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天地 > 语文教学 > 教学设计 >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8篇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8篇

   来源:文萃都    阅读: 2.9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8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希望自己能住在什么样的地方?(播放课件)人人都想住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那里绿树成林,空气清新,多美啊!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我真希望》。

2.板书课题,指导有感情读好课题。

(点评:通过课件中的图画、音乐及教师生动的描述,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美好的希望之中。)

二、初读课文,认知生字

1.师:借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圈出文中的生字,和词语在一块多读几遍。

2.字词教学(课件显示生字)。

①小老师领读(有注音),想领读哪个就读哪个。

②集体读(有注音)。

③开火车读(无注音)。

④抢读(无注音,打乱顺序)。

⑤游戏:读字救小羊。(课件显示情境:大森林里,小羊站一边,大灰狼站在另一边。大灰狼慢慢走近小羊,学生同时大声快速准确读出生字。如果学生还没读完,大灰狼就走到了小羊跟前,大灰狼就会吃掉小羊;如果学生读完生字大灰狼还没走到小羊跟前,大灰狼就会停下来,小羊就得救了。)

3.学生自由读课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给同桌听。

(点评:这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体现教师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师创造多种朗读方式,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由于生字教学比较枯燥,课件“读字救小羊”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生字的快乐当中。)

三、朗读感悟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想法?

1.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归类,并找出问题,四人小组带着问题边读边讨论。

2.小组交流并讨论:“我”为什么有这样的希望?该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我的心情?屏幕上随机出现相应的画面内容。

3.全班汇报,朗读感悟。

①整体要求每小节以“我真希望”开头,重音应落在“真”上,突出一片真心。后两句“不是……而是……”,语调应由低沉,逐渐转向明快;用轻柔、向往的节奏和语调读好每小节的最后一句话,把无限的希望、美好的憧憬表达出来。

②第一小节屏幕显示:浓浓的黑烟——轻盈洁白的云彩。

引导学生理解“轻盈洁白”,从而指导学生读好这个词。

第二小节屏幕显示:灰灰的粉尘——清澈晶莹的泉水。

引导学生想像泉水清澈见底,晶莹透亮的样子,理解“清澈晶莹”一词,并读好它。

第三小节屏幕显示:浑浊的气体——象征香味的略带彩色的气体。

引导学生体会浑浊气体刺鼻的味道,理解“芬芳”一词,从而指导学生读好“淡淡的芬芳”。

第四小节:美好的环境——树绿、花红、小鸟鸣叫。

引导学生理解“我真希望”反复出现的含义,及最后省略号所代表的意思,从而指导学生读出内心希望的强烈,感受结尾意蕴深远。

(学生先说哪一节,就先出示哪一节,随机指导朗读,感悟。)

4.感情朗读

①学生自由读全诗。

②男女生分读全诗。

③教师引读:我真希望……

不是……

而是……

④看屏幕,学生配乐齐背。

(点评: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并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朗读感悟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充分表达出来,自由发挥自己的朗读技巧。)

四、联系实际,加深感悟,指导实践

1.播放有关环境污染的录像资料。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我们不希望看到,请看屏幕。

2.指导实践,布置作业(课件显示提纲)

师:这些现象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提示,课后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做一次调查,存在哪些污染,如何治理,咱们下一节课交流。

(点评:通过观看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结合实际情况,深化本课主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布置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为动笔写小诗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课文,导入

1.读生词卡片;

2.背诵课文。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深入调查了周围的环境,你有什么收获吗?

(点评:把学生从课前的状态迅速带入情境中,将入境和复习结合起来。)

二、交流调查结果,拓展延伸

1.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2.谈自己的感受。

师:做了这么细致的调查,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感受吗?有什么新的希望吗?该为环境保护做点什么呢?

