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文书 > 事务性文书 > 工作总结 > 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来源:文萃都    阅读: 2.2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20**年,是**区经济促进局在行政机构改革中努力推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在新形势新要求中科学谋划新目标新格局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打造“近悦远来、博大精深”智慧禅城的中心部署,以重点项目带动工作大局,以规划政策营造良好环境,以业务融合增进工作合力,齐心奋进,开拓创新,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

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一、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恢复性增长,发展质量持续稳定提高

20**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gdp)1047.73亿元,同比增长14.5%。全区工业生产实现持续快速恢复性增长,投资、出口、消费三者比例日趋协调,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整体经济呈现积极稳健、健康发展态势。

一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451.16亿元,同比增长18.1%。科学编制错峰用电方案,保障工业生产用电,工业用电量累计56.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9%,占售电比例的78%。工业生产呈现四大特点:轻重工业并驾齐驱,并适度重型化;民营工业增速领先,“三资”工业稳步增长;形成以纺织、塑料、陶瓷、不锈钢、电力为支柱的产业格局,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规模与增速有所提升。

二是“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出口等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共同发力,呈现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投资总量不断扩大,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11.81亿元,同比增长13.8%;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74亿元,同比增长19.8%;外需恢复较快,1-12月,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30.3亿美元,同比增长39.4%,其中出口80.6亿美元,同比增长39.5%,进口49.6亿美元,同比增长39.2%,出口和进口均创年度历史新高。

三是外贸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市场更加多元化。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和主要大宗商品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0.5%,占出口总值44.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6.8%,占出口总值17.9%;市场多元格局不断完善,新兴市场方面发展迅速,对拉丁美洲出口增长67.2%,对非洲出口增长22.6%,对中东出口增长20%,对东盟出口增长36.7%。

四是外商投资增长强劲。全区合同利用外资达到6.20亿美元,同比增长299.67%。其中,新批项目49个,新批合同外资额5.925亿美元;增资项目19个,增加合同外资2971万美元。全区实际利用外资3.320亿美元,完成市下达的任务目标。

二、扎实推进十项重点工作,努力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20**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部署,积极顺应全区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三着力一推进”工作为主线,扎实推进十项重点工作,抢抓全球新产业蓬勃兴起的历史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积极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全面启动总部经济聚集区建设,精细发展现代农业,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布局好、潜力大、进度快等特点。

(一)坚持狠抓规划政策制定,努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我局以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着重抓规划引领和政策驱动,着力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我局从产业规划、土地保障、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五个方面,陆续组织起草了《XX区智慧新城产业发展规划研究(2010-2015)》、《关于构建智慧型产业体系 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决定》、《XX市XX区rfid产业发展指导意见》、《XX区关于“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示范区建设投资基金管理办法》、《XX区关于保障都市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的实施办法》、《XX区关于引进“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示范区建设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的实施办法》、《XX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XX区自主创新规划纲要》等一批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我区产业的主攻方向,为我区发展智慧型产业和都市型产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突出建设高端产业载体,促进形成智慧型产业与都市型产业的空间布局

我局按照“两轴五片区”的产业布局,科学规划,积极整合土地资源,着力解决产业载体建设问题。一是提出依托高新区打造“智慧新城”。智慧新城主体加周边配套规划用地总面积约为2000亩,未来将重点发展以新it、物联网、led新材料、智慧型服务等为主体的智慧型产业。现已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正在采取国际招标方式遴选国际知名机构制定智慧新城建设规划和参与项目建设。二是明确南庄镇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定位,整合产业用地资源,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园、led产业园和新材料及生物质能源产业园三大产业园区建设。其中,新材料及生物质能源产业园有望在5年内实现300亿以上的工业产值,目前申报的“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已获省专家评审组高分通过,正在等待省经信委发文批复。上述产业基地和软件产业园、都市型企业总部基地等一批高端载体将为发展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广阔空间。

(三)依托优质载体优化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推动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

项目;天安塑料已成功跻身飞机、高铁等高端交通工具的内饰材料市场;国星光电依靠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封装企业中全球第八、中国第一的龙头企业,并在今年成功上市;佛山照明、蓝箭电子、欧司朗等传统照明企业也成长为led领域的骨干企业。

(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实现重大进展,努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不断融合

