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体裁作文 > 读后感 > 有胆有识感三国——读《三国演义》后感

有胆有识感三国——读《三国演义》后感

   来源:文萃都    阅读: 3.9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有胆有识感三国——读《三国演义》后感1

我早就知道《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我一拿到这本名著,就如饥似渴的读完了。

《三国演义》讲述了从东汉灵帝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直至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西晋统一,期间近百年的历史故事。展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发生发展与被镇压的过程,集中描绘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为夺取政权,统一中国而展开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

《三国演义》描写的人物众多且十分生动形象,个个鲜活的人物都打动了我,我非常喜欢张飞,他高八尺,豹子头,圆眼睛,满腮钢须,他的声音亮如洪钟,威势如奔马,书中描述张飞曾在战场上大吼一声,震倒敌方一员武将,这可见张飞的勇猛。除了武将张飞外,我也很喜欢关羽,他九尺高,丹凤眼,两条卧蚕眉,胸前长须飘飘,印象最深是他的一张红脸,就像红枣一样。据说关羽开始的时候并不是红脸,有一次他受了箭伤,华陀为动手术他刮骨疗伤,他一边下旗,一边疗伤,直至最后手术全部做完,由于古代麻醉技术不好,关羽忍痛绷脸时间太长,从此就变成了红脸。张飞关羽我喜欢,最喜欢的还是诸葛亮,又叫孔明,人称卧龙先生,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擎,手执羽扇,飘飘然,有如神仙下凡般,他足智多谋,是智慧的化身。

《三国演义》不仅人物描写得好,故事情节也描写得很好,我最喜欢描写赤壁之战的章节了,赤壁之战分三个环节写的:“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中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博学多才和足智多谋,不费一文钱和一兵一卒,就为周瑜准备了十多万支箭,为日后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基础。“周瑜打黄盖”中也充分描写了黄盖忠勇。我最喜欢的就是火烧赤壁,周瑜火烧赤壁,张飞和关羽围追堵截,曹操拥兵几十万,最后就剩三百,足见当时战争的惨烈和曹操败得狼狈。

总之,读完这本书,我的感触远不止这些,书中人物个个厉害,故事情节也非常吸引人,我很喜欢《三国演义》。

有胆有识感三国——读《三国演义》后感2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爱看的书吧!我更是不例外,在众多的书籍中,我最爱看的就是《三国演义》了,对它我真是百看不厌,爱不释手!我喜欢时不时地神游在三国之中,去琢磨他们身上所散发的人格魅力,去聆听他们留给后人的处事之道!

《三国》就好像是我的一位从不开言的良师。每次当我捧起它时,里面的人物立即跃然纸上。他们或是在铁歌战马前挥洒自己的职责,或是在故事情节中叹息命运的成败。其中令我最敬佩的人物代表是关羽了,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忠诚”两个字,还看到了做人要“知恩图报”。一次,曹操送云长一件战袍,可关羽就是不脱下刘备送给他的旧袍,可见云长对自己主上有多么的情深意重。关羽又是那么忠心耿耿地向着刘备。云长千里走单骑护送嫂嫂,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绝不让嫂子受一点点的委屈。怪不得听妈妈说关羽就是我们中国人心目中“忠诚”的象征了,现在有好多人的家里和厂里就是因为这样才供奉关羽的神像呢?

《三国》又仿佛是我的一位沉默的益友。每当我走进《三国》时,它总会耐心地向我娓娓道来做事要贵在坚持!其中,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的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更能让我明白这样的道理:司马懿用他的“恒”和“韧”的精神,最终在对抗诸葛亮六出祁山、大举伐魏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获得了成功!

当我再次读到这一段时,去年做实验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眼前。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论文,我着手做鸡蛋的实验。可是刚开始,我们做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当我想放弃不做时,司马懿与诸葛亮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故事在我脑海里不时的浮现,司马懿仿佛也不断地说:“我都坚持了十年之久,你连这点困难都坚持不了?”于是我又充满了力量,果真在接下来的第二次我成功了,还获得了区三等奖的好成绩呢?由此可见,坚持就能成功!有志者贵在坚持就能成功!