3.语言实践,拓展延伸。

师:请大家模仿课文中诗歌的表达形式,用上“我真希望”的开头,把自己对改变环境的愿望写一写,可以写一段,也可以写二至三段。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点评:通过实际调查交流汇报,使学生深深感触到污染无处不在,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已经刻不容缓。通过写小诗,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口语表达及写话的训练。)

三、巩固课文,加强语言文字的练习

1.出示问题,填上恰当的词语

洁白的()芬芳的()动听的()

2.指导“我会写的字”

①出示我会写的字,引导观察。

②学生试写感悟,交流体会。

③根据书写情况,教师范写指导。

④学生再练。

3.采集本课中表达环境美的词语。

(点评:通过这个板块的练习,强化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将教师的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指导更有针对性。)

四、总结

师:学了这一课,让我们大家赶快行动起来,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母亲,做出自己的贡献吧!

作者:李迎迎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有、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带领学生感悟古诗中的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1、用幻灯片出示2首古诗。

2、学生配诗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师:学习了前面几篇课文,和你的所见所感,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

2、师: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讲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

认读生字“古、诗、首”。

4、指名读古诗名(题目)。

比较“春”和“村”的发音。

二、自学生字、自读古诗

1、生自由读诗:

师:一边读古诗,一边把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生字,检查自学情况:

师:要来读一读吗?一定要读准字音。

⑴ 区别平、翘舌音:诗、首、处──村、醉、散。

⑵ 字形:

① 古:十+口; 闻:门+耳

居:尸+古; 童:立+里

② 诗:讠字旁; 醉:酉字旁; 忙—忄旁

3、口头扩词:

古( )( )( ) 声( )( )( )

多( )( )( ) 处( )( )( )

知( )( )( ) 忙( )( )( )

4、同桌抽读生字。

三、书写指导

1、引导生观察书写、掌握要领。

2、师范写,生观察:

“古”字横要长而凸。

“多”要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学生写成一左一右。

“处”字是半包围结构,要强调“包住”—把捺拖长。

“忙”字左边竖心的“竖”要写的垂直且稍长。

四、课外作业

查找有关诗人、古诗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欣赏导入

1、生看课文插图,听师配乐朗诵: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愿意听老师先来读一读吗?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那你们也想来读吗?

二、朗读、体会、理解古诗

1、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要想读好这两首诗,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做到“五不”,还要读通句子。其次,就是要反复多读几遍,因为古人能用很少的句子,表达很丰富的意思。最后,还要看谁的想象力丰富,一边读诗,一边能在大脑里作画!

2、生自愿汇报读。

3、生赛读(同桌赛、小组赛、男女竞赛)。

4、背诵古诗:

师:一不留神,老师发现有好多同学在熟读的基础上,都可以背诵古诗了,来站起来,展示一下。

5、交流理解、体会:

师:愿意把你们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体会用画笔画下来吗?选择其中一首作画。

间休:在作画前,我想为大家朗读一段文字(教材简说)。

交流诗画,展开想象,畅谈感受。

师: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想法和作品一起到前面来,给大家谈谈你的感受。

三、完成“课后练习”

1、生口头扩词:

师:看看谁的词汇量大,是我们班的“小词霸”!

2、动手实践:

师:希望利用周末或课余的时间,同学们回家做一只风筝,要记住的是,一定要自己参与动手哦!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月光曲》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的讲读课文,写的是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事。贝多芬是在特定环境的感染下,随着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激起创作灵感,以眼前的事物为依托,展开联想,即兴写成的。教学本篇课文,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是教学重点,而理解贝多芬即兴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发展的变化则是教学难点。

教学本文,进一步落实分辨事物和联想,并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诸如“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理清课文条理”、“分清课文的主次”、“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等,使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及内容的过程中,领悟感情,使重点训练项目化为技能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

1、学习第9、10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重点)。

2、感受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意境、内容,体会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的思想。

3、在情境中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以贝多芬的一句名言引入。

二、创设情境,整件感知

1、初步感知:

看画面,感受情境,谈体会。

2、合作学习:

用两分钟时间读第9自然段,组内交流讨论: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说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指名反馈。