陶瓷产业专项整治及优化提升工作全面完成阶段性目标计划。截至2010年10月,共组织93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完成了生产环节的关闭和外迁,腾出生产用地6千多亩;组织纳入“改造提升类”的22家建陶生产企业按照清洁生产标准完成改造提升,其中20家企业已获得了省级“清洁生产企业”称号,全部企业按省清洁生产标准实现达标排放,总体呈现了产出规模增加,土地、能耗、环境资源占用下降“一增三降”的.显著成效。全区节能减排成绩突出。全区万元gdp能耗由上年的0.5167吨标准煤下降到0.4703吨标准煤,降幅为9.1%,规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4079吨标准煤,下降11.3%,万元gdp能耗指标已超额完成十一五计划年均下降4.36%的节能目标。汾江河沿岸企业整治任务圆满完成。今年4月30日前已全面完成29家企业的整治,并通过我区验收小组验收。

另一方面,我区一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项目成效明显。依托广东省无线射频识别产业(佛山)基地、珠江数字创新和服务中心、广东省(佛山)软件产业园等载体推动企业进行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增强,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到提高。德众药业、天安塑料、安东尼针织等企业深度运用rfid、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saas系统推出示范项目,大幅度提升制造行业的整体信息化与管理水平。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国家工信部确定的陶瓷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的唯一企业;兴发铝材、佛泵、蓝箭电子、新明珠陶瓷、强辉陶瓷等5家企业被省经信委认定为2009年广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4个100”示范工程企业;XX市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院被认定为XX市首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支撑服务单位。

(五)推动一批总部项目签约落户,总部经济聚集区初步形成

6月8日,“高端之约”总部经济启动仪式标志着我区拉开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的帷幕。世纪互联云计算南中国总部基地、盈天医药集团总部大楼、中国家居博览城、兴发铝材总部、XX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金融总部大厦、华夏银行佛山分行、韩国cj cgv株式会社华南总部等多个总部项目相继签约落户我区,总部集聚效应正在逐渐形成。季华路 “总部第一街”、“千年陶都”、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二期、都市型企业总部基地等总部项目正在积极规划推进中。目前,我局正在牵头制定《关于加快XX区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XX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暂行办法》,实施优惠政策重点引进一批优质大企业入驻设立总部。

(六)努力推进文化、产业、环境融合共荣,现代服务业功能区成效呈现

一是一批城市改造项目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佛山名镇项目改造面积约589公顷(8848亩),将借助粤剧、粤菜、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成集生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高端文化休闲功能区。“千年陶都”将形成 “一核两翼”格局,努力形成文化、产业、环境融合共生、互促共荣的新局面。南庄生态休闲区、岭南天地旧城改造等项目均进展迅速。二是商贸流通业繁荣活跃。广州友谊商场、台湾大润发超市等优质商贸企业强势进驻,东方广场商圈,祖庙商圈和季华商业带三大商圈持续繁荣,岭南天地一期继续带动祖庙商圈氛围,市级商业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广佛地铁开通引领地铁商圈的到来;物流业发展迅速,城北商贸物流园项目被纳入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并获得150万元的2010年广东省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会展业影响力扩大,第15、16届陶博会入场人数20万(国外专业观众占1/4),意向成效额近50亿元。

(七)全力推进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努力提高全区自主创新能力

不断完善三个国家级实验室、华南精密制造研究开发院、华南精细陶瓷研发中心、华夏建筑陶瓷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佛山)陶瓷研发中心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10月份,区政府和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签订共建“中国科学院佛山特种陶瓷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协议,将分三年投入1000万元,建设四个产业化开发平台。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推动企业组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010年全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增至75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69家,省、市、区各级工程中心126家,院士工作室11个。佛山塑料集团、国星光电、海天、沃德森、兴发铝业等5家企业获得“XX市自主创新示范企业”称号。其中,沃德森、国星光电、德科机器人还被授予广东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国星光电被授予广东省“百强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示范企业称号。

(八)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手抓,努力壮大产业格局

一方面抓好“引进来”,形式多样拓展招商宣传渠道,积极拓展合作途径和领域,先后组织参加10多场次专题洽谈交流会,出访香港、台湾、日本、韩国、南美、意大利等地区开展专题招商,重点推进新兴产业、高端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招商。2010年,全区共洽谈内、外资项目193个,其中已落户45个。成功吸引世纪互联云计算南中国总部基地、神州数码数字城市(华南区)总部基地、大势环保能源科技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群聚落户禅城;北京万睿华通科技有限公司和山西华夏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拟投建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和电机生产基地项目初步签订投资意向书;促成联动科技激光打印设备等高端技术企业壮大发展;迪安医学检验中心项目已成功落户张槎街道,腾龙光学全新精密光学镜头生产线项目经多次走访争取后,已在我区确定选址意见。结合高端商务综合楼宇,加大现代服务业招商力度,金海大厦、卓远大厦等成功引进南洋商业银行、国元证券约10个优质项目入驻。

