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天地 > 文库资料 > 实用文知识档 > 黄果树瀑布的教学设计

黄果树瀑布的教学设计

   来源:文萃都    阅读: 2.5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黄果树瀑布的教学设计

黄果树瀑布的教学设计

《黄果树瀑布》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说教材内容:

《黄果树瀑布》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临水骋怀”的第二篇文章,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的宏伟,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全文一共有八个自然段,按照游踪先后为序,分别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色,本文的写作特色十分鲜明:一是采取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对教材仔细分析解读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特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字词,理解词意,并会用词语造句

过程与方法 :

1、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形态、声音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

2、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理清文章脉络。

情感与价值:

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三)教学重、难点

课标提倡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但感悟与体会是不能泛泛而谈的,要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因此,根据课文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文句,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学生对于黄果树瀑布这种气势雄伟的水肯定缺乏直观的认识和充分的了解,教学起来有一些困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从关键词句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

3、运用情景教学法,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质疑,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4、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富有启发生,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

5、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精心选择运用读书,质疑、勾画、想象等方法,以读促写,以读学写。(运用以上方法,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三、说教学程序

(一)温故知新,迁移导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导语,也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一开始,我先板书瀑布两个字,从而唤醒学生以往对瀑布的印象,说古诗,说词语,既是拓展延伸又是新课的导入,温故而知新。再给学生一段瀑布的视频,从视觉上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并且完善课题。

(二)初读感悟,领略壮观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初读,拿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感悟。因此我通过:

1、先借助一段视频,让学生形成最初的印象,然后再读课文,让图象与文字相统一,从而体会作者的感受;

2、理解课文中有关的字词,对文章有初步的感受。

3、初读课文,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理解“移步换景”的写法。

(三)浏览全文,再次感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读中想象”是学习写景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看和听”发挥想象,将优美的文字在脑子中形成美丽的画卷,在耳中形成动听的音响,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这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能力的提高。

(四)、讨论探究

1、作者明知黄果树瀑布是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风景,为什么原先看到图片并不特别激动?在黄果树看到旅游纪念品为什么还产生无聊之感?

2、作者为什么后来一直沉浸在特别激动之中?请分别从黄果树瀑布和作者内心的感受两个方面作出具体说明。

3、文章里有几个黄果树瀑布?为什么说一个“灰飞烟灭”了,“另一个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五)、揣摩品味。学生汇报自己认为值得品味的语句,教师指导揣摩。

(六)、学有所得,畅谈启发

(七)、欣赏朗诵,升华感情

四、说教学效果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写景散文,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缺少直观的感受,缺乏生活的沉淀对文中的有些语句,还有声音的变化,瀑布形态的壮观不能完全理解,不能内化为自己的积累,如果就这样讲一讲,孩子只能浮光掠影地了解课文,所以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借用了多媒体,使图文音像相结合,带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在读赏说中深切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帮助学生很好地感悟课文,又使学生开阔眼界。

《黄果树听瀑》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听”为线索,抓住声音的变化,感受黄果树瀑布的气势恢宏。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朗读品味瀑布的壮美,体验作者当时人瀑合一时“醉”的心境。

3、初步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重点:如何品味瀑布的壮美,体验作者当时人瀑合一时“醉”的心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庐山瀑布”图片。猜这是什么地方?你怎么一猜就准呢?它让你想到了什么?指导朗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读出庐山瀑布的奔泻之美。

师:是啊,瀑布之美,令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在300多年前的1637年4月游历了贵州省的一处瀑布之后他曾这样描述到:“上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有叶上漫顶而下。”

指导2生自由朗读,再齐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发现这儿的瀑布与前面图中庐山的瀑布一样吗?那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黄果树听瀑》,去撩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二、初读课文,梳理字词,初感瀑布之恢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一次,可自由站起来读读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2、读完后想想,课文不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3、字词检查:

店铺 盛水季节 圆形乐池

响遏行云 如雷轰鸣 訇然作响

4、诗人李白通过一个往“望”字写出了,庐山瀑布的飞流直下,那么本文它主要通过什么来介绍黄果树瀑布的呢?(听)一个听字真的能写出黄果树瀑布的恢宏和壮观吗?如果叫你现在形容一下你第一次游了黄果树瀑布听了瀑布的声音你想说?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品味“杰作”。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画出描写课文中写瀑布声音的句子,并反复读一读。

师:谁愿意读读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呢?

句A:,便闻一阵“哗哗”之声自远处飘来,若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潮水般涌漫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啸,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奔泻的水声了。

一生读句A。(师:来咱们来用心听听,这天下第一瀑到底是怎样的声音?此时作者听到的声音是一成不变的吗?(不是)有变化那可得更注意了,谁来再来读读这声音到底有什么变化?