板书: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3、品读体会:

根据月亮、海水的变化,把三种层次的感觉读出来。

4、深入研读:

个体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层来读一读。

⑴ 第一层:

自由读→谈体会→重点指导“微波粼粼”“霎时间”→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⑵ 第二层:

自由读→谈体会→重点指导“忽然”“刮”“卷”“涌”→自由读→指名读→站起来读。

⑶ 第三层:

引读→谈体会→重点指导“波涛汹涌”→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回顾小结

过度:

好一幅美妙绝伦的海天月夜景!兄妹俩真的看到了吗?

1、看板书、理思路。

2、朗读:

⑴ 指名读。

⑵ 接读:

女→男→全班。

⑶ 齐读:

配乐朗诵。

四、学习第10自然段,拓展想象

1、想象说话:

贝多芬美妙的乐曲深深感染了兄妹来,贝多芬离去后,盲姑娘兄妹可能会说些什么?

这时贝多芬,心潮澎湃,飞奔回客店,他一边写,一边想,他想了些什么呢?

2、情感升华:

穿插再读贝多芬的话,体会情感。

【板书】

乐曲联想

柔和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有力 月亮升高

月光曲

风卷巨浪

高昂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2、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观察天上的云,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4、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生字词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同学默写的词语,这位同学是个马大哈!写字总是缺胳膊少腿的。

1、出示含有错别字的词语:

师:你们这些小老师们谁来帮帮他?

2、指名到前面来修改。

(设计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乐趣中记住了词语的写法。)

3、齐读。

二、复习第一段

1、回忆第一段讲了什么?

板书:

上来了

2、齐读。

三、教学第二段

过渡:

火烧上来了,地面上的一切都变了,真神奇呀!那火烧云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板书:

变化

1、默读第二段,思考:

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

板书:

颜色形状

2、教学第二自然段:

⑴ 听录音。

(观察图片)

⑵ 听了这一自然段,火烧云的变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

多快

⑶ 从哪儿看出多,你能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吗?

(指名圈出)

出示:

照样子,找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通通 ______ ______ ______

茄子紫 ______ ______ ______

(讲练结合,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

⑷ 又从哪儿看出颜色变化“快”呢?

(一会儿……一会儿……)

⑸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的“烧”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换呢?那作者为什么不用“?”而用“烧”呢?

(“烧”写出了动态,表示了颜色,点明了课题。)

(让学生反复推敲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体会精确的语言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⑹ 指导朗读。

(喜悦语气)

3、教学第3~5自然段:

过渡:

火烧云的颜色是如此的色彩斑斓,瞬息万变,那么它的形状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⑴ 指名读,思考:

这3年自然段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那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呢?

板书:

狗、马、狮子

⑵ 齐读第3自然段,思考:

① 马出现时是什么样子的?

② 马是怎样变化,又是如何消失的?

⑶ 自学第4、5自然段。

⑷ 检查自学情况,师生共同交流。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本处设计让学生自学,与老师共同交流,体现了这一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⑸ 听录音,小结:

谁能用《黄山奇松》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火烧云的状变化?

板书:

千姿百态

(回忆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四、指导背诵

师:火烧云真是太美了,读了课文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么美的景观你们愿意背诵下来吗?选择一段你喜欢的景色背诵下来吧!

(此处设计是为了调动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选择自己喜欢的背,变教师要求的被动为学生自己选择的主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学生选择背诵。

2、指名背。

五、作业

观察天上的云,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

(作业的设计,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写法,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板书设计】

上来了

颜色 多 快

火烧云 变化

形状 千姿百态 快

下来了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梅兰芳苦练前后的眼神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他苦练基本功的过程。

学情分析:

课文篇幅比较短,但句句是精华,其中蕴涵了勤学能补拙,苦练可通神的道理。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梅兰芳是谁?他学什么本领?怎样学艺的?。然后指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再反复朗读具体描写梅兰芳学艺的句子,体会梅兰芳练功的刻苦而受到启示、教育。

