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天地 > 语文教学 > 教案模板 >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合8篇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合8篇

   来源:文萃都    阅读: 2.2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集合8篇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1

教学总目标

1、认识“良、缩”等9个生字。会写“寻、哭”等8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的愿望。

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对于课文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这些童趣、情趣,语言清新活泼,又充满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诗歌。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新的“假如”。学生们也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认识9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的愿望。

4、会写“寻”、“哭 ”两个字。

教学流程

(一)听故事导入

1故事导入。 讲讲《神笔马良》中马良帮助穷人的片段。

2 说话训练。马良用神笔给穷人画了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呢?

3 自由交谈。

4 板书课题。有一个小女孩,她和你们一样,也梦想着有一支神笔,她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首诗歌,题目是《假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 初读课文。认真地读课文,不会读的字做上记号,问同学、问老师。

2 认读生字。并想一想哪些字音比较难读要提醒同学。

3 记住字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说一说哪些字型比较难要提醒同学。

4 抽读正音。(课件出示: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

1、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汇报。

3、指导朗读。诗中有三个长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子。

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4、巩固练习。在全诗中继续寻找“( )的( )”的词组,读一读。(课件出示词语)

(三)细读课文,感悟语言

1、范读课文。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2、学生评议。你觉得老师读得好在哪儿,还有什么不足。

3、教师引导。老师不但在用嘴读,还在用心读;不但在看字,而且在画画。想看看老师脑子里的画吗?(课件出示动画)

4、学生练读。

①小组练读

A 课文用三节写了作者的三个愿望,你最喜欢哪个小节?在组内读一读。

B 在这一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小组交流

C 你认为这一小节中哪个句子,哪个词用的好,为什么?

②感悟句子

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重点抓住:小树缩着身子,轻轻叹气。小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③扩展说话:我要给—— (课件出示)

④感情朗读。采取多种形式朗读喜欢的小节。(指名读、小组读)

⑤ 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五)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 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2、 找自己的好朋友读读背背。

六 写字指导

1、学会写“寻”、“哭”。

板书:

小树画太阳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给 小鸟谷粒

西西一双好腿

(第二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 巩固所学生字,会写6个生字

2通过读中感悟,结合课文的最后一段仿写。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 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2 背诵课文。

(二)学会写“良”、“食”等的字,指导书写。

1 自学步骤:记住字音,认识字型,扩词,用词说话

2 按照自学步骤小组自学

3 小组交流:

A 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B 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4 指导书写,有重点的提示

5 巩固识字和写字,通过组词理解字意

(三)练说话

1、自由说话。用“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 )画( )……”说话。

2、情景说话。(师生表演)收听几个求助电话(饿瘪了肚子的妈妈、无家可归的老虎、渴得厉害的地球妈妈),用诗歌的语言说话。

3、学生仿写。

5、朗读范文。

(四)每日积累

摘录几个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

(五)课外作业

1、请学生自己布置一个回家的作业。

2、课外阅读《不要问我为什么》。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委、补”等8个生字,会写“员、青”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愿意为他人服务。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教学设想】

本课识字量不大,可以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交流读与评价读相结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识字。“我选我”,这是多么简单的三个字。但是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小学生,“我选我”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选劳动委员这件事情本身。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自己要有信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小组分自然段朗读。

4、全班齐读。

三、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想一想,“我选我”这句话是谁说的?我选我干什么?

