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知识 > 实用样本 > 导游词 > 屈原祠的导游词范文

屈原祠的导游词范文

   来源:文萃都    阅读: 8.1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屈原诞生地秭归,屈原的影响深入人心,从官方纪念祠到民间庙宇,秭归从古到今修建过许多关于屈原的纪念建筑。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屈原祠的导游词范文,欢迎查看。

屈原祠的导游词范文

屈原祠的导游词范文【1】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秭归参观著名的凤凰山旅游景点————屈原祠。我姓杜,大家可以叫我小杜,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景区。

屈原祠是为纪念著名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所以取名叫“屈原祠”,请大家随我进入景区,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跳跳泉,跳跳泉里有几只小鱼,它们是用石头做的,从小鱼的嘴里喷出的水总是伴随着乐声一蹦一跳的,所以叫“跳跳泉”。

请大家跟我一起往前走,现在我们来到了屈原广场和屈原祠建筑群,整个建筑群由前殿、大殿和东西配房组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屈原祠山门,山门上“光争日月”四个大字是郭沫若的题字,意思是屈原精神可以与日月争辉。

下面我们进入前殿,来到“天地齐光”展厅,介绍了屈原祠的由来,展示了历代迁建情况,现在这个屈原祠是因三峡工程兴建,由归州搬迁过来的。接下来我们参观第一展厅————逸响伟辞,这里面主要展示屈原的作品,大家看完跟着我往上走,便进入屈原生平展厅,它详细介绍了屈原的生平,大家可以顺便观看一下屈原跳江的影像和屈原被流放的视频资料。再往上走,这里就是后世人们为纪念屈原的作品展厅,各级各类书籍无不体现出人们对屈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经过一排排整齐的石阶,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屈原祠建筑群的最高点————“万世景仰”展厅,大家看屈原的铜像,他愁眉紧锁,手持配剑,凝视远方,展示出屈原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忠臣形象,大家可以在此尽微薄之力自愿捐赠,也可以和其他游客一样参加祭拜。

请大家跟我往下走了,“遗响千秋”展厅展现的是屈原对后世的影响,从墙上这些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出各地纪念屈原的活动历史悠久,传统习俗独特,特别是端午划龙舟、吃粽子一直流传至今,还有大家看到的读书洞、照面井这些仿造的景点再现了屈原的神奇传说故事。

下面我们来到最后一个展厅————“情洒诗魂”大家看到展示出来的题字和绘画都是后世一些名人为纪念屈原在建筑或遗址上留下的,大家下楼,看到的这些屈原雕像是历代人们为纪念屈原而作,它们做工精细,神态各异,但是都展示出人们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走出屈原祠,我们去看看山上的屈原墓,大家看看,墓里有红色的棺材,据说当时人们害怕奸臣破坏屈原葬礼,就做了九十九口红色棺材,让奸臣认不出哪一口是屈原的,因此,本地人死后用红棺材的习俗也一直流传至今。

顺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我们看完“千善桥”、“牛肝马肺峡”景点,现在到达的是新滩古民居建筑群,它体现了古人们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术,它的建筑材料是新滩古民居原始建筑材料,现在大家自由参观一下“风情民俗馆”和“江渎庙”,看完以后就经过古索道到“观景台”集合,在观景台我们可以近距离看到举世闻名的雄伟三峡大坝。

现在请大家从观景台下去,按顺序上旅游观光车,准备回到景区门口,右前方我们看到的是“崆岭纤夫”,它是用石头雕刻而成的,生动地体现了古代峡江劳动人民艰苦的生活。

现在我们已经经过了刚才大家参观过的屈原祠山门和屈原广场,旅游观光车马上就要回到景区门口了,相信大家一定对屈原祠有一些恋恋不舍之情吧?我也真诚地欢迎大家再来秭归屈原祠参观,谢谢大家,再见!

屈原祠的导游词范文【2】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我姓胡,你们可以叫我胡导,在这一天里,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找我,我会竭诚为大家服务。今天我们参观的是屈原故里。这里是5A级旅游景点,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了纪念屈原而建成的。请大家随我一起踏上美好的“屈原故里”之行吧!