《三国》更犹如一位神秘的世外高人,总是这样吸引着我继续聆听这无声的教诲。使我不禁赞叹,读此书果真受益匪浅呀!

有胆有识感三国——读《三国演义》后感3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任拿一本阅读都让人赏心悦目。

《三国演义》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闲来随意翻看一两回都会感慨万分、回味无穷。

感叹历史现在和将来的各类人物都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想想当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逼皇帝禅让帝位给自己,成就自己一番帝业,到最后,后辈子孙也受到当初的待遇,辛苦得的天下拱手相让于司马炎,成就晋国一通天下,可谓是因果报应,屡试不爽。不知曹操地下有知,做何感想?

刘备,编草鞋出身,无非占了一个汉皇朝的宗亲,找到几个好兄弟:关羽、张飞、马超、赵子龙、黄忠,一个好军师,一路带着老百姓逃命,一路哭,最后在四川落脚,成就一个蜀国。在三国里面蜀国最弱,但是评价却最好。可以说刘备是玩弄权术的顶尖高手,看看赵子龙万军之中救出刘禅,刘备一把把自己的孩子扔到万军之中,明知道肯定有人接,肯定死不了,但是,这一举动,却得到所有将士的拥护:自己服侍的君主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大将而不管自己孩子死活的人;另,在白帝城,战败后托孤,对诸葛亮说,刘禅可以扶则扶之,不可扶则废之,君可代之,害的诸葛亮从此没有二心的辅佐明知道不是皇帝那块料的刘禅,六出岐山,七擒七纵孟获,写下《后出师表》,到最后搞得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关羽重义,在和大哥失去联系时候,曹操接纳他,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上马一斗银,下马一斗金,送赤兔马给他,但是,留不住,一有刘备消息,关羽连闯五关,连曹操派人来通知放行的都赶不上,却赔上六员大将;在曹操败走华容道时候,关羽放曹操一马,还却以前的人情,成为性情中人的楷模,历史留名的英雄。最后由于过于骄傲,中了陆逊的计,给吕蒙夺了荆州,最后兵败麦城,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这部经典名著,作者在开头就说明了在历史长卷中,多少风流人数,只是滚滚的长江水,最后都要退出历史舞台。而我们读过这些历史的现代人更应从历史中悟出要做到无悔人生的积极态度。

有胆有识感三国——读《三国演义》后感4

看完电影《赤壁》之后,我又一次掀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曹操是诡诈狡猾的,刘备是谦逊不张扬的,孔明是伶俐谨慎的,周瑜则有勇有谋但心胸狭窄。总之每个人士都有不同的性格,作者描画得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我有揣摸的决心。

最仁慈的君主是刘备。他受将臣、百姓之爱戴。刘备的能力总是体现在佣人上,拜访水镜先生司马徽,进而幸得忠实的徐庶,最后受此二人指点风雪之中三顾茅庐,成功请到全国奇才诸葛亮出山。而后又收服数位博学多才的谋士助他抗东吴,战曹操。他爱平易近如子,宁失性命也决不抛弃汉室百姓;爱将胜子,看着子龙上将一人抱着阿斗杀出长坂坡曹兵的围追堵截,心疼得将亲生骨肉弃之于地。一个做草鞋的能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全国得其一,正是因为这些个高尚而善良的品质赢患了百姓的爱戴和将臣的忠心。

最忠义的是关羽。他过五关斩六将冲杀无数,没有不惧云长之人。百姓的家里吊挂着他的画像,魏国兵将见了竟毛骨悚然,威震四海,名传四方,连曹操都无比恭敬这位将军。云云有能力之人始末铭刻桃园三结拜时对刘备许下的忠心,因失刘备音讯而掩护二位嫂太太屈住与曹操帐下,依旧对峙约法三章一心向汉。吕布是有勇无谋,而关羽则是有勇有谋。孙刘结合抗曹时,周瑜不怀好心假意邀请刘备赴帐,实际上是想在酒菜上安插埋伏杀戮刘备。诸葛亮听后着急了,恐主公性命难保,但一听关于羽护驾,便如释重负放了一百二十个心。由此可见关羽为人谨慎,颇有脑筋,料到周瑜居心叵测所以对峙护驾。

最大智的人是孔明。刘备若没有了诸葛亮,如何识破吴、魏之奸计?又如何运用各种各样的妙计令敌军身陷重围?呕心沥血的荩臣不如足智多谋的荩臣,而足智多谋的荩臣又不如能未卜先知的荩臣。诸葛亮,这个自比管仲、乐毅的奇才乃是集以上三点于一身,铁齿钢牙,舌战群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国立下汗马功劳,可谓功盖千秋!敢问谁不喜欢这个祭东风,气周瑜,草船借箭,料事如神,智料华容道,识破魏延反骨的诸葛亮呢?

