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天地 > 语文教学 > 教案模板 > 水教案模板汇编5篇

水教案模板汇编5篇

   来源:文萃都    阅读: 1.9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教案模板汇编5篇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学会书写“失、觉”等8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风景之美,体会风景美和行为美之间的和谐。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词,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2.体会小洁美好的心灵,懂得人与自然美的和谐统一。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揭题读题。同学们,让我们荡起双桨,走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一边欣赏着湖光山色,一边想象着绿树倒影,再把课题读一读。

3.把我们的高兴、快乐带上,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识记生字。

2.检查字词。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开火车检查。

(2)去拼音读。

3.交流识记方法。

加一加:侧 欣 镜 映 演 龟

形声字:蕉 跨

换一换:赏 幻 扔 常 幼 仍

4.展示性朗读。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生评议。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走进文本,品读领悟

(一)找读美景

让学生把描写湖面美景的句子找到标出来。(动作快的同学把找到的句子读给自己听听。)

(二)研读美景

( 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湖水像一面镜子一句)

1.湖水像一面神奇的镜子,多美呀!我们一边听,一边看看,我们能从这个大镜子里面看到什么?

2.交流点拨。

(1)我看到了,湖水里有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变幻的山峦是怎么回事?

山峦是( ),说连成一片的山峰会变幻,是指( ),这湖里的山还会动呢!多美,一起读。

难怪小洁看得入了神,她觉得——(出示句子,学生接读: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有这样美妙的感觉,小洁不忍心把刚吃完面包的面包纸扔进湖里,而是紧紧地攥在手里。

就在这清澈的湖水里,就在这神奇的大镜子里,你还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象?你可以再读读课文,也可以再读读课文中你画出的句子。

(2)在湖水里,我看到了山石。

课文中时怎样描写这些山石的?(出示句子: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读读这个句子,再看看这幅图,想想都有哪些山石跑到这湖水里去了?课件出示山石图,你可以一边欣赏一边读读下面的文字。

①一看就知道,这山石像——正要跳起的青蛙。别看这小青蛙一动不动,其实它正想跳起来唱歌呢!它会怎么唱(呱呱呱)它在说什么顶呱呱?我们也夸夸它。(读青蛙这句)

②这是——展翅欲飞的雄鹰。

这里有一个词儿特别难读,我们一起来读读。(展翅欲飞)

让学生一起做“展翅欲飞”动作,一边体会词义。

③看,谁来了?——正在赛跑的龟兔!

看到这儿,你想到什么了?(龟兔赛跑的故事

想到那么有趣的故事,现在看这山石,就觉得更有趣了。谁来读出有趣?④引读:这奇异的山石环绕着清澈的湖水,这清澈的湖水倒映着奇异的山石,欣赏这样的美景,我们的感觉是(),我们的心情是(),难怪小洁——(出示句子,学生接读: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所以,小洁再一次——(紧紧的攥着手中早就没用了的面包纸,而决不把它扔进湖里。

(3)这清澈的湖水,真的特别有意思。它不仅会把蓝天白云、奇峰怪石都搬到他这儿来比美,他还邀请许多小动物来游玩呢!你们说,谁来了?(小鱼)你找到写小鱼的句子了吗?(呦,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

这儿有一个生字,考考你,读(跃)。“跃”是什么意思?你做做小鱼跃出水面的动作。

你是小鱼,你跃出水面,做什么呀?(欣赏美景、表演节目、欢迎光临、嬉戏玩耍)

看到这样快活的小鱼,我们小洁——(出示句子,学生接读: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我们也觉得——(学生接读: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看看小鱼,再看看自己手中的面包纸,小洁说什么都不愿意——把面包纸扔进湖里,而要紧紧地攥在手里。)

(三)回归切入点,发现悟其神

1.清澈的湖水这么美! 难怪小洁被吸引住了,要把面包纸——紧紧攥在手里。她攥住了什么?仅仅是面包纸吗?