师:你觉得这声音到底有什么变化呢?(由轻渐重,由模糊渐清晰,由弱渐强。)

师:从句子的字里行间你从哪里读出了开始的时候是很轻的呢?(飘,拂)

师:平时都什么可以用“飘”这个词呢?(白云、纱巾、羽毛、灰尘……)所以这个词我们能感受到声音怎么样?(特别轻)它还把瀑布声比作了风儿吹过树梢的声音?那是怎样的响声呢?谁听过来模拟模拟?那你来读读前半句。

师:然后声音发生了变化,渐近渐响,像潮水般漫涌过来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越来越快,越来越大 ,最后大到什么程度?

师:此刻,(课件出示: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奔泻的水声了。)

师:你读懂了什么?还能听到鸟鸣吗?还能听到车马声吗?还能听到人们的喧闹声吗?(抓住“只”字)你还读懂了什么?这水还是前面“哗哗”之声吗?那咱们一起来感受下,指名生读。

师生对读,感受瀑布的渐进渐强。

师:这样的水声,作者是在哪儿听到的呢?(入口)

你听懂了?这一听,作者不由赞叹道: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句子B:(树隙观瀑)

,那“哗哗”水声合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响遏行云。

师:此刻瀑布的声音变成了什么样了?(织布机的声音)听过纺织车间里的声音吗?这儿的瀑布声虽然大,可是让作者感受到是噪音了吗?(解读大合奏)这大合奏传到了哪儿?(解读响遏行云)。

师:看着巨幅白绢般的瀑布,听着合奏曲,云儿似乎也为它而停下作者于是不由得说——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师:同学们,此时作者又在哪儿“听瀑”呢?(树隙)

句子C:(石阶观“瀑”)

“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震荡着、回响着,似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在轰响。

仔细聆听,这会儿的瀑布声又怎样了呢?回声听过吗?此时此刻山谷中仿佛不是只有一条瀑布,而是四周都是瀑布,到处都是瀑布的奏鸣,(师生演绎“哗哗”回声),难怪作者会赞美道:黄果树瀑布,一步大自然的杰作。

句子D:(感受瀑布风采)

瀑布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我们仿佛置身于圆形的乐池中,四周乐声奏鸣,人若漂身于一片声浪,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让人真正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恢宏。

师:作者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师:是啊,同学们,都来读读这句话,前面三处都有“哗哗”这个词怎么在这儿就没有了呢?听觉震撼(视频直击瀑布,给学生震撼)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透过作者的万千想象,我们听出了怎样的瀑布声?(板书:诱人)

感情朗读

师:作者不由得说——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寻根“谷底或瀑边”

师:同学们,此时作者“听瀑”又在哪儿呢?(瀑边)

四、写法渗透,初习“移步换景”

师:作者4听瀑布4变地点,这就叫——移步换景。

师:作者刚进景区,未见瀑布先闻其声,第一组读——

,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奔泻的水声了。

师:作者远远的透过树梢才看见瀑布就听到,第二组读:

,那“哗哗”水声合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响遏行云。

师:作者来到群山环抱的谷地,寻迹石阶之上,再听瀑布,三组读——

,“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震荡着、回响着,似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在轰响。

师:作者来至谷底,再听瀑布,感想万千,一起来——

瀑布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我们仿佛置身于圆形的乐池中,四周乐声奏鸣,人若漂身于一片声浪,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让人真正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恢宏。

师:就是这四听瀑布,听出了——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五、感悟“沉醉”,读写结合。

师: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作者会有怎样独特的感受的呢?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感悟“沉醉”

师:此情此景之下,作者不禁流露出了此番心迹(课件出示)——此时此地此刻,我们也完全沉醉了,如痴,如迷。(抓住“醉、痴、迷”)——请几个学生读读

隐而不发,读写结合

师:看来此刻,作者已——醉(板书)

师:此刻我们也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中,我们的感受是什么呢?你能用一个词形容 你感受到的瀑布吗?

六、回环回归:

李白曾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赞美了气势恢宏。

而诗人翟培基也用诗句这样赞美过黄果树瀑布: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

板书设计:

黄果树听瀑

入口 渐近渐响 移

树隙 织机合奏 步

石阶 百琴奏鸣 醉 换

瀑边 如雷轰鸣 景

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黄果树听瀑》教学反思

《黄果树听瀑》是一篇游记,文字优美,想象丰富,比喻生动。全文以“听”字为题眼,在文中多次调动听觉,对听到的声音作细致入微的描写,以此带动对瀑布形象的描述,并将听到的声音,看到的外形通过想象等形式融入到自身的情感体验中,仿佛自然与人融为了一体,难分难解,从而赞美了黄果树瀑布恢宏的气势、生生不息的活力,歌颂了自然的壮丽、伟大。

本文篇幅较长,教学时,我首先从“听”字入手,要求学生在读通课文后,分别用波浪线和横线划出作者听到瀑布声音看到瀑布样子的句子。然后,我以第一处描写瀑布声音和样子的段落为例,抓重点词语理解瀑布的声音和外形,并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

例:默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

师:从课题里我们已经知道,作者主要是用自己的耳朵来听、来感受这部大自然的杰作的,那么,请你快速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听瀑的?