我掩卷沉思,书中人物的身影仿佛一直在眼前,我向往那种杯酒天下的豪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应该向他们的忠义气概学习。

有胆有识感三国——读《三国演义》后感5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老师在假期里推荐我们阅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被它回回紧张的情节深深吸引。

这本书主要讲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混战,最终形成了北方的曹操,得到诸葛亮辅佐的刘备和江东孙坚、孙权三股强大的势力。此后,三国征战层层展开,最终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统一了天下。

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回是三顾茅庐。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曾三次亲自前去府上拜访。第一次,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备了礼物来到诸葛亮的茅庐,但得知诸葛亮早上就出门了,只好返回。第二次,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连忙顶着大雪来到诸葛亮的茅庐,进门却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诸葛亮被朋友邀去游玩了。关羽和张飞都觉得诸葛亮徒有虚名,去了两次都没见到,但刘备依然坚信他是个贤才,便第三次去了卧龙冈,这次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等人又等了一个时辰,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他俩相谈甚欢,刘备拜诸葛亮为军师,在他的辅佐下建立了蜀汉国。

刘备一心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他冒着大雪前去拜访诸葛亮,宁可自己等一个时辰也不打扰诸葛亮休息,他连续三次前去拜访,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诚意,最终感动了诸葛亮,在他的辅佐下成就了一番基业。

《三国演义》不仅让我知道了许多历史故事,还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道理。从刘备为给关羽、张飞报仇,不听劝告,带兵攻打东吴,结果全军覆没的故事中,明白了做事不能盲目自大,一意孤行,这也是刘备最终走向败亡的原因;关羽义重如山,武功盖世,但却因为骄傲,大意失荆州,最终导致败走麦城。

三国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三国演义》却成为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有胆有识感三国——读《三国演义》后感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英雄是什么?英雄是威风凛凛的曹操,英雄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更是深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刘备。

就拿诸葛亮来说吧,诸葛亮在刘备建国时为他出谋划策,有些策略一直流传至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诸葛亮有超高的智商,特殊的技能。诸葛亮忠心耿耿一心为国,刘备病重去世后由刘备的儿子——————刘禅即位做了蜀国的皇帝,他庸庸碌碌不像他父亲那样称职,即便如此诸葛亮也一样尊敬他,辅佐他治理国家,就像对待刘备一样忠诚,并写下有名的《出师表》劝说刘禅近君子远小人。

英雄就是如此,有高超的技能,有美好的品格,有一颗赤胆忠心。他们忠于祖国,随时献身于祖国的事业。

时势造英雄,三国时有曹操、诸葛亮等,清朝有林则徐等,近代解放战争时期有毛泽东、董存瑞、刘胡兰、雷锋等,如今二十一世纪的英雄———白衣天使,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力撑起疲惫的身躯,他们有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关心,对健康的向往,对生命的尊重,对家人的爱,对父母的孝心。他们不畏病毒,当病毒来临时不怕艰险迎难而进。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临危受命,挂帅亲征面对疫情冲锋陷阵不分昼夜的工作在一线,李兰娟、陈薇、张文宏、张继先等等诸多的院士、医生、护士奋战在一线,呕心沥血,带领团队研发疫苗,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加快确诊速度,进行心理疏导,防止疫情扩散,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还有很多无名英雄————志愿者,他们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乡,冲向前线运物资,照顾病人,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为名,不为利,心中只有一个愿望:疫情尽快过去,感染者尽快好起来,人民的生活尽快恢复正常。