2.是的,因为她紧紧地攥住了面包纸,因为她连一点点面包碎屑都没让掉进湖里,所以小洁留住了什么?

(清澈的湖水,美丽的风景,小鱼的快乐,一份欣赏时的好心情)

3.小洁和小男孩的行为进行对比:可是,另一个动作——“扔”,却让这美好的一切发生了变化。请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看看这个小孩扔走了什么?(自

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

4.课堂总结。

四、巩固延伸

说话练习 :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我想对乱扔香蕉皮的小男孩说:

我想对小洁说:

我想对自己说:

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练习说话。

五、指导书写,掌握要领

1.认读“我会写”中的生字。

2.师范写,讲解笔顺,生书空。

3.生练写,师巡视。因人而异进行指导,并强调写字姿势。

六、实践活动

1.开展“弯弯腰,拾起一片纸”活动。

2.小组合作,设计一幅环保宣传画。

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音乐《爱我中华》、收集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件:泼水节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是的,你们看到的是居住在美丽的西双版纳的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每当泼水节到来时,傣族人民就载歌载舞地庆祝节日。今天我们再来感受傣族人民是怎样和敬爱的周总理过泼水节的。

二、读课文,了解人们用怎样的方式欢迎周总理的

1、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人们如此的喜欢周总理,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迎接总理的,谁来把第三自然段的相关词语找出来告诉大家并加以理解?

(四面八方、一条条、一串串、欢呼)

4、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啊!大家赶快读读吧。

5、读后,你一定想问:

周总理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知道有关周总理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讲?

6、指名说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7、听了这么多的故事,你认为总理是个怎样的人?你希望见到他吗?

8、指名说出对周总理的认识。

9、是的,傣族人民此时的心情和我们一样,也非常的想见到周总理,他们用自己所特有的方式迎接总理的到来,他们是那样的激动。此时,我们的心情和他们一样,让我们一起大声的、有感情的读读吧!

10、生自读第三段。

11、师生交替读,重点指导最后一句话:周总理来了!。

三、看图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

1、瞧!傣族人民期盼以久的总理真的来到了人群中,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

(穿着、表情、动作、人物的心理活动)

3、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来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4、自读4、5自然段。

5、师:刚才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读的非常投入,但是从你们的面布表情中告诉我,你们还有疑虑,能告诉我吗?

6、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7、老师也有不懂的问题想请你们帮助解答,书上有欢乐的鼓点在那种场面可能还会有欢乐的什么呢?地毯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呢?

8、指名说。

9、问题解决了,我相信同学们会读的更好。

10、齐读第4~5自然段。

11、师领读,生模仿总理做泼水的动作,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并指名说一说。

12、男生读女生作动作,女生读男生作动作。

四、指导读课文6~8自然段

1、多么热闹、多么难忘的场面啊!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看看下面三段与前面几段有什么不同?

2、生自读最后三段。

3、指名说我的发现:

三段都是感叹句。

4、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5、生评价,说说感叹句怎样读?为什么?

6、分组比赛读。

五、拓展

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句话,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傣族人民与总理的深厚友谊,那份友谊是那么的刻骨铭心。你一定感慨万千,快吧你的心理话对大家说说吧?

2、你还收集了哪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赶快告诉大家。

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多种描写方式的运用

2、 学习多角度对比体现主题的方法

3、 初步认识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做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

感受爱斯梅拉达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

教学设想:

《巴黎圣母院》是体现雨果浪漫主义特色的代表作品。《一滴水换一滴眼泪》节选原著的第六卷第四章,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教学时间,课前让学生预习。如何在文本研习中让学生体悟人性美,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多角度对比手法,进而揭示出本文的主题是本文的教学目标。因此,我紧抓小说三要素,以题眼入手,层层推进分析人物形象,进而得出对比,揭示真善美这一人生真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感导入

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无数的艺术作品用丰富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美丽。在优秀的作品中,一滴眼泪也能折射出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到这个美与丑的看台上,随着法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走进伽西莫多的一滴眼泪!