2、用“ ”画出描写瀑布声音的语句,用“﹏﹏”画出描写瀑布形态的语句。

研读重点段,带动理解全文

1、交流:你发现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听瀑的?(从远到近)

2、那么,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黄果树听瀑吧!

车到黄果树风景区,你听到了什么?

“车到黄果树瀑布风景区……”一处

(1)这声音有什么变化?

(2)知道什么是“人喧马啸”吗?它又是指什么?(盖过了所有的声音)

(3)感情朗读,读出作者离瀑布越来越近的声音变化。

(4)听着这样的声音,看到的又是怎样的瀑布呢?

透过树隙,便看到一条白帘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似一阔幅白绢正从机杼上吐泻而下,那哗哗水声合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响遏行云。

(5)说说瀑布形状与声音的联系。(抓织布机上布匹的形与瀑布的形,织布机的声与瀑布的声之间的联系)策略:介绍织布机上布匹成形后的样子,让生感觉瀑布与“白绢”的形似、色似;模仿织布机的“哗哗哗哗”声,体会与瀑布声音的相似。读好写瀑布形状的一处,再借助音形联系,反复读好写声的一处。

接着,我小结这一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接着讨论完成第二、三、四处。这样的预设是努力想体现以点带面的教学主程序,并展现从扶到放,由品词析句的体会到感情诵读的体验的过程。然而,在教学实施中,由于对第一处瀑布的声和形的品读交错进行,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习效率不高。因此,对教学重点重新审视,发觉重点不够明确:既然“听”为题眼,以“听”入手,就可以直接指导学生关注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通过不断地读和比较,去发现作者听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理解“渐近渐响”等词语的意思,既能更明确地把握重点,又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会更强。感受作者的如痴如醉,从一开始听到的“哗哗哗”声到置身于整个的乐池中,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这瀑布的壮观,大自然的伟大。

《黄果树瀑布》教案+教学反思

课前预习:

1、了解本课的作者,完成《助学》 “预习积累”第2(1)题。

2、通读课文,完成《助学》“预习积累”第2(3)题,并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了解四字短语的意思,积累在笔记本上。

3、大声朗读课文4—5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4、小组合作搜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和图片,小组之间交流。

(任务完成,1、2两项任务由小组长检查,评出等级并计入本周语文学习评价。)

相关课程标准: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品味语句,体会文章酣畅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强烈而独特的情感体验。

3、通过多种形式的听说和朗读来感受瀑布的壮美和魅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评价任务:

1、能够有在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小组合作搜集的“黄果树瀑布”的相关图片和资料,走近作者,走近文本。

3、能够简单地赏析文章独具魅力的语句,并通过想象感受不同感官带来的不一样的瀑布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李白有诗云:“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王安石吟:“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赵孟頫更看见:“飞帘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碧空。”……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都被瀑布折服呢?我想这其中总是有些缘由的吧!那么诗人于坚,是否也是因为些什么而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黄果树瀑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于坚,走近《黄果树瀑布》。

二、知瀑布——知识扩展,领略壮观

(下面请我们的优秀导游小组带领我们一起领略祖国大好河山——黄果树瀑布吧!)

(小组四人按分配任务进行——生D:操作准备好的黄果树瀑布各种景致的组图幻灯片。生A、生B、生C:分别进行解说,引导全体同学共同游览黄果树瀑布的美景。)

生A:大家注意,我们将要看到的就是位于我国贵州省镇宁县白水河上的黄果树瀑布。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亚洲最大的瀑布。瀑布宽约20米,从60米高处的悬崖上直泻犀牛潭。(瀑布倾泻的声音)

生B:大家靠近一些,来观赏瀑布万马奔腾的阵势。(瀑布全景图)

生C:大家快看!水拍击石!(瀑布近景图)

听这雷劈山崩的震撼!(水击石的声音)

生A:大家快来感受这飞溅的水花!(瀑布飞溅的水花图)

透过腾腾的雾气,大家可以欣赏日光下的五彩缤纷。(阳光下的瀑布图)

(感谢导游小组带给我们的精彩讲解!我们领略了黄果树瀑布的美景,那于坚领略到的美景是否和我们一样呢?)

三、读瀑布——听读课文,体验感受

1、听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习方式:(1)学生听朗读,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2)请三名同学分别朗读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并示范。

(3)学生分别总结文章段落内容,思考之后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主要写作者对黄果树瀑布以前间接了解的印象和后来亲身游历黄果树瀑布后感受到一种新鲜、生动、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愉悦和震撼。

2、本文讲述了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感觉变化。纵观全文,作者对黄果树瀑布产生了哪些独特的感受?

学习方式:

(1)学生细读课文,从文中标画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句。

(2)学生讨论具体有哪些独特的感受。

(3)体会情感变化,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变化。

明确:“并不会特别的激动”→“似曾相识的无聊感” →“猛然间听见了瀑布的声音,当时我心里一阵激动”→“我和它立即建立了一种陌生的接触” →“它抚摸我,亲近我” →“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我和这瀑布之间建立了一种真正的关系”。

(作者的这种情感变化是和他观赏黄果树瀑布密不可分的。作者所经历的黄果树瀑布是怎样的呢?)