山门处:

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屈原祠,这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屈原纪念馆。她倚山临江,依旧制,呈古风,整个建筑群占地三十八亩,建筑面积达五千八百余平方米。蔚为壮观。

大家首先可以看到的是巍峨的山门,山门主体与东西配房构成了中国汉字“山”的形状。山门上 “屈原祠”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郭沫若先生手书的。”祠”在古汉语中为“祖庙”的意思,由此可见,秭归人民世世代代是把屈原奉若神灵的,对其敬仰与缅怀之情绵延千古,源远流长。额坊上的 “孤忠”、“流芳”四个字,是书法名家襄阳王树人所题。大门门楣匾额为湖北省著名书法家张秀题写的“光争日月”四个大字。山门两侧辅以圆形的风火山墙,滚龙脊,墙面是泥灰塑出的龙凤图案。屈原祠山门保持了宋代清烈公祠的原貌,牌楼高17米,宽18米。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据专家考证公元前340年生于咱们秭归县乐平里,卒于公元前278年。相传屈原本是楚国贵族,从小聪明睿智,记忆力超群,长大后博学多才,正直端方,外表丰神秀润。在楚国历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曾深得楚怀王信任,入则与王议国事,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出使他国,联齐抗秦。屈原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更是一个流芳百世的杰出诗人。他开创了楚辞体,以其瑰丽浪漫的想象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人。公元前278年,屈原在流放途中,听到楚国郢都被秦将白起攻破的消息,悲愤之中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屈原投江以后,楚国子民深感其志之坚,其情之深,遂开始以各种活动纪念他,以各种形式祭祀他。他投江的日子——五月初五,逐渐沿袭成一个节日——端午节。在端午节,要划龙舟、吃粽子,这种风俗逐渐涵盖全民。人民还修建各种庙、观、祠堂来纪念他。

在咱们秭归,最早的一座屈原祠建于唐元和15年,即公元820年,由时任归州刺史的王茂元在归州东5里之屈原沱主持修建。宋元丰3年,即公元1080年,宋神宗赵顼封屈原为“清烈公”,宋代屈原祠亦称“清烈公祠”。祠为硬山顶,四合院式,建筑面积350平方米。经元、明、清历代多次修葺,又分别更名为“屈公祠”、“楚左徒屈大夫祠”。1976年7月,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兴建,屈原祠迁至归州东3里之向家坪,于1982年6月25日建成,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2006年11月10日,因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兴建,屈原这位资深移民,被再次迁至秭归新县城凤凰山。这座屈原祠于2009年1月初步建成,2010年6月16日正式对游客开放。

前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前殿,这是一栋木构建筑,面阔五开间,重檐歇山屋顶。悬有“光昭日月”的匾额,门口楹联为李白诗句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我们首先进入前殿参观。这是正中为屈原祠的“前言”,前言展碑所用石料是我们秭归特有的三峡石,它独特的纹理,细腻的质地蕴含着屈原故里丰厚的文化底蕴。周围石木结构的展柜辅以丝网印玻璃立碑,使整个前殿大气且独具特色。前言碑文对屈原乃至屈原祠作了整体介绍——“屈原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颗诗坛巨星”。

右边这一组是历代屈原祠的微雕模型。这里大家可以看到的是唐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现代屈原祠的缩微模型。

四周置放的是历代修葺屈原祠碑文拓片。分别为:唐代王茂元《楚三闾大夫屈先生祠堂铭并序》,元代黄清老《清烈公庙记》,明代胡稳《重修三闾大夫祠记》,清代王景阳《重修屈原公祠记》,清代吴省钦《修建屈左徒庙碑记》,清代李炘《重修楚左徒屈大夫祠记》,当代两次重修屈原祠记,以及相关实物照片。

下面我们将要进入屈原祠前殿南配房。前殿南北配房主要设置碑文,所以也称为南北碑廊。

前殿南配房(南碑廊):

南碑廊的主题是“逸响伟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离骚》的情怀,思考《天问》的求索,体验《九歌》的瑰丽,感受《橘颂》的芬芳吧!

