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天地 > 语文教学 > 教学课件 > 家乡的桥 美术课件

家乡的桥 美术课件

   来源:文萃都    阅读: 2.6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一、学习领域:

家乡的桥 美术课件

造型·表现

 二、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材分析:

《家乡的桥》是在《家乡的桥和塔》的内容上分出的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放在认识桥的艺术特点并用绘画的形式创作家乡的桥。改动的理由是:在一课时中有桥又的塔的教学内容太多,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把教材内容分为桥和塔各1课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一课一得。本课在此基础上首先以桥的知识的抢答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确认学生课前预习的实效性。通过观察、分析家乡的桥,了解桥的艺术特点,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作欲,并用绘画的形式创作家乡的桥,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课后的拓展,通过欣赏让学生认识美术表现的多样性。

 四、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欣赏有关桥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桥的结构和造型特点,了解、欣赏桥的'造型美。

技能目标:启发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家乡的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五、教学重点:

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创作家乡的桥。

 六、教学难点:

了解桥的结构、用途,感受桥的造型美。

 七、学具准备:

教师:有关桥的课件、纸、勾线笔。

学生:收集有关桥的图片和资料、纸、喜欢的画材。

八、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课前教师布置了用各种形式查找有关桥的资料,了解了有知桥的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玩有关桥的知识的抢答游戏,看哪位同学课前预习最好,最快并正确的同学有奖励。

2.出示抢答问题

(1)中国最古老的桥建于?第一座浮桥建在什么地方?

生:公元35年,建在长江。

(2)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河北省赵县的什么桥?

生:赵州桥。

(3)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施工的第一座公路桥?

生:南京长江大桥。

(4)中国最长的桥?

生:江阴长江公路桥。

(5)世界上最长的桥?

生:日本明古海峡桥。

(6)我们的家乡厦门也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桥,请说说?

生:跨海大桥、公园里的桥、各式各样的天桥等。

(评析:课前引导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桥的有关知识。以抢答游戏的形式,确认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实效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二)发展阶段

1.家乡的桥很多,建在不同的位置,请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它们的用途是什么?

生:美观、实用的桥给我们居住的城市带来了美。

(2)桥的形式多样,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它们的共同之处?也就是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之处?(师生讨论,师出示课件)

相同点:生:桥梁由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以及桥梁防护建筑物组成。

不同点:生:桥梁的桥墩粗细的变化、护栏的变化、桥灯的变化、桥的装饰的变化。

(评析:通过观察、分析桥的图片,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发现桥的用途和结构,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家乡的桥真是太美了,想不想动手画一画?怎么画?老师根据学生说,用线描的形式示范作画过程。

(评析:示范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的作用。学生在在教师直观的示范过程中明白将要采用的作画步骤。)

3.欣赏学生创作的家乡的桥的美术作品。(出示课件)

(评析:通过欣赏学生作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感受丰富多彩的学生作品,体验美术作品的美。)

4.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创作家乡的桥,桥画好后可以根据画面需要添画背景。

(评析:通过创作,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5.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评价阶段

1.学生画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互欣赏。

2.师生评价作品时围绕三点;(出示要求)

(1)是否表现家乡的桥。

(2)桥的造型美吗?添画背景是否适合?

(3)构图合理吗?

(评析:通过作业展评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养成学习──评价──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评价,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共同评价,发现作品的优秀之处和存在问题,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认知能力。)

 (四)拓展阶级(出示课件)

1.一起来欣赏画家用各种表现形式创作的桥。

2.除了画桥,还可以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欣赏书中用其它材料制作的桥。

(评析:通过欣赏各种表现桥的美术作品,拓展学生的眼界,认识美术表现的多样性。)

3.随着科学和时代的发展,桥的造型、用途也在不断变化,你们想不想欣赏小朋友大胆想象创作出的非常有特色的未来的桥。

(评析:欣赏未来的桥的学生作品,促使学生新知识的生成,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试题
练习题
教案模板
教学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