四、观瀑布——美读课文,感受壮美

反复朗读作者描写亲历的黄果树瀑布的语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黄果树瀑布的?

学习方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标画描写瀑布的语句,在课本一旁做好批注。教师巡回指导。

(2)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

(3)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交流。

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赏析,指导学生朗读,可单独朗读,男女生朗读,小组朗读,集体读,读出感情。

(4)教师做好点评总结。

预设:

a.“它放射的声波令我的耳膜鼓了起来,……它先是侵入我的耳朵,然后灌满了我的耳朵,最后是震耳欲聋。”

(作者从听觉角度抓住了瀑布的声音进行描绘,直接写出了瀑布的有声带给我的震撼感觉。

b.“与此同时,我的头发开始潮湿,……像落汤鸡一样里里外外彻底湿透。”(作者通过“潮湿”这一触觉感受的描写使得并不舒适的感觉引发了美好的

感情,突出了直接的接触带来的痛快淋漓之感。)

c.“那悬挂在高原上的大瀑布,犹如一只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巨手,从高处……呼吸着潮湿。”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并用一系列的动词抓住了视觉进行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亲近瀑布时痛快淋漓的感受。)

d.“我感受着我的生命在巨大的水声中的惊恐、疼痛;在潮湿中的寒冷、收缩。”

(由身体上的外部刺激引发了心灵深处的欢乐感受。)

e.“我周身湿透,我有湿透的话要说。”

(作者以形象夸张的比喻形容自己的情感和生命完全被瀑布所浸染,有强烈的抒情性。)

f.“这里永远不会进入摄影镜头……你看到的就是水犹如玻璃粉碎那样的运动。”(作者抓住了独特的视角——瀑布的背后观察,与瀑布的接触更加的亲密;同时运用了比喻,描绘了立体的黄果树瀑布。)

明确: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的角度去观察描写黄果树瀑布,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朴实、宏伟、壮丽的黄果树瀑布,也由此带给了作者不一样的独特感受。

五、感瀑布——再读课文,体味升华

1、黄果树瀑布是独一无二的壮丽景致,为什么作者却在第四自然段中说一个“灰飞烟灭”了,“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学习方式:

(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独立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明确:一个“灰飞烟灭”了,是指图片上的那个黄果树瀑布。那个缺少生机,缺少活力,没有生命的黄果树瀑布在这一刻消失了。而“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是指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内心感受的黄果树瀑布。它是真实的,“活的”黄果树瀑布。它让作者真正体味到的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作者由开始看到图片的不激动以及似曾相识的无聊感在亲身接触黄果树瀑布之后感受产生了极大地转变,这是运用了写作手法——欲扬先抑。而作者仅仅是要表达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赞美之情吗?)

2、文章的第七自然段对我们写作有何启发意义?

明确:我们应该学习作者这种不写千篇一律的陈词滥调,力求亲身经历、亲身体验,非写出独特感受不肯下笔的写作态度和创新精神。

六、悟瀑布——齐读课文,再会壮美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旨。

明确:这篇游记散文生动地写出了作者所见所闻的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表达了作者为拥有那种全新的发现和体验,内心所产生的无比喜悦的心情,从而告诉读者,认识自然景物和认识其他事物一样,注重实践,亲身体验,就会获得真知。

作业设计:

一、大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一段中表达出作者最主要感受的词是 。文中“作为一个一直统治着我的一个早已干瘪的概念”指 ,而“另一个瀑布”是指 。

(2)这段主要从哪些角度来写黄果树瀑布的?表现了它怎样的特点?

二、完成本课《助学》“学习测评”1—9题。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上,由学生模拟真实导游现场,并加入视听的感染使得一些想象力较弱的学生脑海中能够先产生具体的画面,由此在品读课文时更加容易走入创设的情境之中。情由境生,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够感受到瀑布的洒脱、飘扬之美了。

本节课在按照“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的思路进行分析的同时,把重点集中在了第3、4、5自然段的理解品味上,在此充分发挥了学生眼、耳、口、心齐动的阵地作用,通过学生的“朗读—赏读—美读”使得学生在体味作者情感和描写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但由于课堂内容设计的限制并没有达到最佳效果。但总体来说,本课的教学实践较好地达到了预设目标,使得学生明白了语文应该怎样学、怎样用,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才能走得更长、更久。

《黄果树瀑布》教案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及黄果树瀑布相关资料。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

3.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

评价任务:

1.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把获得的整体感觉读出来。

2.再次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两个问题。

3.诵读,与开初的朗读比比,哪一次更读出了雄壮的感觉?

4.作者的独特用的感受有哪些?