另一方面抓好“走出去”,积极实施扩内需战略,组织推动区内企业走出去拓展国内外市场。组织企业参加了107届广交会、第四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广货全国行”系列经贸活动、四川—广东产业对接会、“台湾·广东周”活动、香港环球资源采购会推介会、智利国际建筑建材展览会、南美经贸洽谈活动等12项大型经贸活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拓内需成绩显著。2010年我区销售家电下乡电器19539台,金额4,982.88万元,新增家电以旧换新销售企业5家,申请补贴1499万元,销售总额为1.9亿元,同比增长14倍。

(九)大力提升服务企业质量水平,不断拓宽服务企业领域

一是推动建立企业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各种困难。2010年是我区的“中小企业服务年”,我局制定了《重点工业企业服务精细化管理工作方案》,推动区政府出台了企业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区长直接挂钩重点企业协调解决企业难题。2010年3月,组织对太吉酒厂、通宝精密合金、广顺电器等一批重点企业的提供跟踪服务工作,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难题;8月,协助区委、区政府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听取企业在政策、用地、资金、治安、交通等方面发展诉求,并及时解决问题,赢得了企业的好评。二是组织企业申报各类项目和资金,进一步提升企业软实力和影响力。组织57家企业申请了国家、省、市等6个财政专项扶持政策,落实区政府、财政扶持资金。组织企业申报科技项目达669多项,通过立项258项,获得了国家、省、市、区支持经费5959万元。康思达项目基地被列入“2010年第一批广东省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新明珠入选“2008—2009年度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太吉酒厂(“陈太吉”商标)、粤鸿餐饮(“应记”商标)、合计饼业(“盲公”商标)等5家企业入选第二批中华老字号名单,全区中华老字号数量增至7家。

(十)着力提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农业综合性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稳步推进罗南生态园示范区建设,一期项目包括蔬菜瓜果园、果树生产区、茶花园等已经完成了70%,投入建设资金达到700万;开展以“恢复汾江生态,创建和蔼家园”为主题的“休渔放生节”活动,保护江河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强化动物卫生监管,落实春秋两季和亚运期间的畜禽集中强制免疫、重大疫病监测和消毒灭源措施;推进农产品实验室计量认证工作,大力开展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和农业综合执法,完善农产品安全管理体系。

1—11月,全市工业经济呈现“总体向好,好中趋稳”的态势,具体表现为生产增速稳中趋缓,结构调整呈现积极变化,效益状况基本平稳,但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后期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

一、1—11月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运行平稳。1—11月,全市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080亿元,增长12.6%;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60.7亿元,增长12.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虽然仍快于全国3.3个百分点,快于全省0.7个百分点,但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呈现出小幅回落,较去年同期及上月分别回落0.4和0.2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六(长沙12.7%,郴州12.6%,益阳12.5,邵阳、永州12.4%),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二)经济运行质量提升。1—4月,全市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8.94亿元,同比增长10.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31.3,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8.24亿元,同比增长28.7%;全市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5.7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7.3个百分点,亏损面为7.5%,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

(三)工业投资增幅回升。1—11月,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82.9亿元,同比增长24.6%,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39.7亿元,同比增长32.1%,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增幅分别位列全省第三、第四。全市60个重点工业项目一季度实际完成投资17.2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5.4%,超过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平均进度2个百分点。

(四)工业能耗逐月下降。1—4月,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共计137.88万吨标煤,同比增长2.3%,环比回落2.55个百分点,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8.9%,环比下降2.18个百分点。行业耗能增速放缓,1—4月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耗能113.64万吨标煤,增长5%,环比回落2.56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有色金属深加工耗能增速分别环比回落4.4、3.3个百分点。

(五)大部分行业实现增长。1—11月,全市37个大类行业中34个保持增长,比去年同期增加1个。其中,24个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11个增速超过20%。汽车、轨道交通、中小航空等装备制造业增势良好,实现增加值78.4亿元,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个百分点。有色、化工等原材料工业进一步回落,陶瓷、服饰等消费品工业平稳增长。

轨道交通产业。从铁总传出的消息今年我国预计轨道交通投资需求将首次突破3000亿元,轨道交通将进入“黄金建设期”。今年头五月株机公司相继拿下南非机车、南宁地铁、长沙磁浮铁路订单,我市轨道交通产业实现增加值67.6亿元,同比增长12.5%,从几大轨道交通核心企业反馈的情况来看,企业订单饱满,产值均呈增长态势,株机公司、时代电气、时代新材、南车电机、中铁建、长江车辆5月产值增长分别为22.4%、43.7%、11.7%、79.3%、8.7%、24.4%,其中株机公司为昆明地铁提供的列车已于3月30日投入使用;随着风电市场有好转,南车电机风电株洲基地已经开始启动;时代新材并购德国采埃孚公司正进行当中,预计8月份并购工作完成,并购完成后时代新材将获得该公司汽车减振降噪的技术和业务。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1—11月,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增加值10.8亿元,同比增长19.8%。今年北汽将继续完善升级株洲基地,更新换代已有产品,中国有色网。北汽研究院将搬迁至株洲,新款m20(mpv)将替换原有的威旺306,该款新车目前在市场上订单足、销量好、卖价相对较高,未来几年将成为北汽的主打车型之一,m20(mpv)计划于2014年7月底前完成生产线改造,8月底实现m20车型在株洲分公司投产。北汽今年前5个月实现产值23.5亿元,同比增长54.6%,其中5月当月生产整车13374辆,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28.3%,预计全年完成16万辆的产能,销售收入80亿元。