2、再自由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有感情朗读。

4、讨论交流:

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⑴自由发言。

⑵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进一步体会。

四、创造性的演读课文

1、师生表演。

2、小组内表演。

3、各组推选优秀“老师”、“王宁”上台表演。

五、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已经和生字成为好朋友的大声叫出朋友的名字。

2、找一找:

师出示生字卡片,生从文中找出它的朋友,并叫出他们的名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带有生字的短文,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

二、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1、齐读课文。

2、发表见解:你认为王宁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找优点

1、小组内互相说说同学的优点。

2、集体交流。

3、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优点。

4、教师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因此,我们对自己要有信心。

四、句子训练

1、课件出示:

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2、学生练习读。

3、仿照例子说句子:

课件出示:

刘爽是我的好朋友。

小明是我的同桌。

4、学生练习。

五、学写生字

1、小组讨论课后“我会写”中的生字,应该怎样写才能写得漂亮一些。

2、集体交流,互相提醒,教师范写点拨。

3、学生描红仿写。

【板书设计】

爱劳动

王宁有礼貌我选我

关心集体

【教学后记】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较感兴趣。识字放在熟读课文之后,学生掌握较好。在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时,也是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从效果上看,二年级的孩子对课文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还应适当进行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从课文延伸到实际生活,让学生发现自己以及别人的优点,增强自信心。课后的读读说说,在读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有的同学有时会出错,应多加练习。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理解“焚烧、千锤万凿、粉骨碎身”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和诗歌背景,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4.了解诗人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以及坚韧不拔、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马图)

马,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战场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唐代有一位诗人生平写了几十首有关马的诗歌作品,马对他来说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古诗,去探索李贺的精神世界。(板书课题:马诗)

二、简介作者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诗鬼”。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在元和八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时英年早逝。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通诗句。

2.谁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教师随机指导,出示诗的朗读节奏)

3.指名再读,评价。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最后全班齐读一遍。

5.通过刚才的朗读,请大家思考:诗题中的“马”是指哪种马?(战马)

6.从哪里能看出这是一匹战马?(大漠、金络脑)

7.理解字词。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师小结:通过了解字词的意思,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首边塞诗。

四、品味古诗

(一)学习第一、二句。

1.朗读第一、二句诗,小组讨论:

(1)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是什么描写?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2.小组派代表汇报。

3.结合注释,思考这两句诗写了什么样的场景。(引导学生想象)(空旷的大漠上,沙子如雪一般。连绵的燕山上,月亮像弯钩一样。)

4.“沙如雪”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沙子的?(触觉:冰凉的;颜色:白色。)

5.为什么沙会是如雪的白色?(因为月光的照耀,所以是洁白的。)

6.第一、二句所描写的景色给你带来什么感受?(空旷寂寥,清冷荒凉)

7.师补充:“钩”在古诗中一般指吴钩,是春秋时的一种兵器。“月似钩”不仅写出了月亮的形状,同时也是一种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二)学习第三、四句诗。

1.为什么作者会期盼给马戴上金络脑?(给马戴上金笼头,说明这匹马很贵重,很受重用,作者明写马受到重用,实际暗指自己渴望受到重用,上阵杀敌。)

2.诗人想借“快走”“清秋”表达什么?(“快走”是快跑的意思,写出了马驰骋的样子;“清秋”是深秋的意思。表达出诗人渴望驰骋疆场,肃清敌人的志向。)

3.那诗人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没有)从哪里看出来?(“何当”说明没有实现。)

五、理解情感,学习写法

1.再读本诗,作者通过写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又不被赏识,无法实现梦想的无奈。)

2.这与“马”又有什么关系呢?(诗人把自己想象成战马,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马身上。)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托物言志)

4.讲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李贺的《马诗》,领略了古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感受到古人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李贺一样,不忘初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古诗《马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指名说)

2.指名背诵《马诗》。

3.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古诗《石灰吟》和《竹石》。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初步感知大意。(以学生自学、汇报为主)

1.认识生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诗的意思。

2.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交流汇报。

(二)学习《石灰吟》。

1.逐句理解诗意。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这里形容开采矿石非常艰难。等闲:平常。这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的石头,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很平常的事。)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骨碎身: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一点也不怕。浑:全,全然。清白:指高尚的节操。这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只要将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2.整体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学习《竹石》。

1.逐句理解诗意。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句诗的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入破裂的山岩之中。)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任:任凭。尔:你。这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让它屈服。)

2.整体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首诗的意思。)