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楚地特色,“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弘博丽雅,浪漫奇特,惊采绝艳,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书·艺文志》曰:“屈原赋二十五篇。”如同昭昭日月,千古不朽。我们邀请国内书法界名家,将屈原25篇作品用楷体或行体分篇章书写,制作成碑刻,以志永存。

大家依次可以看到的碑刻作品是:《离骚》、《天问》、《九歌》(共11篇,也可算作9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这些碑刻作品都是从归州老屈原祠迁移而来。

 南陈列室:

现在我们一起进入南陈列室展区,这里的主题是“卓绝一世——屈原生平展”。

第一个展区的主题是“东方诗魂”。屈原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爱国忧民、行廉志洁的高尚情操,励精图治、求索奋进的拼搏精神,改革法制、联齐抚秦的美政思想,与日月同光,与天地同寿。他历任三闾大夫、左徒等职,博闻强志,娴于辞令。但腐朽昏聩的楚王朝廷听信谗言,弃忠信奸,放逐屈原,最终致使屈原悲愤投江,以身殉国。

星耀东方

屈原出生在咱们秭归县乐平里,这一幅就是乐平里全景照片。屈原的远祖是颛顼高阳帝,他是与楚王同姓的贵族。熊绎受封于楚,居丹阳(今湖北秭归) 传至熊通(一作达),就是楚武王。其子瑕,封采邑于屈,子孙就以屈为氏,所以熊是楚国国姓,屈是楚国国姓的分支。咱们秭归县熊、屈二姓人民聚族而居,但是至今保留着不通婚的习俗。这一幅呢就是“屈原生卒年表”,这一幅呢就是“楚先楚王世系表”,这一幅是“屈氏世系表。据专家考证,屈原诞生于公元前340年,于公元前278年跳汨罗江殉国,享年62岁。这些是《史记》中关于楚国及屈原生平事迹相关史料的复印件。

“才华横溢”展区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记载: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在战国那个时代,左徒到底相当于什么官阶,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现代学者们意见不一。但是从他的职责来看,“议国事”“出号令”“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这是一个责任重大、官阶较高的官职。这几幅是历代名家关于屈原实施他的“美政”理想的想象图。

“励精图治”展区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同时还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20多岁的屈原作为楚国的左徒,曾受楚怀王委托出使齐国,缔结两国之好。并联合燕赵韩等国合纵抗秦。在国内,屈原主张选贤任能,草拟宪令,施行美政。

 “忠肝义胆”展区

屈原极力进谏楚王施行“合纵”政策,力谏囚禁破坏齐楚联盟的秦国使者张仪。但是,昏聩的楚怀王,忠言逆耳,不听忠肝义胆的屈原的'劝谏,轻率出使秦国,被囚而死。愤怒的屈原责问怀王的小儿子,令尹子兰,为什么当初极力怂恿怀王入秦。

 “历经坎坷”

屈原的改革政令和出色才能以及忠直品格触动了一些旧贵族。《史记》记载: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昏聩的怀王就这样疏远了屈原。又因为屈原为怀王被骗入秦最后客死异乡而怒斥子兰,所以怀恨在心的子兰做了令尹后,又在哥哥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听信谗言,把屈原放逐到江南。这一幅是《屈原流放线路图》。《屈原流放线路图》是浙江大学姜亮夫教授所绘。姜亮夫教授是章太炎先生的学生,他参考多方史料,绘制了这幅《屈原流放线路图》。

 星陨汨罗

楚国郢都被秦将白起攻破的消息传到屈原的流放地,极度悲愤的屈原创作《怀沙》绝命辞,投江自尽。这是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专门制作的幻影成像“屈原投江”,力求真实再现那令人回肠荡气的历史情境。

