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知识 > 实用样本 > 论文 > 大学生服饰礼仪课程教学模式论文

大学生服饰礼仪课程教学模式论文

   来源:文萃都    阅读: 1.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摘要:服饰礼仪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素质教育通识课程,多是以公共选修的方式开设,与大学生的知识体系扩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大学生服饰礼仪课程带来了新的挑战。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阵地,更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发展“互联网+”教育新模式,提高高校通识课程教育的有效性,为高校学生服饰礼仪教育载体建设拓展新的空间。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简要对“互联网+”背景下服饰礼仪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现状提出对该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结合互联网时代潮流下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校园互联网平台,构建“互联网+”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大学生服饰礼仪课程教学模式论文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模式;创新;服饰

礼仪课程被誉为礼仪之邦的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服饰礼仪作为礼仪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与人交往中表达相互尊重和友好,实现交往和谐的行为规范。为主动顺应新常态,结合当代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依赖度,高校要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服饰礼仪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借助互联网多样性、互动性、广泛性和即时性等特点,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改革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构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服饰礼仪课程的新模式,培养大学生的“互联网+”思维模式,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加速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

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服饰礼仪教育面临的机遇

首先,传统的大学生服饰礼仪教育多以老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为主,即便能够进行面对面交流,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因为师生关系的影响而存在着交流上的诸多不便。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教学的优势远远打破了传统教育形式的格局,突破了师生间交流的时空界限,强大的社交功能将大学生服饰礼仪教育从实体空间转移至互联网平台,这无疑是一种优化。其次,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境下很难去创新,而“互联网+”时代包括了互联网平台的所有优势,教师可通过网络上最新的服装资讯、热点话题、着装规范图片与正能量视频,将抽象的服饰礼仪知识最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并时刻跟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与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上平等对话、有效互动,以提升大学生对服饰礼仪教育的接受程度。再次,服饰礼仪教育的传统载体就是课堂,而“互联网+”时代环境下生成了更多的信息传播工具,为高校服饰礼仪教育提供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渠道,教育载体也就随之丰富。教师能够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结合日常生活在各类互联网软件平台上传播服饰礼仪规范,以保证相关知识信息时效性。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服饰礼仪教育面临的挑战

首先,在各类互联网平台中,学生具备平等的发言权,因此对于服饰礼仪教育的接受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被动形式,这种由自我意识主导的对礼仪知识权威性的挑战将不容忽视。其次,互联网平台下,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各类关于服饰礼仪文化传播的反向信息出现,由此造成的强大舆论影响力势不可挡。过于薄、透、露的流行文化着装,疯狂的追星崇拜着装等诸如此类的文化渗透将直接干扰着当代大学生的着装意识,加大了服饰礼仪教育工作的难度。再次,互联网平台下信息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字数限制,与着装规范相关的碎片化信息的泛化,使当代大学生所获取的服饰文化信息缺乏全面性,且停留在表层的信息获取中,无疑造成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不符合校园规范,有悖于文雅的偏激着装意识,对正确着装规范的养成形成了巨大的阻碍,对于服饰礼仪教育来说亦是一个巨大挑战。

三、“互联网+”时代服饰礼仪课程的现状分析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在“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导向的指引下,教学资源平台的顺利搭建下,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教育的内涵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互联网+”理念的推动,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为代表,突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基于云端提供的共享教育资源以及探究性、单对单、游戏化的学习新模式均实现了相应的成效,但大多数网络平台的搭建均集中于一些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而对于如服饰礼仪之类通识公共课程的投入力度较小,也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资源共享、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而针对服饰礼仪课程的“互联网+”教育形式和在线学习,主要是由教师的粉笔黑板转换为讲稿课件的形式,依托于网络平台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服饰礼仪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举措

1.“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借鉴于各大高校较为成熟的网络开放课程——精品课程体系,将服饰礼仪课程的相关内容以翻转课堂为切入点,实现慕课、微课与传统教育形式相融合,教学形式不再局限于每周2次的服饰礼仪相关的理论课程,教学进度不再统一安排,突出学生个性化,培养学生“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利用网络平台或移动互联设备来实现随时随地不受地域限制的自由学习。采用学生自治的课堂管理方式,分组讨论和交流所学服饰礼仪知识并互相答疑,由学生轮流担当小组负责人,使学生建立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意识,树立主人翁思维和团队意识。教师每天在固定时段登陆平台进行答疑,或从旁协助和聆听学生互相答疑,并引导和解决重要知识点的学习。构建新的评价机制,学生成绩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百分制的原则来评价,而是根据微课和慕课的在线学习时长、章节在线考核评分、翻转课堂交流表现、为其他同学答疑次数、期末测试等五大部分组成,五部分的比重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以达到对学习质量的全方位监控。对于教师的授课评价也主要以学生学习成果来评价,而非仅仅看是否迟到、早退等类似的评价依据。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相融合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突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课程资源得以共享,为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技术支撑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随着AR增强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VR和AR的虚拟学习环境开发和应用被逐渐应用到现代教育中,其虽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育形式,但还是可以通过十几分钟的超时空沉浸式的VR/AR体验学习作为课程的补充。利用VR/AR/MR技术构建一种沉浸式、充满想象力及交互性的三维虚拟场景,学生佩戴相应的VR头盔显示器、数据手套等辅助传感设备,结合VR场景直观地感受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选择相应的服饰礼仪情境,以不同的角色视角进入到礼仪情境中,深层次地体验并从中获取服饰礼仪的相关内容。也可通过AR技术脱离头显设备,与现实的世界相融合,通过电脑技术将服饰礼仪场景与现实世界相融合,将真实环境与虚拟的不同朝代的人物着装相叠加至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场景中进行实时交互,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直观体验感,使学生对服饰礼仪课程产生兴趣引起共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利用AR(增强现实技术)用多种交叉手段如语言、手势、数据手套及触觉等感受服装的材质和视觉呈现效果(如淘宝推出的+),通过手势动作完成配套服饰的搭配选择,并结合相应场合进行虚拟试衣,在虚拟环境中展示自身的着装效果对学生进行礼仪规范的实时反馈。基于VR/AR技术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并非是取代了课堂和教师,而是在为教师提供一个增强课堂体验的工具,通过不同模块的学习,使教师从VR头显设备上了解到学生学习的进度,以便于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也可将教室的全景视频传送至任何地区国家的课堂中,与异域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共同学习,并产生互动。这样将虚拟现实引入教学,让学习游戏化、情景化,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实现人机交流或通过网络进行多人互动的同时,还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3.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参与式教学模式“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形式逐步开始身边化、生活化、随时随地化,而服饰礼仪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其知识体系的扩展,可借鉴类似于“一站到底”等益智类游戏APP,以及近期较为火爆的微信小程序《头脑王者》问答类智力对战游戏,将关于服饰礼仪素养教育的相关内容编辑成题库,让学生与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共同进行对抗,使学生在答题娱乐的过程中拓宽自己的知识储备。并结合游戏所学知识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和传授答题经验,教学设计配合APP的共同使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也可促进学生形成良性竞争,使学生很好地参与其中,增加与教师和同学们的互动,创造良好的学习循环。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服饰礼仪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高校应当正确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和挑战,并不断深化对互联网平台有效应用的研究,确保其能够成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强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孙波.美国VR/AR技术在体验式教育中的探索及对我国创新教育的启示[J].新课程评论,2017

[2]郭美英.基于移动互联网传播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5

[3]吴丽华.高职院校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5

[4]杨宝娟.关于服装服饰礼仪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才智,2016

[5]阎浩.“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

标语
感言
口号
论文
评语
台词
证明
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