5.品味美妙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临水骋怀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面对自然的山水,古今中外的许多仁人志士,不由自主地敞开了自己生命的情怀。自然界中的山水给了作家们无穷无尽的灵感。《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写了小石潭的清澈,表达了心中的凄苦、悲凉、忧伤。自然的山水,除了给予作家排遣忧愁的灵感,还会给作家们对于壮美生命的感叹。因为自然之水不仅有静静的潭水的姿态,还有壮阔的瀑布、汹涌的潮头,同样给予作家们深刻的生命的启示。

本文中诗人于坚面对奔流而下的瀑布,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图片中的瀑布

用多媒体展示瀑布的图片,增强学生对瀑布的感性认识。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来感知瀑布的形象。

简介有关黄果树瀑布的知识。

三、走近作家

由学生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学生相互补充。

教师补充:

于坚——1954年生于昆明,20岁开始写诗,25岁发表作品。198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1994的长诗《0档案》被誉为当代汉语诗歌的一座“里程碑”。著名诗集有《空地》、《诗六十首》、《对一只乌鸦的命名》、《忆没穿过天空的钉子》、《作为事件的诗歌》《飞行》,文集《棕皮手记》、《云南这边》等十余种。于坚开拓了诗坛口语写作的风气,他是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

四、丰富自己的词语库

1.给加点字注音或填字:

无聊 耳膜 弥漫 合拢 崩裂 干瘪 倒tā ( )

zhèn( )耳欲聋 陈腔làn ( )调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别无二致:

震耳欲聋:

陈腔滥调:

学生自做,并相互检查,师补充修改。

五、声音的吟唱

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文章,并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段落,同位之间互读。

注意诵读的抑扬顿挫。并相互评价。

教师指导朗读,要有激情、热情,读出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六、思路的流淌

本文是一篇游记,属于写景散文。常用的顺序就是浏览顺序。课文是如何按游览的顺序进行行文的?

自主思考

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示:

(一)、初识:老师的讲解(不激动)

(二)、初见:实地观察(无聊)

(三)、初闻:瀑布的声音(激动)

(四、接触:概念的复活(湿透)

七、组材的奥妙

1、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描述采用了什么顺序?

(入口处看瀑布----逐渐靠近瀑布----绕过瀑布抵达后面)

(由远及近,按照游览的顺序,展现黄果树瀑布,移步换景)

2、浏览全文,思考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认识有哪些变化?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句。

(不激动-----无聊------激动了-----复活了------湿透的话要说)

(文章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通过前后的对比,赞美了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丽。)

3、文章开头两段写对黄果树瀑布的一般感觉甚至是无聊之感,为什么要这样写?这在表现手法上叫做什么?

(欲扬先抑---先表达对黄果树图片的不激动以及产生的无聊之感,然后突然转变看法,与后面作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体验的瀑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好地衬托出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

八、思想的力量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把自己的灵魂融入对黄果树瀑布的描写之中,从自己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之情不断升华中透露出对人生的深刻见解:美感是充满生机的,需要用心灵进行透彻地感悟。

九、同类的相比

欣赏一首关于黄果树瀑布的诗歌。

翟培基先生为黄果树瀑布写的一首诗:

白水浩荡群山中,骤止断崖跌九重。

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

万里晴空抛碧纱,飞雪喷珠耀彩虹。

水帘洞内观日落,云蒸霞蔚沐苍生。

第二课时

一、踏上探索之旅

回忆上节课讲的写法,并猜测如果让你具体生动地写瀑布,你会从哪些方面写?

学生可以试想。(学完文后,对比自己想法,可以找到差距,有较大的进步。)

二 、享受诵读之美

熟读课文的三、四段,体会作者对瀑布的描写。

指导学生用感情地读文章。要求读出瀑布的特点。并标出对于瀑布描写的句子。

可以自己读和小组内互读相结合。注意诵读的抑扬顿挫。并相互评价。

(从诵读中感知作品对于瀑布的生动描绘。)

三、感受形象之美

思考:作者描写了瀑布的哪些特点?

1、学生自主思考,并小组内讨论交流。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文中相关句子,并结合图片,深入理解瀑布的特点。

2、教师采用词语填空的方式总结(一方面可以理解瀑布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声音的巨大:它先是____我的耳朵,然后____了我的耳朵,最后是,————。

水气的潮湿:与此同时,我的开始____潮湿,我的____开始潮湿;再走近些,

我的____开始潮湿,我的____开始潮湿,我的____开始潮湿,我全身湿透,就像____。

气势的宏大:我感受着我的生命在巨大 的水声中的____、____ ,在潮湿中

的 ____、____ 。

动态的壮美:我看见水柱像____ ,轰隆倒塌, ____倒在水里,把水____出

了大坑。水在____ ,在____ ,在 ____ ,在____ ,在____ 。

四、感悟思想之美

1、作者为什么说“一个早已干瘪的概念,顷刻间灰飞烟灭。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一个“灰飞烟灭”了,是指图片上的那个黄果树瀑布。那个缺少生机,缺少活力,没有生命的黄果树瀑布在这一刻消失了。而“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是指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内心感受的黄果树瀑布。它是真实的,“活的”黄果树瀑布。它让作者真正体味到的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2、这里是瀑布的声带,惟一发言者是瀑布,除此之外,任何话都听不见,哪怕你在赞美……

(想象奇特,比喻传神。瀑布的声音是从这里发出的,在这里声音比在外头更加强烈,这里加上“哪怕你在赞美……”更突出了瀑布天籁之音的宏大和美妙,同时,还赋予瀑布一个鲜明的“个性”:狂野任性,目中无人,纵情地唱着自己的歌。)

3、最后一段中两个“湿透”,如何理解?

