。(学生读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自主识字,合作检测。

1.圈画生字,自主识字

A、同学们看黑板上的生字,把它们从书本上圈出来

B、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利用手中的卡片合作识字,看哪个小组最先闯过第一关?

C、生字中你最容易记住的哪个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游戏练习,巩固识字

3.读文,整体感知

A、请六个同学分自然段朗读

B、由同学对他们的朗读做评价,谁是你读书的好榜样?为什么?你想对谁提建议?

C、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在读完课文说自己的收获时,抓住学生的话“我知道这是一只快乐的小青蛙”,问:“你们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快乐的勇敢的小青蛙呢?”“小青蛙不小心掉到了一口枯井里,他不急不慌,在井里唱起了歌。”问学生对枯井的认识,假设“当你们掉进枯井里,你们怎么办呢?”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时候质疑“掉枯井里,大家都会很害怕,那小青蛙怎么唱起了歌呢?”这时候学生就会找到大象救小青蛙的自然段。大象伯伯听到歌声,也走过来问了。现在你们知道小青蛙为什么唱歌了吧,谁来说说?等学生说完,再指导朗读。谁来把大象伯伯的话读一读。要读出大象伯伯不理解的语气来。小青蛙又是怎么说的呢?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也得读出高兴的语气,有人来救他了,能不高兴吗?让男生齐读大象伯伯的话,女生齐读小青蛙的话。

大象伯伯把小青蛙救上来了,还夸了小青蛙一句,怎么读呢?(生齐读)

想象:当小青蛙坐在象鼻子上,他会对大象伯伯说什么呢?

(四)、表演故事,深化理解。

咱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演之前你们说说,小青蛙应该怎么唱歌呢?(大声的,“呱呱”)让学生自由表演。表演完,问:除了这个办法可以自救,还有什么办法呢?让学生在小组里演一演。

( 五)、拓展延伸,歌唱出室。

师总结:这真是一只快乐的小青蛙,聪明的小青蛙,勇敢的小青蛙,相信同学们遇到困难,也会像这只快乐的小青蛙一样乐观!一样机智,对吗?

放《快乐的小青蛙》音乐,学生边唱边跳出教室外。

五、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是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设计时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小青蛙)掉井里——唱歌(等朋友来救)

(大象伯伯)听见——救起小青蛙(夸他又聪明又勇敢)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选择的说课的科目是语言,课的题材是听说游戏《盖楼房》。

一、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语言发展很快,他们已不满足于会使用简单句来说一段话,而转向为词汇的丰富和会说一定的合成句,要理解掌握并且运用都需要经过一定场合的练习。而听说游戏就是用游戏的方式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教育目标以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述能力为主,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幼儿在听和说的理解和表达方面。听说游戏就能有意识地帮助幼儿练习,让他们通过专门的集中的学习迅速地把握某一种句法的特点规律,并在尝试运用过程中提高熟练使用的水平。我选择的《盖楼房》这一听说游戏正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二、说话动目标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帮助幼儿学习运用“ΧΧ越ΧΧ,就越ΧΧΧ”和“ΧΧ越Χ越Χ”的句型。

2、注意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同伴的发言,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不重复别人的语句。

目标中提到:教师要帮助幼儿学习运用“ΧΧ越ΧΧ,就越ΧΧΧ”和“ΧΧ越Χ越Χ”的句型。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这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说话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课前已学习过用“ΧΧ越来越Χ”的句型讲话。 2、鼓一面,录音带一盒。 3、两栋楼房墙基和可移动的楼层图若干。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在教学中幼儿更好的进行学习,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主要采用了倾听法、示范讲解法、游戏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

倾听法:教师敲鼓、放录音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学习兴趣。

示范讲解法:老师范讲能引起幼儿谈话的兴趣,并在谈话内容及语言表达上起到示范作用。

游戏法:在谈话过程中,如何使幼儿都积极发言,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幼儿对

大班说课听说游戏<<盖楼房>>

游戏本身有兴趣,用游戏法来刺激幼儿主动发言,克服困难,积极发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说话动程序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几环节:

