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天地 > 语文教学 > 教学反思 >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乡下孩子》第一段教学案例及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乡下孩子》第一段教学案例及反思

   来源:文萃都    阅读: 2.8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曾是妈妈怀里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乡下孩子》第一段教学案例及反思

欢唱的黄鹂,

曾是爸爸背上

盛开的野菊。

师:谁能把这段话读正确?

指名读,相机正音:曾是、盛开(后鼻音)。

师:要把这段话读正确,不光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轻声的读法。

出示: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

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学生自己试读,指名当小老师领大家读,重点放在词组的练读上。

师:现在谁能读正确了?

指名读后再齐读。

师:黄鹂是一种鸟,它很喜欢唱歌。听!(放鸟叫的录音)它的歌声多么—

生:清脆!

生:动听!

生:美妙!

生:欢快!

师:(出示:欢唱的黄鹂)谁来欢快地唱一唱?

(生纷纷举手练读)

师:谁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

生:乡下孩子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出示句子

师:是啊,乡下孩子小时候躺在妈妈的怀里(动作演示)会做什么呢?

生:会唱歌。

生:会听妈妈讲故事。

生:会和妈妈讲笑话。

师:对呀,和妈妈又说又笑,真开心呀!就像一只——

生齐:欢唱的黄鹂。

师:你能像黄鹂一样来唱一唱这诗句吗?(反复诵读)

师:(出示野菊)这是一朵怎样的野菊?

生:这是一朵黄色的野菊。

生:这是一朵盛开的野菊。

生:这是一朵美丽的野菊。

师:说得都对。(出示:盛开的野菊)请美美地读一读。

师:谁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生:乡下孩子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出示句子)

师:现在,你就是乡下孩子了。爸爸会背着你去哪里干什么呢?

生:爸爸会背着我去田间劳动。

生:爸爸会背着我去河边捉鱼。

生:爸爸会背着我到邻居家去玩。

生:爸爸会背着我去大树下乘凉。

……

师:对呀,背着你到处跑,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心里是那样的高兴,脸上笑开了花,就像一朵——

生齐:盛开的野菊。

师:现在我们也来笑一笑,比比谁的笑脸像野菊一样美!带着这样的笑,读读这诗句吧!

师:这两句话说的都是乡下孩子。你能用上“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并成一句来说说吗?

生:乡下孩子不但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而且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师:说得好!谁也会?(指数名学生说后齐说。)

“不但……而且……”还能换上什么词来说?

生:乡下孩子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也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师:两句中间用“也”连起来,真会动脑筋,可以。(同桌互说)

师:还能用别的'词吗?

生:乡下孩子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还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生:乡下孩子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又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师:真不错!你们说的句子和诗句的意思是一样的。由此我们知道: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这节课的过程中,我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来完成:第一步,是让学生逐一辨认教材文字,再根据经验对文字进行“意义组合”,逐步达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那些学生比较生疏的语言,如读破词或读破句子了,老师给予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语音。第二步,在这个基础上感悟,是要求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自我感受和体验。我采用直观手段,动用学生多种感官,让他们听鸟鸣,看野菊,感知到这两种东西的本质:黄鹂是欢快的,野菊是美丽的。进而把诗歌语意上的省略补充完整,使学生明白:乡下孩子是欢唱的黄鹂,也是盛开的野菊。再通过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进入乡下孩子这个角色,让学生弄懂,活泼可爱的乡下孩子就像“欢唱的黄鹂”一样快乐,笑得像“盛开的野菊”一样美丽,从而理解了诗意,突破了难点。同时,这样的生活经验激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爸爸妈妈的关怀下,我们是多么幸福快乐呀!这时安排朗读,一定能声情并茂,因为学生需要借助朗读把自己的情感宣泄出来。做到感悟会于心,朗读出于口,心口相应,相辅相成。第三步安排了一个迁移性的语言训练,虽然前面学生对这个内容已有接触,但印象不深,仅靠一两次的训练,远不能熟练地掌握。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深思成学问”。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多为学生创设各种读书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揣摩、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学生只有在充分地、反复地读书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独到的见解,迸发出创新火花。

试题
练习题
教案模板
教学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