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欣赏一些梅兰芳的京剧表演片段,让学生初步感知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自主识字,指导书写生字。

一、揭示课题

1、京剧是我们中国的艺术国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板书课题:梅兰芳。

2、 出示梅兰芳的头像,简介梅兰芳。

(著名京剧大师,江苏泰州人。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梅派)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应该停顿的地方,做上记号。。

2、 检查读书情况。

(1) 出示小黑板,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拜师学艺 唱戏的料子 没有动摇 飞翔的鸽子

勤学苦练 世界闻名 游动的鱼儿 紧盯 注视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A 指名分节朗读,评议,正音。

B 男女生分节朗读。

C 齐读课文。

3、 填空,出示小黑板。

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 ),苦练( ),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 )的故事。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兰、芳、艺、紧、或、者、注、视、灵、活

指名认读,注音。

2、找出独体字和上下结构的字。

兰、芳、艺、紧、或、者、灵

(1)交流识记的方法

(2)交流书写时的注意点

3、师范写,生书空

兰:三横间的关系要注意,中间一横最短,最后一横长而稳当。

紧:上宽下窄。下面是系少一撇。

或:注意笔顺,斜钩是关键笔画,要舒展。

者:都的一半,日要写得正。

4、学生描红,完成作业。

四、作业:

1、 练读生字词。

2、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围绕课题质疑,带着问题读书释疑。

指导朗读课文,读正确,读出味。

指导书写注、视、灵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读了一篇新的课文《梅兰芳学艺》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课文主要写梅兰芳学艺这件事)。

(梅兰芳是谁?他为什么要学艺?他是怎样学艺的?他学什么本领?)

二、指导读书,释疑。

(一)梅兰芳是何许人?

1、通过预习,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是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他创立了梅派。他演过)

2、请看一段录象,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唱得很动听;双眼会说话)

3、可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时,师傅是怎么说他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自然。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材分析

《两小儿辩日》是《列子汤问》中的一则传说故事。从故事来看,即使是孔子那样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即使是两个孩童,也有着可贵的认识自然,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但是,仅仅把文章理解为用两个孩童衬出孔子不是全知全能的,用他们来笑这一点,似乎还有些浅显。孔子的不决,也可看做是其特殊的教育方法。他没有草率的否定任何一个孩子的答案,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这更能体现孔子作为大教育家的特殊教育思想。孩童的笑,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孔子的行为,恰是孩子天真的体现,更显孔子的伟大之处。

学情分析:

在前几篇文言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应该能够比较顺利的解决文中字词句的问题。个别存在困难的字词句,通过合作,应该能够比较顺利解决。

这篇文章大多数学生可能只会当作一个有趣的故事去读,缺乏对内容的深刻理解,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认识两小儿和孔子可贵的精神。对文中争论的问题进行探究。

过程与方法:合作、交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合作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文中受到启示,敢于在学习、生活中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并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理解文本内容。

难点:提高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认识两小儿和孔子可贵的精神。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完成学案

(一)导入

孔子在中国的地位已经不用我多说了,不管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多少个伟大都不为过。可就是这样一个门人三千,学识渊博,被众人所推崇的大学问家,也有答不上了的问题,而为难他的人却是两个小毛孩儿。那这两个小毛孩儿究竟提出了什么样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两小儿辩日》,一起去看看当时的情景。

(二)文常,关于《列子》

(三)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纠正字词发音

2、 请同学正确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

斗盂沧为孰为汝知

3、 自读课文,能流利朗读

4、齐读

(四)理解文意

1、 根据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本内容,纠正学案,提出疑问

2、 四人小组间交流,尝试解决疑难字词句

3、 全班交流,解决疑难,必要时,教师做补充

4、 请同学翻译重点字词及全文

5、 齐读文章,教师评价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同学们读得都非常流利,可是总觉得缺点什么,你觉得缺什么呢?(情感)

(五)诵读训练

1、现在请同学们仔细揣摩文章中的每一句对话和叙述,说说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速去读,为什么?边自读,边揣摩。

总的说来,孩子的语气以天真、自信、要强为主,语速根据语言内容有快慢之分。叙述部分语速适中,一体现孔子好奇,一体现思考之后无奈也不能决的情景。

2、学生范读

3、齐读

4、读背课文

(六)课文分析

1、讨论、交流下面几个问题:

1)两小儿争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太阳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2)儿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根据怎样的现象、得出怎样的结论?