一、设置游戏情境。二、交代游戏规则。三、引导幼儿玩游戏。四、幼儿自主游戏。

第一环节,设置游戏情境。

活动开始时,教师以神秘的口吻对幼儿说:闭上你们的眼睛,用你的小耳朵听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敲鼓,敲鼓的力量由轻到重,速度由快到慢。启发幼儿用“ΧΧ越来越Χ”的句型表述。接着播放录音,录音机里传出来的风声由大渐小,猫叫声由响到轻,狗叫声由轻到响。教师根据幼儿对已有的词汇经验,提出问题:你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表达?启发孩子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来表达事物变化的过程,如:风越刮越小,猫越走越远,狗越叫越响等。我可以请一些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来回答。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倾听法、提问法,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孩子们将听到用语言描述出来。“ΧΧ越Χ越Χ”的句型,反映的是一个事物的变化过程,采用组织孩子倾听各种声音变化的差异感受事物的变化,创设游戏的情况。这种方式更能使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变化过程,也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为顺利过渡到下一环节作铺垫。

第二环节,交代游戏规则。

没有过多的去讲究环节上的花样形式而是直接通过语言向孩子介绍游戏规则,这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比较容易,也能理解。我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楼房墙基图和可移动的楼层图引起孩子们了解游戏规则的兴趣。我说:“今天我们来玩盖楼房的游戏,不是用砖、水泥那些建筑材料而是让你们来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说话,回答正确的小朋友就可以给你所在的这一小组盖上一层楼,看哪一组的小朋友盖的楼房高?”这是游戏规则一,规则二是提醒孩子注意倾听别人的说话,不能重复同伴讲过的内容;规则三是不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谈话的孩子,说得不恰当或重复同伴语句的孩子,均不能给他盖楼房。

第三个环节是教师引导幼儿玩游戏。

教师面向全体孩子,鼓励孩子们运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编说完整的句子,进行“盖楼房”游戏活动。如孩子们会说“太阳越升越高”,“气越打越足”,“花越开越美丽”,“人越长越高”等,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时教师引导

孩子思考比较两种句型,即“ΧΧ越ΧΧ,就越ΧΧΧ”及“ΧΧ越来越Χ”,让孩子认识区别,鼓励孩子仿照“ΧΧ越ΧΧ,就越ΧΧΧ”的句型结构,说出新的句子来。如“风刮得越大,树就摇得越厉害”,“天越黑,小明就越害怕”。

活动中我设计组织孩子思考、比较两种句型是一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孩子在原有语言经验的基础上,习得新的语言经验,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性。从而强调了重点,难点在这也突破了。

第四环节,幼儿自主游戏。

这一环节,我采用分组“盖楼房”的竞赛游戏方式,先将孩子们分成两组,然后分别请两组的孩子用“ΧΧ越Χ越X”,“XX越XX,就越XXX”的句型创编语句,当某一组的某一孩子讲得正确又不重复别人语句的情况下,给这一组添上一层楼。最后,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楼房盖得最高,给最高的'楼房插上一面红旗,表示这组小朋友齐心协力赢得了胜利。

在大班开展竞赛性的游戏活动,能提高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竞争意识、产生集体荣誉感,从而促使孩子更主动地参与游戏,发展孩子的听说能力。孩子们开展竞赛游戏活动中,除了鼓励孩子积极大胆的发言外,我还注意教育孩子发扬竞赛风格,与同伴友好相处。为了让每一位孩子都有练习参与的机会,游戏多玩几次,使活动生动、有效,孩子们成为真正活动的主人。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这是本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记叙了一只小松鼠掉在了狼的身上,他巧妙地逃脱了危险。课文以对话的方式表现了小松鼠的灵活机智,也说明了只有朋友多,才会快乐的道理。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初(试)读课文,教学生字词,并指导生字的书写。

2、过程和方法:探究式地学习,初(试)读课文,学会本课部分生字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朋友多,才有快乐的道理”。

二、说教法

(一)导入新课

这套教材的最大特点从教法来讲就是以“学生为本,自主探究。着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材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倡导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力求引发师生和教材的互动。”

从故事导入新课,就是让学生从兴趣出发,帮他们营造学习环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这个教学环节倡导的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是说,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促的过程,是焕发师生生命激情、激发师生生命潜能的过程。所以,我设计的这个过程也许在试讲中失败,也许会使课堂处于“一问三不知的场面,但却是我试着以学生为本的教法实践。败了我也不慌不悔。

低年级阅读教学,无论从哪一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从读入手。有目的地放手地让学生读是新课标对新教法的要求。以读带讲。尽量做到教师在读中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从“故事中“引出生字来学,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会了生字再回到课文中为课文服务。这样放手地让学生或联系内容或联生活实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理解。

语文环境就是文字环境,它遵从“从大到小”规律。即篇——句——词——字。才不至于使课文与生字脱节,才不至于使课文空洞。

本册教材对识字课的教学要求是: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全册共认识常用汉字476个,其中会写243个。

