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知识 > 实用样本 > 论文 > 自然地理学论文3000字

自然地理学论文3000字

   来源:文萃都    阅读: 7.5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自然地理学的论文大家是怎么样写的呢?各位相关专业的同学们,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论文吧!

自然地理学论文3000字

自然地理学论文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及广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从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实验教学模式入手,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为最终目标,以实验课程设置、实验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内容为核心的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实验教学的新探索。

关键词: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各高校都在逐步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提高实验教学的前沿性和创新性。[1]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开设的专业基础课。[2,3]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地球概论等分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加强理论教学外,还要通过野外实习、室内实验等实践教学的强化训练加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直观认识,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顺应时代发展对地理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1]

一、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国内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高校普遍开展了以增加基础课课时、压缩专业课课时、重视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教学改革。[4]在改革过程中,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由原来的按照分支学科设置课程,如“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水文学”、“气象与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等,[5]转变为设置综合的自然地理学课程或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受地理学科本身特点所限,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的实验教学还存在着开设的实验项目少、实验课时不足、创新性实验项目较少、实验教学效果较差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优化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的实验教学,提高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实验教学的效率和前沿性、创新性。

2.广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广西师范大学自2008年开设地理科学专业以来,将“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水文学”、“气象与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地球概论”等自然地理系列课程列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必修课。通过近5年的教学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实验、实习教学体系,建立了地质地貌(灌阳)、生态土壤(猫儿山)、气象水文(桂林市气象局和水文局)等稳定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但受实验课课时及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开设的实验课程中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较少,还以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如各类矿物、岩石的观察与鉴定,土壤剖面观察,常规水文观测等。然而,验证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基本的仪器操作能力,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效果较差,满足不了当前基础教育对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需求。

二、改革目标

以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突出“创新”主题,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发展观,构建了创新的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增设创新性实验项目,建立了虚拟网上实验室,将实验教学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将室内实验与野外实习相结合,实现了自然地理系列课程实验教学的创新改革与可持续发展。另外,还要提高学生参与地理实验的兴趣,使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改革内容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互联网网络资源改进以标本观察为主的验证性实验教学,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进为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增设开放实验室推动综合性实验教学,同时将实验项目的设置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兴趣;将实验与综合野外实习相结合,寻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极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1.实验课程设置

(1)气象学与气候学。利用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环境科学背景优势,将气象学与气候学实验和环境科学专业的环境学概论等课程有机地结合,共享实验资源;增设创新性实验,并尽量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原有实验在场地和天气条件方面的局限性,如云的识别以及看云识天气等内容,通过建立虚拟网上实验室,让学生可以随时对所学知识进行识别及印证。

(2)水文学。通过与科研院所的实验资源共享,建立开放实验室,开展水文分析与模拟、蒸散发计算分析、土壤水分变化分析和地下水动态分析等开放性实验项目,使学生在对流域水系、常规水文观测、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等认识性实习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水文现象及其影响因子和生态环境效应的理解,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拓展知识视野,为未来从事科学研究、中学地理教育或社会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3)地质与地貌学。结合高师院校地质与地貌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努力把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地质地貌学教学,通过引入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运用自我设计教学法和应用主成分分析教学评价方法,实现实验教学从验证性到设计性的转变、从单科性到综合性的转变、从认识性到研究性与创新性的转变。以往地质地貌的实习,学生通常需要步行1~3小时到观察地点,教师再讲解,可学生已经体力耗尽,听课和实习效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现在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习路线与实习内容,并与教师共同完成,提高了学生的实习兴趣。

(4)土壤与植物地理学。本课程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土壤与植物地理实验室分析、结果计算、数据处理的.技能和技巧。土壤和植物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其他课程密切相关,在实验项目的设置上可以与其他课程相融合,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可以与气候特征分析相结合,使学生充分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是统一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2.实验课程考核

实验项目的设置与教师的具体科研项目相结合,学生可自由选择,考核由所选实验项目的任课教师来完成,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修满2个创新性实验学分、参与1项以上创新性实验项目才可以毕业,以激发学生参与创新、自主创新的兴趣,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3.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中有很多实验项目由于受到场地和环境条件、天气条件等的限制,无法在室外进行与开展。因此,有必要借助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建立虚拟网上实验室和野外实习训练,打破场地和天气等条件对实验课与野外实习的限制与约束,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近距离拥抱祖国的壮丽山川,见识地理科学的魅力,探索自然的真知。

4.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和培育具有高水平教学和实验能力的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实验教师,鼓励教师多申报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以整体提升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要求教师要将学生吸纳进各自的科研项目中,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单独完成课题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

注:王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张绪良.优化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实验教学的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04-108,137.

[2]张绪良,付炳中,韩同欣.基于综合野外实习的自然地理研究型课程体系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2):128-131.

[3]张绪良,明世顺.海岸带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的设计及实现[J].高师理科学刊,2006,26(2):106-109.

[4]杜忠潮.面向21世纪师专地理科学专业课程结构改革刍议[J].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14(6):45-49.

[5]周松秀,刘兰芳,谭家杰.自然地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优化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1(6):138-141.

标语
感言
口号
论文
评语
台词
证明
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