 “社稷兴衰”单元

这里主要向大家介绍屈原时代背景。屈原一生历经楚宣王、楚威王、楚怀王、楚顷襄王四个时期。楚国从楚武王开拓疆域开始,到楚庄王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经过数代的励精图治,楚国成为南方的诸侯强国。当时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并雄,但是以齐国最富,秦国最强,楚国最大。要是纵向联合诸国,则楚国能够得天下。到楚威王时国势达到了强大和繁荣的顶点。至楚怀王前期,国势仍很强盛。楚怀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齐、楚、燕、赵、韩、魏六国合纵,共同攻打秦国,楚怀王为六国联军统帅。“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但楚国朝廷昏庸腐败,楚怀王偏听偏信,一再放逐屈原并最终受骗入秦,落得个“客死于秦,为天下笑”的下场。从此,楚国逐渐走向衰亡。大家来看看《战国形势图》、《楚国疆域图》以及《楚全盛时期大致疆域图》。楚王(楚宣王、楚威王、怀王、顷襄王)画像及简介,这里是楚国都城想象复原图以及楚国民居想象图。

大家现在来到的是南陈列室第三单元“荆楚风韵”展室。楚国自熊绎始,“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不仅使政治、经济得到发展,而且使文化艺术得到繁荣。从历代出土的楚文物来看,楚人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众多艺术门类上取得了光辉的成就。在青铜铸造、绘画雕刻等方面的造诣尤为出色。

虎座凤架鼓:又称虎座凤鸟悬鼓,是战国时期楚国特有的一种鼓乐。其主体由双虎、双凤、扁鼓三大部分组成,用料为金丝楠木,雕刻成木胎后,在上面绘凤、虎以及装饰图案,外髹生漆。古时候巴、楚两个民族比邻而居,经常打仗,虎是巴人的图腾,凤是楚人的图腾,这种造型就象征着楚人不畏强暴,战胜了猛虎巴人的意思。

镇墓兽:它的其作用主要是用来避邪。下有方座,中有躯干,上有头部,顶插鹿角。方座制作考究,形状多为带斜顶的四方体,纹饰复杂。其乌瞰图多为“亚”字形,象征着太庙、祖庙、明堂的平面图。我们来看,它的外观充满了诡谲浪漫的神秘美感,睁目吐舌、狰狞恐怖,显示其引魂升天的神威。

越王州勾剑:现已面世的至少有11把。咱们秭归出土的这柄剑长50厘米,重1。75千克,是1980年4月修建香溪镇卫生院时出土的。剑格上刻有鸟篆铭文,正面为“越王州勾”,反面为“自作用佥”。经现代科学证实,采用青铜铸造而成。剑身表面与柄、格的黑漆古色硫化层迥异,剑身光亮而不锈蚀,据考古学家分析是因为曾经长期被地下水浸泡,剑完全隔绝氧气的原因所致。

太阳人石刻:1998年11月于秭归县东门头出土,长115、宽20、厚12厘米的石板上阴刻线条简洁的人像。人像腰部两旁分别刻划星辰,头上方为刻有23条光芒的太阳。这是目前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一件新石器时代的太阳崇拜图像。屈原《九歌》中的《东君》是祭祀太阳神的祭歌,“东君”即太阳神。由此说明,远古时期的秭归存在太阳崇拜习俗。

铜敦:青铜铸造,是古代的一种盛食器,由鼎演变而来。三短足、圆腹、口侧附兽首两衔环。器有盖,盖上有三环,翻转过来成盘状。这件敦是1974年10月在秭归县树坪出土的,为战国时期的器物,器高23厘米。器身不厚重,上雕蟠虺纹。1988年6月5日这天,在秭归屈原纪念馆被盗,8月即出现在美国索斯比拍卖公司的拍卖名录上,经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的努力,在大量确凿证据面前,索斯比拍卖公司同意无偿将铜敦归还中国。

“激情浪漫”展室

屈原在作品中运用奇特的象征手法,以善鸟香草配忠贞,以恶禽臭物喻谗佞,以灵修美人比贤君,以宓妃佚女譬贤臣,以虬龙鸾凤托君子,以飘风云霓为小人。并以龙为马,以凤为车,叩天门、驭彩虹、驾骖螭、驶飞鸟,令太阳缓行,叫月亮让路,让风神追随。同时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一部分是香草植物连环画,都是楚地常见的香草植物。有兰、芷、桔、桂、椒、蕙、菊、江离、杜衡等。

