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天地 > 语文教学 > 试题 > 高中的政治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练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的政治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练习测试题及答案

   来源:文萃都    阅读: 7.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改革开放初期,陈铎作为主持人在《话说运河》中身着夹克衫被认为不严肃而受到批评;当男播音员均穿着西装出镜以后,张宏民在一次不经意间穿着中山装引起外界误会,以为改革开放停止了;现在电视屏幕上,西服与中山装并存,民族服装回归,休闲装大受青睐,时装独领风骚。据此回答1、2题:

1.节目主持人服装的变化说明近年来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和文化生活( )

A.日趋多样化

B.具有强烈的商业性

C.受相应的政治背景意识形态的影响

D.落后腐朽文化蔓延

【解析】选A。“电视屏幕上,西服与中山装并存,民族服装回归,休闲装大受青睐,时装独领风骚。”着装上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在文化需求上的日趋多样性,故选A。

2.我国文化生活多样化的原因是( )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多样化的文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②文化生产的繁荣,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文化选择

③大众传媒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现代化的途径

④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D。本题是对我国文化生活出现多样化的原因的考查。④不符合题目要求,故舍去。

3.易中天因讲《品三国》而被戏称为“学术超男”,不过他不认同,他说:“其实我讲的是萝卜史学,所谓萝卜:一是草根的;二是很健康的,有益身体的;三是它可以生吃,素吃,荤吃,老少咸宜。”这留给我们的思考是( )

A.要发展传统文化 B.要发展经典文化

C.要发展大众文化 D.要发展萝卜史学

【解析】选C。“所谓萝卜:一是草根的;二是很健康的,有益身体的;三是它可以生吃,素吃,荤吃,老少咸宜。”不难看出易中天所讲的史学是面向大众的大众文化。故选C。

4.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下列关于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流行的文化都是大众文化

B.通俗的文化都是大众文化

C.高雅的文化都是大众文化

D.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的文化

【解析】选D。流行的、通俗的文化在形式上可能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但不一定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的文化,要做具体分析,故A、B舍去。高雅的文化在形式上很难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故C项不选。

5. 漫画《孟母四迁》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网络文化的发展,给人们造成了

不利影响

B.孟母的`做法不利于孟子的全面发展

C.国家应加强对网络和文化市场的管

D.孟母不懂得文化具有多样性,其做法偏激

【解析】选C。本题以《孟母四迁》为命题依据,寓意深刻、诙谐生动,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读漫画信息的能力。从题意可知,网络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不利影响,为此要求国家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所以C项正确。而A、B、D三项的认识错误,故应排除。

6.“翻开杂志美人多,打开电视广告多,拿起报纸套话多,看篇文章署名多。”这样评价当前文化市场( )

①是片面的观点,没看到文化生活中积极的东西

②反映了通俗化、平民化是大众文化的主流

③是针砭时弊,说明文化市场需要引导和规范

④是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材料中的观点指出了当前文化市场中的问题,但属于片面的观点,故选①③。

7. 美国《新闻周刊》一篇关于小沈阳是“最低俗的中国人”的报道,再次引发了频频挑动国内舆论敏感神经的雅俗之争。其实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出现自有其合理性,既然他受到一部分群众的欢迎,那就说明这种艺术是有市场需求的,对于他的发展我们就要顺其自然。至于这种表演方式是通俗还是低俗,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上述材料表明的道理不正确的是( )

A.无论什么类型的表演形式,人民群众需要的就是先进文化

B.文艺工作者要立足实践,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为社会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艺作品

C.艺术发展要遵循其自身特有的规律

D.现阶段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解析】选A。人们的文化需求是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活动,只要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为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人民群众需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先进文化。

二、非选择题(共29分)

8.(14分)在高三(1)班的主题辩论会上,同学们就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甲乙双方有不同的观点和理由。

甲方:大众传媒为低俗化的文化推波助澜,助长了中学生狂热的追星现象,一些落后腐朽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

乙方: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播,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看看电视,读读报刊,玩玩电脑游戏,满足了精神上的需求。

请你根据《文化生活》的知识对甲乙双方的观点进行评析。

【解析】本题以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的辩论会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大众传媒影响的全面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对双方观点进行辨别,并且利用教材知识解释观点正误的原因。

答案:(1)甲方描述了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消极影响,乙方描述了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积极影响,二者都是片面的。

(2)应全面认识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有助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同时,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商业性,也会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消极影响,一些不良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3)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9.(15分)山东省聊城市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光岳楼雄伟挺拔,气势恢弘。山陕会馆,规模宏伟、布局豪华。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曾藏珍本古籍22万余册、金石书画不胜枚举。《水浒传》、《三国演义》、《老残游记》、《聊斋志异》中有很多故事就是以聊城为背景展开的。我国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明代文学家谢榛、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当代国画大师李苦禅、著名学者傅斯年、季羡林、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都是聊城人民的代表,都是聊城的骄傲。这些独特的优势为聊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近年来,聊城市立足于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文化品牌的打造,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文化事业日益繁荣。

结合材料,请你谈谈如何发展大众文化?

【解析】本题以山东省聊城市依靠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背景材料,将具体发展措施作为知识切入点,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再现能力。解答本题,既要找准知识,又要联系聊城市的具体做法分析表述。

答案:(1)聊城市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就是根据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2)聊城市大力实施精品工程,为社会提供了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

(3)要提供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试题
练习题
教案模板
教学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