三、品读古诗,感悟感情

1.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石灰: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石灰烧制时要面临严峻的考验。(学生朗读,读出石灰面对各种考验时的泰然自若。)

竹子:长在高山岩石中,高大挺拔,经受各种磨难仍永不屈服。(看图,感受竹子的坚强。学生朗读,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那种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仍然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2.再读古诗,思考: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联系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小组讨论,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汇报)

(1)《石灰吟》:抓住“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白”,“清白”到底指什么。(“清白”指的是石灰的颜色,隐指高尚的节操。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骨碎身,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教师小结:这种寄意于物的手法就叫作“托物言志”。

(2)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作者的情感。

(3)《竹石》呢?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学生举手说)

①《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作者借赞美岩竹的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

②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

四、总结

1.同学们,我们这两节课学的三首古诗,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点?(托物言志)

2.在学古诗时,我们不仅要从字面上理解古诗的表面意思,还要结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来理解古诗隐含的意思。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4

课前谈话:

师:(出示一足球)同学们喜欢足球吗?玩过吗?关于足球你还知道什么?(在涉及课文的关键地方教师要强调。比如禁区、点球、带球突破、射门等等。)教师相机板书:射门

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些精彩的进球录像剪辑。(学生看,教师边解说球员带球射门,守门员边防被射门,而这精彩的一面仅是几十秒的时间。)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多精彩的一瞬间,有个足球爱好者是这样描述的(课件出示文章第一段)。学生齐读明白:射门进球对球员来说是一种激昂雄浑的体验,对球迷来说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然后教师导入,可是在一次很重要的比赛中,一位非常优秀的世界级球星却两次放弃了射门的机会。

把课题补充完,强调放弃。然后学生读题质疑。

估计会问:

这个球员是谁?

是哪一场球赛?

他为什么要放弃射门机会?(在什么情况下)

最后比赛结果怎么样?……

二、重点研读,体悟情感

抓住两次放弃射门来研读。

第一次:

1.激励学生学学体育节目主播,把这段话变成一段现场解说。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说。可以合作说,也可以现场演示,也可以朗读,只要充分去读,爱读就可以了。

3.展示学习情况

4.理解福勒为什么放弃了射门。引导学生分析当时情况(相机出示课件上的主要句子),想象福勒一脚射出后的结果。教师相机补充:一个优秀的球员抽脚射门的力度最少也达每小时120公里。最大的是贝克汉姆达每小时156.4公里。

5.再次感情朗读体会

6.联系自己谈感受,福勒该不该放弃(学生可能会观点不一,但是不要求统一)师:福勒在完成百分之九十动作时收回了脚,这是在极短时间做出的决定,你们有过类似情况吗?事后对自己的决定满意吗?而福勒呢?他对自己的决定后悔吗?

第二次:篇幅较短,所以朗读解决。

1.老师指导多次朗读。

2.再次讨论:

福勒应不应该放弃这次射门机会?学生再辩。老师借机讲述一些体育精神如“更快更高更强”“重在参与”和现实中一些弄虚作假所带来的后果。明白体育比赛的真正要义是什么。

3.再次朗读。

三、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1.创境激情:再次让学生用敬仰的目光注视福勒的相片,然后以不同角色向福勒说一句话:福勒的球迷、教练、队友、西曼等等;

2.展示体育比赛中其他相关的例子。

板书:

责在对方

放弃射门 人性美

免伤对手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段落,了解孩子想考科学家原因。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达乐文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教师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1课------孩子考科学家。

(2)板书课题,齐读,认识生字

2、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韪,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1)学生自由质疑

(2)教师梳理问题,加以板书。

3、教师小结导入读文:我们班的孩子真会动脑筋提问题,现在就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识字,读通课文

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

2、引导感受知故事中的人物。

3、学生自由读文。

4、分段指名读课文。

5、评议,纠错正音。

6、结合评议,认识各自然段中的生字词。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教师给提示,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3、学生独立给课文分段

4、分明名反馈,评议。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孩子考科学家的原因

1、质疑:孩子为什么要考科学家呢?