英雄就是这样一群有爱心,勇于担当,忠于祖国和人民,不怕流血和牺牲的平凡人。

有胆有识感三国——读《三国演义》后感7

降妖除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师徒四人;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绿林好汉;贾府里的喜怒哀乐等等。但是,我最喜欢的就是三国里的一个个真英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点英雄……”《三国演义》是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相互斗争为主要内容,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的一系列故事,刻画了一个又一个各有千秋的真英雄,气量狭隘的周瑜,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既凶残奸诈又雄才大略的曹操……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和张飞。因为诸葛亮神机妙算,无论是东吴招亲,还是大唱空城,甚至在他死后还有马岱杀魏延,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他的“计”策层出不穷,充分反映了他作为“军师”的智慧、才能。就是因为这些特点,我才喜欢这个“卧龙先生”的形象。我喜欢张飞的性格,他的性格“粗中有细”。他的“粗”性情爽直鲁莽,作战勇猛顽强,当阳桥头他的一声怒吼,曾吓退曹操百万大军;古城会时他曾大义灭亲,为关羽报仇,他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但是张飞的性格中也有“细”的特点,粗豪之余不乏温柔、智慧的'一面,刘巴初降,面对刘巴的不恭,张飞虽然气愤,但却没有抱怨;严颜宁死不屈,张飞敬皇其为人,将严颜收为将领;智取瓦口隘则又显示了张飞的性格中智慧的一面。“粗中有细”让张飞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英雄。

诸葛亮的“识”,张飞的“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有胆有识的人,才能有所作为,如果只有“胆”,会鲁莽行事,毫无分寸,如果只有“识”的话,只会用一些计策来解决事情,不光明正大。所以两个缺一不可,只有一个人身上具有这两种品质,才会做事完美无缺,有一番作为。

让我们做一个有胆有识的人,做一个神机妙算、大胆顽强的人,无论你遇到什么对手,你都会克服它,战胜它,让你一步一步打倒“敌人”,走向成功。

有胆有识感三国——读《三国演义》后感8

《三国演义》是一部我从小就开始读的书。喜欢就是喜欢,百看不厌。这次问老师借来看,总有一气呵成、略带遗憾的感觉。蜀国为什么就不能统一中原啊!就是这种淡淡的遗憾吸引着我再次看这本书。

其实纵观历史小说都添加了许多作者的主观色彩。“拥刘反曹”就是全书中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同样作者在描写两个统治者的时候,还用运了对比的手法。曹操的奸诈、凶残与刘备的宽厚。仁慈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在描写小说另一个主人公——诸葛亮时,他的形象比起曹操、刘备来,就更有民间传说的色彩了。如果说曹操大歼大恶的权臣典型,刘备是“仁君”的典型,那么诸葛亮则是贤相的典型,智慧的化身。无数例子在小说中足以证明这点。在这也不一一多说了。总之我觉得《三国演义》歌颂了“仁君”“贤相”。其实这一歌颂与当时封建社会有关。每个老百姓都希望能过上吃得饱,穿得暖的生活,而这希望的现实就与当时的仁君、贤相有着必然的联系。“仁君”“贤相”则民盛,“昏君”“庸相”则民衰。我想作者就是想表达这个意思的吧。

当然小说不仅如此,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特别是描绘人物时,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鲁肃等。这些人物被刻画的栩栩如生,个性非常鲜明。而且小说又擅长于战争的描写,赤壁之战,从战前的准备和运筹策划,写到战争的过程及战后的余波,前后用了八回左右的文字,紧张的场面时见悠闲的插曲,有详有略,有虚有实,波澜起伏,摇曳生姿,真的十分精彩。

同样《三国演义》还宣扬了“忠、孝、节、义”。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我十分欣赏作者在小说这方面的构思。当然受封建社会的影响迷信之处也是有的:如“玉泉山关公显圣、于吉左慈兴妖法”等。小说基本上包含了中华民族的特性,我觉得这方面完全能与《红楼梦》相媲美。

有胆有识感三国——读《三国演义》后感9

今年暑假我读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求才若渴的刘备,也不是粗中有细的张飞,也不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而是有情有义,赤胆忠心的关云长。