(前一个“湿透”是通常意义的,物理性的,是指被水汔湿透身体,后一个“湿透”以形象夸张的比喻,形容自己的生命和情感完全被瀑布所浸染,是心理性的,有强烈的抒情性。写了瀑布对自己生命情感的影响。)

五、品味语言之美

再读课文三、四段,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标画下来,认真品读,并做好批注,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提示:可以从以下角度品析

运用何种修辞手法。②调动了何种感官。③字、词运用的精妙之处。④写了瀑布的何种特点。⑤作者的内心感受、情感。

指导学生运用品析模式:运用……(手法),表现……(特点),表达……(情感)。

示例:

1、“那悬挂在高原上的大瀑布,犹如一只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巨手,从高处向我合拢来,它抚摸我,亲近我,拍打我,刺激我,使我的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呼吸着水声,呼吸着潮湿。”

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带给我的感受,使读者如见其景。

2、“于此同时,我的头发开始潮湿,我的外衣开始潮湿,我的内衣开始潮湿,我的皮肤开始潮湿,我是全身湿透,我像落汤鸡一样里里外外彻底湿透。”

这一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水气的潮湿,表达了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无比喜爱。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向我们展示了黄果树瀑布的状美和与众不同的特点,今后在写作中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

六、昭示个性光彩

课文写作者对黄果树瀑布以前间接地印象和后来身临其境的观感,会给我们对游记类的习作有何启发?

不能仅写那些走马观花所见的众所周知的东西,而是要亲近大自然,用心去观察、体验,抓住景物的特点,更要贴近自己的内心,写常人未能发现的,能真正引起自己内心激动或感动的独特体验,还要写的细致生动,富有感情。

作业设计:

写一篇游记,写出自己的个性感受,并注意运用本文学到的写作手法。

教后记:

1、本文是篇散文,想尽量教出散文的美感,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设计了大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吟诵的美感中领悟作品的语言之美。

2、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有两个层次,一是对于字面的表层意义的理解,另一种是对字面以下的深层的隐含的意义的理解。对于第一种,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基础,很容易把握。而对于第二种,大多数学生因没有丰富的积累和敏锐的语感,所以难于准确领会语句的深层含义。这也是许多学生语文水平区别所在。许多学生认为语文不用学,也能考好,这只是对于第一层面的理解,而学好语文的最要本所在,应在于第二层,即对于文字隐含义的敏锐察觉与理解,而这也是语文难学好的原因所在。语文的易与难区分就在于处在何种层次。因此,为了培养学生深层的语文能力,在课文中不仅着眼于语文的一般能力即工具性的方面,更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语句内部的隐含义,这也是语文学科的独特的特点,也是语文的美感所在。因此,本课中,第一课时设计对于文章表面的一般性理解,而第二课时则从词句入手,训练学生对于语句隐含义的把握。让学生自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教师加以适时的指导。效果较好。

3、本文内容较为简单,因此设计的题目虽多,但多是搜寻性问题,是对学生一般能力的锻炼。但对于作者的思想把握,即本文的核心价值,学生很难理解。本文实际是讲生命要有独特的、真实的感受。因此,在第二课时,对于这方面用图片进行了较多的引导。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黄果树瀑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3.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

反复朗读,从中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难点:

学习细致观察,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1.背景资料(黄果树瀑布简介资料)。

中国最大的瀑布。位于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白水河上。白水河自7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上飞流直泻犀牛潭中,发出震天巨响,十里之外即闻其声,如千人击鼓,万马奔腾,场面惊心动魄。

黄果树瀑布的水,随着季节变换展现出种种迷人的奇观。黄果树大瀑布的迷人之处还在于地面、地下、水上、水中的组合景致。

2.作者简介

于坚,四川资阳人,1954年生于云南昆明,当代诗人。16岁开始当工人,1980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云南省文联工作。1979年发表处女作《新堂·吉诃德之歌》。1984年与韩东等诗人创办诗刊《他们》。著有诗集《诗六十首》《对一只乌鸦的命名》《一枚穿过天空的钉子》《诗歌·使条集》《于坚的诗》等。于坚是第三代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以反抒情色彩,运用口语、反讽、自嘲等手法探索当代精神生活。

于坚自称,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他曾广泛阅读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一些论著和剧本,尤其受到一种“纯客观记录生活”的理论所影响,“一直试图使诗歌的翅膀回到大地之上”。同样的,当于坚开始他的散文创作时,他的写作方向也是一直向下,回到大地上。回到内心,回到生存的现场,回到常识,回到事物本身,回到记忆中私人的细节里,一直是于坚写作的一种内在愿望。他试图退回到记叙、记录、记载那些看似最基本简单的写作上去,寻求一种可能的最自由的散文写作。于坚的散文集有《棕皮手记》《人间笔记》《棕皮手记·活页夹》等。

(二)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批注。

1、标示文章的自然段。

2、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

无聊( )弥漫( )崩裂( )干瘪( )陈腔滥调( )震耳欲聋( )訇然作响( )挟来( )人喧马嘶 喧嚣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直泻而下

形而上:

灰飞烟灭:

陈腔滥调:

抵 砥 坻 诋

绕 饶 娆

3. 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1)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2)文章里有几个黄果树瀑布,各有什么特点?