2、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3、指名反馈,交流、评议,认识兄弟俩与达乐文

(1)小兄弟俩很喜欢捉虫子玩

(2)爸爸讲著名科学家达乐文的故事

(3)兄弟俩对达乐文很感兴趣,想见达乐文,于是想考考达乐文工团是否真像爸爸说的'那样有学问。

五、总结课堂,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

1、教师总结:酷爱虫子的兄弟俩得知达乐文是个著名的科学家,懂得许多有关虫子的知识,于是,他们就盼望着见见达尔文,并且想考考达尔文。

2、学生齐读课文第1~4自然段。

3、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兄弟俩接下来是怎么考达尔文的,结果呢?达尔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呢?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去读课文,查资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查找资料,了解达尔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说说上节课学了文中哪些内容,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回忆兄弟俩到底是怎么考达尔文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兄弟俩考前的准备工作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2、教师导言:听说达尔文要来,兄弟俩的心情如何,他们有什么想法?

3、指名反馈

4、学生装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读出文中感叹号表示的兴奋、高兴的语气

5、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弟弟在哥哥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他会说些什么?

6、质疑:兄弟俩是怎样制作这个怪虫标本的呢?

7、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了解兄弟俩考的过程与结果

1、教师导言?过了几天达尔文爷爷缍来了,兄弟是怎么考达尔文工团的?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兄弟俩表情的语名,引导体会

4、教师质疑:达尔文真的被考信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学生装再次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6、议一议?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这对调皮而聪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个拼凑而来的“怪虫“来考倒达尔文爷爷,然而就被博学多才的达尔文爷爷一眼识破,在这之后,他们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2、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把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一些昆虫的知识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6

一、深入理解教材

要深入的理解教材只看教参上的提示是远远不够的,要自己去读去悟才行。《小喜鹊的两个家》这课加上试讲一共讲了三遍,感觉每一次讲完以后,都对课文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越讲越觉得课文有的可讲。

小喜鹊的两个家这课文是根据发生在北京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通过小喜鹊的两个家,说明了人们对小鸟的关爱,表现了人与鸟的友好相处。课文人和喜鹊两条线展开,感人而有趣。重、难点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根据课文内容、重难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篇。

1、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2、通过句子比较,体会课文原句的具体、生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小喜鹊的两个家展开教学,重点体会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关怀备至和小喜鹊对郭奶奶一家的亲密,也就是重点学习第3、5自然段,其他段落则以读代讲。

第一次试讲,感觉学生提问环节的设计进行并不顺当。虽然抓住了3、5两个自然段重点学习,但缺少了2、4自然段的铺垫,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够深入。于是对教案进行修改,去掉了学生对课文内容提问的环节,只保留对课题提问,并抓住小喜鹊有哪两个家?为什么会有两个家?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加强了对2、4 自然段的品读。如:在学习第4自然段时提问:大喜鹊为什么会在原来的那棵大树上造新家?树梢上传来它们欢快的叫声。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应怎么读呢?

第二次试讲,感觉过程比较顺畅。同学们回答问题比较到位,情感体验也有一定的深度。而我经过试讲对这课文也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似乎觉得每一句话都值得重点品一品,都是意味深长的。最后,还是决定抓住重点来学习。

在我班讲的时候,感觉较好地实现了我对这一课的设想,同学们回答问题也是比较准确、到位。有了一定层次的情感体验。但当马老师说课时,我感觉到马老师对这一课的理解有更深的层次。喜鹊对人的报恩,是我没有体会到的。我想到的是喜鹊对人的亲密。虽意思接近,但不够深入。

