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天地 > 文库资料 > 实用文知识档 >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来源:文萃都    阅读: 1.9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一、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内容:物体通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镜头所成的像、实像和虚像。其核心就是生活中的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和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理解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的关键就是要知道透镜成的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实像还是虚像;而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的关键就是要知道实像和虚像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区分?学生已经知道了光的折射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本节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的,它也是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凸透镜在不同应用中成像的特点,解决重点的关键就是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认知问题的基础,同时要有实物或图片观察认识。

二、目标及其分析

目标:

1、认识物体通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镜头所成的像的特点。

2、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分析:

1、认识物体通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镜头所成的像的特点就是指通过生活经验了解到照相机的镜头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就是要知道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虚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很难理解实像和虚像是怎样形成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不知到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能会聚成像,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就是教师要通过图示解释实像和虚像的成因。

四、教学支持条分析

本节利用多媒体演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镜头所成的像的特点。准备好作图工具:直尺。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我们知道了凸透镜对光线不但有会聚作用,它还会成像(教师作简单的演示),那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请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引入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透镜有哪些。

师生活动:学生举例,教师选择与本节有关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加以说明。

问题二: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认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师展示图片并让学生回答:

问题三:实像和虚像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了解实像和虚像。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作出铺垫:

1、小孔成的是什么样的像?能否用光屏承接?

学生回答:倒立的实像,能用光屏承接。

2、平面镜成的是什么样的像?能否用光屏承接?

学生回答:正立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分析总结: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实像和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说明并让学生加以总结。

目标检测:

1、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④

B.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

C.成实像的是①②③

D.成虚像的是②③④

2、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与实验现象的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潜望镜

4、“老花镜”的镜片是 “凸透镜”,将老花镜的镜片贴紧书本看书上的字,看到的像是_____的;若用它看远处的树,适当移动镜片直至看到清晰的像,则看到的像是_____的.

六、堂小结:

1、照相机的镜头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就是要知道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虚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

知识问答
教育培训
生活休闲
实用文知识档
专业资料
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