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著摘抄 > 文学语言 > 散文 > 我的一九九六散文

我的一九九六散文

   来源:文萃都    阅读: 2.6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1996年,我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1996年,我是一个没了父亲的女儿。

我的一九九六散文

刚刚毕业半年,我的父亲,就那么突然的撒手人寰。我心里的悲苦、心里的孤寂,时常,让我觉得自己仿佛是一个上帝的弃儿。

当然,道理上讲,我知道,比我苦的人多得是,比我不幸的人更是多如满天繁星,可是,这只是道理层面。而跌回到现实中的我,那种不甘、那种愤懑,那种似乎有满肚子气而又无处可撒,有满肚子话而又无处可诉的凄惨心境,也许,只有亲历者才会真正的明白。

有好长时间,晚上的我,是会做噩梦的;有好长时间,独处的我,是会无缘无故的掉眼泪的,然而,一旦到了白天,到了阳光下面,我要工作、我要微笑、我要带孩子、我要辛辛苦苦的谋生活。

到了1996年,父亲已经走了三年。

父亲走的时候,大哥的年龄,比今天的我还要小上10岁多;二哥,刚刚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纪,至于我和姐姐,都还三十不到。

回想起父亲走后的日子,要感谢的人很多,这其中的人儿之一,就是可惊可畏的老天爷。父亲走的时候,大哥两口子已经在外独立工作,日子基本可以自理,而二哥,多年以来因为一直在父亲身边呆着,用农村人的话说,就是“肩膀上没担过沉”,父亲如此突然的离世后,二哥能不能把家里的日子打理好,一直让全家人都捏着一把汗。

父亲走后,我那一直以来不大操心,很有些公子哥儿习气的二哥,似乎一下子成熟起来。他当时是一个合同制民警,收入有限,而至于种地,可以说基本没有经验。然而也就是在那一年,二哥决定,要种高粱了。

母亲说:“播种高粱的时候,天气干旱的很厉害,去种地的人,一圈犁耙下来,就已经成了一个完全的土人。”这样种进去的高粱,能有收成吗?实话说,人人都觉得悬。然而,高粱种进地后,天空却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而那令人担忧的高粱,也就如饥似渴地获得了成长,并且长势喜人,到了收割高粱的时节,天儿晴的很干脆,所以,这一料高粱下来,二哥在经济上也就算基本上获得了独立。

说起他们的高粱,二嫂的神色很自豪,自豪之余,又很有些神秘地对我说:“我们收高粱的时候,在地里发现了一个拳头粗的蛇,村里人都说,一定是咱们的爸爸,在暗中保佑我们呢,不然,你说啥都不懂的我们,为什么第一年就获得了大丰收?”

二嫂这话说的很真诚很动情,而作为一个哲学系的学生的我,也对她的话表示了完全的信服和赞同。

父亲,在世的你是我们的天,如今,纵然你已经远在天边,在我们的心里,你依然在倾尽全力,为我们遮挡风雨!

说话间,日子就颠簸到了父亲该过三年的时间。说起来,那时候的兄妹四家,有三家都算是在外面有工作,然而工作的情形又是什么样呢?可以说,境况都并不乐观。

大哥和大嫂,因为长我们几岁,又都是比较稳定的教师工作,日子勉强算过得去;姐姐和姐夫,都在乡镇级别的单位上班,一个是公务人员,一个是民办教师,收入也很有限。尤其是姐姐,那时候的收入是一个月八十块钱,而这一月八十的工资,还常常拖欠着;我跟老公,都在国营企业,收入基本上也就是能让自己吃饱,而且那时跟老公两地分居,所以,还要把自己可怜的一部分收入,贡献给祖国的交通事业,因此,在那个时节,经济层面来说,如果要赶上定成分,家家都可以自豪地去做最最光荣的贫农。

父亲三年的时候,我跟老公翻出自己工作三年的全部家当,也只能凑出一千元。俩人合计了一下,又找了朋友,拆解了一千块,然后,揣着两千块钱,虽然远非衣锦还乡,但总是觉得有了些底气。姐姐那时候很欣喜的是,拖欠的半年工资总算发了下来,如此就算有了一些钱,姐姐跟姐夫在家里又一通搜索,等我们碰头的时候,他们的手里已经有了700块大洋,我跟姐姐商量着:大的事情咱也做不了,给哥哥们也帮不了什么忙,咱们索性,一人给一千块钱吧,如此姐姐又从我借来的钱堆里拆解了三百元,才算凑齐了这来之不易的一千块。这些事情,都发生在我的一九九六年。

一九九六年,可记忆的事情有很多,我无法一一列举出来,但有一件小事,却一直深深地埋在我的心里面,让我很有些不吐不快。

那时候的女儿,已经两岁多了。两岁多的孩子,脑子里是没有“道理”这个观念的,也就是说,面对一些事情,她不会去思考,不会去懂事到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有一次,一家三口一起逛街,偶然到了一家橱窗前面。那是一家礼品店,里面有好多小孩子喜欢的娃娃和玩具,女儿走上前去,一把抓住一只米黄色的玩偶兔子,抱在怀里死活不放开,问了一下价钱,十六块,这对当时的我来说,实在有些太贵。于是,我坚持不买,而女儿,则坚决抱着不放,于是我们母女俩就开始僵持起来。一旁的老公,则忙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会对我说:“给孩子买了吧,毕竟,孩子喜欢”,被我冷冷的目光拒绝后,就又陪着笑脸对女儿说:“你看妈妈都不高兴了,咱们不买这个,成不成?”女儿不说话,头摇的像个拨浪鼓。

最终,自然是“胳膊扭过了大腿”,女儿获得了彻头彻尾的胜利。那个小兔子,也就堂而皇之的被她搬进了她的卧室,到今天,也还静静地躺在她的`飘窗上面。只是,每次看到这个小兔,想起当年的那个场景,心里就有些莫名的惆怅和难过。今天的我,常听人们说:女儿是要富养的,而曾经的我,为什么没有那么做呢?

到了今天,我给女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想吃啥吃啥,想买啥买啥。然而,女儿,却非常的勤俭节约。也许,这艰难的1996,在孩子的心底,也留下了些许印迹。

1996年的我们,穷困潦倒,找亲戚帮忙调动工作。对方说:“别说那么多,给我放5000块钱,我帮你办妥。”而我们,就只能苦笑了。那时候的我们,让拿出50块,还有可能;说到500,就已经有些吃力,而至于5000,那简直就是跟我们开国际玩笑了。

1996年的我们,因为穷酸,被一些亲戚不待见,两个没钱但也懂得察言观色的人,从此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干活,多多赚钱,先把自己的小日子过红火。

到了今天,回味1996的当年,有些感慨,却也非常释然。毕竟,人的一生中,谁没有磕磕绊绊,谁没有苦难艰险?然而,当你趟过这些充满各色凶险、各色暗礁的生活的河,再回头看,你就知道,其实这河流,并不那么凶险;其实这河流两边的景色,也并不是那么的不入眼,甚至可以说,回头之时,你会发现,原来,曾经的一切,竟然是那么的鲜艳,那么的美好。

对联
句子
散文
词曲
古诗
情诗
诗词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