二, 初读感知

1. 这篇课文节选自雨果29岁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讲小说,我们不得不提小说的三要素,那就是环境、人物、情节。我们首先来看《巴黎圣母院》的故事情节,请一位同学读注释①故事简介。

2. 我们知道了《巴黎圣母院》的故事内容,现在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划出你不会的生字词,并思考本篇课文的环境、人物和情节。

(在此期间,将我归纳的生字词写在黑板上,写完走下讲台,看学生的阅读情况)

3.请学生读黑板上的字词,给出正确的读音。

鞭笞 轮轴 黝黑 刽子手 跛脚 蜷缩

恫吓 虫豸 缄默 唆使 抽搐 镂刻

标识出正确的读音,请全体学生齐读两遍

3. 请学生归纳三要素

(环境 学生应该能概括,人物 适当地提示,情节我会提示:把我们找到的人物都串起来,连成一句话就是我们这篇文章的情节,想想看怎么说?)

环境:格雷沃广场的刑台

人物: 克洛德孚罗洛

围观群众

情节:伽西莫多被送上刑台,接受笞刑,围观者嘲笑辱骂他,副主教克洛德对他置之不理,爱斯梅拉达为他送上水。

三, 整体感知

1. 题目是“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大家是不是有疑惑啊?那我们先从眼泪处看起,文中描写眼泪处是哪一段啊?——(第62小节)

全体读一遍,伽西莫多为什么流泪?——(被他劫持的爱斯梅拉达在没有人理睬他时送水给他喝)

2. 在他喝到水之前,他对爱斯梅拉达怀着怎样的情感?他是怎样想爱斯梅拉达的?哪一小节有描写?——(第60小节 愤怒和轻视)

详写这种情感,跟伽西莫多流泪有什么关系?对刻画爱斯梅拉达形象又起到什么作用?——(对比,突出爱斯梅拉达的美丽善良)

3. 再读第62小节,为什么是“一直干燥如焚”、“长时间被失望”?是谁让他这样?——(围观群众)(这是学生的第一反应所做的答案,不完全)

① 在伽西莫多受刑前后,围观的群众有什么样的表现?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受刑前:几次笑(第6小节、第13小节、第16小节)几次骂

受刑过程:围观群众的侮辱和诅咒(第28小节、第29小节等)

② 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围观群众,是哪一句?(这些围观群众和伽西莫多有关系吗?他们与伽西莫多毫不相干,却侮辱、咒骂他,反映了群众的自私、无聊)——(第27小节 在这种年纪是没有怜悯心的)

③ 面对围观群众的咒骂与侮辱,伽西莫多又有何表现?表现出他什么样的性格?——(表现出了伽西莫多虽貌丑,但心地善良)

④ 除了围观群众,还有谁让伽西莫多失望?——(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

文中哪一段有描写?——(第44小节 副主教对伽西莫多置之不理)

4. 那与他们相反给伽西莫多送上水的是谁?——(爱斯梅拉达)

5. 与伽西莫多毫不相干的围观群众辱骂他、憎恨他,最应该救他的副主教克洛德抛弃了他,而被他劫持的爱斯梅拉达却给他送上了水。这滴水唤醒了伽西莫多不流泪的灵魂,这滴水仅仅唤醒了他的灵魂吗?——(不是,还唤醒了围观群众,第67小节)

6. 齐读第67小节,为什么前面围观群众那么地自私和无聊,现在却转变地如此快呢?他们不是没有怜悯心吗?——(因为他们没有完全丧失最基本的人性,爱斯梅拉达唤醒了他们人性中的良知。)

四, 手法分析

1. 大家有没有发现啊?围观群众前后的表现,采用了什么手法?前后表现形成了什么?——(对比)

2. 文中采用最多的手法就是对比,大家还能不能找出其他的对比?(此处比较难,所以必须适当地引导)

比如说,雨果是一位崇尚人道主义者,他遵循的美学原则是“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他用此美学原则创造了我们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形象啊?——(伽西莫多)