这一部分是美人贤圣图,屈原在作品中将许多古代圣贤比作美人。如《离骚》中有:“彼尧舜之耿介兮”,歌颂尧舜的光明正直。如颛顼高阳氏就在《离骚》、《惜诵》等诗篇中出现。还有夏启、商汤、帝喾、武丁、轩辕大帝、周文王、介子推、伍员(即伍子胥)、彭咸、姬发(周武王)、齐桓公、晋文公、伯夷、傅说、皋陶、楚怀王等人图像。

屈原作品充满瑰丽浪漫的想象,有许多神话。这一部分是神话人物图:神农等五帝(出现在《离骚》、《惜诵》等作品中)、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东君等。

传说故事图,这里有:《驭龙乘凤图》(离骚)、《瑶台娀女图》(离骚)、《宓妃濯发图》(离骚)、《宁戚饭牛图》(离骚)、《凤鸟图》(离骚)、《升皇图》(离骚)、《羿猎封狐图》(离骚)、《云中君踏云图》(云中君)、《湘夫人筑室图》(湘夫人)、《大司命乘云图》(大司命)、《少司命乘风图》(少司命)、《东君踏云图》(东君)、《河伯乘白鼋》(河伯)、《河伯出行图》(河伯)、《山鬼灵芝图》(山鬼)、《巫山神女图》(山鬼)、《献祭图》(礼魂)、《雷神布雷图》(远游)、《火神祝融图》(远游)、《江畔问对图》(渔父)、《巫阳招魂图》(招魂)、《招魂图》、《楚王猎兕图》(招魂)、《长人图》(招魂、天问等)、《虎豹九关图》(招魂)、《魂无南图》(大招)等;

这一组是关于屈原自身的图画。《屈子以降图》(离骚)、《屈子受名图》(离骚)、《女媭詈弟图》(离骚)、《兰皋步马图》(离骚)、《屈原涉江图》(涉江)、《顾郢图》(哀郢)、《南行图》(抽思)、《归魂九逝图》(抽思)、《屈子更驾图》(思美人)、《屈子远游图》(远游)、《屈子问卜图》(卜居)、《卜居渔父图》(卜居、渔父)、《橘颂图》(橘颂)等;

其它还有《国殇图》(国殇)、《鸷鸟不群图》(离骚)等。

第六单元“琦玮天问”展室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富有哲理的一篇长诗。全篇提出170余问,问天、问地、问人。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兴哀、古代神话、怪诞人事等等,以问述志,以问寄情,以问说理。其构思奇,创格奇,设问奇。天地之窈冥,万物之诡怪、历史之更替,设疑诘之,无所不及,予人以丰富的想象。

主要选取历代画家根据《天问》内容的绘画,采取幻影成像的形式,制作动画。可分三大类:

问天上事。主要是指日、月、星等天象。如《女娲月蟾图》、《蟾月天象图》、《月神画像》、《日神画像》、《女歧九子图(即九子星)》、《角宿图(二十八星宿之首)》、《苍龙星座图》、《女娲补天图》等;

问地上事。主要指自然地理、神话传说等。如《盘古辟天地》、《大禹治水图》、《应龙图》、《烛龙图》、《鬿堆图》、《九头蛇图》、《蛇吞象图》、《鲮鱼图》、《羿射十日图》、《汤殛妹喜图》、《鹄飨图》》等;

问人间事。主要指历史兴衰、怪诞人事等。如《羿射河伯图》、《眩弟图》、《武王会盟图》、《昭王南巡图》、《穆王周流图》、《幽王纳姒图》、《幽王烽火图》、《齐桓杀身图》、《箕子佯狂图》、《彭祖献雉图》等。

