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天地 > 文库资料 > 实用文知识档 > 对接工作的报告范文2篇

对接工作的报告范文2篇

   来源:文萃都    阅读: 9.5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对接工作的报告范文2篇

对接工作的报告范文2篇

篇一:对接报告

一.围绕着医院的总体建设和发展规划,坚持”心文化”的工作理念;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护理部每月制定了相关的护理工作流程下发到科室,每周组织科室护士学习,定期考核,人人过关,根据其流程进一步细化并制定了适合本科室疾病相关的护理流程,强化对护理过程的安全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二.科内设有专科理论知识讲师, 技能培训指导员,负责科室理论,技能培训,定期组织科内护士学习业务知识, 每周每月进行科室内,科室间的培训,多次邀请大夫以患者的实际病例给我们授课,提升专科能力及业务水平。

三.每隔半年对科室护士进行能级测评 ,根据自身特点和能级,护士规划自我职业生涯,设立奋斗目标,使护士的潜力充分发挥,价值充分体现,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也进一步提高了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四.秋末冬初时,患者量增多,原有床位不足,利用加床满足患者的住院需求,这不仅加大了护士工作量还增加了工作难度.但回顾整年按计划较好地完成了本护理单元的各项护理工作。

五.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法律意识,强化护理人员遵章守规制定重点环节护理管理程序及应急流程,确保护理安全.

201X年,我们将针对科室专科疾病及相关知识进行患者普及.1/制定具有专科疾病特色的健康宣教手册并于每个病房悬挂,2/定期组织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知识小讲课.

篇二:对接京津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对接京津工作情况汇报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谋求我县与京津的合作共赢,我局抢抓机遇,立足部门职能,找准与京津对接合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研究探索与京津两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政策互惠、合作双赢的一体化新模式。

一、201X年我局对接京津取得的成效

(一)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成果显著。

1、积极筹备召开招聘会。今年3月份与职教中心联合筹办了对接京津人才招聘会,京津两地的十余家企业莅临招聘现场,参会人员300余人,其中200余人通过对接京津招聘会达成用工意向。

2、参加京、津人力资源洽谈会。今年4月份参加了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才招聘会,向泰达开发区180家用工企业对我县保安员、保洁员、会议服务员、餐厅服务员等主打劳务品牌给予了推介,为我县人力资源到天津就业打下了基础。

3、积极为我县企业和高校毕业生搭建广阔平台。为进一步对接好京津,我局健全完善了大、中专毕业生人才信息库和企业需求人才网络。今年年初,我局组织长城、大迪等企业和我县高校毕业生参加了在河北农业大学举办的“保定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专场招聘会”,既把人才引进来同时又促进了我县高校毕业生外出就业。

(二)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效果良好。

1、全面了解掌握企业用工缺口。依托我县职教中心、各乡农综学校等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等就业困难群体进行技能培训,有的放矢地为京津用工单位输送各类技能人才。今年以来,共为北京中水物业公司、北京金航苑物业公司、北京航腾物业公司、北京旺顺阁美食有限公司等多家用人单位培训、输送技能人才600多人,并签订了长期用人协议。

2、积极打造我县特色靓点服务。针对京津市家政市场的需求,开办了两期育婴员培训班,利用国家相关政策对学员实施培训补贴,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日前,两批50多

名学员已到京津就业,我们的做法已被河北经济日报、保定日报、保定晚报予以了报道,承担省厅家政培训任务的4个县也在我县召开了现场会,对我县抢抓机遇,在对接京津工作中找准突破口的做法给予了推介。

(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卓有成效。

根据我县与京津之间流动就业人员较多的特点,积极协调做好流动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同时,不断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积极为参保职工报销京津就医医疗费用。

二、目前与京津对接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人才外流现象突出。虽然我县有着毗邻京津的优势,但由于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等方面与京津差距较大,造成京津地区的人才很难走进我县,我县人才却不断流入京津,呈现出中高级人才单向流动趋势。二是政策标准不统一。由于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各项社保政策存在差异,尤其是京津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健全,标准相对较高,两地之间缺乏政策的统一与衔接机制,造成人才输入困难。三是技能人才数量匮乏。我县人力资源市场求职人员主要为低学历和体力型的偏多,而大部分京津企业用工缺口多为专业性较强的技能人才,导致出现京津企业在我县“招工难”,求职者去京津“就业难”并存的现象。

三、2011年我局对接京津的主要举措

(一)健全完善我县人才开发引进政策。积极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人才流动引智机制,进一步破除人才流动的身份、户籍、所有制等方面的体制性障碍,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开发的良好政策环境,增强吸引高级人才的磁力。同时,对引进的京津高层次人才在人事档案托管、社会保险接续、职称评聘和工资审批等方面,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予以最大限度优惠和支持,力争使企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二)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与合作。进

一步完善我县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设,积极争取与京津人力资源市场网络互联,及时发布人力资源需求信息,承接人力资源外包业务,引导人力资源在两地有序流动。同时不断开发我县

用工岗位,提供劳动力供需对接服务,组织多层次、多类型的招聘洽谈活动,邀请京津用人单位参加我县举办的人力资源交流会;组织我县的用人单位赴京津参加各类人才招聘,扩大社会影响和连锁效应,努力构建联系京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

(三)完善农村劳动力动态管理模式。在“十二五”期间内逐步完成总投资为540万元的17个劳动服务保险站建设,逐渐形成以县就业服务局为中心的县、乡、村三级劳动保障信息服务网络,为求职者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培训申请、鉴定申报、档案管理、社保接续“一站式”就业服务,对全县农村劳动力实行“一人一卡、一村一册、一乡一柜”动态管理,摸清全县劳动力底数,掌握劳动力外出意向,并将京津地区的用工信息,利用多种途径及时广泛宣传,帮助农民确定就业意向,有序组织劳务输出,从而大大增强我县劳动力对接京津市场竞争力。

(四)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服务就业的原则,组织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提前介入、主动联系,了解掌握京津企业用工需求,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训内容、培训计划、培训期限,切实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运行,确保用人单位需求得到满足,求职人员就业得到保障。

(五)努力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异地参保就医范围,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为参保人员提供便利。在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方面,积极实行“点对点”办理,各项转续手续由转入地和转出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协调办理,解决流动参保职工的后顾之忧。 最后,希望领导和同志们能对我局今后对接京津工作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会虚心接受。

知识问答
教育培训
生活休闲
实用文知识档
专业资料
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