一提起关羽,毫无疑问,他是一位有情有义的猛将,他可是以刘备为首的义兄弟的老二,因为在家乡杀死一个恶霸,逃到刘备这儿,便和刘备,张飞结为异姓兄弟,从此便为刘备肝脑涂地,只因他心中住着一个大大的“义”字。

说起关羽的义,人们必定会想到“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个俗语,想到他为了投奔刘备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关羽在被曹操俘获时,不论送他多少金钱和美女他都是默默接受,但是有一次曹操见关羽的马瘦骨嶙峋,便把吕布骑过的赤兔马送给关羽,关羽是连连道谢,曹操问为何?关羽说如果我知道了哥哥刘备的下落,便可以飞快地找到他。果然当他知道刘备在袁绍大营的时候,他立刻动身,路上遇到了各个关卡,他不顾一切的斩杀任何挡路的大将。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面若重枣长须飘飘,手拿青龙偃月大刀的,一位猛将不顾一切的厮杀,只因他心中有一个“义”字。

关羽不仅对刘备忠义,其实他还是一位心中有情,知恩图报的人。就在曹操走投无路之时,遇到了关羽,关羽回想起之前曹操对自己的恩情,他不顾自己立下的军令状,斩杀操六元大将便放了曹兵过去。这样有情有义的人,怎能不值得我敬佩?

古代有像关羽这样的忠义之士,现在也有这样的一批人,还记得2020年庚子新春新冠肺炎肆虐中华大地,医护人员们逆行而上,为国是为忠,为同胞是为义,在遇到危难的时候,总会有一批忠义之士,在保护着我们这个民族。其实生活中也有忠义的身影,记得,在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不小心扭伤了脚,一个六年级的陌生的大哥哥,二话不说送我去医务室,导致耽误了听课,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义”吧!

关羽这一英雄豪杰,让我终于明白了忠义二字该怎么写,我想,其实不管是哪个时代,都需有心存忠义的人!

有胆有识感三国——读《三国演义》后感10

小朋友,你喜欢《三国演义》吗?你看过《三国演义》吗?我喜欢《三国演义》,喜欢文中威风凛凛的英雄人物。《三国演义》中共描写人物1178个,有名有姓的就有1123个,其中有4人在文章中仅仅出现1次。

我最喜欢的是《草船巧借箭》这一章。诸葛亮和周瑜联合破曹操,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排兵布阵样样精通,聪明过人,周瑜十分嫉妒,总想除掉诸葛亮。

有一天,周瑜召集大家商议攻打曹操的事情,特意把诸葛亮叫来。周瑜对诸葛亮说:“马上就要和曹操交战了,水上作战,最需要弓箭,可我们的箭很少,请您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吧!”

诸葛亮沉思一会,慢慢说道:“十天太长了!还有几天就要打仗了,三天吧,三天之内我负责造出十万支箭!”

周瑜大喜:“军中无戏言,请立军令状!”

诸葛亮二话没说,拿起笔立下了军令状!

第二天,周瑜派鲁肃去打听消息。诸葛亮一见鲁肃,就紧紧的握住鲁肃的手说:“先生救我!三天之内我如何能造出十万支箭?”鲁肃说:“我怎样才能救你?请快讲!”

诸葛亮说:“请借给我二十只船、六百名士兵,再准备一些稻草,我有妙用。还有,千万不要告诉周瑜!”

第三天,天刚蒙蒙亮,诸葛亮就叫上鲁肃一起去取箭,鲁肃惊问:“去哪里取箭?”“曹操的大营!”诸葛亮轻松地说。鲁肃吓得呆呆的坐在船上一动不动。

二十只船用绳子连在一起,上面插着草人,诸葛亮一声令下船队飞速向曹营进发。漫天大雾笼罩长江,船队到了曹操的水寨,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曹操不敢出战,忙命令士兵用箭将他们射退。曹营里万箭齐发,一会儿功夫,二十只船上的草人身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箭。

这时,太阳出来了,大雾慢慢散去,诸葛亮命令快速返回,并叫士兵高喊:“谢谢丞相借箭!……”

十万支箭整整齐齐的摆放在岸边,周瑜看得目瞪口呆,心中长叹:“气…死…我…了!!”