这里有采用现代技术制作的穹顶,显示二十八星宿图。

“异彩纷呈”展室

屈原的伟大精种及其瑰丽的作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甚至传颂于世界。自汉至今,研究屈原及其作品的文献层出不穷,研究成果异彩纷纭。享誉中外,风靡神州。

这里为汉代至今及国外屈学或楚辞学研究著作、屈原作品出版物、屈原传记类文献及作品。古代以司马迁、刘向、王逸、洪兴祖、朱熹、戴震等为主,近代以梁启超、闻一多、郭沫若、鲁迅、茅盾、毛泽东等为主。另外,这里展陈的还有其他名人、大家的屈学或楚辞学文献,如游国恩、姜亮夫、林庚、汤炳正等。这一幅照片是毛泽东同志向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赠送《楚辞集注》的照片。

现在我们来到了屈原祠的灵魂所在地——大殿。请看,正门上方的匾额是:“万世景仰”,寄托着我们对屈原的无限仰慕之情,两旁的门柱楹联:

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

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

为赵朴初所作。赵朴初(1907—2000),生于安徽省太湖县。生前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对佛学、书法、诗词曲均有很深的造诣。他还擅长联对,其联语丽词工,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现在我们进入大殿。迎面所看到的屈原青铜像,高3。92米,总重3吨,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青铜像之一,由湖北美院设计,1985年端午落成于归州屈原祠,现搬迁至此。铜像设计外形为“低头沉思,顶风徐步”,表现了屈原爱国爱民的满腔激情和孤忠高洁的精神境界。屈原青铜像后面是一幅帛画复制品,叫《人物御龙帛画》。这幅帛画1973年出土于长沙市东子弹库楚墓,既有楚文化特色,又与屈原形象接近。郭沫若为该画题诗曰:“仿佛三闾再世,企翘孤鹤相从。陆离长剑握拳中,切云之冠高耸。上罩天球华盖,下乘湖面苍龙。鲤鱼前导意从容,瞬上九重飞动。”

这里还配置屈原灵位、招魂幡等,为每年端午祭祀屈原所用物品。东西墙壁是由武汉美院教授唐小和所创作、绘制的壁画

下面我们将依次参观北陈列室,北陈列室的主题是“千古遗响——屈原对后世的深刻影响”。请看楹联: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是清代秦瀛所作)

我们已经来到北陈列室第一单元“遗响千秋”

屈原及其作品是传承于世的宝贵财富。古代帝王有感于屈原的伟大精神,封赐屈原为“清烈公”、“忠洁侯”。如今,纪念屈原的建筑物及遗址遍布华夏,研究屈原及其作品的机构如雨后春笋,纪念屈原的活动异彩纷呈。现在研究屈原的有中国屈原学会、湖南及湖北省市县屈原文化研究会等。

这一部分是全国各地纪念屈原建筑物及遗址。这是湖南汨罗屈子祠、屈原墓、骚坛、招屈亭,这是溆浦屈原相公庙及涉江楼,这是湖北武汉行吟阁、荆州屈原庙,这是四川万州屈原塔,这是秭归乐平里屈原庙等。

这一组是全国各地以纪念屈原为主题的文化节及其活动。这是全国“屈原杯”龙舟赛,溆浦屈原文化节,荆州国际龙舟节,宜昌长江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汨罗屈原文化节及端午论坛,秭归屈原文化旅游节等;1953年6月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屈原为世界文化名人,端午节被确定为诗人节。

这是历代帝王对屈原的封赐。宋神宗赵顼于1080年、1083年先后封屈原为“清烈公”、“忠洁侯”。

纪念屈原的活动历史悠久,深入人心。咱们秭归是屈原的故乡,怀念屈原之情尤盛,传承诗祖之风尤浓。传统习俗更为独特,且绚丽多姿。还有许多奇妙的传说故事,情感浓烈,传承形式纷呈,久经不衰。咱们秭归每年要过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最为隆重,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悬香艾、挂菖蒲、包粽子、喝雄黄酒。在屈原故里乐平里,纯粹由农民自发组织的诗社——骚坛诗社还要举办端午诗会。