要深入的理解教材还要把握学生,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也就要把握学情。在最后回答为什么一到晚上小喜鹊就会回郭奶奶家过夜时学生有的答道篇:因为小喜鹊想要去陪伴郭奶奶。有的说:因为小喜鹊已把自己当成了郭奶奶的女儿。学生真正是以一颗童心,将小喜鹊当成人来看待,给它赋予了人的情感。而我却并没有。这一点是我应该向学生学习的。如果我事先对教材的把握再深入一些,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适时点拨,相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会达到更高的层次。

二、落实训练点

语文课要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体现在学生在课上的情感体现。工具性则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我感觉在这一课我的语言训练点的设计还是比较好的,但在实施上有一定的欠缺。对于马老师讲的迂回方法和训练的展开要体现层次,感触颇深。如:在体会关怀备至一词时,我设计的是让学生先说说关怀备至的意思,再说说关怀备至体现在哪儿,都是怎么做的。其实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关怀备至体现在哪儿,都是怎么做的,再体会关怀备至的意思。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就给了学生一个台阶,理解起来也就容易了。再如:在口语交际这个环节,学生发挥不是太好。可以让学生联系到自己想一想:爸爸、妈妈上班去,下班回来的时候,自己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再来进行口语交际,结果也许会好一些。

三、关于课时安排

我讲的是第二课时,其中一个环节,对课题提问。马老师认为不太合适,没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细品起来感觉很有道理。我也得到了一个启示。我们通常会把学习生字放到第一课时,讲读课文放到第二课时。这样一来到讲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就减弱了许多,也就会有个别学生有在学习课文时往后翻看后面的课文的现象。其实,在一、二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生字和认读字。那么对于一些生字较少、文从字顺的课文,就完全可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先讲读课文再处理生字。

通过这一课,收获很多。今后,还要更加努力、深入地理解把握教材。在落实各个训练点的时候,还要更好地给学生搭好阶梯,要有层次。还要注重各教学环节之间的铺垫。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哪些风?

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XX;,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5、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读自悟

1、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2、全班交流:

⑴ 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① 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② 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③ 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④ 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⑵ 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什么,代进去读一读。

⑶ 请学生上黑板画画文中的景色。

⑷ 请学生给学生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 指名一小组展示朗读成果。

⑶ 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不要多笔画:

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

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结构:

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4、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你喜欢文中的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三、实践活动

1、你有更好的画法吗?

学生畅所欲言。

2、小组合作,擅长画的同学画,擅长写的同学写文。

3、全班展示作品。

四、写字指导

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字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写字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课后反思】

这篇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简单质朴,学生很喜欢。特别是你是怎样画风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画气球、画惊涛骇浪、画长发飘扬、画柳枝随风舞动、画举帆前进、画风筝放飞、画树叶飘落、画小草点头、画龙卷风、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画窗帘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亚于文中的小朋友。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写几句话,积累语言,更是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把这样一幅作品收藏于成长记录册,无疑是给孩子留下了宝贵的成长足迹!写字教学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教师适当点拨,从反馈的作业来看,转字的专的竖折撇有不少学生写成两笔。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给老师以掌声,给听课老师掌声,以表示欢迎,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2、正是同学们的掌声,使一个女孩改变了,这个不幸却又幸运的女孩是谁?(英子)

二、文本对话,感受掌声魅力

1、请轻读掌声前的部分,画出有关句子和词语,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抓住重点词句)

(1)、她很文静……最后一个离开

(2)、英子立刻把头低下

(3)、英子犹豫……

2、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英子,此时你心理会怎么想?

3、你们心目中的英子应该是什么样的?课文怎么写?

4、是什么力量让英子有了这么大的改变?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

5、采访同学们,你为什么给英子送去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6、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此时她一摇一晃走下讲台,这与刚才走上讲台感觉一样吗?如果你是英子,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如果没有__________ ,我就_________ 。

因为______________ ,所以_________ 。

三、总结升华

四、课外延伸

1、上中学后,英子来信了,快来读读,从信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给英子回信

3、老师赠言

五、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爱的名言

2、有感情朗读课文

试题
练习题
教案模板
教学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