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巧借了十万支箭,气得曹操仰天长叹,惊得周瑜目瞪口呆。他的才干令大家佩服!他的事迹被人们称赞!“诸葛亮”这个名字成了智慧的代名词!

有胆有识感三国——读《三国演义》后感11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当我看完这本名著后,便不禁开始佩服起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这部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书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写的。里面描写了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起,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发生的事件,并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还介绍了心直口快的张飞,忠厚的关羽,求贤若渴的刘备,随机应变的曹操,但还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最让我印象深刻。

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而且谦虚、认真、尽职、谨慎,但是再大的智慧当然也少不了一份沉着,诸葛亮除了十分有智慧,还有,在遇到困难前非常沉着冷静,一点也不慌张,也不手忙脚乱,所以,正是他这份沉着,曾经草船借箭,还三弃周瑜,并七擒孟获,甚至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当司马懿带来十五万人马向诸葛亮他们杀来时,诸葛亮自己手下只要2500人的时候,他很沉着,巧妙使用空城计。我要学习诸葛亮这种智慧却不失沉着的精神,甚至不慌不忙,不急于求成,沉着冷静的去面对。凡是遇到任何困难,只要静下心来,沉着的去做,才会顺利的成功。所以在生活中,做任何事都往往少不了“沉着”这两个字。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级激烈的展开了辩论会,那次的辩论主题是多看电视的弊与利,身为反方的我听了正方一辩3分钟的观点后,感到压力无比,脚颤抖着,我紧紧地拿着我手中的辩论稿,我阅读越紧张,甚至差点读错字,这时,我猛然想到,无论做任何事都不能太慌张,应该要沉着冷静的去面对,否则就不会顺利的成功。于是我让自己的心慢慢地静下来,渐渐地,我不再慌张了,最终,我用沉着冷静的心顺利的读完了辩论稿,连正方都向我投来了惊讶的目光。

其实,诸葛亮是我们每个人的榜样,我们都要学习他遇难事不慌张的精神。智慧还需要一份沉着。

有胆有识感三国——读《三国演义》后感12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终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之后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可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向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之后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之后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

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应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应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此刻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我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提议,曹操也应当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提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样办?但他没有理解,致使之后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三国演义中,还能够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就以往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

有胆有识感三国——读《三国演义》后感13

莎士比亚以往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的确,看书能带给我们许多好处。它能让我们开拓视野,让我们丰富感情,让我们增长知识等等。在我看过的书中,《三国演义》印象最深,它里面的《火烧连营》更是让我深有感触,得到人生的启示。

《火烧连营》主要讲了在三国时期,蜀国的皇帝刘备因为东吴杀死了自我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心生悲愤,于是就一赌气率领七十五万大军进攻东吴。但由于扎营不当和气候问题,被东吴的军师陆逊用火攻,导致蜀国的军队火烧连营,几乎全军覆没。

读了《火烧连营》,我深有感触,不禁为刘备感到惋惜。七十五万大军,为了一口没争到的气而命丧黄泉,多悲惨啊!本来,蜀国粮食充足、兵多将广、实力强大,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猛将,完全有本事统一天下。但由于刘皇叔的冲动,让怒气冲昏了头,不听手下的劝告,气冲冲地去攻打东吴,结果把更多兄弟的性命都赔了上去。征战沙场多年的刘皇叔居然被一介书生打败,并且输得那么惨,这对刘皇叔来说是多大的耻辱啊!自从那一仗后,蜀国便因小失大,不但没能报到仇,并且开始走向下坡路,成了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多可惜啊!刘皇叔的冲动导致了他的蜀国败北!

读了《火烧连营》,我又不禁想到了自我,自我不也有过因小失大的事情吗?