这一部分是与屈原关联的传说故事,用动漫、雕塑、图画等形式进行制作。如《神鱼》、《灵牛》、《幺姑鸟》、《女媭砧》、《照面井》、《玉米田》、《读书洞》、《我哥回》、《三星照半月》、《纱帽翅》、《三个端阳》、《双泉寺》、《濯缨泉》、《楚王井》、《米仓口》、《九畹芝兰》、《伏虎降钟》、《回龙锁水》、《菖蒲剑》、《珍珠岩》、《桔颂坡》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读书洞。请看,这是完全按照乐平里读书洞复制的读书洞模型,当年屈原在这里诵读诗书,修身养性,终成圣贤。

最有传奇色彩的是照面井。相传,它是由屈原随身携带的一面宝镜所化而成。好心人和坏心人,只要在井边一照,就清清楚楚的。那些奸佞是不敢看照面井的。这种人在照面井照面,就会看到一个面目狰狞、丑陋的身影。三闾乡人说,这叫“照面井寒奸佞胆”。我们这里的照面井是采用现代光电技术复制而成,就请大家照一照吧,照出大家和善、睿智的面容。

“辉耀寰宇”单元

屈原的伟大形象千古流芳。历代绘制的屈原画像及其雕塑,虽形态各异,但集中表现了屈原忧国忧民,九死不悔的伟大精神。流传于世的屈原画像和屹立在全国各地的屈原塑像,展现了中华儿女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这一组展示古今屈原画像(约16幅)。这一幅是元代赵孟睢度檀蠓颉芳啊肚瘛罚配住肚瘛罚鞔潞殓贰肚有幸魍肌罚对肚罚糯笄А毒鸥柰肌罚菔肚瘛罚当肚罚苌鼗肚有幸魍肌返取

这一部分展陈的是全国各地屈原塑像图片或微缩塑像(约20处)。这是湖南汨罗屈子祠,溆浦屈原相公庙及屈原公园的屈原塑像,武汉行吟阁及宜昌屈原公园的屈原塑像。

 “孤忠流芳”单元

屈原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从古至今以屈原为题材的戏剧、戏曲、影视等作品不断涌现。屈原戏剧、戏曲以明清时代为盛,影视以近代及当代为众。这些都为为弘扬屈原精神,传承屈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一单元以图片、音响、放影的方式为大家展出关于屈原的戏剧、影视作品。

这是一组各个时期屈原的影视剧照,有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剧照,大家听到的是《招魂曲》、《屈原》历史剧中的《雷电颂》等。

1942年,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在重庆公演。湖北汉剧院也多次演出《屈原》。这一些是美轮美奂的演出服装。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瞻仰屈原祠的最后一个部分——屈原墓。屈原墓由神道、享堂及墓体组成,享堂又称祠堂,是用来祭祀死者的,祠堂内设有祭台,上置神座,但只在特定的祭祀之日用馨香降神的方法招致死者的灵魂享受供品。屈原墓实际上是一个衣冠冢,墓内有一口红色棺材,棺材被一巨大的莲花石所托,我们当地叫“屈子吊棺”。

为什么是红色棺呢?相传,屈原投汩罗江死后,被一条神鱼驮回故里。乡民们怜惜惜屈原一生忠心赤胆,商议要用最隆重的葬礼安葬屈原大夫。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说:“古代天子死了,用的红漆棺材,说能上天堂。屈原大夫是忧国忧民的忠臣,应该享受天子的待遇,我们就用红漆棺材装殓。”秦王得知后,气急败坏,专门派人来秭归查问。秦使发现红漆棺材后,下令毁棺。乡亲们急中生智,连夜赶漆了100多副红木棺材,集中摆在一起,并告之秦使:“归乡民风淳朴,崇尚赤色,老人死后都睡红漆棺材。”如此一来,秦使无言以对,更无法辨认哪副是屈原的红漆棺材,只好灰溜溜地走了。从此,屈原故里秭归就留下了人死后用红漆棺材装殓的习俗,并一直沿袭至今

标语
感言
口号
论文
评语
台词
证明
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