一个从视觉角度出发,根据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的现象,得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结论;一个从触觉角度出发,根据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的现象,得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结论。在当时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很不够的情况下两小儿的争辩是得不到统一结论的,但正是如此,才更能体现两小儿身上的可贵之处,你发现了吗?说说看!表现了两小儿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可贵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古人从多角度认识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4)你能从“孔子不能决也”中读出哪些背后信息?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一个人即使知识广博,也有许多不知道的东西。说明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孔子很明智,不轻易否定任何一个孩子的结论,见孔子作为一个大教育家的智慧了。

(七)小结

1)你认为两人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列子中对待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多角度理解本文。

附:板书

两小儿辩日

问题--太阳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

结论--日出近,正午远--视觉

日出远,正午近--感觉

实质--两小儿:探求、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不知为不知”、保护孩子的求知欲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又到了玩结构游戏了。我笑眯眯地告诉小朋友:“ 今天,我们又要做小小发明家,搭出各种各样的模型了。你们想发明什么呀?”一听说做发明家,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了。在这一活动中,孩子们可任意地遐想,尽情地发挥,做着孩子童真的梦幻。他们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老师,我要搭一架航天飞机,老师,我要搭一座高楼大厦……”可佳俊小朋友却跑到我身边,踮起小脚在我身边悄悄地说:“老师,我要搭一架飞机,别告诉小朋友好吗?”小伙伴们你一言,我一语,像热锅上的蚂蚁一下子炸开了。我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着他们的快乐。我一边巡回着,一边仔细地观察着孩子们。我发现孩子们都在互相窃窃私语:“你搭什么?”“我搭一只花篮。”“我想搭一列火车。我们一起搭好吗?”我来到佳俊小朋友的身边,他是我们班最小的孩子,性格也较内向。但今天的举动令我惊讶,所以我特别关注他。只见他正专心致志地搭着,两只小手不停地摆弄,一会儿搭,一会儿拆。他突然发现了我,两只小手就停了下来,我生怕打断他创作的思路,又绕到别的小朋友那里去了。

“老师,快来呀,这是我搭的一辆汽车。”“老师,这是我搭的一只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嚷着,都想表现自己,我来到了他们的身旁,微笑着摸摸他们的头,以鼓励的眼神看着他们。这时,佳俊拿起搭好的飞机向我走来,说:“王老师,看我搭的飞机好看吗?”我一看,不由地笑了。因为这架飞机根本不像“飞机”,连机翼也没有,他竟然也叫“飞机”。这时,王冰小朋友跑来让我看他搭的飞机。“你看,这样才像飞机”,我指着王冰的飞机对佳俊说:“飞机应该是长‘翅膀’的,这不长翅膀的飞机怎么飞呀?”边说边给他的飞机插上了机翼。王冰捧着飞机得意地笑着走开了。而佳俊脸上那股愉快专注的神情却没有了。他嘟着小嘴无可奈何地转过身走了。可我发现在他转身的同时,将我给他装上的两只“翅膀”给拆掉了。

望着佳俊嘟起的小嘴。我忽然意识到,我是不是错了?既然孩子管自己搭的叫“飞机”,说明他搭的就是他心目中的飞机。而我却不分青红皂白,以大家都认为飞机应该长“翅膀”的去限制他的想象;以大家现有的模式去束缚他的创造。怎么能叫孩子高兴呢?想着、想着。我连忙走到佳俊的身旁,蹲下来亲切地问:“佳俊你刚才搭的是什么新式飞机,能告诉老师吗?”这时,他慢慢地抬起头,看着我说:

“我搭的是未来飞机一号。”还拼命地对我说:“老师,等我长大了,就造出这样的飞机,带着你和小朋友一起飞到天上去。飞得比长翅膀的飞机还要高,还要远……”讲着、讲着。他的脸上开始露出了微笑。

到了分享作品的时候。我让佳俊拿起他不长“翅膀”飞机,只见他得意的样子,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并用不太完整的话向大家介绍着。可下面的孩子起哄了:“老师,他搭的不是飞机,没有翅膀的飞机怎么会飞呀?”佳俊一下子低下了头。我马上对孩子们说:“我们都是小小发明家,都会创造出不同的作品。佳俊小朋友的飞机虽然不长翅膀,但当我们长大以后也许会造出没有翅膀的飞机。而且飞得更快呢,佳俊你说是吗?”佳俊又一次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开心。活动结束后佳俊来到我身边,轻轻地说了声:“王老师,你真好。”短短的一句话让我想得更多更远。在作品的陈列会上,佳俊总是来回看着,就像守护神一样,生怕别人弄坏了他的“飞机”。

反思:

一个随意的敷衍也许扼杀了一朵心灵之花,一句肤浅的评价也许堵住了一股创新之泉,一个严厉的眼神,也许浇灭了一股自信之火。仔细研读《纲要》我觉得“尊重儿童”应该珍视幼儿的每一件作品。

在孩子们的想象中,这天空中应该还有一种不长翅膀的飞机在飞翔,这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一次闪光。我们当教师的应当用心去呵护他们,让他们的想象伴随他们一起成长。

那么若干年后,他们都能成为一名杰出的设计者,设计出我们前所未见、想也想不出来的新式飞行器。孩子毕竟是新世纪的主人,想到这里,我为自己及时调整的教育行为感到自豪。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

2.体会“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1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3.学习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地观察和细腻地描写和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讲解这篇课文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从而抓住关键语句具体地复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深入研究文章主体部分安排材料的顺序和特点,进而了解文章的主旨,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一提“男子汉”,我们的头脑中就会马上联想到。顶天立地、敢说敢为、正直无私、胸怀宽广等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忆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看一看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有何不同。(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

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其小说《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文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4.文中的“男子汉”具有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5.文中“他向往着去少林寺当和尚。可是我告诉他,’当和尚不能吃荤。他说:“‘用肉汤拌饭可以吗?“不可以。“那么棒冰可以吃吗?’他小心地问,是问‘棒冰’,而不是冰淇淋,甚至不是雪糕。”加点词“小心”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6.找出自学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嗫嚅倔强有力胆怯沮丧轮廓风靡恍惚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学生进行纠正。

2.刻画人物性格特征采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要求:能找出各种描写对应的句子。

3.文中“男子汉”具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明确:(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4.“小心”一词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明确:(“小心”刻画了“男子汉”既想到少林寺去当和尚又舍不得不吃冷饮的心态。为了去少林寺,他已经决定忍痛割爱不吃冰淇淋、雪糕了,但连棒冰都不准吃,他就不能忍受了。“小心”就表现了“他”在提问时的这种希望得到肯定答复的心态和神情。)

5.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6.重点研讨“他对父亲的崇拜”这部分。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本部分明写了哪两方面的事?

(爹有一次,他很不乖,我教训他,他火了,说:“我叫爸爸打你。”我也火了,说:“你爸爸,你爸爸在哪儿?”他忽然低下了脑袋,嗫嚅着说:“在安徽。”加点词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

(①爸妈拌嘴时总是站在妈妈一边攻击爸爸;又总觉得爸爸是无所不能。

②表现了“他”内心的沮丧、空虚和想说又吞吞吐吐不敢说的神态。)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

试题
练习题
教案模板
教学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