(3)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

三、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作者知道黄果树瀑布是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风景,为什么原先看到图片并不特别激动?

2、默读第二段:作者初见到瀑布的感觉?

3、猛然间听到瀑布的声音,我是怎样的心情?

4、文章最后一段中“湿透的话”指的是什么?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四、巩固提升(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1、组词 谛( ) 膛( ) 棋( ) 嚣( ) 啼( ) 堂( ) 嘶( ) 器( )2、照样子,写词语凉丝丝薄薄的3、从文中抄3句比喻句。体会其妙处。

4、找一些写瀑布的诗、散文读读,体会瀑布的特点

五、课堂反思(有反省才能有发展,有思考才会有提高)

《黄果树瀑布》教学实录

一.导入课文,初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美。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被称为亚洲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的风采,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黄果树瀑布真雄伟!

师:雄伟。

生:黄果树瀑布真壮观!

师:嗯。

生:黄果树瀑布真宽!

师:嗯,你觉得它很宽。

生:黄果树瀑布真美呀!

师:真美呀,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多媒体出示:黄果树瀑布真美!)美。那么,用你们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到课文中找一找,黄果树瀑布美在哪儿,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我,好吗?开始,迅速浏览课文。

(生看书找,师巡堂)

师:黄果树瀑布美在哪儿?(多媒体出示: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初步感受瀑布的美,带孩子复习通读全文并帮孩子理清听声、观形、感受。)

生: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师:美在,黄果树瀑布能让旁边的小镇如雨雾般。

生: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师:你是从听觉的角度觉得它声音美,是吗?板:听声

生: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师:你近距离与黄果树瀑布接触,它给你的感受美,凉丝丝的。(板书:感受)是这样吗?

还有吗?

生: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师:从听觉的角度。还有从不同的角度的吗?

生: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师:你看到它的形状,看到它的样子,你觉得它美,是吗?(板书:看形)

二.品词析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

一)具体学习写声音的句子。

师: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这一个个方块字中听出瀑布的豪情,看出瀑布的壮观,好吗?

读题。

生:黄果树瀑布。

师:仔细默读课文,画出作者听到的内容,放声读一读,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生找,读,写;师巡堂,发现说,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所在的位置不同听的效果也不同。)(这其实也是一个提示语,让孩子知道所在的位置不同听的效果也不同)

师:谁来说说看,写黄果树瀑布声音的句子。

生:“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多媒体出示。)黄果树瀑布声音,写的声从远到近,一对比,更体现声音大。

师:你很会看,也很会听,你听出来这一段作者不是固定站在一个地方,有近处也有远处的,说说具体在哪儿?

生:“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

师:这是什么地方?

生:远处。

师:远处的,刚进时,随着脚步的移近,渐近渐响,近处的是什么样的?

生: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这儿的问题有点碎,其实孩子已经答道声从远到近,可以先等一等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好好组织语言具体说。)

师:你很会听,作者写近处与写远处的声音分别用了两个-------?什么样的句子。

生:比喻(师板书)(目的在后文写法的指导。)

师:把这两个比喻句读读,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读

师:因为位置不同,所以作者给出的比喻句都不同,这两个比喻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感觉声音柔

师:从远处听,柔

生:像潮水般涌上来,感到声音很大。

师:声音很大,走近听,感受声音非常大。(板书:大)

通过你的读,让我们看到作者原来是从远处慢慢走到黄果树瀑布近处的,能不能?

生读。

师:真的,作者用词真准确。谁来再读。(不同的声音用不同的比喻句,用不同的动词,引出用词的准确。)

生读

师:瀑布声真响,一起来。

齐读。

师:作者用词真准确,远的,我们听起来很舒服,近的,我们听起来感觉这个瀑布非常雄伟,非常壮观,得益于这几个字(点红:飘,拂,涌,盖,渐近渐响)(不同的声音用不同的比喻句,用不同的动词,引出用词的准确,也是一个品词析句的指导,一个写法的指导。)

再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此时此刻,听不到别的声音了,只听到这瀑布的声音。读--------生读。

师:写瀑布水声的还有吗?

生:从这里还可看出。“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师:你听出什么来了?

生:我感觉瀑布声音大,因为不大的话不会用“千万架”而且------

师打断:千万架织布机。(着重说)(教师过于急躁打断了孩子的发言。)

生继续:而且声音优美,织布机发出的。

师:呵呵,是吗?你听过织布机的声音?从哪些词能看出声音还是挺好听的,虽然很响但不是噪音?(这是一个临时的生成,孩子答错了,借势体会“合奏”。)

生:合奏。

师:读,读出声音的响。(请说出声音响的那个学生。)

生读书。

师:还有写水声的吗?