航空产业。从国内航空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低空开放时代的到来以及国家安全的需要,作为全国重要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基地,株洲的航空产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1—11月,南方公司实现产值16亿元,同比增长4.8%。高精传动一期项目的投产进一步壮大了南方宇航的产业基础,今年头5个月该公司实现产值4.3亿元,同比增长19.4%。预计全年全市航空产业增长20%以上,其中南方公司销售收入有望突破60亿元,南方宇航销售收入将达到14亿元。

有色冶炼产业。株冶5月生产锌4万吨、铅1万吨,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随着锌铅的价格较上月环比小幅回升,株冶今年主要产品的库存量有所下降,5月株冶实现产值10.2亿元,同比增长2.2%;由于今年国内钨产量的持续增长,产能过剩导致黑钨精矿价格5月下跌20.12%,1—11月累计下跌6.28%,随着钨精矿价格下降,5月株硬硬质合金订单总量也呈下降趋势,钨钴、大制品、模具和钢结合金厂订单不足,5月株硬实现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4.4%,环比增幅回落达105.6个百分点。由于国内有色金属冶炼产能过剩、高附加值产品短缺,加之主要有色产品价格继续持续走低,我市有色行业经营困难短期或难有改变,预计全年难有大幅增长。

2014年,按照《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减负办关于做好2014年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总结的通知》(雅减负办〔2014〕5号)文件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切实开展督查、督办和专项治理工作,充分体现“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在发展地方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减轻企业负担、保护企业利益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推进了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全年开展工作情况如下:

2014年,名山区税务、工商、质监、交通、财政、经济和商务等部门,强化服务措施,严格按照上级出台的相关政策,执行税、费优惠,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灾后重建和生产经营服好务。

一、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深化政务公开,把单位职责、行政审批事项上墙公示,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制定了来信来访处置工作纪律,开通了社会监督和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强化了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机制,使工作更加透明。全年争取到省级技术改造项目资金170万元 ,区域内金融部门和担保公司为产业恢复重建融资近1.2亿元,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生产需求。

二、国税局:2014年共办理各类政策性减免增值税263.35多万元,所得税2341.77多万元。其中西部大开发政策减免所得税101.94万元,地震受灾地区农村信用社免征企业所得税2204.04万元,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税额35.79多万元;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增值税优惠63.35万元,个体工商户未达起征点增值税优惠200多万元。严格按照“三取消,一不准”规定,规范涉税收费项目,不收的费用坚决不收,并将收费项目公示。严格按照相关规定,2014年累计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0.89万元;按照《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小型微型企业免收发票工本费的公告》(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公告2012年第2号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此项政策落到实处,对符合条件领购发票纳税人免收发票工本费,2014年累计免收发票工本费9.4万元。

同时严格按照《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的公告》2014年第10号执行,实施税务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项目未收取任何费用。国税局没有设立中介机构、社团组织,更不存在通过中介机构、社团组织向企业收取费用等问题。

三、地税局:认真学习各项减负惠民政策.坚决执行国家宏观调控和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税收政策研究与落实力度,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结合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认真辅导企业用足用好用活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发挥税收政策导向和杠杆调节作用,促进企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发展壮大。截止11月同,落实惠企政策减免税金合计67.7万元。

四、工商局:结合“治乱减负”的深入开展,针对照、费、案这三个社会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始终把“严格规范”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举措,完善各项内控制度,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对个体私营和非公有制企业治乱减负,改善投资软环境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个体工商户、市场经营单位和协会、商会,广泛听取广大非公有制企业的意见、建议,共召开11个座谈会,走访个体工商户、招商引资等不同类型的非公有制企业56户。通过调研,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我区非公有制企业治乱减负中存在的问题和外部环境状况,进一步探索了开展企业治乱减负与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相结合,不断改善企业经营发展软环境的有效途径,撰写的调研报告受到了领导的好评。

简报
大事记
工作简报
会议简报
调查报告
工作汇报
工作计划
学习总结