那伽西莫多自身是不是一个对比啊?外表虽丑陋,但内心善良。

(很自然地学生就能想到伽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的对比,围观群众与爱斯梅拉达的对比,克洛德与伽西莫多的对比。)(总之,还是要适当引导)

3. 作者通过人物自身以及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为了表达什么?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引导:围观群众前后对比突出了爱斯梅拉达的美好与善良;伽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虽然是一个貌丑一个貌美,但是两个人都是内心善良的人,两者对比也是为突出心灵美;副主教克洛德与伽西莫多的对比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外表再美,外在形象再好,都比不上心灵美。这些对比手法都是为了突出什么?)

这样适当地引导,学生很容易找出主题——呼吁人性的真善美。

五, 课堂总结

小小的刑台,既是对伽西莫多肉体的惩罚,又是对中世纪人们灵魂的拷问。小小看台,大千世界,人性的复杂、善恶、美丑展露无遗。我们要做像爱斯梅拉达那样的人,既美在外表也要美在心灵,尤其要注重我们的心灵美。在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是雨果说的,“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

六, 板书设计

围观群众

情节:伽西莫多被送上刑台,接受笞刑,围观者嘲笑辱骂他,副主教克洛德对他置之不理,爱斯梅拉达为他送上水。

水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查一查我国的节水标志含义是什么?“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各是哪一天?

2、收集有关地球水资源的资料和我国目前水资源的情况。

二、组织教学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三、讲授新课

1、了解有关水资源的知识:

(1)播放:了解水的作用、水资源现状。

(2)提出问题:你能想象吗,假如没有水,地球将是什么样?

(3)说一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

(4)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

2、欣赏有关水资源的图片资料和艺术作品。

3、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4、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不同的表现形式。激发创作灵感。小报的组成包括:

(1) 主题:文字清晰、醒目、突出。

(2) 装饰图案: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3) 文字介绍:内容具有科学依据、真实、概括。

四、学生作业

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五、小结

1、生作品,说说你有什么好的节约用水的建议?

2、我们珍惜、爱护水资源,广开水源, 们的子孙后代就不必再为缺水而发愁,宝贵的水资源也就能为我们永续利用了!

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哦、股”等八个字,会写“互、泉”等九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学习懂得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从小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资源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使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技术,创设课文所表现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朗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

1、放课件:泉水从山间流下的情景。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泉水》(板书)

二、分段学文,理解领会

1、教师美读第一段,读完后启发:瞧!多美的景色呀!你想读吗?赶快读一读。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正音、齐读。

2、课件出示:一个小女孩,提着瓦罐到水池边打水的情景。

(1)、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情景。

(2)、想象泉水会说些什么?

(3)、出示第二自然段,学生认读。

(4)、质疑:“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

(5)、自由读、指名读,有感情朗读。

3、课件出示:美丽的杜鹃花在水中照自己的影子的情景。

(1)、学生说自己看到的情景。

(2)、想象泉水会说什么?

(3)、出示第三自然段,继续朗读。

4、按照以上方法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5、课件出示第六、七自然段,学生朗读感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连读全文,学习字词。

1、连读全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自读、同桌读、对话读)

(2)、齐读

2、课件领读生字、新词两遍

3、小组合作学字、词。

4、检查自学情况。

四、再读韵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1、小朋友们字词全学会了,咱们再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

2、师生对读

五、扩展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3、除了文中提到的这些事,收集泉水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第二课时

一、复述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2、指导书写。

三、我会读。

出示课后“我会读”练习。同桌互读、指名读。

四、自编韵文,延伸拓展。

1、启发拓展。

(1)、除了文中所提到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泉水的用途。

(2)、学生讨论发言。

2、自编韵文。

(1)、把你所说的内容编成像课文这样的句子,先自编,再小组交流。

(2)、每组推荐一位,准备全班汇报。

3、小组推荐者全班汇报,点评、鼓励。

试题
练习题
教案模板
教学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