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天地 > 文库资料 > 实用文知识档 > 人琴俱亡的教案设计

人琴俱亡的教案设计

   来源:文萃都    阅读: 2.8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人琴俱亡的教案设计

人琴俱亡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积累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疏通文意,把握主旨,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与合作探究感受人物事件,了解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兄弟间的至爱亲情。

教学重点:反复阅读课文,能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成语填空练习。(出自《世说新语》)

望(梅)止渴 (鹤)立鸡群

口若(悬)河 应接不(暇)

大家知道这些成语出自哪本书吗?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出自《世说新语》的文章。(出示课题)

二、简介作者、作品,出示教学目标。

1、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志怪小说,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

2、出示目标:

(1)掌握积累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疏通文意,把握主旨,背诵课文。

(2)体会兄弟间的至爱亲情。

三、学习课文

一读课文,正确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注释中的注音读准确。

2、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3、生齐读重点字词读音,师范读课文。

4、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二读课文,理解地读。(要求:文从字顺)

1、学生对照注释,试译课文,如有不会的词句标注出来小组合作解决。

2、教师解疑。

3、教师检测。

你能订正下列译文中的错误吗?

(一)解释划线的词

(1)……俱病笃 (忠实)

(2)语时了不悲 (句末语气词)

(3)便索舆来奔丧(绳索)

(4)子敬素好琴(白色)

(5)弦既不调(既然)

(6)因恸绝良久(因而)

(7)月余亦卒(结束)

(8)便径入(小路)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凭什么总听不到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2)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就把绳子放在车上来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

4、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三读课文,发现地读。(要求:读出疑问。)

1、学生思考提出疑问。

重点研讨:

(1)为何“了不悲”、“都不哭”?

(2)“琴不调”说明什么?

学生质疑预设:

(1)在第一段中为什么子猷久不闻子敬的消息就认为子敬已经亡了呢?(俱病笃)

(2)子猷听见自己的亲兄弟死了,他居然“不悲”“不哭”,有悖常理呀,这怎么理解?(强忍悲痛,道是无情却有情)

师从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和文化特征方面引导。

(3)为什么“琴不调”?

(睹物思人,悲痛至极,无法将琴弹协调)

(4)子猷是怎样一个人?

(教师补充故事加课理解)

故事:夜访戴逵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shàn)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诵读课文:有感情地读。(配乐:《高山流水》)

学生读出哀怨、悲凉、凄婉的感情。

四、链接生活,体验深情

结合语境,仿写句子

“兄弟”这个词语的内涵在今天已发生了变化,更多的不再是血脉相连。我们这个集体就是一个家,同学们就如同兄弟姐妹一般。

我们是兄弟姐妹,当你需要帮助的时,我会悄悄站在你身边。

我们是兄弟姐妹,当你获得荣耀时, 我会第一个为你鼓掌。

我们是兄弟姐妹,当你失败苦闷时, 我会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

五、熟读成诵,背课文。

方法:减字背诵法

六、布置作业

书面翻译并背诵全文。

知识问答
教育培训
生活休闲
实用文知识档
专业资料
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