记得小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有一天,下课后,我和他各自拿出了自我制作的小木船来玩。在玩的时候,他不细心撞了我一下,我手中的小木船立刻飞了出去,裂开两半。我顿时火冒三丈,不听他的解释,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摔在地上,变成两半。他看后,愤怒地对我说:“我以后没你这个朋友!”说完便跑出了教室。我也怒气冲冲地走了。打那以后,我们便没有再说过话了。

此刻回想起来,我十分后悔,后悔自我当初冲动用事,因小失大;后悔自我因为一个小木船而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后悔自我因为一次吵闹而失去了一段珍贵的友谊。

我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要因小失大,冲动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则,你将失去更多更多。

有胆有识感三国——读《三国演义》后感14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刻画了上百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其中最令我欣赏的是诸葛亮,最喜欢的故事是“草船借箭”与“火烧赤壁”,我从中获益匪浅。

“草船借箭”展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心胸狭窄的周瑜发现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高于自己,于是他一心想把诸葛亮置于死地,周瑜就想出一计,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但是,独具慧眼的诸葛亮看出了周瑜的阴谋,不但满口答应了他,还立下了军令状,三天之内保证能完成任务。果然,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利用草船“借”了十万支箭,当周瑜知道了诸葛亮的借箭详情后,对他称赞不已、自叹不如。为什么诸葛亮会这么聪明呢?我从书中得知:他通过刻苦钻研,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博学多才,宽宏大量,而不要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高傲自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火烧赤壁”又一次展示了诸葛亮的过人才识。曹操想带领十五万大军抢夺东吴江南的地方。庞统出了连环计,周瑜出了火攻的主意,诸葛亮前来借东风,最后是黄盖写诈降书来攻打曹操,让曹操不知所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是靠了团体的智慧战胜了曹操。在日常生活中团体的力量是巨大的,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团体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把缺点弥补。我们还需要智慧和勇气,在遇到困难是不能不加思考就硬做,要多动脑筋,想出化解困难的好办法,面对困难要有勇气去面对。如考试遇到难题,我们不能空着不做,得通过脑子的思考来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你实在不会了,蒙也得蒙上。智慧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也需要勇气,如果没有勇气的话,你的智慧也是用不上的。比如遇到抢劫的,我们要用智慧和勇气并存,才能制服强盗。生活中既要有勇气,又要有智慧,让我们做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身上精忠报国、勤俭节约的美德与英勇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有胆有识感三国——读《三国演义》后感15

今年暑假,我读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本名著讲述了从黄巾军起义到司马炎统一中国的故事。这本书中,有学富五车的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刘备、忠厚老实的鲁肃……我却喜欢忠肝义胆、义气永存的“义绝”——关羽。

关羽,是一位武圣,更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三国时期武艺第一人,杀掉敌方大将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的事,可是,他却对刘备死心塌地,这是为什么?就是“义”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他诚心诚意为刘备付出。什么时候打仗,都是他和燕人张飞冲在前头,从而掩护刘备。当年哪次大战,不是关羽立下的功劳最大?记得关羽在曹营时,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还将赤兔马赠予他,为的就是想让关羽留下来。可关羽是什么人?他可是与刘备结为生死之交的“义绝”啊!于是他过五关斩六将,重新与刘备相见,当我读到关羽水淹七军时,仿佛看见了一位面如重枣的将军站在城头,提着一柄重达82斤的青龙偃月刀眺望远方。

忠义,是人必须拥有的品质。比如吕布,虽然武艺高强,却不懂得忠义。听了奸臣的话,杀了义父丁原,投奔董卓,最后不仅被曹操杀得惨败,还落了个三姓家奴的称号。

比起关羽,我显得无地自容。记得有一次数学课,老师让带积木。我的同桌,也就是我最好的朋友,他却忘带了。我看见他眼中闪过几分焦急的神色,但是我思忖道,借了他我怎么办?老师的板子可不好受,所以我想方设法的躲开他的目光。终于,因焦急而脸涨通红的他吞吞吐吐的说:“刘登轩,你能……”话还没说完,我便一口回绝了,他怔住了,半天才回过神来,默默地回到位置上。上课了,数学老师问他:“你怎么没带积木?”这时,一位瘦小的同学起身说道:“老师,他的积木借我了!”……一开始,我嘲讽那位同学,直到后来,我才觉得羞愧不已!

经过这件事,我们俩的关系渐渐疏远了。我想,如果我重义气,友情应该也不会破碎吧!所以,我暗下决心,从今往后一定要做一位“义”士!

日志
周记
读后感
心得体会
续写作文
读书笔记
扩写作文
改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