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天地 > 语文教学 > 阅读答案 > 玉华山阅读答案

玉华山阅读答案

   来源:文萃都    阅读: 5.0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玉华山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玉华山阅读答案

玉华山阅读答案1

游玉华山记

【宋】张缗

由宜君县西南行四十里,有山夹道而来者,玉华也。其南曰野火谷,有石常燃,望之如爨烟,而莫知其所自也。野火之西曰凤皇谷,则唐置宫之故地也。今其尺垣只瓦无有存者,过而览之,但见野田荒草而榛荆也。其西曰珊瑚谷,盖尝有别殿在焉。珊瑚之北曰兰芝谷,昔太宗诏沙门玄奘者译经于此,其始曰肃成殿,后废而为寺云。中有石岩崭然有成,下有凿室,可容数十人,有泉悬焉,势若飞雨;有松十八,环其侧,皆生石上,高可十寻,端如植笔。其西且南有崖曰驻銮,其始入也,双壁屹然,如削石而成,既至其处,若视瓮。侧有泉飞而下,如悬布,如喷珠,其名曰水帘。稍北,有崖与泉,亦若是而差小焉。

治平三年夏五月丁巳,余与六人者来游,乃相与坐石荫松,听泉而饮之。已而,览故宫以徘徊,问遗事于田老。方嚣然不欲归,而余与六人者,或有官守,或以事牵,其势不可久留,既宿而遂去。然而,相视有不足之色。余为之言曰:夫山林泉石之乐,奇伟之游,常在乎穷僻之处,而去人迹甚远,故必为野僧方士与夫幽潜之人所据而有也。然幽潜之人知好之而力不足以营之,惟佛老之说可以动人,故其徒常独有力,而危亭广厦,眺览之娱,莫不为其所先也。

夫以有唐之盛,穷天下之富,建宫于此,随而废没,而杜甫乃其时人,过之且有悲伤之感,至或形于歌诗。独寺僧之徒,更相传而不息,迄于今而尚存,则虽天下之力,亦有屈于此欤?以太宗之贤,致治之美,宜其愈久而弥传也;今问诸遗老,无所称道。而彼玄奘者,特一浮屠耳;然说者至为荒怪难知之语,以增大其事。岂人之情常乐于放僻,而易忘于中正哉?又岂物之盛衰废兴亦各有时,而此特其盛时也欤?斯可为之叹息也。若夫太宗之贤,天下之力,犹不能长有此也,则吾曹可以一寓目而足矣,又何必以不久留为恨哉。然荒崖穷谷之崎危,废宫颓址之萧条,虽累岁月,未尝有一二人游焉,而余与六人者同时而来,亦可谓之盛哉!

六人者:余兄子坚、弟山径,与太原石继和公美,河东郎几康伯,温陵陈说君豫,西河冀上之冠卿也。壬申,荧阳张缗记。 (有删改)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其尺垣只瓦无有存者 垣:墙壁

B.而危亭广厦 危:高耸

C.至或形于歌诗 形:形状

D.然荒崖穷谷之崎危 穷:幽邃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有山夹道而来者 弃甲曳兵而走

B.乃相与坐石荫松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常在乎穷僻之处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未尝有一二人游焉 复驾言兮焉求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游记既写到了野火谷、珊瑚谷、兰芝谷等自然景观,又介绍了唐故宫等人文景观,字里行间表现出了作者对玉华山的喜爱。

B.作者和六人结伴同游,既游览前代的宫殿,又向当地老人询问这里的许多旧事,但因各种缘故都不能久留此处,深以为憾事。

C.作者听到当地人多在谈论玄奘佚事,却没有听到什么称赞唐太宗的话,于是感慨人们喜欢说放诞无稽之事,而易忘中正之道。

D.整篇文章语言平实,层次清楚,条理明晰。文章在表达方式上将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升华。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松十八,环其侧,皆生石上,高可十寻,端如植笔。

(2)其势不可久留,既宿而遂去。

(3)以太宗之贤,致治之美,宜其愈久而弥传也。

试题答案:

4.C

5.A

6.B (4~6,每小题3分)

7.(共10分)

(1)有十八棵松树环绕在岩石的周围,松树都生长在石头上,差不多有十八丈高,端正得像立着的笔。(共4分。句式,1分;端,1分;可,1分;语意通顺,1分)

(2)那情势不能久留,住了一夜后就离开了。

(共3分。宿,1分;语意通顺,2分)

(3) 凭借唐太宗的贤能,使国家达到了太平盛世的美好境况,时间过得越长(他的.事迹)应该流传得越久远。(共3分。以,1分;致,1分;语意通顺,1分)

玉华山阅读答案2

翠巘千峰合,丹崖一径通。

楼台上云气,草木动天风。

野旷行人外,江平落雁中。

伤心俯城郭,烟雨正冥蒙。

(注)刘崧生活于元末,时局动乱,诗人家乡江西地区也战乱频繁,玉华山是江西省樟树市境内的一座山,距离刘崧的家乡泰和数百里之

远,这首诗是他第一次游山所写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千峰”与“一径”对比鲜明,表现出峰峦的众多与山路的险隘。

B.颔联诗人登顶之后,感觉楼台之上云雾缭绕,花草树木在天风中动摇。

C.尾联以“伤心”二字揭示了“烟雨冥蒙”的“伤感”“愁苦”等意蕴。

D.全诗对仗工整,巧用手法,写景抒情鲜明,语言典雅蕴藉,富有韵味。

2、“野旷行人外,江平落雁中”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对诗歌的情感表达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

1、D“语言典雅蕴藉,富有韵味”错误,此诗语言朴实质朴、清浅易懂。

2、辽阔的田野里,行人络绎不绝,平静无波的水面,落下栖息的大雁,营造了一种空寂的意境。视觉描写,远近、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反衬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时局动乱,百姓流离失所,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为下文表达伤感愁苦之情做铺垫。

试题
练习题
教案模板
教学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