生:“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多媒体出示)

师:近距离接触瀑布,再听它的声音,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活力。(板书:活力)

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读,管老师都觉得浑身充满了活力。

除了这儿还有吗?

生:“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多媒体出示)

师:你觉得此时此刻作者的感受是什么?(提示:瀑布带来了什么?)

生:大自然的无限的生机。(板书:生机)

师:再读一遍。

指名生读书。

师:作者所处的位置不同,听到的瀑布声音就不同,带给你的感受也不同。(出示刚刚分别出示的四处文字。)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再来听听那种感受,好吗?

(齐读写声音的文字。)(同时出示,再次体会作者所处的位置不同,听到的瀑布声音就不同,带给你的感受也不同,其实也是一个朗读的指导训练。)

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听的声音不同,那我们听了这么多瀑布声,你想说什么?

生:真雄伟壮观。

师:嗯,还有吗?用书上的一句。一起说。

生: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出示第一节,点红“杰作”)(这是作者行文的一个着眼点,它贯穿着我的全文教学。)

(以上和孩子一起品词析句指导学习,方式是放手让孩子说到哪就讲解体会到哪儿。)

二)自学习写样子的句子。

师:未见其形,只听其声我们就觉得黄果树瀑布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下面再看看它的样子,好不好,用线画出写黄果树瀑布样子的句子,用刚刚学听声音的方法来自己学一学。

生自学,师巡堂,巡堂时提示说:画,读,感。

师:谁来说说看?

生:“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师正音:xì

生继续读,说:感到十分壮观,流量十分大。

师:你觉得它流量十分大,从哪儿看出?

生:泻。

师:还看出什么了?

生:它十分宽。

(板书:宽)

师:从哪儿看出这个瀑布是宽的?

生:好像是宽幅百炼。

师:宽幅百炼是什么?

生无语。

师:是白布,要不然它不会说是织布机的大合奏,是不是?想不想看看它的样子?

(多媒体出瀑布录像。生看。师说:听声看形。)

师:谁来读读,让我们感受到它大,宽?

指名读。

师:大量的流水从悬崖上泻(重读)下来,会怎样?(师做动作)(为了引出银雨洒金街的形成。)

生:激起很大的水花。

师:(多媒体出示: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从“高达数百米”你得出什么讯息?

生:流量大。

师:流量大,流下的速度------

生:快。

指名读。(朗读的指导)

师:这水花落在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多媒体出示: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远近闻名的-------

生:“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师:黄果树小镇被雨雾笼罩,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小镇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中,你看到了什么?(想象说话,为了更进一步体会银雨洒金街的美,从而知道朗读。)

生:瀑布激起的水珠笼罩着人们。

师:小水珠被金色阳光一照也变得晶亮亮的了。

生:太阳光照着大地,人们沐浴着阳光,天上出现一道彩虹,人们开开心心的工作了。

师:读。

指名读本节。

师:你的读将我带到了黄果树小镇上,(问其他学生)有没有这种感觉?(一生点头,追问他)那你又看到了什么?(想象说话,为了更进一步体会银雨洒金街的美,从而知道朗读。并且引出感受凉丝丝的。)

生:像仙女的金棒一挥,小精灵就落到我们的脸上。

师:让你觉得脸上怎样?

生:凉丝丝的。

(板书:凉丝丝)

(齐读本节)

师:什么样的奇景?我听不出来。(指导读,为了强调“银雨洒金街“)

生:银雨洒金街

师:看其形,我们不禁也要说一句(出示:第一节)读。

生读。(这是作者行文的一个着眼点,它贯穿着我的全文教学。)

三.扩展,更深层体会瀑布的壮美,学习写法。

师:今天,我们观其形听其声,我们感受到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引出)----杰作。此时此刻,我想,叶圣陶的这首诗最能表达我们的心声。(出示:叶圣陶的《瀑布》)自己读读看。(叶圣陶的《瀑布》与文章一样都是听其声,观其形,感受其壮美,所以引人,为了课文的理解。)

生自己读。

师:谁来读读看?

举手的同学起立,读。

(小部分同学起立读)

师:我们和作者一样,与叶圣陶一样,都被黄果树瀑布陶醉了,然而沉醉其间的又何止我们,还有他,(出徐霞客图)谁?

生:徐霞客。

师:何许人也?(了解徐霞客是为了让孩子理解“衬托”的写法。)

生:旅行家

生:地理学家

生:游圣

师:(出徐霞客资料)游圣,游过千山万水的人,自读

(生自读)

师:这么一个看过千山万水的人,他也被黄果树瀑布吸引了,也沉醉其间。瞧,(出示: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好像听到了什么?(再次回顾全文,是在理解的基础上。)

生:瀑布的哗哗声。

生:听到了瀑布演奏出来的声音。

知识问答
教育培训
生活休闲
实用文知识档
专业资料
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