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天地 > 语文教学 > 教育随笔 > 呦呦鹿鸣

呦呦鹿鸣

   来源:文萃都    阅读: 1.7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鹿鸣书店的故事 

王振忠

    没有书不好过日子

    在《干校六记》里,杨绛先生提到,要离开干校回京的时候,她

指着窝棚问钟书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

先生认真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没有书不好过日子。

    这恐怕不仅仅是两位先生的感受,但凡爱书的人,都心有戚戚焉。

一个有书的所在,对于在文字里过活的人,真的具有莫大吸引力。所

以,世界上才会有那么些呆子,把书列入绝不外借的范围,当一个坐

拥书城的守财奴。

    所以。除了借,得书的更多途径是买,书店实在是这样一个好地

方。

    住在复旦十一宿舍的时候,傍晚吃过小木屋的炒面,如果还不想

马上回到电脑台子前去,信马由缰的我会下意识地走到那些与复旦比

邻而居的书店,溜达一圈,权作休闲时光。日子长了,书店里的熟面

孔也多起来。站在书架前,翻着刚来的新书,触到书本装订好格外鲜

洁的封面,和身旁的朋友谈论几句,在微凉的晚风中,拎着一袋内容、

品相都不错的书回去,在我“乏善可陈”的生活中,要算得上是一种

享受鹿鸣,就是我常去的一家。一过秋分,天也黑得早了,在街旁大

大小小招牌里,蓝白相间的“鹿鸣书店”四个字在已暗下来的天光中

显得平常而安静。不大的铺面,这时的人也格外少,大慨因为正是吃

晚饭的时候吧。站在几如“回”字形铺开的书架、书桌前。

    信手取来一本,内容正与于边事情相关,不可不读。

    平心而论,这家小书店里的学术著作相当密集,文史哲几乎一揽

大下,当然也并不排除时下的热门书如《东史郎日记》《看上去很美》

一类。不同的书在架子上码成-排排,或是《书林清话》紧挨着《心

史丛刊》,或是狄金森压住茨威格,大有点英雄不择地而生的味道。

但大致说来,鹿鸣的书还是有分类的。新书,总归放在进门的台子上,

一般左边是中国文史,右边常有西方理论书;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工具少不了语言,所以台子的里侧摆的总是语言学专著。不知我的解

释是否合乎书店主人的初衷?--这只是一个时常光顾那里的客人自

己的心得罢了。书架上的书有不少是常备的工具书,有的`学术名著,

听说刚入学的研究生几乎人手一册。这不仅仅是鹿鸣离南区研究生宿

舍近的缘故,书店的学术风味以及店主人的随和亲近倒更让人欣赏,

当然还有那不可少的打折优惠。

    记得老一辈的学者曾经不无怀念地提到老北京的琉璃厂,那里的

窗明几净,那里的古书旧书,还有书店伙计的殷勤相待使人如沐春风。

时至今日,旧迹古风不绝如缕,能为顷客订书访书的,鹿鸣就是其中

的一个。常常为了一些需要的书,我会找到小张、小久,他们或许会

通知我,书到了,来拿吧。抱着一大摞想要的书满载而归的时候,心

里的满足感也并不仅仅是少跑了腿或者打了个折,说得过一点,或许

就是吾道不孤吧,在大家忙着种种生计杂事的时候,还有这样的书和

人,让平常的日子变得好过得多。所谓物以类聚的关系,书店里来来

往往的人也都是读书的朋友,其中多是复旦的老师和学生。平时难得

碰面,偶尔在店里遇见了,寒喧几句也少不了说起某某书如何、某某

书怎样,“好为人师”的小张、小顾也不忘点评一二,这是书店气氛

最活跃的时候。

    文人雅集,从来都少不了一个风雅之地。也许好书店,原本就不

仅仅是一个卖书的地方。上海以前的内山书店,老板内山完造不就是

鲁迅先生的朋友吗?

    如果说读书人是“没有书不好过日子”,恐怕卖书人就更是如此

了。

    当然书里也不只是黄金屋,诺丁山的书店伙计也还是和颜如玉有

缘面对面。到我更老一点的时候,或许就可以老着脸皮说,到鹿鸣书

店看看去吧,也许你找到的,不只是一本好书。

 

试题
练习题
教案模板
教学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