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秋作文

   来源:文萃都    阅读: 3.0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以下小编为大家分享了论中秋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中秋作文

论中秋作文1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放学回家的路上,抬头看看天空,月亮已经升得很高。看着几近变成圆月的月亮,不禁感叹:又是一年中秋时。

中秋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八月十五,亲人们围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有说有笑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各自的近况,热闹非凡。皎洁的月光照着大地,给漆黑的夜晚带来一丝明亮。月色如水,月下的我们谈笑风生。

月,素来受人们的欢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中秋》是人们历来称赞的经典。最后一句更是被人们赞美为千古名句。

中秋节的由来跟一个神话故事有关:嫦娥奔月。虽唯美,但令人惋惜。“团圆”二字,向来是中华人民所期盼的,远在他乡的游子不能和亲人相遇就抬头看看月亮:尽管不能在一起,赏同一个月亮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吧。

如今,中秋节的意味越来越淡。年轻人在外打拼,把父母和孩子留在家,一个月甚至一年见不了几次。中秋的时候,父母盼望见到他们的儿女,孩子盼望见到他们的父母。辛辛苦苦地等来一个电话,满心欢喜地接听,失望遗憾地挂断,无非就是工作忙,回不去。尽管如此,电话的这一端的人还是嘱咐你照顾好身体。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却忘了从前的简单和快乐。过节本应是开心的,如今它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没了氛围,一些老习俗也渐渐被淡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下来的究竟有多少?

抬头看着月亮,即将到来的,是“中秋”,还是中秋?

论中秋作文2

伴随着一轮皓月的升空,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也随之而来。

中秋,自古以来都是亲人们团聚的最佳日子。想象一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月饼边赏月,有时即兴来了一场“中秋颂诗大会”,人人笑逐颜开,到处充满了浓浓的`韵味,别提有多惬意了。与次同时,月亮也成了古人的一种寄托对家乡亲人思念的一种工具,古人有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亦有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而说到中秋,就不得不提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他的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堪称古人写月诗作的巅峰。其中的那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更是令我记忆犹新。是啊,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在本因团圆的中秋之夜月与亲人相隔万里呢?又有多少人只能通过这美丽的“婵娟”来诉说自己无尽的哀思呢?可是,这又怎样呢?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要有些小的挫折、困难,正所谓“十年磨一剑”,经过困难锻造的人生才更加完美。不错,现在的我们可能是不能与亲人团聚,但我们还有下一个中秋,下下个中秋。“心态决定一切”,当我们用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世界时,一切的事物都是那么美好。同理,现在我们虽与亲人天各一方,却还能共享这轮明月,共同进入到这美好的意境中去,难道这还不够吗?

有人曾经采访过三个泥瓦匠,问他们各自在干什么。第一个人答道:“你没长眼睛吗?没看到我正在砌这该死的墙吗?”第二个人答道:“我正在建一座高楼大厦。”第三个人答道:“我正在美化这座城市,我感到很自豪。”

十年后,当那人再次来到那片工地的时候,看到只剩下两个人了,一个至今还在骂骂咧咧地砌墙,另一个已是他的上层,唯独那位为自己感到自豪的工人不见了踪影。经多方打听才得知,他现已是建筑商的老板。由此可知,乐观的心态对人的影响是多么大。

同学们,就让我们怀着乐观的心态,去度过中秋佳节,度过自己的人生。

节日的作文
元旦作文
腊八节作文
除夕作文
春节作文
新年作文
元宵节作文
青年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