3.能按笔画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在识字教学中,当然以“音、形、义、”为重点。教法以学生为本,照顾他们天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在活动中自主、自信地学习,这里体现的是教学策略的转变。

无论这节课怎么上,识字是目的,读懂课文是归宿。

三、对新教材的认识

我们面对的是新一代的少年儿童,我们传授的是新教材。那么我们究竟要怎么教才算新?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看这本教材的主编杨再隋先生的《谈小学语文教师怎样走进新课程》一文中说:一种新的课程理念,一种新的课程文化,一种新的教育生活,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展现在我们面前。语文课怎么啦!一个字:变,在变中求新,在变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他说:“首先是教育理念要变,师生关系要变,对教材内容及其呈现形式的认识要变,教学策略要变,教学结构要变”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精美的邮票》人教版六年制小学美术四年级的上学期第九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旨在让学生了解邮票的概念、发展史、以及邮票的特点,初步学会利用所学的美术技能设计邮票,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与设计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精美的邮票,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的邮票知识,让学生认识邮票,感受邮票之美,学习简单的邮票画面设计与制作。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实践,提高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与设计能力。

三、教学方法

新课程提出要求改变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掌握,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富有人文气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采取了互动型教学方法。具体表现为在创设情境中讨论、体验;在欣赏中比较、探究学习技法,以解决难点;在展示评价中获得成功体验。

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用色、点、线、形设计邮票,同时对于点、线的种类、性格、排列,色彩的冷暖、情绪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要他们用这些美术元素进行设计,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点拨,引导他们在创作的同时体验其中的乐趣。因此,这堂课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下进行的自主探究学习,是在教师创设的有关情境中,通过感觉、联想和想象,来完成造型表现。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请学生收集邮票的相关资料,如:世界上第一张邮票——黑便士是谁设计的,我国发行的第一张邮票的名称、发行时间等。每人准备几张邮票。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激趣导入,探究性学习,实践操作,展示评价。

1、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精美的集邮册,请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邮票

2、探究性学习

(1)、邮票的来历和作用

(2)、邮票的发展史

让学生了解世界上第一张邮票和我国发行的第一张邮票的相关资料。

(3)、邮票的分类

(4)、邮票的特点

(5)、邮票的表现方法

3、实践操作

学生设计表现,教师巡视辅导。

4、展示评价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能利用多种教学途径,让学生了解邮票的发展史及邮票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邮票,设计邮票的兴趣.教学效果显著.如果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仪展示精美的集邮册和学生作业,则更佳..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太空一日》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太空一日》选自航天员杨利伟撰写的个人传记《天地九重》。

课文由四部分组成,分别就起飞时的生死考验,太空中的真实所见,飞船上的声音探索,返回途中的惊险机遇作了详细介绍。本文具有很强的变现力,普通的词汇,平实的语言,读起来却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这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确立了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理解关键语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浏览文章,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杨利伟崇高的精神品质。

三、说重点难点

结合课标,我确立的文章重点是:掌握浏览了学习方法。本课篇幅较长,由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小标题。所以第一课时的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小标题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本课的难点是感受杨利伟崇高的精神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四、说教法学法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选择的教法是: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法方面,我主要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20xx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二、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1.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炽热轮廓模拟遨游严谨稠密瞬间概率烧灼

五脏六腑千钧重负耐人寻味惊心动魄

2.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在太空中

神秘的敲击声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2.读了“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自己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

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明确:

(1)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

(2)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3)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因为“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些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4.“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现象?

(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5.“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四、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1.结合课文,体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明确: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所有人为杨利伟挺过了艰难的共振过程而高兴。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明确:通过景色描写,表达了“我”在太空思家、爱国之情。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的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

明确:表达了“我”回到地面、想从返回舱出来的急切心情。

2.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什么特点?

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依照火箭发射、在太空中、飞船返回的顺序组织全篇。

3.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试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体会宇航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1)“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什么。”因无法捕捉,就不能判断到底是什么。

(2)“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感觉声音不像,就不能确认,这是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

【课堂小结】

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详尽地叙述了“我”(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之旅,表现了航天英雄的沉着、冷静和严谨、科学的崇高精神。

【作业布置】

1.读完本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迪?

2.假如杨利伟到你们的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

【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

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严谨

在太空中科学

神秘的敲击声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结语)

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荡。我们的课堂应该是智慧的铧犁,帮助学生开垦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希望,和他们一起去采摘那些文化领域的累累硕果,一起去分享那些伟大心灵闪烁的光芒。并在共同的学习和体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巅峰上捕捉受用一生的雨露阳光。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思想。

造句
成语
谜语
课文
征文
同义词
反义词
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